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为促进我校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送审前发表的学术论文须符合以下规定:一、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须符合各学院的要求(附后),且须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其中1篇已公开发表(轻工与食品学院(2015级及以后/2018年1月1日后申请论文送审者)、环境与能源学院另行规定内容见附表);理工科类博士研究生须有1篇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
二、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和其他高校学报,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统计1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会议论文只统计1篇,且各学科认可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须被SCI/EI收录。
(法学院、思想政治学院另行规定内容见附表)三、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视为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经指导教师、学院同意后,其学位论文可由学院组织评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博士生除外,化学与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另行规定内容见附表)。
四、博士研究生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的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另行规定,环境与能源学院博士生不适用于本款内容)。
五、如无特殊说明,认可的期刊目录以录用时的版本为准,且不含增刊、特刊、专刊等;JCR分区及SCI影响因子以录用、发表或提交审核时的最新版本为准;JCR分区指大类分区。
六、提交审核的学术论文网络在线发表(即具有DOI号、在网络可查阅文章全文)视为公开发表。
七、被录用的学术论文应有编辑部的正式录用函和导师签名的论文投稿原件。
八、论文第一作者/专利第一发明人是指博士研究生本人署名第一,或者导师署名第一、本人署名第二;论文第一署名作者指博士研究生本人署名第一;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专利申请人单位必须是华南理工大学。
第1篇[您的职位][您的单位][您的联系信息][日期][收件人姓名][收件人职位][收件人单位][收件人地址]尊敬的[收件人姓名]:您好!在此,我非常荣幸地向您推荐我的学生[学生姓名],他/她即将申请[目标院校名称]的[目标专业]博士学位项目。
作为一名[您的职位],我深知[学生姓名]具备优异的学术能力和强烈的科研热情,我相信他/她将成为贵校的一名优秀博士生。
[学生姓名]于[入学年份]年进入我国[您的单位名称]攻读[本科/硕士]学位,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学术潜力。
在我担任[学生姓名]的导师期间,我有幸见证了他在学术研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生姓名]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突出。
他/她对[研究领域]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展现出极高的研究天赋。
在本科阶段,[学生姓名]就参与了[科研项目名称]的研究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她负责[具体工作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学生姓名]在硕士阶段,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论文数量]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期刊名称]等知名期刊。
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他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实力。
其次,[学生姓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本科和硕士阶段,他/她系统地学习了[专业课程名称]等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他/她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实践项目,如[项目名称],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项目名称]中,[学生姓名]担任[职位],负责[具体工作内容],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学生姓名]在综合素质方面也表现优异。
他/她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姓名]总能主动承担责任,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此外,他/她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姓名]即将踏上博士学位学习的新征程之际,我坚信他/她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目标专业]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 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
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
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一、内容要求1.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30字,不设副标题。
1.2摘要与关键词1.2.1摘要摘要是学位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
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
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
博⼠学位论⽂答辩、学位申请⼯作程序.博⼠学位论⽂答辩、学位申请⼯作程序学位申请⼈在申请学位论⽂答辩前,必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发表学术论⽂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并在答辩前3个⽉,按照《华南理⼯⼤学研究⽣学位论⽂撰写规范》的要求完成学位论⽂的撰写⼯作。
学位申请⼈的论⽂答辩、学位申请⼯作应按以下程序进⾏:⼀、举⾏预答辩下载《学位论⽂预答辩意见书》,举⾏预答辩会。
预答辩会由学院组织,⾄少应有3位正⾼职称专家或博⼠⽣导师参加(含导师)。
预答辩通过后,申请⼈根据预答辩会上专家所提的意见对学位论⽂作进⼀步的修改和完善。
⼆、预答辩通过后,持以下材料⾄北校区图书馆数字资源部(北区26号楼302室)进⾏学位论⽂检测1.《华南理⼯⼤学研究⽣学位论⽂检测申请表》;2.学位论⽂主体部分(绪论、正⽂、结论)的电⼦版(word版本),内容须与拟送审的学位论⽂纸质版相同。
图书馆使⽤“学位论⽂学术不端⾏为检测系统”对学位论⽂进⾏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详细检测报告可发送指导教师电⼦邮箱),论⽂检测报告须经导师、学院审核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为,并在《论⽂送审申请表》中签署意见。
每篇学位论⽂只能检测⼀次,具体实施办法见《关于采⽤“学位论⽂学术不端⾏为检测系统”对研究⽣学位论⽂进⾏检测的管理办法》。
⼤学城校区图书馆提供学位论⽂检测服务的时间及地点见每学期初学位办公室公布的《研究⽣学位论⽂答辩及学位申请⼯作安排的通知》。
三、持以下材料⾄财务处办理论⽂评审费转账⼿续1.评审费缴款单(可⾄学位办公室领取):收⼊项⽬编号:j2yj-G2040010,转账⾦额:1350元(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1050元);2.指导教师经费卡。
