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应急预案(12篇)篇1:护理应急预案1.立即协助麻醉医师为患者吸氧或准备麻醉机吸氧,检查氧气压力大小及氧气管路是否通畅。
必要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2.迅速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用品。
3.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4.呼吸抑制或停止者,应立即协助麻醉医师行面罩正压供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5.保持输液通畅,遵医嘱准确用药,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再执行。
6.有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或心跳、呼吸骤停者,遵医嘱立即给予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及心、肺、脑复苏。
7.根据病情,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8.密切观察面色、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体贴患者,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
9.做好手术护理记录。
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1.根据出血部位及速度迅速开放双静脉通路。
2.开放静脉的同时,准备无损伤血管钳、无损伤缝线、止血敷料及专科止血器械。
3.遵医嘱给予快速输液及应用各种止血、升压药物。
4.根据医嘱迅速与血库联系。
未备血的患者应迅速抽取血液,连同输血申请单一并送血库。
5.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末梢循环的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等。
6.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遵医嘱必要时加压输血。
7.保持吸引器的通畅,及时清除术野血液,随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灯光。
8.备好充足的纱布及纱布垫,并认真清点,做好登记。
9.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后抬高头部平移至手术床,防止窒息。
⑤若未建立静脉通道,应选大血管迅速建。
篇2:护理应急预案护理部在院领导的带领及支持下,顺利开展了上半年工作。
工作重点在优质护理的开展、护理质控管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及上报、护理人才的培养等方面。
现将护理部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护理质控管理,加强监管力度1、深入科室督促护士长做好工作安排。
重点查新入、转入、手术前后、危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等病人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发生用药错误时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及护士长,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轻由于给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配合医生抢救。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按照过敏性休克流程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
4.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用错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途径、反应时间、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处理经过等。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不安情绪,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
6.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7.妥善保管有关用药错误的各种记录、检验报告、药品,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检,以备鉴定。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规程对药物、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9.网报不良事件,科室按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进行讨论分析、整改。
二、处理流程。
一、总则1.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科室护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1. 成立临床护理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的实施。
2. 设立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应急预案分类1.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如传染病疫情、火灾、地震等。
2. 临床常见疾病应急预案: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3. 护理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如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坠床、跌倒等。
四、应急预案内容1. 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传染病疫情: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隔离患者,做好防护措施,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报告。
(2)火灾:发现火灾时,立即组织人员疏散,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灭火和救援。
(3)地震:发现地震时,立即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患者安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救援。
2. 临床常见疾病应急预案(1)急性心肌梗死:迅速给予溶栓治疗,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脑卒中: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做好脑保护措施,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 护理不良事件应急预案(1)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应处理。
(2)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应处理。
(3)坠床、跌倒:立即将患者扶起,检查伤情,给予相应处理。
五、应急预案实施1.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临床护理应急预案办公室负责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3. 护理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六、应急预案评估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2. 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一、概述护理应急预案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预先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处理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的主要内容。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1. 针对性: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意外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科学性:依据医学知识、护理规范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3. 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实施。
4. 持续性: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修订,以适应医院发展和护理工作的变化。
三、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患者跌倒、坠床(1)立即停止患者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
(2)检查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3)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呼叫急救人员、心肺复苏等。
(4)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给予相应的处理。
(5)做好护理记录,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2. 患者发生噎食(1)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2)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3)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拍背、抠出食物等。
(4)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5)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给予相应的处理。
(6)做好护理记录,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3. 患者发生空气栓塞(1)立即停止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
(3)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等。
(4)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给予相应的处理。
(5)做好护理记录,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4. 发生用药错误(1)立即停止用药,保留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和护士长,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采取补救措施。
(4)根据患者情况,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6)做好抢救及护理记录,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逐级上报。
四、总结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理不良急事件约束意外案例、原因分析、应急处理流程及防范措施、约束是指对非自由体的整体或局部起限制作用的措施。
约束分为药物约束、身体约束和心理约束,狭义的约束是指身体的约束。
约束是一种保护性行为,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护方法。
临床上约束主要用于精神异常、认知障碍、老年、卧床不起、躁动不安及行为紊乱患者。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保护患者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约束意外是指保护患者的安全装置,用于躁动患者、有自伤或坠床危险的患者或治疗时需要固定身体某一个部位的患者时,限制其身体及肢体的活动时,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或者出现约束局部损伤的情况。
