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8
1949年至1978年及现在版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1978年至1982年版本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一、引言聂耳,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其中最为人知的作品当属《义勇军进行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聂耳的生平经历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二、聂耳的生平经历聂耳是农民出身,小时候跟随农民父母在乡村生活。
他尤其喜欢听当时流传的民间音乐,渐渐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他16岁的时候,他考入了南京师范学校,并学习了西方音乐。
毕业后,他开始了他的音乐事业,前往上海和香港等地演出。
聂耳作为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对人民的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他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也在世界音乐圈引起了重视。
三、《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聂耳在荒山野岭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团结中生存的力量。
他深深被鼓舞,同时感到无比的痛心,因为中国此时正面临着极度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聂耳决定用音乐表达他对人民和祖国的热爱。
他开始尝试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西方音乐的形式,同时用中国的音乐元素去丰富它。
他的创作灵感源于中国古老的军歌、戏曲和民间音乐。
在1949年建国之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国国歌。
这首歌曲是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了反帝、反殖、爱国的音乐符号,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四、教学应用《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聂耳的生平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含义和意义。
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合唱或齐唱的形式来演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到西方和中国音乐元素的区别,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授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三单元音乐家故事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 教材分析《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及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魅力,并激发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但他们对聂耳和《义勇军进行曲》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能够哼唱《义勇军进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魅力。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哼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欣赏法:学生通过聆听、观看,感受《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魅力。
3.演唱法:学生通过演唱,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对《义勇军进行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猜测歌曲的作者,进而引入聂耳的创作故事。
2.讲解:教师详细介绍聂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意义。
3.欣赏:学生聆听《义勇军进行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4.演唱:学生分组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义勇军进行曲》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彼此的思考。
6.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聂耳和《义勇军进行曲》在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