四、持以下材料⾄研究⽣院培养办公室进⾏论⽂送审资格审核1.预答辩意见书;2.论⽂送审申请表(⼀式两份);3.学术成果证明材料:(1)已发表的学术论⽂原刊、相关收录检索证明及其复印件,复印件上需经导师签名并签署“与学位论⽂相关”意见;(2)尚未发表的学术论⽂的录⽤证明及投稿论⽂,投稿论⽂需经导师签名并签署“情况属实,与学位论⽂相关”意见。
华南理工大学论文格式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针对这种系统,本文采用了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对其进行了控制仿真。
预测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描述的控制算法,其三项基本原理是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反馈校正。
它选择单位阶跃响应作为它的“预测模型”。
这种算法除了能简化建模过程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和解耦效果。
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和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具有类似特性的多变量系统,应用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进行控制能够取得比常规pid控制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小三号,宋体,加粗,居左):多变量系统;预测控制;环境试验设备(关键词3—5个;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另起页:外文摘要范例;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该是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翻译)abstract(正文: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行距为固定值20磅)in this paper,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are introduced particularly.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as long time delay and severe coupling. therefore, the routine pid control effect is unsatisfactory. in this case, the sim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based on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made.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one of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description of system’s input-output. its three basic principles are predictive model, rolling optimization and feedback correction. it chooses unit step response as itspredictive model, so that the modeling process is simplified. in addition, good control and decoupling effects could be possessed by means of selection suitable parameters.in this paper,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is introduced briefl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showed. then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presented particularly, including multivariable auto-balance system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and multivariable auto-unbalance system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next, system modeling process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model are proposed. further, the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show that multivariable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could be used in those multivariable system lik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 device and the control result would be more satisfactory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pid control. (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上下空一行)。
附件:广东省2007年“南粤优秀研究生”名单(共395名)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中山大学(63名)董馨博士文艺学王坤罗嗣亮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徐俊忠彭浩然博士金融学申曙光林伟斌博士金融学陈浪南高辉博士市场学卢泰宏王国剑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郭文亮王军威博士应用数学周天寿孙丰云博士运筹学赵怡陈理想博士光学佘卫龙王冰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杨国伟欧阳钢博士凝聚态物理杨国伟董建文博士光学汪河洲陈超博士分析化学蔡沛祥陈锦灿博士物理化学郑康成利峰博士环境科学温琰茂刘德地博士自然地理学陈晓宏张永领博士自然地理学高全洲叶有华博士生态学彭少麟曾凯博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施苏华熊符博士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张成苏宇雄博士口腔临床医学廖贵清左可军博士耳鼻咽喉科学许庚刘龙山博士外科学何晓顺朱斌博士外科学朱家源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周畅博士神经病学张成刘红芳博士皮肤病与性病学席丽艳陈晓莉博士妇产科学杨冬梓许可慰博士外科学黄健唐亚梅博士神经病学邢诒刚李延兵博士内科学程桦商昌珍博士外科学陈积圣林天歆博士外科学黄健丁芹博士内科学杨绍基韦曦博士口腔临床医学凌均棨周国钰博士神经病学胡学强林潮双博士内科学高志良叶进博士耳鼻咽喉科学李源王娟博士遗传学张清炯劳向明博士肿瘤学李锦清王国强博士肿瘤学万德森王静博士肿瘤学曾益新邝栋明博士细胞生物学郑利民刘昊硕士财政学张雁翎郑洁燕硕士财政学杨卫华詹博知硕士国际法学刘兴莉武慧娟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李萍李培源硕士材料化学与物理陈水挟董叶平硕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陈旭东丁凌文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徐增富左武麟硕士生理学周文良尹江平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张雨浓张应武硕士世界经济陈广汉郭文强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余志梁培之硕士图书馆学肖永英蔡孟欣硕士图书馆学程焕文- 