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西综考研《诊断学》常考知识点:发绀
- 格式:docx
- 大小:8.24 KB
- 文档页数:3
何谓发绀临床发绀有几种类型【术语与解答】①发绀是指血液中的去氧(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或过量,从而导致皮肤和黏膜组织呈青紫色改变,尤以口唇、口腔黏膜,以及面颊部、耳垂与四肢末梢(指和趾甲床)等部位最为明显,通常临床上也称之为紫绀;②狭义的发绀是指毛细血管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5g/dl)时,机体皮肤、黏膜则出现青紫颜色,而且发绀的程度与去氧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但在重度贫血患者,如血液中血红蛋白量低于50g/L时,即使全部变为去氧血红蛋白也不致引起发绀;③广义的发绀还包括少数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皮肤及黏膜呈青紫现象;④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以及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故易于观察。
此外,寒冷环境下机体末梢小动脉收缩,也可引起肢体远端局部发绀。
【麻醉与实践】围麻醉期引起发绀的原因主要有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三种。
1. 中心性发绀主要由呼吸系统异常、麻醉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当,以及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所引起。
(1)呼吸系统异常:任何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功能抑制,以及肺部病变均可引起中心性发绀。
1)呼吸道梗阻: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泡的必经之路,只要呼吸道主干道(咽腔、声门、气管、支气管)阻塞或大部分细小支气管弥漫性痉挛、狭窄,均可导致肺泡通气不畅或障碍,甚至无法通气。
呼吸道梗阻包括上呼吸道梗阻、喉梗阻及下呼吸道梗阻,三者任一部位通气受阻均可引起中心性发绀。
①上呼吸道梗阻: a.舌体肥厚且下垂后坠,可压迫会厌,从而致使会厌半遮盖声门。
b.咽腔占位性病变(如咽腔肿物)可造成喉腔明显狭窄。
c.口腔、咽喉与颌面部手术后引起的软组织显著水肿或肿胀,则可导致上呼吸道向心性缩窄。
此外,上呼吸道结构异常患者全麻诱导后面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均产生困难时可短时间内出现中心性发绀;②喉梗阻:如严重喉痉挛或喉水肿,以及喉肿物或声门异物等,都可直接阻塞声门;③下呼吸道梗阻:如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气管或支气管异物,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等。
发绀知识点归纳总结发绀的病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涉及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代谢系统和遗传因素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归纳总结一下发绀的相关知识点:一、发绀的原因和分类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变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哮喘等。
3.血液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4.代谢系统疾病: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低三碘甲状腺素血症等。
5.遗传因素:如缺氧性先天性心脏病、巨球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6.其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感染性疾病、中毒等。
二、发绀的临床表现1.皮肤和黏膜呈现出紫绀色。
2.情况严重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悸、疲乏、头昏等症状。
3.发绀的范围和程度会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发绀的诊断和检查1.病史采集:包括病因、症状、持续时间等。
2.体格检查:包括皮肤和黏膜颜色、呼吸频率、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
4.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MRI等。
5.肺功能检查:如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等。
四、发绀的治疗1.针对病因治疗: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贫血等。
2.纠正发绀:如吸氧、改善通气、输血等。
3.对症治疗:如止血、扩张血管、镇静等。
4.调整生活方式:如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等。
五、发绀的预防1.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
2.定期体检和检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因。
总的来说,发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先兆。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重视发绀的早期识别和治疗,以及对病因的全面评估和处理。
希望今后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发绀的认识和治疗将会更加深入和完善。
临床诊断学学习笔记参考教材:《临床诊断学》第二版主编:曹克将第一章:临床常见症状发绀一、名词解释发绀(紫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二、病因(一)血液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增加(真性发绀)1、中心性发绀:全身性发绀、受累部位皮肤温暖(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1)肺性发绀:支气管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2)心性混合性发绀:异常通道分流,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氧合作用进入体循环,分流超过1/3出现发绀。
见于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2、周围性发绀:常出现在肢体末端与下垂部位,受累皮肤冷。
加温发绀可消退。
(周围循环血流障碍)(1)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右心衰竭、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缩窄性心包炎等(2)缺血性周围性发绀:雷诺病、冷球蛋白血症、严重休克(最常见)(3)混合性发绀:心力衰竭(二)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先天性(2)后天性:常见于苯胺、硝基苯、亚硝酸盐等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达到30g/L可出现发绀。
急剧出现,静脉血棕色,分光镜检查可证实。
