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资环境分析概述(doc 57页)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8
浅析日本投资环境及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致力于海外事业的拓展。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很热的状态,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
日本,一个地域狭小,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资本积累的富裕岛国,无不吸引着各国的投资商纷至沓来。
据日本中文道报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
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
然而,投资是一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要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决定投资流向。
一、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市场准入政策(一)日本对外资的定义日本将外国投资称为“对内直接投资”,包括下列投资行为:1、收购日本国内上市企业股票,持股比率10%以上;2、参股国内非上市企业;3、投资者为“居民”身份时取得国内非上市企业股份,或投资者转为“非居民”后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外国投资者;4、持有国内企业股份或保有企业注册资本三分之一以上时,同意企业对营业内容作实质性的变更;5、“非居民”个人或外国法人在日本国内设立分公司、工厂等营业机构,或对其营业内容或业务种类进行实质性的变更;6、对国内法人企业贷款期限超过1年以上,金额超过1亿日元(贷款期间超过5年以上的)或贷款金额超过2亿日元(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的)中长期贷款;7、取得国内法人发行的私募债券,金额超过1亿日元,偿还期限超过5年;8、取得依特别法设立的法人企业的股份。
日本政府投资制度的现状及特点内容提要:日本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于财政融资、产业投资(特别会计)和政府担保。
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其投资制度进行了遵循市场化原则筹措资金、定期公布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果及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改革。
报告对2 0 0 2年日本政府投资计划制定与执行的情况,包括政府投资计划制定的基本思想、投资计划的重点、资金来源、使用特点以及政府投资制度的评估等,作了详尽、全面的分析。
一、前言日本的政府投资活动,从制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财政政策中按照有效利用有偿资金的原则进行的效率高、见效快的直接投资活动,它是政府利用金融政策实施财政政策的手段。
另一类是利用税款,采用投资补助或贴息的方式,为民间有困难的大规模、超长期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以及为民间商业金融有困难的长期项目提供资金的活动。
它是依据国家制度及信用征集的有偿资金实施财政政策的手段。
日本政府投资,具体地说,是指财政融资、产业投资,以及政府保证为原始资金对国立医院、住宅金融公库、日本道路公团等事业团体以及地方公共团体等进行的融资或投资活动(参见附表1)。
过去政府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邮政储蓄和养老金,这些资金长期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2001年度开始,随着邮局储蓄及养老金积累改为自主经营,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将逐步改为通过财政债务的方式从市场筹措。
二、日本政府投资制度概要日本现行的政府投资制度的框架,如附图l所示,分为投资对象和资本来源两个部分,以下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内容。
1.投资对象所谓政府投资是指,为推进财政政策中的有偿资金的有效利用,将公有资金向国家特别会计项目、公库、公团、地方公共团体等对象机构进行的投资活动。
投资对象主要包括:住宅(住宅金融公库,城市基础设施整备公团等)、生活环境改善(地方公共团体等)、福利保健(社会·福利事业团等)、道路(日本道路公团、首都高速公路公团等)、运输通讯企业(机场整备特别会计、新东京国际机场公团等)、产业-技术开发企业(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贸易·经济合作机构(国际协力银行)等广泛的领域。
日本的创业风险投资与政府的扶持政策日本创业风险投资与政府扶持政策论文摘要:本文旨在讨论日本的创业风险投资环境以及政府推行的相关扶持政策。
文中将解释目前日本政府如何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开发支持以及其他方面的援助来帮助当地创业者,对升级日本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本文将总结日本创业者从投资环境及政府扶持政策受益的情况,并探讨推动日本创业环境未来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日本、创新、风险投资、政府支持、创业扶持正文: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日本也正处在一个富有发展机遇的时代,尤其是能够提供创业、就业以及技术创新的创业环境。
然而,创业无疑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尤其是与资金筹措有关的风险,因此,政府在此方面提供的支持和扶持非常重要。
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支持本地创业者,这些措施涵盖资金支持、技术开发支持、立法支持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支持等。
首先,日本政府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少数投资者提供的贷款、投资者提供的创业资金等。
其次,日本政府推出了技术开发支持,比如投资新技术研究,推出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小企业发展。
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立法支持,如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使用成熟技术等,为创业者提供便利。
最后,日本政府还提供其他服务的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有用的资讯和建议,以及帮助他们接触投资者等。