2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高欣妍硕士档案学陈永生柯丽硕士情报学黄晓斌林晓燕硕士情报学黄晓斌余双双硕士情报学黄晓斌利燕红硕士情报学路永和黄振烈硕士卫生毒理学杨杏芬彭亮博士内科学高志良王巧平硕士动物学伦照荣华南理工大学(90名)张小花博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郑时雄黎桂华博士机械设计及理论黄平胡选子博士机械设计及理论谢存禧张宇鹏博士材料加工工程张新平周伟硕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汤勇郭雷硕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阮锋刘鸫根硕士机械设计及理论张铁简炜炜硕士材料加工工程康志新姜正荣博士结构工程魏德敏陈卓伦博士建筑技术科学孟庆林黄艺燕硕士结构工程季静周斯加博士车辆工程黄向东胡迟春博士结构工程王端宜秦晓春博士结构工程张肖宁丘建栋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许伦辉王倩雨硕士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许伦辉林学明硕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褚庆昕邓娅硕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褚庆昕张荣幸硕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谢泽明刘立平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韦岗周丰乐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徐向民余德聪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马丽红- 3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陈宏滨博士电路与系统冯久超刘炜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傅予力胡金磊博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张尧王晶晶硕士工程热物理马晓茜王遂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蒋金良黄沛杰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彭宏许晓伟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王知衍杨超波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祁明温泽逢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袁华叶涛博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朱学峰张伟娜硕士系统分析与集成邓飞其张新梅博士机械设计及理论陈国华胡大为硕士材料加工工程胡小芳成松柏硕士安全技术及工程陈国华杨铨铨博士材料加工工程梁基照张利利博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曾幸荣王新华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卢锦堂陈景帝博士材料学王迎军金雪莉博士材料学曾令可王翠英硕士材料学曾钫卢桂宁博士环境工程党志黄海保博士环境工程叶代启顾晓扬硕士环境工程汪晓军陈思莉硕士环境工程汪晓军傅小波博士化学工程钱宇曹高博士应用化学胡艾希周贤太博士工业催化王乐夫李新芳博士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朱冬生高丽荣硕士化学工程华贲胡金梅博士制糖工程陈峰刘宏生博士制糖工程余龙- 4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江咏硕士制糖工程李琳陈佩硕士制糖工程余龙李雪莲硕士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黄立新林静韵硕士制糖工程李琳张春辉博士制浆造纸工程詹怀宇刘梦茹博士制浆造纸工程詹怀宇陈竹硕士制浆造纸工程陈元彩赵星飞硕士制浆造纸工程叶君徐振波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石磊李莉莉硕士生物化工罗立新许军旗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赵彦明邓婉玲博士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郑学仁陈荣盛硕士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郑学仁梁志明硕士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李斌庞婉博士应用化学江焕峰王阿忠硕士应用化学江焕峰张大海博士物流工程与管理靳文舟赵剑冬博士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林健郑馨博士企业管理崔毅姚英杰硕士企业管理黄爱华王琪硕士企业管理谢洪明王成硕士企业管理谢洪明吴鹏飞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李志宏徐秋生硕士企业管理翁赛珠罗惠玲硕士企业管理谢洪明冯惠平硕士企业管理叶广宇陈瑛硕士行政管理张凤凉魏锡华硕士行政管理莫岳云吴小节博士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龙志和李敏贤硕士金融学陆正华陈志启硕士国民经济学宋光辉- 5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汤艳硕士金融学任兆璋牛保庄硕士物流工程与管理桂寿平尚文芳硕士物流工程与管理祁明曾德炉博士信号与信息处理谢胜利谭北海博士通信与信息系统谢胜利舒琳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谢胜利暨南大学(60名)彭蕙博士中国古代史汤开建宾静博士专门史陈伟明张绍磊硕士中国近现代史张晓辉胡建刚博士汉语言文字学邵敬敏刘斌硕士现当代文学王列耀吴玉娴硕士历史文献汤开建涂柳硕士英语语言文学卢植钟之静硕士新闻学张晋升陈子文硕士新闻学谭天刘薇硕士新闻学董天策傅京燕博士国际贸易学张捷李建国博士区域经济学冯邦彦李美洲博士统计学韩兆洲王成进博士金融学何问陶张梅博士国际贸易学刘德学叶羽钢硕士金融学胡颍李胜会博士区域经济学冯邦彦黎平海博士金融学王聪陈旭佳硕士财政学於鼎丞郭骁博士企业管理夏洪胜徐郑锋博士会计学王华张功富博士财务管理宋献中周昌仕博士财务管理宋献中张欣欣硕士旅游管理梁明珠- 6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彭玮婧硕士应用心理学凌文辁覃胜勇博士国际关系陈乔之郭鹏博士国际关系刘颖刘燕琼硕士食品科学黄雪松饶华新博士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张子勇王恒硕士凝聚物理陈芝得张迎明硕士环境工程尹华陆颖瑜硕士光学工程张永林郭芬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周天鸿余江博士水生生物学杨宇峰郑明涛硕士无机化学刘应亮、谷云乐李光照硕士动物学梁旭方刘晓娟博士水生生物学段舜山张丽硕士生物医学工程敖宁建于赫男博士水生生物学林小涛谢贻发博士水生生物学刘正文刘浏硕士内科学杨冬华康新任硕士皮肤病与性病学李康英徐志华硕士耳鼻咽喉科学王继群潘斌硕士外科学钟红兴杨昌昀硕士经济法符启林戚仁斌博士病理生理学陆大祥胡小勤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陈利国谢维宁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杨钦河范志勇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陈利国姜莉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赵仓焕叶攀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敖杰男胡玲硕士语言学与语言应用学彭小川贺庆春博士金融学宋海叶明华硕士新闻学董天策陈思硕士血液内科学李扬秋- 7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石了英硕士文艺学贾益民黄楚波硕士生物医学工程敖宁建腰蓝硕士中国古代史王颋唐晓虹硕士内科学尹良红李松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易清明华南农业大学(30名)汪暖硕士作物遗传育种刘向东周林硕士蔬菜学曾国平王娟博士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杨公明徐振林硕士食品科学孙远明李美娣硕士预防兽医学翁亚彪林瑞庆博士预防兽医学朱兴全曹华斌博士临床兽医学唐兆新苏冠贤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林丕源许飞硕士森林经理学涂慧萍晏姝硕士森林培育学郑永光、陈红跃李震博士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洪添胜段洁利硕士农业机械化工程蒋恩臣黄章华硕士车辆工程陆华忠唐铁鑫硕士植物学吴鸿孙益嵘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王海洪郑红军博士农业经济管理欧晓明陈海真硕士农业经济管理商春荣黄颖硕士企业管理余秀江王秀娟硕士企业管理余秀江庄立硕士企业管理王玉蓉、庄丽娟王昕坤硕士产业经济学孙良媛迟国梁博士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童晓立王玉健博士农药学徐汉虹汤仲恩硕士环境工程吴启堂张巨保硕士科学技术史向安强- 