治法:注射亚甲蓝或大量维生素C(进食中亚硝酸盐导致的中毒发绀为肠源性青紫症)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后天获得性)服用含硫药物等,导致血液中硫化血红蛋白达到5g/L可出现发绀。
先决条件:有便秘或含硫药物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血液呈蓝褐色,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以上,分光镜检查可证明三、发病机制一定程度上与血氧未饱和度有关四、伴随症状1、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大量气胸等2、杵状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意识障碍:肺性脑病、药物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或急性心功能衰竭五、刷题容易遇到的名词解析1、呼气时间延长: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2、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属呼吸困难的一种,临床表现特点是吸气费力,重者常因吸气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各肋间隙明显凹陷,出现“三凹征”表现,常伴有干咳和高调吸气性喉鸣。
第七节发绀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
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甲床等。
【发生机制】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增加所致。
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可用血氧的未饱和度来表示。
正常血液中含血红蛋白为15g/dl,能携带20vol/dl的氧,此种情况称为100%氧饱和度。
正常从肺毛细血管流经左心至体动脉的血液,其氧饱和度为96%(19vol/dl),而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为72%~75%(14~15vol/dl),氧未饱和度为5~6vol/dl,在周围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未饱和度平均约为3.5vo1/dl。
当毛细血管内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5g/dl)时(即血氧未饱和度超过6.5vol/dl)皮肤黏膜可出现发绀。
但临床实践资料表明,此说并非完全可靠,因为以正常血红蛋白浓度150g/L计,50g/L为还原血红蛋白时,提示已有1/3血红蛋白不饱和。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66%时,相应动脉血氧分压(PaO2)已降低至此34mmHg(4.5kPa)的危险水平。
事实上,在血红蛋白浓度正常的患者,如SaO2<85%时,发绀已明确可见。
但近年来有些临床观察资料显示:在轻度发绀患者中,SaO2>85%占60%左右。
此外,假若病人吸入氧能满足120g/L血红蛋白氧合时,病理生理上并不缺氧。
而若病人血红蛋白增多达180g/L时,虽然SaO2>85%亦可出现发绀。
而严重贫血(Hb<60g/L)时,虽SaO2明显降低,但常不能显示发绀。
故而,在临床上所见发绀,并不能全部确切反映动脉血氧下降的情况。
【病因与分类】根据引起发绀的原因可将其作如下分类: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真性发绀)(1)中心性发绀: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的皮肤,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
发绀的名词解释发绀是一种人体表面皮肤和黏膜发青紫色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或流动受阻所引起的,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发生变化。
发绀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包括唇部、指甲床、面部、手指和脚趾等。
虽然发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它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
发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一种常见的原因是血液供氧不足。
当身体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输送到组织和器官时,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皮肤和黏膜出现发绀。
这种供氧不足可以是由于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贫血、呼吸困难或血液循环问题引起的。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发绀。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或收缩,从而阻碍血液的流动,进而引起发绀。
此外,一些化学物质也可能通过影响血氧水平或血液循环来导致发绀。
除了上述原因外,发绀还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
一些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如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可能导致发绀。
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也可能引起发绀。
此外,某些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也可能导致发绀。
要确诊发绀,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身体检查,如听诊心脏和肺部,还可能进行血液气体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发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针对发绀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
如果发绀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例如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重点将是改善呼吸功能和增加氧气供应。
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发绀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心脏搏动调节剂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或肺动脉高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发绀是一种皮肤和黏膜发青紫色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或流动受阻所引起的。
其原因可能包括供氧不足、药物或化学物质作用和某些疾病。
发绀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可能包括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氧气供应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诊断学问答题什么叫做发绀?试述发绀有哪些病因分类?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病因分类: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中心性发绀: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心肺疾病致SaO2降低引起)。
