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儿童用药特点分析及儿科用药现状和研究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68.60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用药调研报告标题:儿童用药调研报告引言:儿童用药是医药行业中的重要领域,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儿童用药情况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改进儿童用药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儿童用药现状1. 儿童用药的重要性:儿童由于生理和生化特征的差异,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儿童用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儿童用药的特点:儿童用药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进行儿童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用药指南。
3. 目前的问题: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儿童用药的剂量调整不合理、用药信息不足、药物临床试验在儿童中的应用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儿童用药水平的提高。
二、儿童用药的研究进展1. 儿童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针对儿童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研究了儿童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获得儿童用药剂量的合理参考。
2. 儿童用药的药效学研究:研究了儿童用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了解儿童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情况。
3. 儿童用药的用药指南:根据儿童用药的研究结果,制定了相应的儿童用药指南,并提供儿童特定药物的剂量推荐、给药途径选择等建议。
三、儿童用药的改进方向1. 加强儿童用药研究:继续加强儿童用药的研究,探索儿童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为儿童用药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 完善儿童用药法规:加强儿童用药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儿童用药的特殊需求和保护措施,推动儿童用药的规范化发展。
3. 加强儿童用药信息的传递:建立儿童用药信息的分享平台,为医生、家长和药品生产商提供儿童用药相关的信息和指导。
4. 鼓励药物临床试验在儿童中的应用:推动药物临床试验在儿童中的开展,了解儿童对不同药物的响应情况,为儿童用药提供更全面的研究依据。
结论:儿童用药作为医药行业中的重要领域,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临床用药特点及安全用药策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科临床用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情况。
本文将从儿科临床用药特点和安全用药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儿科用药的相关内容。
一、儿科临床用药特点1. 生理特点不同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包括体重、体表面积、药物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由于儿童的体重较小,药物的剂量需要按照体重来计算,而非按照年龄来计算。
此外,儿童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对于外用药物的剂量也会有所不同。
儿童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也较不成熟,因此在用药时需要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次。
2. 儿科用药剂型较多儿科用药剂型较多,包括口服药、颗粒剂、口服溶液、口服混悬液、栓剂、外用药、注射剂等。
在选择用药剂型时需要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便利性等因素,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3. 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较高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不同于成人,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此外,儿童的器官功能还在发育中,某些药物可能对器官造成损伤,因此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二、安全用药策略1. 个体化用药儿童的生理特点各异,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进行个体化用药。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2.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在用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不可轻易误服或过量使用药物。
对于某些剂量较为敏感的药物,还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在合理范围内。
3. 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及患儿的生理指标。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生理指标异常,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以避免进一步损害患儿的健康。
4.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用药中需要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以免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执业药师解读药物治疗与儿童用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儿童生理和代谢的特点不同于成人,儿童用药需要特殊的注意和谨慎。
执业药师在药物治疗与儿童用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由执业药师的角度来解读药物治疗与儿童用药的相关问题。
一、儿童用药的挑战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特点:儿童的器官发育未完全成熟,各个器官的功能有所差异。
例如,儿童的肝脏和肾脏排药能力较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较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的积累和不良反应。
2. 口服困难:儿童对口服药物的接受度较低,往往由于药物味道不佳、剂量大或者需频繁服药等原因,导致儿童对服用药物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3. 药物研究不足:由于伦理和道德因素的限制,儿童药物的临床试验相对较少。
这导致药物在儿童身上的用药指导和使用经验相对不足,增加了儿童用药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用药的原则为了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用药:儿童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执业药师在给予咨询和建议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药物种类和剂量。
2. 安全性优先: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执业药师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风险,并在药物选择和用药监测过程中注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用药途径选择:儿童对口服药物的接受度有限,因此,执业药师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溶液、注射剂等。
此外,药物的剂型也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例如儿童药物可以采用颗粒剂、糖浆剂等形式。
4. 用药教育:执业药师在指导儿童用药时,要给予足够的用药教育,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等。
同时,执业药师还应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
三、儿童用药的常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执业药师经常会面对一系列与儿童用药相关的问题。
儿科用药现状与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科用药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
然而,由于儿童身体发育的不成熟和药物代谢的特殊性,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对儿科用药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现有的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儿科用药的几个特点。
首先,儿童药品的种类相对较少,使得医生在为患儿选择合适药物时面临较大困难。