8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王中成硕士植物学卢少云陈荣硕士植物学吴鸿徐齐云硕士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胡美英杨乔松博士植物学彭新湘杨秀琴博士农业经济管理江华南方医科大学(24名)彭田红博士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徐达传刘超博士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王慧君郭志刚博士内科学(心血管病)吴平生魏红梅博士内科学(血液病)郭坤元赵一俏博士内科学(心血管病)李志梁李颖嘉博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张雪林田兆方博士儿科学封志纯李强博士外科学(普外)黄宗海谢金敏博士外科学(普外)高毅杨绍安博士外科学(骨外)靳安民齐桓博士外科学(泌尿外)郑少斌陈镇洲博士外科学(神外)徐如祥张文清博士外科学(神外)漆松涛杨小民博士肿瘤学罗荣城张维森博士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陈清顾萍博士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俞守义赵毅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李娟罗军硕士病原生物学龙北国赵亮硕士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丁彦青夏爱祥硕士内科学(心内)张清华刘勇硕士外科学(骨外)裴国献黄广龙硕士外科学(神外)漆松涛李长征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谢炜刘晓秋硕士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解亚宁广州中医药大学(17名)- 9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梁玉莹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黎静张娟硕士中西医结合基础刘启德黄洲萍硕士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马宪民谢波硕士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孙晓生黄晓其硕士中药学苏子仁杨海江硕士中医基础理论黎敬波陈仁山硕士中西医结合临床程康林赵亮硕士中医内科学肖会泉郑春叶博士中医内科学刘茂才张佛明博士中医内科学黄燕贾真博士中医内科学黄燕朱丽臻硕士中医内科学邱联群吴俊平硕士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邱鸿钟李耿博士中药学赖小平陈彦东硕士中医骨伤科学黄宏兴江璇硕士中医内科学丘梅清林苑琪硕士中医儿科学徐雯华南师范大学(23名)钟媚博士课程与教学论高凌飚刘旺博士心理学刘鸣杨勇华博士政治经济学赵学增吴昭君博士基础数学孙道椿任绮博士运动人体科学邓树勋王慧艳硕士人文地理学曾荣青罗芳硕士人文地理学曾荣青刘小艳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胡中锋赵华伟硕士光学黄旭光金锐博硕士光学工程王发强王玉兰硕士课程与教学论钱扬义陈晓蕾硕士应用化学成文张玲燕硕士心理学张雷- 10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蒋林浩硕士教育技术学陈品德张彦硕士教育技术学徐福荫陈韵雯硕士西方经济学李继东刘吉升硕士细胞生物学李玲林少苑硕士细胞生物学李淑彬陈彩燕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谭华陈泽璇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何广铿冯茵硕士英语语言文学周榕杨琳莉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金岱席丹丹硕士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石玉平广东工业大学(16名)吕惠卿博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张湘伟孙明博士应用化学余林方明中硕士环境工程孙水裕王立萍硕士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吴黎明李静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王桂堂陈荣征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李代平吴炜亮硕士食品科学吴国杰余国鑫硕士机械设计及理论成思源谢祥添硕士技术经济及管理张毕西黄利潮硕士企业管理张毕西吴娜硕士企业管理邓彦罗俊奇硕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陈玮孙丹婷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聂一雄何祖钧硕士结构工程李丽娟杨洋硕士结构工程李丽娟黄勇硕士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恩云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名)董建国硕士国际法学蔡红路新硕士国际贸易学王世豪- 11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黄缅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徐盛桓陈艳兰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穆雷周亚娟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盛培林郑陶硕士国际贸易学袁欣汕头大学(12名)倪文秀硕士无机化学李丹刘举庆硕士材料物理与化学肖潭李尤发硕士应用数学杨守志罗容聪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上午学陈国强闫川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柳平张琼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沈民奋宋顺林硕士企业管理高雷谢晋业硕士美术学韩然梁斌博士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黄东阳吴库生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李克张长松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李克方王楷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李恩民广东商学院(5名)程涛硕士企业管理董福荣黄瑞栋硕士诉讼法学马进保章新芽硕士企业管理许义生杨科硕士国民经济学林洪任莉娟硕士企业管理董福荣广东海洋大学(3名)师银燕硕士农业经济管理朱坚真王超硕士作物遗传育种王季槐郑晓灵硕士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刘铀广东医学院(5名)戴世学硕士内科学郑学宝邓莉硕士临床检验诊断学彭礼飞林东子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张志珍- 12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曾涛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刘新光肖欢硕士临床检验诊断学孟庆勇,徐军发广东药学院(3名)张潮林硕士药剂学沈雪梅赵磊磊硕士药剂学朱盛山张洋硕士药物化学刘鹰翔广州美术学院(5名)张海鹏硕士美术学吴雅琳范娅萍硕士美术学王文明谢朝玲硕士美术学陈卫东韩艳硕士设计艺术学贾芸刘妹硕士设计艺术学全森广州体育学院(4名)嵇玲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张德胜闫艺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孙世明周进国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吕树庭张伟硕士体育人文社会学张德胜广州大学(8名)李志雄硕士教育学原理张人杰高昆白硕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罗维明刘琦艳硕士教育学原理王卫东常淑芳硕士教育学原理王卫东李斌硕士凝聚态物理郭康贤张宁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卢泽楷郑焕硕士课程与教学论朱华伟黄婧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刘晓明广州医学院(6名)林泳硕士内科学李瑜元华荣硕士外科学荣新洲谭明华硕士外科学曹杰邹钧硕士外科学钟维德- 13 -姓名博士/硕士专业指导老师姓名叶飞硕士麻醉学佘守章吴红珍硕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江新青深圳大学(12名)廖惠连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纪震刘美娜硕士英语语言文学蒋道超欧阳建军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黄云森、徐明黄艳秋硕士应用心理学李晓东秦全德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李丽林丹华硕士课程与教学论李臣高发志硕士区域经济学韩彪冯学文硕士材料物理与化学李均钦杨帆硕士金融学曹龙骐张嘉虹硕士应用心理学卢宁叶香丽硕士政治经济学刘荣荣林定坤硕士国际经济法刘阳五邑大学(2名)丘敏硕士信号与信息处理廖惜春叶艺勇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肖健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1名)徐海亮硕士军事体育训练学钱炳祥- 14 -。