2,肺性发绀:(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肺血管疾病)。
3,心性混血性发绀:(发绀性先心病,法四,艾生曼格综合征)。
4,周围性发绀: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见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与鼻尖,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低,发凉,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端,使其温暖,发绀即可消失。
5,淤血性周围性发绀。
6,缺血性周围性发绀。
7,混合性发绀:中心性与周围发绀同时并存。
心力衰竭(左心、右心、全心)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有哪些?1.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特点为急骤出现,暂时性病情严重,经过氧疗青紫不减,抽出的静脉血呈深棕色,暴露于空气中也不能转变为鲜红色,使用还原药物不使青紫消退。
2.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自幼即有发绀,有家族史,身体一般健康状态情况较好。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红细胞寿命正常,血液呈蓝褐色,通过光镜检查可确定硫化血红蛋白的存在。
咯血,血痰性状疾病?咯血分级:小量〈100ML/日,中等量100-500ML/日,大量〉500ML/日颜色与性状:鲜红色:肺结核,支扩,肺脓肿,支气管结核,出血性疾病。
特锈色: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肺吸虫病和肺泡出血砖红色胶冻样:克杆白杆菌肺炎暗红色:二狭肺淤血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左心衰肺水肿粘稠暗红色:并发肺梗塞时。
头痛的定义和病因头痛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
病因分别为:1. 颅脑病变:感染各种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血管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占位性病变脑肿瘤、颅内转移瘤等;颅脑外伤脑震荡、丛集型头痛等;其他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2. 颅外病变:颅骨疾病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神经痛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眼、耳、鼻和齿疾病所致的头痛;肌收缩性头痛(或称紧张性头痛)3. 全身性疾病: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等发热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中毒如铅、酒精等中毒;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等4. 神经官能症什么叫做发热,热型?试述常见热型?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017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考点七一、发绀的概念皮肤黏膜出现广泛的紫蓝色称发绀。
广义的发绀包括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和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增多引起的皮肤黏膜青紫状态。
二、发绀的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由于引起紫绀的病因不同及临床表现不一,可有如下分类:(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多1.中心性紫绀是由于心、肺疾病所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不足引起。
其特点是:紫绀是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还累及粘膜和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1)肺性紫绀: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血液流经肺脏时未能得到充分的氧合,因而体循环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最增多。
致出现紫绀。
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阻塞(喉头水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发作等)、肺炎、肺瘀血、肺水肿等。
(2)心性混血性紫绀: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右向左分流,体循环静脉血与动脉血混合,部分静脉血未经肺脏进行氧合作用,而通过异常通道进入体循环,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多,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时,即出现紫绀。
如法乐(Fallot)四联症。
2.周围性发绀此类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又分为以下两种:(1)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局部静脉病变(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
主要因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缓慢,氧在组织中被过多摄取所致。
(2)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严重休克、肢体动脉闭塞、雷诺氏症等。
主要是因为周围血管收缩,心搏出量减少,循环血容量不足,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缺氧,致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周围性发绁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引起。
发绀特点是常发生于肢体的末梢与下垂部分,如肢端,耳垂与鼻尖等,局部皮肤发凉,若加温或按摩使之温暖后,发绀即可消退,这有助于与中心性发绀鉴别。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并存时称为混合性紫绀,可见于心功能不全,因肺瘀血在肺内氧合不足及周围循环血流缓慢,血液在周围毛细血管中耗氧过多所致。
(二)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量达30g/L时即可出现发绀。
2017西综考研《诊断学》常考知识点:发绀
西医综合内容比较多,考生们在最后冲刺阶段要多加背诵记忆,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关于西综《诊断学》常考知识点:发绀,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
