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情况的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宁江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分析摘要:文章以宁江区为例,分析了地膜覆盖、滴灌及大垄双行种植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对宁江区玉米生产的促进作用。
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传统大田漫灌相比,亩增产270公斤,亩纯收入增加260元,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
关键词:宁江区;玉米;膜下滴灌;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72-2宁江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中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23.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39.2mm,旱灾严重,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宁江区总耕地面积111.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3.9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34万亩。
农业种植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和玉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3.72万亩。
为解决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近年宁江区不断探索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 宁江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的背景条件1.1 旱灾严重,抑制粮食生产宁江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旱灾较严重。
旱灾多以春旱为主,春旱机率达90%,再加伏旱、秋旱,则旱灾机率高达92%~95%。
土壤失墒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春旱,必须抗旱播种,否则种不上地或不能出苗、缺苗、毁种、补种现象经常发生。
仅此一项,年均粮食减产20%~25%,是使旱田长期沦为中低产田的主要因素。
1.2 水资源匮乏,耕地灌溉率低宁江区是吉林省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为156m3,低于全国人均2220m3水平,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82m3,低于全国亩均1436m3水平。
由于水资源紧张,耕地灌溉率只有46%,其余只能“靠天吃饭”。
而且宁江区现有的旱田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又造成了灌溉水的大量浪费[1]。
1.3 灌排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能力低下宁江区大部分灌溉基础设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多年的运行,大部分工程已逐步进入老化期,供水保证率低,效益衰减严重,现有灌排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灌溉效益下降。
滴灌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滴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灌溉方式,通过将水滴滴入植物根区,实现有效用水、节约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等目标。
本报告旨在对滴灌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滴灌技术的原理和优势滴灌技术基于水分在土壤中的渗透规律,通过管道输送水流到滴灌器,再以微小的滴水方式滴入植物根区。
相比传统的喷灌和洪灌方式,滴灌技术具有以下优势:•节约水资源:滴灌技术能够精确计量和投放水量,避免水分过度浪费。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滴灌技术将水分直接送达植物根部,减少蒸发和土壤表面流失的情况,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节约能源:相比喷灌和洪灌,滴灌技术无需使用大量能源来产生喷头或喷雾,节约能源成本。
•减少水分泥沙流失:滴灌技术能够减少水分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水分中的泥沙含量。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滴灌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精确供水,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涉及蔬菜、水果、花卉、饲料作物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滴灌技术在不同作物中的应用情况:3.1 蔬菜种植蔬菜种植是滴灌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滴灌技术可以精确计量和供给蔬菜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改善生长环境,提高种植效益。
3.2 果树种植滴灌技术在果树种植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同类型的果树对水分需求有所不同,通过滴灌技术可以根据果树的需水量进行精确供水,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滴灌技术还可以控制土壤湿度,减少果树根系病害的发生。
3.3 花卉种植滴灌技术对花卉的生长和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通过滴灌技术可以提供适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促进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同时,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花卉的病虫害发生,改善花卉的品质和观赏效果。
3.4 饲料作物种植滴灌技术在饲料作物种植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滴灌技术可以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给,保证饲料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玉米增产膜下滴灌技术工程推广浅析摘要:膜下滴灌技术是把薄膜覆盖技术与滴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薄膜透光、保湿、保暖作用和滴管直达植物根系、节水、有利于施肥、农药等优势,实现农作物高产丰收,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技术。
长岭县坚持增粮富民、量水而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科学管理原则,制定高效节水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护,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一是政府推动;二是农民主体;三是公司运作;四是社会参与;五是成立组织;六是部门配合;七是加强宣传督导。
关键词:膜下滴灌;科学管理;滴灌工程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34-10 前言目前,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四分之一的陆地面积、近十二亿左右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面积二百六十七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以色列人创造的滴灌技术为荒漠化治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以色列人能够让沙漠变成绿洲,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就一定能够驯服荒漠化这个恶魔。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历来比较严重,荒漠化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吉林省长岭县面积5736.2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12个镇、5个园区和6个国营农林牧场,233个行政村,总人口64万人。
长岭县委、县政府坚持增粮富民、量水而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科学管理原则,制定高效节水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护,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抓好总量提升、生态环保、民生保障“三项”工程、建设太平川工业集中区、长岭环城工业集中区、天然气开发利用园区、三青山马铃薯加工园区、双龙工业园区“五大园区”、打造能源及装备制造、油气开发、农产品加工、化肥、建筑建材“五大产业”,统筹推进具有长岭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能源大县、生态大县,促进县域经济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把长岭建设成为吉林省西部中等富裕县。
精准滴灌工作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在这次的精准滴灌工作中,担任了项目的负责人,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背景本次精准滴灌工作是为了实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目标,提高灌溉水利利用率和农田灌溉效果。
在大量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采用精准滴灌技术的方案,并制定了实施计划。
二、工作内容1. 技术研究与方案制定:在工作开始阶段,我们深入研究了精准滴灌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等相关知识,并与专家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
最终确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精准滴灌技术方案,并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2. 设备调试与安装:我领导团队成员,对所需使用的滴灌设备进行了严格筛选和测试,并最终选定了适合本次工作的设备。
随后,我们组织了安装团队,按照方案要求对设备进行了安装和调试。
3. 生产实施与效果评估:在设备安装完成后,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生产实施工作。
通过对调研样地和实验田进行滴灌试验,我们不断优化和改进灌溉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果和水利利用率。