日本的创业环境已经受益于政府支持。
今天,日本的创业者们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来节省开支,并从投资者那里受益。
目前,日本拥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过漫长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创新文化,为日本经济带来更多机会。
因此,将政府支持融入到日本的创业环境中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日本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供全面的财政补贴,促进投资者的参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日本创业环境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日本的创业环境正在迅速成长,政府也在尽一切努力支持当地创业者们。
日本政府投资了大量资金,开发了众多新技术,完善了立法体系,并打造了便利的服务环境。
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1. 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概述2. 日本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调整3. 外国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积极影响4. 日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5. 日本应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未来发展战略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概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日本经济的调整,日本开始逐渐开放其市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外国直接投资库存总额达到1.6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荷兰和英国是日本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家。
尽管日本的外资增速相对缓慢,但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在近年来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日本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调整日本政府历来鼓励各类外商来日本进行投资,草拟并修改了大量的相关法律规范来维护外国直接投资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和政策上,日本政府为外国直接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支持和便利。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通过颁布《外国直接投资促进法案》,引领了日本对外开放和投资的新时代,进一步强调日本政府将积极招纳外资,同时分别制定出针对于小型投资、中长期投资等不同类别的投资配套措施,从政策层面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优惠和渠道保障。
此外,日本还在制度方面优化投资环境,涵盖了纳税、申请结售汇、商业活动、劳务、企业官方登记等多项方面的服务。
外国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积极影响日本吸引外资的举措已经初见成效,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有助于日本实现供给侧改革以及经济结构改革等许多多项改革理念,同时也为日本的世界机遇带来新的思路。
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国可以带来新技术、新人才、创新和管理经验等带来新动力,有利于日本企业的外部开放和经济的提高,尤其针对日本传统优势电力、汽车等基础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市部门。
没有外资的投入所创造出的价值是很难量化的,但无疑将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和积极影响。
日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与吸引外资的优点不同,吸引外资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
日元市场分析概述日元是全球主要货币之一,对于外汇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日元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当前状况和未来走势。
日元基本面分析经济背景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技术创新能力。
然而,近年来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这对日元汇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是日本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其货币政策对日元汇率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日本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措施,致使日元汇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技术分析日元兑美元走势分析通过技术分析工具,我们可以对日元兑美元的走势进行分析。
近期日元兑美元汇率呈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某些关键支撑和阻力水平对于日元走势的判断至关重要。
日元兑欧元走势分析除了兑美元外,日元对欧元的汇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分析工具对日元兑欧元的走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影响因素分析全球经济状况全球经济环境对日元汇率有着重要影响。
特别是美国和中国等经济大国的经济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本经济和日元汇率。
地缘政治因素地缘政治事件对于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有着重要影响,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其地缘政治事件也会对日元汇率产生影响。