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8年第37卷第3期·884·化 工 进展基于不同润湿性微细通道过冷沸腾起始点(ONB )的实验研究罗小平,王文,廖政标,郭峰,吴迪,张霖(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摘要:为了研究微细通道壁面润湿性对过冷沸腾起始点(ONB )的影响,采用CuCl 2溶液刻蚀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再用氟硅烷溶液修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
以R141b 为实验工质,在压力为170kPa 、质量流率302.7~417.2kg/(m 2·s)、热流密度2.17~29.9kW/m 2的工况下进行流动沸腾实验。
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 点的过热度最低,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达到ONB 点所需过热度最高;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距离出口最近的测点最先开始沸腾,达到ONB 点所需过热度也为最小;随着质量流率的增大,ONB 点的过热度逐渐增大。
本文选取了7种典型的ONB 点处壁面过热度预测公式,将实验值与公式预测值进行对比,发现HSU 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对光滑/超亲水/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 过热度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 )值分别为13.1%、20.8%和21.5%。
为了更好地预测具有特殊润湿性表面的ONB 过热度,引入表面能参数对HSU 模型进行修正,预测精度大大提高。
关键词:壁面润湿性;过冷沸腾起始点;流动沸腾;微细通道中图分类号:TK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8)03–0884–09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1223Experimental study on 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 (ONB )in differentwettability micro-channelsLUO Xiaoping ,WANG Wen ,LIAO Zhengbiao ,GUO Feng ,WU Di ,ZHANG Lin(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ettability on 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 (ONB ). The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 micro-channel was obtained by etching smooth surface micro-channel with CuCl 2 solution and then modifying with fluorosilane solution subsequentially. At thepressure of 170kPa ,flow boil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 R141b ,the mass flow rate is 302.7—417.2kg/(m 2·s) and heat flux is 2.17—29.9kW/m 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ll superheat at ONB on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is the lowest ,and the superheat on smooth surface is the highest ,the nearest measurement point from the exit boiling at first ,and wall superheat for ONB is also the minimal ;the wall superheat for ONB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mass flux. Seven typical prediction formulas of wall superheat at the ONB were sele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ed on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SU’ model has the best predictive values. The predictive values for superheat at ONB on the smooth / super-hydrophilic/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micro-channel were studied.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MAE )is 13.1%,20.8% and 21.5%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better predict the wall superheat at ONB on special wettability surface ,the surface energy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to modify HSU’ model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was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surface wettability ;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 (ONB );flow boiling ;micro-channel研究方向为微通道换热器相变传热、EHD 强化沸腾传热及其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七届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为了促进我校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现就我校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提出如下发表学术论文规定。
理工科类本规定适用于在我校理学、工学门类所有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一、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1、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或被录用)2篇学术论文,或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2、在所属学科指定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见表1)上发表1篇被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会议论文(多篇只统计1篇),并另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或被录用)1篇学术论文,或者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中,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已公开发表。
