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分级与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57
一、绪论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2.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法:答: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方法为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3.建筑物的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
4.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1.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物理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和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均匀固体,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和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4.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和条痕、光泽、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延展性。
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其破裂面称作断口。
7.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成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和变质岩(变质作用)等三大类。
8.通常用结构和构造来描述岩石的形貌特征。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填充方式。
火成岩具有块状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识别岩石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
9.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是三大类岩石中在地表分布最广的。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详细介绍二、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岩土工程级别勘察应成功进行等级划分,其用意是突出重点,区别对待,以利管理。
不同等级的岩土工程勘察,其组织工作环境条件不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的难易程度也相同。
等级越高,其工作环境条件越不复杂,所遇岩土工程问题也就越结构性问题多、越复杂,因而对勘察工艺技术要求也越高,从而越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技术中国经济责任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使勘察工作为工程建设服务客户服务的目的更明确。
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工作量是确定岩土工程勘察也和进度计划的依据。
等级越高,踏勘技术要求越高,勘探点线间距越小,勘探深度越深,勘察工作量一般也越大,所需时间一般也越长。
岩十工程勘察等级划分考虑的因素是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与地基等级。
因此,应首先通过对这三个主要因素进行段位划分,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根据工程的业务规模和特征,以及由干岩十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建设工程的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分类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即一级工程、二级工程和三级工程。
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由于岩土扩建工程勘察涉及涉及各行各业,对于工程规模、工程重要性及其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很难做出具体敏感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只给出了上述比较原则的规定。
对干住宅和一般班莱班县建筑,30层最少的可定为一级工程,7~30层可定为第一级工程,6层及6层以下的可定为三级工程;对于边坡工程,破坏严重后果很土建严重的永久性工程,可定为一级工程,破坏后果一般的永久性工程,可定为二级工程,临时性工程,可定为三级工程;对干大型沉井、沉箱、超长桩基、大型竖井、平硐、大型基础托换和工程等技术难度大、破坏后果严重的可列为一一级工程;其余工程脆弱性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可根据上述原则按工程实际情况或按有关规定划分。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摘自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网协会副理事长周家汉的(《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岩体类别在编写原则中,关于岩土爆破工程的土壤及岩石分类仍按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执行。
在露天、地下、硐室、水下等石方爆破工程中,都有岩体分类问题。
在过去的爆破定额中,均采用前苏联的土壤及岩石分类表(普氏岩石强度系数)把土壤和岩石共划分为五级:Ⅰ-Ⅳ为土壤类;Ⅴ为松石(软石);Ⅵ-Ⅷ为次坚石;Ⅸ- X为普坚石;Ⅺ-ⅩⅥ为特坚石,每一级都有土壤岩石名称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在爆破工程的预算定额中过去均采用后四段,即松石、次坚石、普坚石和特坚石,而且已往已有较多的定额参考资料。
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规定采用的就是上述《土壤及岩石分类表》,1988年《全国统一城镇控制爆破工程、硐宝大爆破工程预算定额》也是采用此分类表。
因此,编制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也决定采用该分类表。
该表已为国内建筑工程与爆破界所公认,不仅可以确定工程所在岩石的开挖方法、判断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计算承包工程单价、编制招投标的依据。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在分类分级进行过大量工作。
如东北工学院,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等。
东北大学进行了岩石可爆性与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分级方法。
其中岩石的可爆性分级是以能量平衡为准则,根据标准条件下爆破漏中体积、大块率、小块率、平均合格率试验数据以及岩石波阻抗,计算出岩石可爆性指数,提出分级表。
共分为:易爆、中等可爆、难爆、很难爆、极端难爆五个等级。
虽经过冶金部组织通过技术鉴定,但未成为全国公认的分级表,未能推广纳入爆破定额。
但可供研究参考。
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科学院地质所等)为了建立统一评价工程岩爆稳定性的分级标准,为岩土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经过多年研究并制定颁布了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1 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2 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3 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1.2、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1.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1.4、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4)地形地貌简单;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1.5、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除本条第1 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
1.6、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可按下列条件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