未来走势展望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日元未来的走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
然而,外汇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仍需谨慎对待。
结语综上所述,日元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结合基本面和技术分析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
希望本文能为大家对日元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资料: - 日本银行官方网站 - 外汇市场新闻报告作者:日期:。
日本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与战略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投资者的重要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一些趋势和战略。
本文将分析日本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并探讨相关的战略。
一、日本外国直接投资的趋势1. 投资规模逐年增加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的推进,日本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外国投资者对日本市场的兴趣逐渐增加,不断有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投资。
2. 投资领域广泛多样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外国投资者开始涉足高科技、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
此外,日本的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也受到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3. 区域分布更加平衡过去,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市圈等大城市。
然而,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府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协同,外国直接投资也开始向其他地区分布。
一些中小城市逐渐吸引外国投资者,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日本外国直接投资的战略1.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日本与发达经济体有着紧密的经济关系,外国直接投资战略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至关重要。
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日本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2. 拓宽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空间除了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外,日本也应该拓宽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空间。
新兴经济体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市场规模,与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日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可以在海外市场获取更多机会。
3. 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日本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商业壁垒、提供更便利的商业环境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前来投资。
4.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是日本外国直接投资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
日本的投资环境分析日本为一个岛国,面积37.7万平方公里,境内多火山,地震活动也较频繁;人口约1.3亿,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其气候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生产原料、燃料大多依赖进口,但森林及渔业资源较为丰富。
其民族构成单纯,以大和族人为主。
社会文化及心理受佛教及儒教影响较大,讲究礼仪。
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重工业及高科技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前些年由于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日本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国外,曾一度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局面。
其消费市场的竞争激烈,对商品的品质、模式、售后服务等的要求很高。
总体说来,日本吸收外国投资的政策经历了从严格审查限制、分产业区别对待和大幅度放宽至自由化的过程。
即在60年代以前,日本对外资实行严格限制;60年代后逐步实施除特定行业外的开放;80年代以来更转向积极主动吸收外资的政策,如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免税期、建设外资工人的福利事业、设立“对日投资斡旋室”、公布开放市场的《行动计划》等。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在国际贸易中保持顺差地位,世界各国对其的直接投资也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日本对外资的管理法规主要是《外资法》,其规定了日本引进外资的认可制度,即外国投资要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收支或重点产业发展或不会给日本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在此前提下跨国企业的利润、本金、专利权使用费等可以自由汇出。
日本在上实际8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第一债权大国,人均GDP跃居世界第一位后,随后经济遭受了泡沫经济破灭的打击,并从1991年春陷入长期萧条。
1995年,东京协和、安全两个信用组合破产,紧接着兵库银行、大阪信用组合、阪和银行相继破产。