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以学术论文录用时公布的版本为准。
二、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见表2)上发表1篇论文,视为达到发表论文的要求。
三、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发明专利。
凡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发表1篇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四、本规定适用于2008年9月1日后入学(即2008级开始)的博士研究生和在2011年1月1日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送审的博士研究生。
2008年9月1日前入学(即2007级及以前)且在2011年1月1日前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送审的博士研究生,其发表论文的要求按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华南工研2003[24]号)执行。
一、在《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和其他高校学报,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只统计1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会议论文只统计1篇。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标准“表1-1”等。
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
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
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²”、“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2.14插图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选图要力求精练。
2.14.1制图标准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4.2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
图题置于图下,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书写,中文在上。
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
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
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4.3插图编排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2.14.4坐标单位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4.5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
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
第28卷㊀第2期2024年2月㊀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Electri c ㊀Machines ㊀and ㊀Control㊀Vol.28No.2Feb.2024㊀㊀㊀㊀㊀㊀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周林1,㊀林珊2,㊀王孝洪1,㊀连维钊1(1.华南理工大学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10)摘㊀要:针对传统高频注入法解调过程复杂和观测精度受非理想因素时延影响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零低速位置估计方法㊂首先,考虑估计旋转轴系注入的低可靠性,选择将高频信号注入静止轴系,采用简单代数运算提取出高频响应电流,通过解调正向虚拟高频响应电流初步估计转子位置;然后,针对主要非理想因素进行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调负向虚拟高频响应电流提取出相位滞后角,完成补偿;最后,为避免启动阶段位置收敛错误,通过获取电感变化趋势判断出磁极极性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各类工况均能稳定收敛,且最大平均误差不超过1ʎ,说明了算法的抗扰性以及准确性㊂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正交方波注入法;误差分析;时延补偿;磁极辨识DOI :10.15938/j.emc.2024.02.007中图分类号:TM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9X(2024)02-0064-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3-06-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173150);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2B1515120003);佛山市顺德区科技创新项目(2230218004224);珠海市产学研合作项目(ZH22017001210116PWC )作者简介:周㊀林(1998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林㊀珊(1971 ),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供电㊁电气及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与研究;王孝洪(1976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连维钊(1997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㊂通信作者:王孝洪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high-frequencyorthogonal square wave injection methodZHOU Lin 1,㊀LIN Shan 2,㊀WANG Xiaohong 1,㊀LIAN Weizhao 1(1.Key Laboratory of Autonomous Systems and Networked Control,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2.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Guangzhou 510010,China)Abstract :A zero-low speed position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high frequency (HF)orthogonal square-wave injection wa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drawbacks of conventional HF injection method,such as the complexity of demodulation process and the observation accuracy being degraded by time delay caused by the nonideal factors.Firstly,considering the low reliability caused by injection into RRF,the HF signal was injected into SRF.A simple algebraic operation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HF response current,and the preliminary rotor position was estimated by calculating the HF response currents on the positive virtual