保护性约束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举例11.患者一般情况:患儿,女性,5岁,于2015年5月8日由急诊平车推入骨科。
诊断:左侧桡骨青枝骨折,入科后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精神状态一般, 躁动。
医嘱:一级护理,普食,左肢石膏托固定。
由于患儿躁动,遵医嘱给予药物镇静,30分钟后效果不佳,遵医嘱给予绷带约束患儿右上肢,并在右手腕部垫以棉垫后将绷带打结固定在患儿床旁。
护士告知患儿家属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注意看护患儿并减少患儿活动,责任护士每班按时巡视、观察约束带情况。
2.事情发生经过:患儿入院第二天22:00患儿家属找到值班护士主诉患儿自觉右侧胳膊疼痛、哭闹。
护士检查发现,患儿右上肢约束处的棉垫已经松脱,绷带呈索状紧紧缠在患儿右手腕部,手腕部肿胀,腕部皮肤呈环状损伤,局部发红,出现皮肤破损、皮下淤血。
立即报告医生,并解除约束,测量患儿生命体征, 医生检查患儿神志,右手腕皮肤及伤情程度,并请皮肤科、神经内科医生进行会诊。
医生每天进行换药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受压,经积极治疗处置,患儿右手功能及感觉恢复正常,右手腕部未留下瘢痕。
3.本案例原因分析(1)患儿年龄小,由于骨折剧烈疼痛引起患儿躁动不安、抵触情绪大、强硬挣脱约束带,造成患儿皮肤软组织损伤。
(2)护理人员向家属交待使用约束带的注意事项没有引起家属重视。
坠床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应急处理流程、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坠床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防范住院患者意外坠床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患者住院期间坠床后致伤、致死导致的医疗费用增加和医患纠纷屡见不鲜,因而坠床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预防患者坠床已成为目前护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举例案例1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65岁。
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因头痛呕吐8小时、发热7小时,由急诊平车推入神经外科。
护理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精神差,活动能力较差,体温38.0℃,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
主诉头痛,既往有动脉瘤病史。
医嘱:一级护理,普食,卧床,陪护一人。
自理能力评估分值 70分,坠床评分为4分,给予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卧床,如有需求告知陪护或使用呼叫系统告知护士给予帮助,拉起双侧床档,床尾悬挂坠床警示标识,以预防患者起床、翻身时不慎坠床。
2.事件发生经过:患者入院第2天夜间23:50护士交接班巡视病房时,患者处于安静睡眠状态,双侧床档呈立起状态,陪护于陪护椅休息。
00:05患者想小便,见陪护(其子)睡眠中不忍唤醒,担心打开床头灯会打扰同病室患者休息,由床头和床档之间的空隙处自行附身寻找床下便器,起身时突因上肢发软,发生坠床。
坠床发生后护士立即赶至床旁,发现患者坐于地上,立即报告医生。
值班医生给予患者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关节活动正常,前额轻微肿胀,测量生命体征:体温37.5℃,脉搏8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5/80mmHg。
患者未诉头晕及疼痛,将患者抬至床上,遵医嘱给予患者行头颅CT检查,检查结果示:未见外伤后改变,安全返回病房,嘱患者卧床休息,继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安抚患者入睡。
患者针刺伤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原因分析、应急处理流程及防范措施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
针刺伤是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随着医疗活动的频繁,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比例呈上升趋势,对患者群体尤其是住院患者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少。
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
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多种多样,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能因专业操作过程中的不当或过失行为导致患者针刺伤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医疗纠纷隐患。
举例1. 患者一般情况:男性,65岁。
诊断:急性脑梗死,因突发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两小时由急诊平车推行入科,来时神志清,言语不利,精神差,活动能力较差。
医嘱:一级护理,禁食,静脉溶栓治疗,陪护一人。
入院后护理查体:右上肢肌力III级,右下肢肌力II级,左侧肌力正常,行护理评估及安全风险评估,悬挂警示标识,对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和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2. 事件发生经过:患者入院当日早上5:20遵医嘱给予患者行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路。
患者拒绝接受治疗,护士与家属共同安抚患者后迅速将备好的物品携至床旁,核对无误后进行操作,穿刺见回血后退针芯过程中患者突然剧烈挥动手臂,再次表示拒绝接受治疗。
家属立即上前协助,因治疗盘在家属身后的床头桌上,护士无法直接将留置针针芯置于治疗盘内,紧急情况下为避免患者脱针和发生针刺伤,将留置针针芯扎于患者的床褥边缘,并在家属的协助下迅速固定留置针。
这时听到急救室家属的呼叫,匆忙整理用物后立即赶至急救室为患者吸痰,并投入到清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
早上8:00交接班护士协助该患者翻身并整理床单位,患者突然抬起左侧上肢,并喊叫,表情痛苦,立即查看患者情况,从患者左前臂下床单上取出一枚留置针针芯,并在患者所指的疼痛部位发现有一针眼,针眼处稍有破皮,无渗血,挤压无出血,立即报告医生及护士长。
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及处理流程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原则1. 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2. 及时性原则。
护理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立即进行口头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报告。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1. 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 书面报告:护理人员在口头报告后,应按照医院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护理部。
3. 科室留存:科室应留存一份不良事件报告,以备查阅和归档。
四、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流程1. 护理部收到口头报告后,应立即派员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 护理部收到书面报告后,应进行审核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人员。
3. 相关科室和人员应根据护理部的处理意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持续跟踪改进效果。
4. 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通报全院。
五、护理不良事件的记录和统计1. 护理部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统计制度,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
2. 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通报全院。
六、护理不良事件的奖惩机制1. 对于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个人和科室,护理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护理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病情突变、药物过敏、跌倒、烫伤、窒息等。
三、应急预案1. 患者病情突变(1)立即通知医生,并报告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
(2)根据患者病情,迅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等。
(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记录。
(4)准备好抢救物品,如急救药品、器械等。
(5)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 药物过敏(1)立即停用可疑过敏药物,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者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3)给予患者吸氧,并准备抢救物品。
(4)及时报告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
(5)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过敏治疗。
3. 跌倒、烫伤、窒息等(1)立即现场评估患者状况,如意识、呼吸、循环等。
(2)根据患者状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等。
(3)立即通知医生,并报告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
(4)准备抢救物品,如急救药品、器械等。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记录。
4. 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1)立即启动火灾、地震应急预案,按照逃生路线迅速撤离。
(2)确保患者安全,如帮助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
(3)报告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
(4)协助消防、地震等部门进行救援工作。
四、培训与演练1. 护理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各科室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护理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流程和操作。
3. 护理部应加强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奖惩制度1. 对于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出色、积极抢救患者的护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不执行应急预案、玩忽职守导致患者损害的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六、附则本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并由护理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