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不是一般的周期性萧条,而是一种更深刻、严重的结构性危机。
日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财政金融领域,主要原因是日本在战后实行的保护性政策最终限制了自由化发展,官僚体制造成了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同时经营上缺乏监督和透明度。
为了重振日本经济,日本决定在2001年前推行金融自由化,争取在2001年之前把日本建设成为“自由的、透明而公正的和国际性市场”,主要措施是:实现金融机构业务自由化和资产交易自由化;各种金融机构必须向投资者提供高透明度的信息资料;整备日本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使日本会计制度符合国际标准。
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探讨了其现状、特点、动因以及影响因素。
从海外投资区位选择模式和案例分析中发现,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并采取不同的选址策略。
结论部分提出了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趋势、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决策中提供参考,同时对于未来研究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日本、海外投资、区位选择、现状、特点、动因分析、影响因素、区位选择模式、案例分析、趋势、战略建议、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将重点分析日本海外投资的现状与特点,探讨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表现和特点。
通过对日本企业在海外的投资规模、领域以及投资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
还将分析日本企业选择海外投资的动因,探讨是什么因素驱使日本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
通过对日本海外投资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后续的区位选择分析提供充分的背景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模式,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和特点。
通过深入研究日本海外投资的现状和动因,探讨在不同情境下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及其区位选择的策略。
进一步探讨日本海外投资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相关企业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优化投资布局、提高投资效益、降低风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日本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发展和竞争。
1.3 研究意义日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海外投资活动备受关注。
研究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可以深入了解日本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日本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有助于探讨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趋势,增进对全球经济体系的理解,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概述(doc 57页)日本投資環境簡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目錄第壹章自然人文環境-------------------------------------------------------------------- 1 第貳章經濟環境 ------------------------------------------------------------------------- 3 第參章外商在當地經營現況及投資機會 ------------------------------------------- 15 第肆章投資法規及程序---------------------------------------------------------------- 22 第伍章租稅及金融制度---------------------------------------------------------------- 30 第陸章基礎建設及成本---------------------------------------------------------------- 33 第柒章勞工 ------------------------------------------------------------------------------ 37 第捌章居留及移民 --------------------------------------------------------------------- 40 第玖章結論 ------------------------------------------------------------------------------ 42 附錄一、重要機構聯絡資料------------------------------------------------------------- 43 附錄二、其他重要資料------------------------------------------------------------------- 46日本投資環境簡介國家基本資料表第壹章自然人文環境一、自然環境日本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等四個大島及其他3,000多個小島所組成;總面積為37萬8,000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之0.25%,約為台灣面積之10.5倍。
其中67%是山地與森林,14%用作農業耕地,住宅及工業用地僅4%。
日本國土綿延分布在北緯24度~46度,東經129度~146度之間;由於島嶼眾多,海岸線長達3萬餘公里;首都東京與主要城市多集中於太平洋沿岸。
因列島屬南北縱向分布,故氣候涵括亞熱帶、溫帶與亞寒帶等類型,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405公釐。
另經常發生地震,夏季颱風多。
二、人文及社會環境2005年5月,日本人口約為1億2,758萬人,排名世界第7位。
其中65歲以上高齡者2,535萬人,占總人口之19.9%,預期201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1/4,已步入高齡化社會。
日本每平方公里之人口密度,為335人,約為我國之6成。
日本有1/3人口居住在東京都會區,另有1/4人口居住在京阪神都會區(京都、大阪、神戶)內。
