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828.34 KB
- 文档页数:7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利用具备观赏性、娱乐性、研究性等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给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场所或场所组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是否有适宜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硬件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自然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可以吸引游客,形成旅游吸引力。
自然资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动植物等,这些资源能够为旅游者提供独特的体验和景观。
例如,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马尔代夫正是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于世。
当地的美丽海滩、清澈海水和丰富的海洋生物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而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如缺乏独特的地理景观、气候恶劣或自然资源稀缺等,就难以吸引游客,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较为不明朗。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因素。
政治稳定性是社会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政治稳定的地区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
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可能缺乏投资和资源来进行旅游开发。
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也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
例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点。
此外,法律的健全性和规范性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至关重要,合理的法律制度有助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环境和文化,维护旅游者的权益。
最后,硬件条件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硬件条件主要包括交通设施、酒店住宿、旅游设施等。
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只有交通便利的地区,才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酒店住宿和旅游设施的完善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游客在旅游期间需要有合适的住宿和用餐条件,同时,一些旅游设施如景区、博物馆、植物园等也能够提供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地理)第⼆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师⽤书独具)●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课标解读1.通过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实例学会评价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其他条件。
(教师⽤书独具)●新课导⼊建议通过看图⽚,了解敦煌莫⾼窟。
莫⾼窟⼜名“千佛洞”,位于⽢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处鸣沙⼭的崖壁上。
这⾥全年⽇照充⾜、⼲燥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
⽯窟南北长1600余⽶,上下共五层,最⾼处达50⽶。
莫⾼窟规模宏⼤,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西云冈⽯窟、河南龙门⽯窟并称为中国“三⼤⽯窟艺术宝库”。
那么把它开发成旅游资源,我们如何进⾏开发,是否具备开发条件。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就可以解决!导⼊新课——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1.美学价值:⾃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吸引⼒,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2.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因⽽具有较⾼的科学价值。
3.历史⽂化价值:⼈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化艺术、⼯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巨⼤的经济效益。
1.⾃然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提⽰】不完全相同。
它们都具有经济价值,⾃然旅游资源侧重于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旅游资源侧重于历史⽂化价值。
1.地位: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评价: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化⽔平等。
3.基本指标(1)客源地: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课是《旅游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3年版课标中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在2017年版的课标中要求:“1.举例说明某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2.结合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对比新旧课标,可以发现无论是旧版课标还是新版课标,都十分重视结合具体的旅游资源,评价其开发的条件。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评价,属于高阶思维,要求学生必须基于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具体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后,得出一定结论。
二、学情分析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本节课之前,进行全班调查时,本班百分之百的同学都有过旅游活动,少部分同学甚至出游的半径超过了1000km,对他们而言,什么叫旅游,旅游中进行哪些活动,旅游景点可能有哪些问题,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说出很多,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但是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过程,它包括设计、制作或建造、营销、运营、消费后服务等环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是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外在条件。
从本概念的定义来看,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或者“开发商”,但是学生们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却是“游客”。
这是本节课在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尤其注意的一点:如何将学生以“游客”视角获得的感性经验,运用于“开发商”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教学中。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旅游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第二节,从全书角度来看,本章内容一方面承接上一章,在学习完旅游的三大要素后,重点学习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旅游景观的欣赏做铺垫——要想欣赏旅游资源,首先得了解旅游资源。
从章内角度来看,本节是“旅游资源”这一章的第二节内容,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为哪几类,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作者:李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6年第06期[摘要]以漳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导入新课,紧扣遮阳山、贵清山景区资源的开发条件这条主线,了解资源开发条件的内容,针对景区相对薄弱的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和改善漳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关键词]漳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18【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明确旅游资源的价值;学会评价旅游地的位置、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与其他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图片资料直观了解漳县旅游资源;通过视频、图片、表格等资料,初步学会漳县景区开发条件的评价;运用实例,比较不同景区的旅游资源组合与地域组合状况;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漳县遮阳山景区开发条件的优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激发对家乡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理解景区的资源组合与地域组合状况。
教学难点:运用实例,正确评价不同景区的资源开发条件。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漳县遮阳山、贵清山、露骨山、泰山公园、元墓群、盐文化博物馆的图片,请学生分析这些景点分别有什么特色。
(过渡)漳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待开发,让更多的国人、国际友人来认识。
作为漳县人,我们要担负起提高和改善漳县旅游资源吸引力的责任,这也是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
在开发之前,对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旅游与区位一、旅游资源概况:1、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经济实力强、文化水平高、地区发达闲暇时间长的人群)、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交通、食宿、服务等中间环节)。
2.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有何意义?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
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超过承载量则使旅游环境恶化,小于承载量则造成资源浪费。
例如: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欧洲,原因是欧洲: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局势稳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起步早、设施完善等。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2. 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3.初步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4.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5.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二、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周庄是我国江南著名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千米,著名画家吴冠中曾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有着近900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还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足迹。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周庄共有十座400~800年历史的古桥,“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色,在周庄,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码头。
【思考】你能简单对周庄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吗?答案:该地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保留较完整的建筑文化景观是高质量的旅游资源,且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方便,所以开发价值较高。
通过周庄江南著名的古镇景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知识点一、资源价值资源价值【思维活动】1.旅游资源的价值具体表现有哪些?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思维活动】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框内容,思考并归纳总结。
答案:单个孤立的旅游景观,即使有特色,但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
只有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旅游学生通过思考归纳总结出资源的价学生思考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体验探究过程,达到学会合作的品质。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桃花源为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指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桃花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兴趣,养成通过实地调查然后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针对某一实例,对该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实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在自习课,学生预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理解如何对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
