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26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注:a=振幅、d=时限,此处QRS起始部位为QRS波群、J点、ST段和T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1.P、TP(或Ta)、QRS、ST-T和U分别表示心电图中的波和波群。
2.P波和PR段: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心脏激动的起源为窦房结,最先传导至心房,所以在心电图的中首先出现的是P波。
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和负向)、双向。
双向P波是指波的描迹线在参考水平线两侧各有一个转折点,起始转折在水平线以上称正负(+ -)双向,起始转折在参考水平线以下称负正(- +)双向。
如果正向P 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下,但无转折,仍应称正向P波;同样,如果负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上,但无转折,仍应称负向P波。
PR段是继P波之后,心脏沿心房肌(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
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影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3.TP(或Ta)波:代表心房复极。
位于PR段(P波结束至QRS波开始),并延伸至QRS波中。
通常TP(Ta)波不易观察到。
房室阻滞或心房梗塞时,TP(Ta)波可变得明显。
4.QRS波: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
QRS波群可由一个或多个成份组成。
确定QRS波成份时,应以QRS波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
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QRS波成份称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称为Q波;S波是继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R′波是继S波之后向上的波;如R′波后有发生一个向下的波称为S′波;依次类推R″、S″波等。
如QRS波只有向下的波,则称为QS波。
QRS波结束点称为J点或“ST连接点”。
如果在参考水平线同侧一个波的描迹线可见2个或2个以上转折点则称为切迹。
波的上行、下降支或顶部突然明显的斜率变化造成描迹线局部增粗称为粗钝。
QRS波中最大的波小于0.5mV,并显示3个以上的成份或多个切迹和粗钝可称为“错综小波”。
特指某导联QRS波各成份时,可在波名后加上导联下标如RV5、SV1等。
图片相关说明: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注:a=振幅、d=时限,此处QRS起始部位QRS波群、J点、ST段和T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1.P、TP(或Ta)、QRS、ST-T和U分别表示心电图中的波和波群2.P波和PR段: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心脏激动的起源为窦房结,最先传导至心房,所以在心电图的中首先出现的是P波。
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和负向)、双向。
双向P 波是指波的描迹线在参考水平线两侧各有转折点,起始转折在水平线以上称正负(+ -)双向,起始转折在参考水平线以下称负正(- +)双向。
如果正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下,但无转折,仍应称正向P波;同样,如果负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上,但无转折,仍应称负向P波。
PR段是继P波之后,心脏沿心房肌(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
由于激动经过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影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3.TP(或Ta)波:代表心房复极。
位于PR段(P波结束至QRS波开始),并延伸至QRS 波中。
通常TP(Ta)波不易观察到。
房室阻滞或心房梗塞时,TP(Ta)波可变得明显。
4.QRS波: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
QRS波群可由一个或个成份组成。
确定QRS波成份时,应以QRS波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
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QRS波成份称为R波;R波之向下的波称为Q波;S波是继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R′波是继S波之后向上的波;如R′波后有发生一个向下的波称为S′波;依次类推R″、S″波等。
如QRS波只有向下的波,则称为QS波。
QRS波结束点称为J点或“ST连接点”。
如果在参考水平线同侧一个波的描迹线可见2个或2个以上转折点则称为切迹。
波的上行、下降支或顶部突然明显的斜率变化造成描迹线局部增粗称为粗钝。
QRS波中最的波小于0.5mV,并显示3个以上的成份或多个切迹和粗钝可称为“错综小波”。
特指某导联QRS波各成份时,可在波名后加上导联下标如RV5、SV1等。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xx年xx月xx日•心电图基本知识•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常规心电图的测量•心电图的解析目•心电图的阅读和分析案例录01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ECG)是用心电图机记录和分析随心脏活动而产生的电学变化,并将其记录为曲线的一种方法。
心电图曲线由一系列连续的波形组成,每个波形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对应的测量参数。
心电图的原理是利用放置在体表的电极收集心脏电活动产生的电位差,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记录成心电图曲线。
心电图的电极通常放置在胸部、四肢和腹部等部位,以捕捉不同部位的心电信号。
P波代表心房肌细胞的除极过程,形态较小,时限较短。
U波代表心室后电位,形态较小,时限较短。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细胞的除极过程,形态较大,时限较长,是心电图的主要波形。
P-R间期代表心房肌细胞除极和心室肌细胞除极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T波代表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形态较小,时限较短。
QRS时限代表心室肌细胞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心电图的波形特征02常规心电图的波形P波是心电图记录的第一个波形,它反映了心房的除极过程。
总结词P波的时限通常为0.08~0.12秒,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为0.5~1.5mv,胸导联为0.5~3mv。
P波异常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和房性心律失常等疾病。
详细描述P波总结词QRS波群是心电图记录的第二个波形,它反映了心室肌的除极过程。
详细描述QRS波群的时限通常为0.06~0.10秒,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为2~4mv,胸导联为5~8mv。
QRS波群异常主要见于心室肥大、室性心律失常和束支传导阻滞等疾病。
QRS波群总结词T波是心电图记录的最后一个波形,它反映了心室肌的复极过程。
详细描述T波的方向通常与QRS波群的电轴方向一致,时限通常为0.05~0.25秒,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为1~2mv,胸导联为1~3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