日本之民族結構,頗為單純,除少數「蝦夷族」與「民」外,均為「大和民族」。
蝦夷族人是日本原住民,現大都住於北海道,人數僅數萬人;部落民多居於偏遠山區;大和民族則指歷史上先後移入日本之居民,包括通古斯族、馬來族、印度支那族、漢族、朝鮮族、蒙古族之混血種族。
語言方面,日語係公用語言,各地亦有方言,但多能相通;中央省廳及跨國企業內可用英文溝通,地方政府及中小企業則以日語為主。
三、政治環境日本政治制度,係採君主立憲之議會內閣制,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內閣,司法權則在各級法院。
憲法規定,天皇為國家元首,代表日本,但行使國事行為須經國會承認。
內閣總理大臣選自國會議員,閣員絕大多數為國會議員,內閣向國會負責。
日本國會有參、眾兩院。
眾議院議員480席,任期4年,惟隨時有被解散之可能;參議院議員計252席,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席次。
在議案及預算案審查上,眾院決議優於參院。
日本國會勢力,1955年以來,只有自民黨一黨獨大,惟1993年自民黨內部分裂,失去執政權,改由他黨組成聯合內閣。
94年自民黨復與社會黨、先驅新黨聯合,共推社會黨委員長村山富市為首相,重回執政黨;96年1月,村山首相辭職,由自民黨總裁橋本龍太郎接任首相,其後分別由小淵惠三、森喜郎及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迄今,2001年4月26日自民黨總裁小泉純一郎繼任後,標榜「改革內閣」。
在2005年9月8日為貫徹渠郵政民營化施政理念,斷然解散國會,於同年10月11日重新改選。
獲得壓倒性勝利,繼續領導執政。
日本政局雖有所更迭,惟擁有完整官僚體制,並無社會及經濟動盪不安之慮。
第貳章經濟環境一、經濟概況2005年日本經濟,繼續從泡沫經濟困境,向上爬昇,雖然力道略有不足,但整年情況,企業部門持續堅穩成長,收益大幅好轉,雇用環境益趨改善,景氣持續復甦,產業結構調整效益,已日益明顯。
至國內物價,由於原油等原料價格急速上漲,躉售物價上揚,但消費者物價,與上年相較,仍持續小幅滑落,有徐行通貨緊縮現象。
國際經濟方面,以中國為中心之亞洲經濟,與日本之關係,轉變快速,在定位上,已不只是日本企業之輸出市場、海外生產據點與低附加價值品之供給源,正邁向構建有關財貨、服務、資本、勞力之密切關係。
2005年度日本經濟實質成長率為3.2%(歷年度為2.7%),名目成長率為1.9%,失業為4.3%。
二、天然資源日本為能源消費大國,但自產能源,極為有限,絕大多數仰賴進口。
各項能源進口依存度,分別為原油99.6%、天然氣96.1%、煤炭93.9%;日本之蘊藏金屬礦物種類非常多,但產量極少,致鐵、鋁、鎳、鈷、鈦等金屬,完全依賴輸入,銅、鉛等之進口依存度,亦高達九成以上。
日本降雨量多,惟因降雨地區及降雨季節差異大,且地形陡峭,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快速流入大海。
可利用之水資源不足,政府積極建設水庫與地下水儲存槽,但部分地區仍然偶有缺水情形。
日本森林廣達2,506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之66.7%,與芬蘭、瑞典並稱為森林大國,惟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疏於植林及濫伐,森林資源大為減少。
戰後進口木材比例,高達五成,戰後栽植林木,歷經40餘年成長,近年內可望採伐,預估林木進口比例,將逐漸減少。
三、產業概況2004年底日本製造業家數合計約270,837家,其中中小企業(員工人數在299人以下)有267,672家,大型企業(員工人數達300人以上)3,165家,幾乎99%(98.84%)為中小型企業。
據OECD2003年統計,日本製造業產值(約102兆日圓)佔國內總生產值(約490兆日圓)之22.7%,比台(27%)韓(29.1%)德(24.5%)等國低,但高於美(17.4%)英(19.2%)法(15.9%)等國。
日本企業為維持國際競爭力,相當重視研究發展投資,全產業之研究發展費用佔營業額比率,2004年為3.11%,依序為醫藥業8.64%,精密機械工業7.44%,電機工業為4.97%,車輛工業為4.56%,化學工業與一般機械業同為4.08%,顯示在液晶半導體等IT關連產業之製程設備、關鍵化學材料與車輛工業等關連產業著力甚多。
此種有魄力之研發投資造就了汽車工業連續25年穩居出口值龍頭,汽車零組件、科學光學機器、影像器材、發動機等高附加價值產品亦連續15年列登前10名。
四、政府之重要經濟措施及經濟展望(一)因應國際化趨勢,為能強化地區經濟發展與持續國際競爭優勢,乃積極建構日本成為全球創新中心、營運管理總部與物流中心。
經產省在2006年提出之新經濟成長戰略報告中,特別強調下述經濟措施。
1、充實教育研究開發體制培育國際化人才。
2、建構產業聚落與配套基礎建設。
3、開發提供研究發展專業園區。
4、放寬外國人入國與居留權申請規定。
5、制定適合國際購併之法規與環境。
6、參考競爭對手國租稅水準研修法人稅。
7、透過貿易振興機構展開招商與相關投資服務。
(二)其他重要施政1、地球溫室效應對策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生效,規定日歐等工業先進國於2008年-2012年間削減CO2、CH4、N2O、HFC、DFC、SF6等六種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日本之削減目標值係較基準年(1990)減少6%。
儘管日本政府本年起推動Cool Business及Warm Business等各項省能源措施,惟景氣好轉下能源使用量增加,排放量有增無減,政府民間一致指出,未來欲達成削減6%之有效手段係充分運用議定書之清潔開發機制(CDM)、共同實施(JI)及國際排放權交易等三項措施。
由於日本之省能源技術屬全球最高水準,政府已決定鎖定在東亞地區積極實施前揭三項措施,一面累積本身之排放量積點(Credit),同時以技術移轉為根基,擴大日本在該地區之影響力,配合推動以日本為主體之東亞經濟體構想。
2、智慧財產戰略大綱日本於2002年11月策訂智慧財產戰略大綱,2003年3月成立智慧財產戰略本部,小泉總理親任本部長,每年5月提出新年度之行動計畫,推動各項國內外措施。
本年之重要措施包括:10月日本聯合美國及瑞士政府,依據WTO∕TRIPS規定共同要求中國說明境內智財權保護現況及法令制度等;11月日本中國二國專利局局長會議,日方同意定期派遣液晶顯示器、汽電共生及奈米等技術之審查官赴中國指導,另接受中方一年派員60名來日研修,提高中方專利審查水準,間接有助保護日商合法權益;12月經產省新設「專利審查迅速化.效率化推進本部」,二階經產大臣擔任本部長,改善目前專利審查等待期間長達26個月之現象。
3、電子政府實施策略日本IT戰略本部(總理擔任本部長)於2001年公布E-Japan策略,以「5年內成為世界最先進之IT國家」目標,實施建構世界最高水準之資訊通信網、培育人才及振興教育與學習、促進電子交易、行政資訊化及活用資訊通信技術、確保資訊通信安全等各項措施。
本年之最重要課題係「建置國民可24小時.365天享受行政服務之電子政府」,目前中央行政機關受理之申請.登記手續中已有96%(約13,000種),民眾可利用個人電腦上網完成。
又,財務省國稅廳之國稅電子申報.繳納系統(E-Tax)於2005年內全國同步啟用後,納稅人不必再親赴稅捐機關即能報稅,E-Japan策略向前跨越一大步。
4、解決東海資源爭議日本主張「以兩國海岸線間之中間線為專屬經濟海域(EEZ)分界」,中國則援引「大陸礁層係陸地之自然延伸,EEZ及於沖繩列島邊緣」,雙方論點不見交集。
由於中國等新興國家急速成長,影響全球資源供應緊繃,為此,日中兩國政府自2004年10月起展開事務階層諮商,仍未獲具體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