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发绀(cyanosis)是研大医学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
一种表现,也可称紫绀。
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甲床等。
一、发生机制
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增加所致。
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可用血氧的未饱和度来表示。
正常血液中含血红蛋白为15g/d1,能携带20vol/dl的氧,此种情况称为100%氧饱和度。
正常从肺毛细血管流经左心至体动脉的血液,其氧饱和度为
96%(19vol/d1),而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为72%~75%(14~15vol/d1),氧未饱和度为
5~6vol/d1,在周围循环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未饱和度平均约为3.5’vol/dl。
当毛细血
管内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5g/d1)时(即血氧未饱和度超过6.5vol/d1)皮肤黏膜可出
现发绀。
但临床实践资料表明,此说并非完全可靠,因为以正常血红蛋白浓度150g/L计,50g/L为还原血红蛋白时,提示已有1/3血红蛋白不饱和。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Sa()。
)66%时,相应动脉血氧分压(Paoz)已降低至此34mmHg(4.5kPa)的危险水平。
事实上,在血红
蛋白浓度正常的患者,如Sa():<85%时,发绀已明确可见。
但近年来有些临床观察资料
显示:在轻度发绀患者中,Sa():>85%占60%左右。
此外,假若病人吸人氧能满足
120g/I。
血红蛋白氧合时,病理生理上并不缺氧研.大.医.学。
而若病人血红蛋白增多达
180g/L时,虽然Sa()。
>85%亦可则出现发绀。
而严重贫血(Hb<60g/L)时,虽Sa()z明显降低,但常不能显示发绀。
故而,在临床上所见发绀,并不能全部确切反映动脉血氧下降的情况。
二、病因与分类根据引起发绀的原因可将其作如下分类:
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真性发绀)
(1)中心性发绀: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
膜的皮肤,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
发绀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Sa():降低所致。
一般可分为①肺性发绀:
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致。
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喉、气管、支气管的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淤血、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②心性混合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分流,
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进行氧合作用而入体循环动脉,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即可出现发绀。
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等。
(2)周围性发绀:此类发绀常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
其特点表现在发绀常出现于肢体的末端与下垂部位。
这些部位的皮肤是冷的,但若给予按摩或加温,使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
此特点亦可作为与中心性发绀的鉴别点。
此型发绀可分为:①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引起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缓慢的疾病,如右心衰竭、渗出性心包炎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等;②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引起心排出量减少的疾病和局部血流障碍性疾病,如严重休克、暴露于寒冷中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Raynaud)病、肢端发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存在。
可见于心力衰竭等。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由于各种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引起血红蛋白分子中二价铁被三价铁所取代,致使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
当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量达到30g/L(3g/d1)时可出现发绀。
常见于苯胺、硝基苯、伯氨喹、亚硝酸盐、磺胺类等中毒所致发绀,其特点是发绀出现急剧,抽出的静脉血呈深棕色,虽给予氧疗但发绀不能改善,只有给予静脉注射亚甲蓝或大量维生素c,发绀方可消退,用分光镜检查可证实血中高铁血蛋白存在。
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面引起的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可出现发绀,称“肠源性青紫症”。
(2)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自幼即有发绀,而无心、肺疾病及引起异常血红蛋白的其他原因,有家族史,身体一般状况较好。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为后天获得性。
服用某些含硫药物或化学品后,使血液中硫化血红蛋白达到5g/L(O.5g/d1)即可发生发绀。
但一般认为本病患者须同时有便秘或服用含硫药物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为先决条件。
发绀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以上,血液呈蓝褐色,分光镜检查可证明研.大.医.学有硫化血红蛋白的存在。
三、伴随症状
1.发绀伴呼吸困难常见于重症心、肺疾病及急性呼吸道梗阻、大量气胸等,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虽有明显发绀,但一般无呼吸困难。
2.发绀伴杵状指(趾) 提示病程较长。
主要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某些慢性肺部疾病。
3.发绀伴意识障碍及衰竭主要见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或急性心功能衰竭等研大医学。
四、问诊要点
1.发病年龄与性别自出生或幼年即出现发绀者,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特发性阵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见于育龄女性,且发绀出现多与月经周期有关。
2.发绀部位及特点用以判断发绀的类型。
如为周围性,则须询问有无心脏和肺部疾病症状,如心悸、晕厥、胸痛、气促、咳嗽等。
3.发病诱因及病程急性起病又无心肺疾病表现的发绀,须询问有无摄入相关药物、化学物品、变质蔬菜以及在有便秘情况下服用含硫化物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