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货币供给
- 格式:ppt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46
第八章货币供给三、名词解释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独立于货币需求,由中央银行意志、货币政策决定或由经济过程之外的因素决定,从而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6、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由货币创造者创造货币开始到货币持有者持有货币为止时的货币量,是货币流通的静态概念即货币存量。
四、简答题1、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答:(1)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货币乘数;(2)商业银行受市场利率、再贴现率、预期存款流失等方面的影响,来调节超额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货币乘数;(3)公众通过影响现金漏损率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来影响货币乘数。
2、简述中央银行是如何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答:(1)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
表面上看,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然而这种控制是相对的,因为中央银行控制流通中现金部分的能力并不强,最终受制于社会各经济主体的现金需求,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更体现了中央银行控制的相对性,即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决策。
(2)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r d和r t:它们对货币乘数都有影响,并且与货币乘数呈反向变化关系。
通常,中央银行对其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但因存款准备率变动对经济的震荡影响较大,故中央银行对这一工具的运用比较谨慎。
而且,商业银行往往会通过调整超额准备率来抵消或增强其约束力。
3、简述货币进行层次划分的意义及划分依据。
答:大多数国家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
科学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摸清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脉搏,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
(2)有助于中央银行分别了解不同货币领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
(3)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政策在不同货币层次中的传递机制,弄清货币政策通过不同货币层次影响经济的方式和程度,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
(4)有助于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层次之间的数量变化,分析市场动向和经济变化趋势,正确估计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第八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决定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调控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
几点说明:(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货币需要量是一个预测量)。
(2) 货币供给是银行的负债,反映在一定时点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3)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关于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由经济体系中的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也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经济体系内部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
典型的内生变量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变量。
二、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西方国家对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世界各国均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公布了各自的“货币供给量层次指标系列,并根据理论进展状况和实际操作经验作适当调整。
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1984年3月)●M1= 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M2= 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M3= 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L = 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M1= 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M2= 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M3= 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中国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
构成: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
二、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货币供给量是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量,具有客观性。
外生变量---货币供给量是由政策所决定的量,具有主观性。
货币供给量既是内生变量,也使外生变量。
三、现金投入和回笼四、货币投放和回笼“货币回笼”与“货币投放”,是反映银行现金收支状况的专业名词。
所谓“回笼”是指银行现金收入,银行现金收入主要由商品销售收入,财政税收收入,农村信用社收入,储蓄存款收入等项构成,反映了现金由市场流回银行(即:现金归行);而“投放”一词则表示银行的现金支出,银行现金支出主要由工资及对个人其它支出,农副产品采购支出,行政企业单位管理费支出,储蓄存款支出等项构成,反映了现金由银行流入市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把银行一年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相抵,收大于支时称为“货币回笼”,支大于收时称为“货币投放”(也叫做货币发行)。
而对于一年之内某一时期的收支差额,则称之为“货币净回笼”或“货币净投放”。
五、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1、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理解:1必须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2是在商业银行内直接形成的。
3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存贷活动形成的派生存款量,应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关系可以相互转化1、原始存款转化为派生存款:当中央银行用再贷款形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贷款转入借款人存款账户,成为可供借款者使用的存款。
2、派生存款转化为原始存款的过程:如果一笔由银行创造的货币,由甲银行贷款转入乙银行,从整个银行系统看,只是派生存款的转移,但从乙银行来看,有相当部分回座位存款准备金。
由此看出,商业银行在不同层次的存款派生过程中,总有数量不等的存款准备金交存中央银行,又形成而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作为存款派生的基础。
第八章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P306一、货币供给(money supply)的口径(一)划分标准:流动性(二)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狭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M3=M2+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广义货币)二、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B×m第二节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p267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等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就是指在原始存款基础上产生的由发放贷款、贴现、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的存款。
二、派生存款创造的前提:部分现金提取、部分准备金制度转账结算三、现代金融制度下派生存款创造的简单模型(一)假设条件:1、商业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均用于贷款或投资2、没有现金漏损或无现金提取3、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甲银行贷款给A企业90元,A企业存款增加90元,A企业购买B 企业的商品,用开支票的方式支付。
B企业拿支票委托其开户行乙银行代收支票款90元。
乙银行拿这张支票去票据结算所进行清算。
则乙银行的准备金增加90元。
(三)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公式的推导-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公式依次类推,得到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公式:△D=△R•1/rd=1/r=△D/△R(d称为存款乘数或存款倍数)支票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的比率(即存款乘数)等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倒数。
其中,△D表示支票存款的增加额,△R表示原始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额),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四)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公式的推导-有超额准备金时四、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如果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用e表示超额准备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则存款倍数d=1/(r+e)如果有客户提取现金即有现金漏损(用c表示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则存款倍数d=1/(r+c)如果有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用t表示定期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 t),则存款倍数d=1/(r+t•r t) 如果商业银行有超额准备金、客户提取现金、有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则存款倍数d=1/(r+e+c+t•r t)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客户的贷款需求第三节基础货币与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一、基础货币的定义:又称高能货币,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