同时,我们还对滴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实施效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技术培训与推广:为了提高农民对精准滴灌技术的认识和使用能力,我们组织了多次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农民们对滴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工作成果与效果经过我们的努力,本次精准滴灌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效果:1. 实现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目标,明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果和水利利用率。
2. 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科学掌握了精准滴灌技术的应用规律和效果规律。
3. 培训了一批农民使用和维护精准滴灌设备的技能,使其领会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提高了农田的管理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1. 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较低,对精准滴灌技术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2. 部分滴灌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及时维修和改进。
锦州地区玉米膜下滴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膜下滴灌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改变农业耕作栽培技术是一场深刻变革。
为了促进锦州地区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推技术,集大小垄种植、机械化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一体,全面提升科技含量,充分挖掘玉米单产潜力,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玉米膜下滴灌的意义近50年锦州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28℃/10年速度递增;≥10℃积温逐年增多;无霜期延长;初霜日提前;终霜日变化不大;降水以13.9 mm/10年速度递减;气候变化使锦州地区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降雨集中在7-8月份。
春旱、伏旱、秋吊年年发生对玉米影响巨大。
1.玉米膜下灌溉用水最省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
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
2.肥料利用率提高易溶肥料施肥,可利用滴灌随水滴到作物根系土壤中,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据测试,膜下滴灌可使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
3.增产效果明显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地膜覆盖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因而增产效果明显。
据调查,膜下滴灌可使一般的低产棉花产量提高30%,蔬菜增收40%,西瓜、甜瓜增收25%。
4.投工费用很低膜下滴灌,由于植物行间无灌溉水分,因而杂草比全面积灌溉的土壤少,可减少除草投工。
滴水灌溉,土壤不板结,可减少锄地次数。
滴灌系统又不需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可实行自动控制,大大降低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5.工程造价便宜多少年来,滴灌技术一直被人们称为昂贵技术而仅应用在高附加值的作物中。
滴灌工作总结
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管道将水滴滴灌到植物根部,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滴灌工作,现在是时候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和经验了。
首先,我们要感谢滴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灌溉
工作。
通过滴灌,我们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情况,保护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要总结一下我们在滴灌工作中的经验。
首先是要根据作物的需水量
和土壤的水分特性来确定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浪费水资源。
其次是要定期检查滴灌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修复漏水和堵塞的问题,保证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是要根据季节和作物的生长情况来调整灌溉的水量和频率,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水。
最后,我们要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
通过滴灌工作,我们不仅提高了农田
的灌溉效率,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为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滴灌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提高了农
田的生产效率,还保护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滴灌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与节水增产效益研究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已被推广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推广这项技术的困难在于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如果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在石羊河流域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必将为缓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矛盾和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中文摘要:地膜玉米覆盖种植技术已为农民所普遍接受。
武威市的农作物以春小麦和玉米为主,约13的耕地种植着地膜玉米。
2001年至2003年我市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节水机理和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增产12%以上,节水35~50%的良好效果。
2005年及本年度,我们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推广,推广情况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实用技术,2006年的推广情况业已表明,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可以不进行秋冬季储水灌溉和春季补墒灌溉,在播种后滴灌30m3亩的出苗水就能满足出苗和苗期的需水量。
采用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亩均节水量在200m3以上,增产效益与材料设备投资费用大体相抵,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显著的节水效能方面,正确定位水资源的价值是评价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效益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节水膜下滴灌1.概况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市是一个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农业经济区,农业生产完全依赖灌溉,没有灌溉,便没有农业,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m3,分别是全省的13,全国的1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00m3,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
水资源严重不足是制约本地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可用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而大量超采地下水的行为,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沙尘天气日益增多。
因此,在本地区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武威市的农作物以春小麦和玉米为主,玉米的播种面积约为种植面积的13左右。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情况的汇报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情况
一、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现状
***2011年实施玉米膜下滴灌采用干支管浅埋方式,现恢复使用面积是2.04万亩;2012年膜下滴灌采用干支管深埋方式,恢复使用面积是2.08万亩;
2013年采用干支管浅埋方式,恢复使用面积是1.10万亩。
二、玉米膜下滴灌推广面积
***计划发展玉米膜下滴灌41.45万亩,年度实施计划:2011年实施5.78万亩,2012年实施12.92万亩,2013年实施12.75万亩,2014年计划实施10万亩。
现已实施了31.45万亩,2014年的10万亩计划实施。
三、技术推广所在乡镇及自然经济状况
***节水增粮行动共涉及17个项目区乡镇,项目乡镇分别位于安广镇、联合乡、乐胜乡、红岗子乡、丰收镇、龙沼镇、太山镇、叉干镇、海坨乡、四棵树乡、烧锅镇、月亮泡镇、大岗子镇、两家子镇、新平安镇、舍力镇、新艾里乡。
***多年平均降雨量412.4mm,蒸发量951.2mm,降雨少蒸发量大,旱灾较严重。
旱灾多以春旱为主,春旱机率达90%,由于冬季降雪少,春风大,雨量少,蒸发量强,再加伏、秋旱,则旱灾机率高达92%~95%。
土壤失墒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春旱,必须抗旱播种,否则种不上地或不能出苗、缺苗、毁种、补种现象经常发生。
仅此一项,年均粮食减产20%~25%,是使旱田长期沦为中低产田的主要因素。
四、相关建议
1、根据调研和各方面的反映情况看,地膜的潜在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发展膜下滴灌项目的最大制约因素。
在当前没有可安全降解的地膜之前,实行人工或机械回收,但要保证至少80%以上的回收率。
2、由于现在地膜需要农户自费购买,降低了农户使用膜下滴灌的积极性,建议为农户提供地膜或优惠政策,将会提高农户积极性,增加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的面积。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