在预习过程中若有不懂问题,提出并即时解决。
2、任务布置A、全班同学推选一位主讲人主持课堂,主讲人负责组织课堂有序实行B、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甲乙丙丁)每小组指派一个小组长并分配相关任务甲组负责搜集桃花源旅游资源相关资料乙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地理位置与交通的相关资料丙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客源市场的相关资料丁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基础设施的相关资料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组员任务3、桃花源景区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学生把有价值的资料记录下来,考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整理,组织语言,准备发言稿,并做好相对应课件。
二、讲授新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宋祖英的《桃花源》mv,宋祖英唱的就是我们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桃花源,今天呢,我们就以桃花源为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在课前我们已经对桃花源的相关资料实行实地考察。
下面我是一位投资者,请科代表带着大家一起说服我为此地开发而投资,对桃花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
第一组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展示在考察中拍摄的景点,并一一解释其来源和欣赏方法,并为大家讲述了关于桃源名茶——擂茶的故事。
通过第一组的讲解我们理解到了桃花源确实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第二组代表为大家展示桃花源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每条交通线路都是通过falsh动画为大家展示,课件做的非常生动,很明确为大家展示了桃花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交通的通达度。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五篇模版]》第一篇: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1)游览价值:①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景点数量及集中程度。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特征相似的雷同景点的有无状况(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通达度)(3)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的高低)(4)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包括容人量、容时量,一般空间大的较优)(5)客源市场距离的远近(靠近经济发达地区较优越)分析图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
靠近世界经济发达地区欧洲。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
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xx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
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
”xx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篁岭(图7)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馨堂教学教学参考492020 年第5 期•下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学设计一以“爨底下村旅游资源评价”为例王曝(北京市古城中学,北京)【教材版本】中图版教材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本文以“爨底下村旅游资源评 价”为例。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讲述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旅游资 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物 质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 础的条件在于其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而 旅游资源的特色、数量、组合正是本节课研究的基础。
针对以上情况,组织学生对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 下村进行研学考察的基础上,从建立区域认知、形成 综合思维的角度,通过小组汇报、问题设计、问卷调查 等形式,分析旅游资源评价要素中的游览价值,探讨 改善方法和措施。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模块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了解并 掌握了地理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前几章的学习 中学生已经熟悉并了解了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特点 及分类、旅游资源外部评价要素等相关内容,本节课 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旅游地理的学习不是空泛式的学 习,尤其对开发条件评价要素等问题,需要结合具体 案例,串联评价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综合思维;人文 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是调查研究,本节课尝试 以问卷撰写、组内汇报的形式,在调查的过程中体现 进行实践活动所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体现 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与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采用启发式讲授和导 学案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 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发挥导学案式教学 “边讲、边练、边测”的优势。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得 出游览价值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客源、市场、基础 设施、交通通达度等条件也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结 论。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 引言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产业繁荣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千差万别,因此,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势成为决策者制定旅游开发计划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几个关键要素。
2. 地理环境评价地理环境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之一。
首先,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接触程度和可达性。
例如,沿海地区可以依托海洋资源开发海岛旅游,而山区则可以发展生态旅游。
其次,地理环境还影响了景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对于旅游者来说,气候宜人和自然美景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时,需要考虑地理环境的优劣势。
例如,一些地处偏远或气候恶劣的地区可能无法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3. 文化资源评价旅游资源不仅仅是自然景观,还包括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独特的非物质遗产,也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资源包括传统艺术、习俗、宗教庙宇等。
评价文化资源的开发条件需要考虑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一个地区如果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底蕴,那么就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可以通过开展古城游览、文化节庆等活动来提升旅游吸引力。
4. 基础设施评价基础设施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
评价基础设施的好坏需要考虑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条件。
交通是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如果交通不便利,那么即使有好的旅游资源,也会影响旅游的发展。
通讯设施和住宿设施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在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时,需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5. 政策环境评价政策环境是推动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评价政策环境需要考虑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的稳定性。
政府支持可以表现为财政资金的投入、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等方面。
稳定的政策环境可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旅游业。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教师设疑: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解答: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
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
同。
2.科学价值
许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练习: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
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
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两幅图分别展示了我国古代和古埃及人民建筑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4.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教师设问: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
解析:单个孤立的旅游景观,即使有特色,但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
只有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与邻近的景点雷同,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就会大大下降。
只有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上图展示了天柱山优美的风光,结合文字资料,掌握以下知识:
①长期以来,天柱山景区游人稀少的原因是交通不便;
②近年来,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游人大增。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以下内容: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从飞机通航后,游客量大增。
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
三、客源市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1.客源地:
⑴概念:游客的来源地;
⑵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⑶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通过读图,了解以
我国城市居民旅游的客源市场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客源地500千米以内的范围内。
[来源:学科网ZXXK]
四、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图文结合,了解到:庐山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来山上避暑,原因与庐山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有很大关系。
案例1武夷山景区
通过对案例1的学习,了解到:
①武夷山景区自然景观优美,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②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③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亚洲。
游客多,市场广阔。
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通过图2.15了解了武夷山著名景区、景点的分布。
根据案例,结合图2.15,试对武夷山景区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提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2.仔细阅读本案例,各组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评价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
3.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
4.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课后探究:选择其他世界遗产或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某一旅游景区,从旅游资源本身和外部环境,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板书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一、资源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2.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客源市场--主要指标: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1.客源地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
四、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