ro-tating axis.The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nonideal factors,the compensation was completed by calculating the HF response currents on the negative virtual rotating axis.Finally,to avoid position convergence errors during startup,the magnetic polarity was determined by obtaining inductance variation tren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converge stably under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and the maximum average error does not exceed 1degree,indicating the practi-c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Keywords: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ensorless control;high frequency orthogonal square-wave injection;error analysis;time delay compensation;magnetic polarity identification0㊀引㊀言永磁同步电机凭借效率高㊁功率因数高㊁动态性能快和力矩惯量比大等优点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㊂电机转子位置的实时准确获取对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而言至关重要㊂传统矢量控制系统往往通过加装位置传感器来实现转子位置信息的获取,然而位置传感器的使用会带来额外的器件成本㊁更高的安装难度和器件失效可靠性问题[2]㊂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无传感器控制算法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3-5]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无传感器控制算法已经发展出了从零低速域到中高速域运行的诸多算法㊂无传感器控制算法根据适用速域可大致划分为两类,分别是适用于中高速域的基于基波模型方法和适用于零低速域的基于信号注入方法[6]㊂中高速域下,主要通过观测电机反电动势值的方式估计电机转子位置,主要方法有滑模观测器法[7-9]㊁模型参考自适应法[10-12]㊁卡尔曼滤波器法[13-14]等㊂中高速域下系统信噪比高,上述各类方法均能实现较好位置估计效果㊂零低速域下,建模不确定性㊁逆变器非线性等因素导致的系统低信噪比,使得基于基波模型的方法失效[15]㊂所以通常利用电机凸极性通过主动注入高频信号的方式解调出转子位置,主要方法有高频脉振注入法㊁高频旋转注入法和高频方波注入法等[15]㊂零低速域下的位置估计关系到电机能否稳定高效运行在较低转速以及能否顺利启动过渡到中高速域,是现阶段实现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的难点[16]㊂高频旋转注入法相较于高频脉振注入法,具有稳定性强㊁收敛时间短㊁收敛点不包括q轴和收敛点不易发散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17]㊂然而传统高频旋转注入法受限于复杂的注入电压形式,注入频率不能太高,否则注入电压信号易失真㊂并且传统高频旋转注入法在解调过程中,需要使用滤波器分别进行高频电流提取㊁解调函数实现㊁锁相环滤波等,不仅增加了算法实现的复杂程度,还引入了相位滞后,降低了算法的动态性能㊂文献[18-19]在高频旋转注入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高频方波注入法,利用方波型电压取代了正弦型电压,注入频率最高可达控制频率的1/2,并且完全消除了解调过程中滤波器的使用,但注入估计旋转轴系的方式带来了低可靠性的问题㊂文献[20]在高频旋转注入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不仅将正弦型电压改进为正交方波型电压,还采用了静止轴系注入的方式,提升了系统带宽,增强了可靠性,但该方法在解调过程中仍使用了高通滤波器来提取高频响应电流㊂文献[21]针对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采用了一种新的解调算法,利用高频响应电流的二次差分值解调转子位置,并且在启动阶段通过注入一段低频正弦信号将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推广到零速域,但是该方法并未提及采用的高频提取方法以及未考虑主要非理想因素对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零低速无传感器位置估计方法㊂首先,向电机静止轴系注入高频正交方波电压信号,采用无滤波器的高频提取方法分离高频响应电流和基频电流,采用基于离散电流的特征分析方法分析高频响应电流,从变换到注入电压所在的正向虚拟dq轴上的高频响应电流中解调出转子位置;然后,简要分析主要非理想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负向虚拟dq轴上提取出相位滞后角,完成补偿;最后,为将方法推广至零速启动阶段,注入一段低频正弦信号,从电感变化趋势中辨识转子磁极位置㊂在400W的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㊂1㊀传统高频旋转注入法IPMSM在dq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为u du qéëêêùûúú=R+p L d-ωe L qωe L d R+p L qéëêêùûúúi di qéëêêùûúú+ωeψf[]㊂(1)其中:u d㊁u q和i d㊁i q分别表示dq坐标系下的相电压和相电流;L q和L d分别表示电机交㊁直轴电感;R s㊁ωe㊁ψf分别表示电机相电阻㊁电转速和磁链;p表示微分算子㊂注入方波信号的频率远高于低速工况下电机基频信号频率,此时的电机模型可以等效为电感性负载,可简化表示为56第2期周㊀林等: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u dh u qh éëêêùûúú=L d 00L q éëêêùûúúp i dh i qh éëêêùûúú㊂(2)其中:u dh ㊁u qh 和i dh ㊁i qh 分别表示dq 坐标系下的高频电压分量和高频电流分量㊂将式(2)变换到αβ坐标系下u αh u βh éëêêùûúú=L 0+L 1cos(2θe )L 1sin(2θe )L 1sin(2θe )L 0-L 1cos(2θe )éëêêùûúúp i αh i βh éëêêùûúú㊂(3)其中:u αh ㊁u βh 和i αh ㊁i βh 分别表示αβ坐标系下的高频电压分量和高频电流分量;θe 表示电机电角度;L 0=L d +L q 2表示均值电感值;L 1=L d -L q2表示差值电感值㊂高频旋转注入法向电机的αβ坐标系分别注入正弦㊁余弦电压信号,合成的旋转电压矢量在定子上形成旋转磁场㊂注入的旋转电压信号可以表示为u αh u βh éëêêùûúú=V h cos ωh t sin ωh t éëêêùûúú㊂(4)其中:V h 表示注入信号的幅值;ωh t 为注入频率㊂结合式(3)㊁式(4)可得αβ坐标系下的高频响应电流模型为i αh i βh éëêêùûúú=I sp sin ωh t +I sn sin(2θe -ωh t )-I sp cos ωh t -I sn cos(2θe -ωh t )éëêêùûúú㊂(5)其中:I sp 为正序高频电流分量幅值;I sn 为负序高频电流分量幅值,其表达式为I sp =V h L 0(L 20-L 21)ωh ;I sn=V h L 1(L 20-L 21)ωh㊂üþýïïïï(6)对高频响应电流进行解调㊁滤波,可得近似观测角度差,再利用锁相环进行观测即可得到电机转子转速和电角度信息㊂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高频旋转注入法需要使用多个数字滤波器且涉及多次三角函数运算,这不仅会大大增加系统运算负担,还会影响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并且系统内非理想因素带来的时延会导致位置观测精度下降;同时受限于注入形式和频率,控制离散化也易导致注入的正余弦电压信号失真,同样会影响高频旋转注入法的性能和可靠性㊂2㊀改进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2.1㊀正交方波注入法图1所示为采用本文方法的矢量控制系统框图,主要环节包括高频信号注入㊁低频信号注入㊁高频提取㊁位置观测㊁时延补偿和磁极辨识㊂其中低频信号注入和磁极辨识只在零速启动阶段起作用㊂图1㊀正交方波注入法矢量控制系统框图Fig.1㊀Block diagram of vector control system basedon orthogonal square-wave