其次,用药剂量的确定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容易造成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此外,药品不良反应问题突出,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药品质量是影响儿科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有些药品的生产工艺不过关,导致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药师培训不足使得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此外,家长对药品的认识不足和观念落后,往往导致儿童用药的不规范。
为了解决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药品监管是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药品质量过关。
其次,提高家长医疗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此外,加强儿童卫生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对药品的认知能力。
总之,儿科用药问题是一个涉及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的复杂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此领域的和投入,共同努力提高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家长和医生也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严格规范用药行为,最大程度地保障儿童的健康权益。
我国儿科用药发展现状及政策思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度不断提升,儿科用药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与成人用药相比,儿科用药在种类、剂型以及临床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儿科用药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层面的思考。
一、我国儿科用药的现状1、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儿科用药市场迅速发展,药品品种日益丰富,满足了儿童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执业药师考点: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执业药师考点: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导语:对于婴幼儿来说,有很多药物是他们不能吃的。
药物的吸收和注射液不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接受同样的剂量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一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一)新生儿用药特点1药物的吸收局部用药方面:局部用药透皮吸收快而多。
口服用药方面: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注射给药方面: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不采用。
静脉给药方面:吸收快,药效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以及输注的速度。
2给药的分布新生儿总体液量较成人高,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力低。
3药物的代谢酶的影响新生儿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某些药物代谢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不足,诸如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等生化反应均低下。
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症新生霉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磺胺类、呋喃类引起新生儿出现溶血4药物的排泄肾功能影响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过滤率较成人低30%~40%。
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间隔应适当延长。
(二)婴幼儿期用药特点1. 口服给药 : 口服时以糖浆剂为宜 ; 油类药应注意 , 绝不能给睡熟、哭吵或挣扎的婴儿喂药 , 以免引起油脂吸入性肺炎 ; 混悬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2. 注射给药 : 由于婴儿吞咽能力差 , 且大多数不肯配合家长自愿服药 , 在必要时或对垂危病儿采用注射方法 , 但肌内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影响药物吸收 , 故常用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
3. 服用肠溶片或控释片时,不能压碎,否则其疗效下降,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
4. 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加用镇静剂,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愈小,耐受力愈大, 剂量可相对偏大。
但是,婴幼儿对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品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儿童用药特点和常用药的合理使用》1、国内某大型综合儿童医院门诊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达到(单项选择题)□A.52.0%■B.53.0%□C.54.0%□D.55.0%2、以下儿科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限制不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A.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B.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C.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避免用于10岁以下患儿□D.多肽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应在明确指征下选用3、儿童腹泻属于非感染性腹泻的是(单项选择题)□A.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B.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C.真菌感染■D.过敏性腹泻4、口服退热药后不到用药时间体温又升高可以给予退热栓。
(单项选择题)□A.正确■B.错误5、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
(单项选择题)□A.正确■B.错误6、抗菌药可根据当地药敏情况的经验性选用;用药后48h,病情未见好转,可考虑更换抗菌药(单项选择题)■A.正确□B.错误7、感冒的治疗原则是(多项选择题)■A.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途径■B.普通感冒具有一定自限性■C.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则需服药,以对症治疗为主■D.症状较轻无需药物治疗8、益生菌使用注意事项有(多项选择题)□A.蒙脱石、药用炭等吸附剂也不宜与益生菌同时服用,两者至少间隔两小时以上■B.益生菌是活菌,服用时应用低于40度的温水或奶冲服,水温过高会把菌杀死■C.储藏温度■D.抗酸药、铋剂等会减弱益生菌疗效或杀死益生菌,不应合用9、儿童超说明书用药遵循的原则是(多项选择题)■A.超说明书用药须经医院相关部门批准并备案■B.超说明书用药需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并尊重其自主决定权■C.必须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物■D.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10、儿童适宜的口服剂型有(多项选择题)■A.咀嚼片■B.液体制剂■C.刻痕片■D.具有灵活性的固体制剂∶分散片、颗粒剂……。
儿童用药特点分析及儿科用药现状和研究发展
1、治疗小儿咳喘药效方法与观察指标有:(单项选择)D
A.镇咳祛痰
B.降低气道阻力
C.抗炎
D.以上都是
2、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超说明书现象严重的都有哪个国家(单项选择)D
A.中国
B.意大利
C.南非
D.以上都是
3、我国什么时候通过《关于保障儿童用药若干意见》(单项选择)A
A2014年5月21日B2014年6月21日C2014年10月21
日D2014年11月21日
4、规范儿童用药急需开展的工作不包括:(单项选择)A
A.临床试验
B.创新药物的研发
C.标准规范品种
D.上市后再评价
5、2010年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公布在研药物___个(单项选择)D
A.248个
B.215个
C.237个
D.234个
6、中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单项选择)C
A.10%
B.15%
C.20%
D.25%
7、下列属于儿科常见疾病研究思路与方法是(单项选择)D
A.新药研究需重视新药研究的立项依据
B.新药研究指标与适应症要关联性
强 C.上市后要进行再评价 D.以上都对
8、ADHD的主要临床表现的类型是:(单项选择)D
A.意力缺陷型
B.多动-冲动型
C.具有两种特征的混合型
D.以上都是
9、不属于ADHD的致病因素中的生物因素的是(单项选择)D
A.遗传因素
B.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代谢异常
C.脑部病理改
变 D.外界周围生活环境
10、“临床试验”项中儿童专用药品信息覆盖率为:(单项选择)B
A.3.19%
B.9.35%
C.7.17%
D.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