八省联盟·湖北省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一)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6 MB
- 文档页数:11
2021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卷2021. 3本试题卷共6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l.右图为公元前636年,周襄王与其庶弟子带王位之争时形势图,“子带之乱”即太子郑与其庶弟子带的王位争夺,该乱最终在晋国帮助下,子带伏诛而平。
据此可知A.晋文公称霸中原B.周天子大权旁落c.子带联晋抗周王D.周王室礼乐崩毁2.学者冷鹏飞在其著作《秦汉经济史》中写道:“汉武帝即位以后,采取积极有为的经济政策。
为了解决对外战争的财政开支,打击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猖狂活动,西汉政权进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财政改革”。
这种政策调整导致A.民间商业更加紧密地依附于封建地主经济B.商业经济的发展失去更为良性的政策环境c.农、工、商业经济全面衰退D.对少数民族军事行动胜利2021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3.读右图《西安大雁塔进士题名帖》,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名词,下列关于进士及第的说法正确的是A.考试内容以策论为主.B.选官权力掌握在中央c.选官标准以才学为主D.科举考试从唐朝开始4.“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明太祖告谕)“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语)“工商皆本”(黄宗羲语)的观念,一度流行,看似矛盾的观念,反映出明清时期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走向破产c.统治阶级观念落后时代发展B.中国呈现出社会转型的态势D.重商主义冲击中国传统观念5近代学人梁启超认为,儒学的开宗孔子并不喜欢谈论什么“性与天道”,而只是从日用行为极平实处培养人的理想性格,但后来儒学受到道、佛两派的挑战,儒士便“总觉得把孔门学说找补些玄学的佐料才能满足",于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迭起,到晚明,更有颜习斋“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说,据此可知宋明理学A.空疏脱离社会实际c.成为官方正统哲学B.受佛道思想影响D.日益精细哲理化6.甲午战争前后,章太炎、孙中山等人先后上书李鸿章,劝其革新政治,将民族命运之希望寄千李鸿章之身,这主要是因为A.李鸿章为晚清政府的实权派人物c.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意义重大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D.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7.武昌起义后,部分旧官僚选择反正,或独立,或逃亡,部分立宪派开始投向革命,革命派则为建立全国性的共和政权而努力,外国列强则从观望转而寻找新的代理人。
高考精品文档新高考I卷历史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省份福建、广东河北、湖南江苏、山东、湖北新高考I卷:《历史》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案:B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
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答案:C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
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
这说明当时()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答案:D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答案:B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
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
这反映了()A. 冶炼技术的提高B. 铸造工艺的完善C. 等级制度的发展D. 宗法体系的崩溃2.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
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
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 君权削弱B. 中央集权C. 吏治腐败D. 豪强崛起3.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
”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
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A. 道家的无为而治B. 史学的通古贯今C. 儒家的伦理纲常D. 理学的格物致知4.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
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
此举()A. 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 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 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5.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
如图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A. 长江水患已被根治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测绘技术世界领先D. 水利修防管理优化6.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
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这体现的思想是()A. 君主立宪B. 中体西用C. 民主共和D. 实业救国7.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
如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A. 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 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 现代科学知识普及8.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
湖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图1),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
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
这反映了图1 爵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D.宗法体系的崩溃2.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
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
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3.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
”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
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A.道家的无为而治B.史学的通古贯今C.儒家的伦理纲常D.理学的格物致知\4.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
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
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5.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
图2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图2 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A.长江水患已被根治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测绘技术世界领先D.水利修防管理优化6.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
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这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 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7.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