voltage injection method注入正交方波电压信号如图2所示,其幅值为V h ,周期为T h ㊂本文采用电流环单更新模式,正交方波信号周期为PWM 载波周期的4倍,三相电流采样时刻为PWM 计数器下溢时刻,对应图2中的t i ,i =1,2, ,4㊂图2㊀正交方波注入法注入电压、高频响应电流波形Fig.2㊀Orthogonal square-wave injection method forinjecting voltage and HF response current waveforms注入正交方波电压信号u αh ㊁u βh 可以表示为66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u αh u βh éëêêùûúú=[V h V h ]T ,t 1<t <t 2;[-V h V h ]T ,t 2<t <t 3;[-V h -V h ]T ,t 3<t <t 4;[V h -V h ]T ,t 4<t <t 1㊂ìîíïïïïïï(7)对于注入的方波信号,其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以表示为正弦信号和余弦信号的叠加㊂除基波信号外,方波信号只包含三次㊁五次等奇数次谐波㊂对式(7)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可得u αh u βh éëêêùûúú=4V h πcos ωh t -13cos3ωh t + sin ωh t +13sin3ωh t + éëêêêêùûúúúú㊂(8)为简化分析,考虑先对式(8)中的基波信号进行处理,基波信号如下:u αh1u βh1éëêêùûúú=4V h πcos ωh t sin ωh t éëêêùûúú㊂(9)其中u αh k ㊁u βh k 表示αβ坐标系下傅里叶级数展开后的k 次电压谐波信号㊂注意到式(9)的基波信号和第1节所提到的旋转电压注入法中注入的电压形式相同,即注入的正交方波信号在只考虑基波信号时等效于高频旋转注入㊂参考式(5),基波电压信号激励出的高频响应电流可以表示为i αh1i βh1éëêêùûúú=4πI sp sin ωh t +I sn sin(2θe -ωh t )-I sp cos ωh t -I sn cos(2θe -ωh t )éëêêùûúú㊂(10)其中i αh k ㊁i βh k 表示αβ坐标系下k 次电压谐波信号激励出的高频响应电流信号㊂由于数字信号处理器中信号为离散模式,每个PWM 周期中只进行一次电压注入和电流采样,因此可以将ωh t 变换为离散形式,即ωh t =ωh nT s =2πT h nT s=0.5πn ㊂(11)定义正向虚拟dq 坐标系为以注入电压角频率逆时针旋转的dq 坐标系㊂结合式(11)将式(10)变换到正向虚拟dq 坐标系下,可得i d_pos i q_pos éëêêùûúú=cos0.5πn-sin0.5πn sin0.5πncos0.5πn []i αh1i βh1éëêêùûúú=4πI sp sinπn +I sn sin(2θe )-I spcosπn -I sncos(2θe)éëêêùûúú㊂(12)其中i d_pos ㊁i q_pos 表示正向虚拟dq 坐标系下的高频响应电流分量㊂对于旋转变换矩阵中的正余弦函数,在0.5πn 时刻的函数值只有三种可能的取值:-1㊁0和1,可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中通过查表直接得到,即cos0.5πn =1,sin0.5πn =0,n =4m ;cos0.5πn =0,sin0.5πn =1,n =4m +1;cos0.5πn =-1,sin0.5πn =0,n =4m +2;cos0.5πn =0,sin0.5πn =-1,n =4m +3㊂üþýïïïï(13)其中m ɪR ㊂进一步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质,在离散系统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转子位置信息提取出来:i d_sin i q_cos éëêêùûúú=12i d_pos [k ]+i d_pos [k -1]i q_pos [k ]+i q_pos [k -1]éëêêùûúú=4πI sn sin(2θe )-I sncos(2θe)éëêêùûúú㊂(14)其中i d_sin 和i q_cos 表示提取出的携带转子位置信息的正弦㊁余弦信号分量㊂对式(14)利用锁相环进行观测即可初步得到转子位置θ^ᵡe 和电机转速ω^e 如图3所示㊂图3㊀锁相环原理框图Fig.3㊀Block diagram of phased-locked loop2.2㊀谐波影响分析2.1小节中为简化分析,只考虑了注入正交方波电压信号中基波电压分量所激励的高频响应电流,本小节对剩余的谐波电压分量激励的高频响应电流进行分析,说明简化分析的合理性㊂式(8)中除基波分量外的奇数次谐波电压激励的高频电流响应可以表示为i αh m i βh m éëêêùûúú=4V h πm 2(-1)m-12I sp sin0.5πmn +I sn sin(2θe -0.5πmn )-I sp cos0.5πmn -I sn cos(2θe -0.5πmn )éëêêùûúú㊂(15)76第2期周㊀林等: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其中m 是大于1的奇数㊂根据三角函数的周期特性,将式(15)化简为i αh m i βh m éëêêùûúú=4πm 2-I sp sin0.5πn +I sn sin(2θe -0.5πn )-I sp cos0.5πn -I sn cos(2θe -0.5πn )éëêêùûúú㊂(16)将所有电压分量激励的高频响应电流求和,得到正交方波注入法激励的高频电流总响应为i αh i βh éëêêùûúú=π2I sp sin0.5πn +I sn sin(2θe -0.5πn )-I sp cos0.5πn -I sn cos(2θe -0.5πn )éëêêùûúú㊂(17)对比式(10)和式(17)可以看出,化简考虑的基波电压分量激励的高频响应电流与完整电压信号激励的高频响应电流形式一致,仅幅值不同㊂因此2.1节采用的解调方法在考虑谐波影响时同样成立,但进行锁相环幅值标幺化时幅值大小应以式(17)为准㊂2.3㊀高频电流提取通常情况下,借助低通滤波器㊁高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等可以实现高频电流信号的有效提取,然而滤波器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㊂低阶滤波器不能很好地提取有效信号,导致系统的信噪比低;高阶滤波器的实现复杂且容易引入相位滞后㊂本文采用简单代数运算实现高频电流信号提取[22]㊂具体的提取策略如下:i αβh [k ]=i αβ[k ]-i αβ[k -2]2㊂(20)其中的i αβh [k ]表示第k 时刻提取得到的高频电流,i αβ[k ]表示第k 时刻得到的采样电流㊂低频电流分量可通过下式获取i αβl [k ]=i αβ[k ]-i αβh [k ]㊂(21)其中i αβl [k ]表示第k 时刻得到的低频电流㊂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提取环节的复杂程度,但是同样会引入相位滞后,3.2小节对其引入的滞后进行分析㊂实现本节解调方法的原理框图见图4㊂图4㊀位置解调原理框图Fig.4㊀Block diagram of position demodulation method3㊀误差分析及其补偿策略受数字控制系统执行时序㊁PWM 输出和高频提取环节时延影响,第2节方法观测得到的转子位置与实际转子位置存在一定偏差㊂本节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统一误差补偿方法㊂3.1㊀数字系统控制时延影响本文采用电流环单更新策略,图5所示为电流环单更新模式下的控制系统执行时序㊂数字控制系统的作用方式会给控制系统带来延时,延时产生的来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延时是由于根据第n -1时刻采样电流计算得到的结果在n 时刻才赋值给系统所造成的,可量化为T s 的延时;另一部分延时是由于PWM 的面积等效原理所造成的,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电压才是真正的输出电压,可量化为0.5T s 的延时㊂图5㊀数字控制系统执行时序图Fig.5㊀Timing diagram of digital control system上述非理想因素引入的等效相位滞后角为τ1=2π1.5T sT h㊂(22)86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综上所述,受限于数字控制系统执行时序和PWM 输出特点,无法真正实时获取电流和实时输出给定电压,这会给高频响应电流信号引入1.5T s 的延时,降低了位置观测精度㊂3.2㊀高频提取环节的影响分析高频提取环节对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㊂对式(20)进行z 域变换,得到离散传递函数为H (z )=1-z -22㊂(23)根据式(23),分析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得出其对于0.5πn 数字频率的注入信号无幅值衰减,但会带来180ʎ的相位滞后㊂其等效相位滞后角为τ2=2π180ʎ360ʎ㊂(24)相较于传统滤波器提取方法而言,该方法更为简单,且基本无幅值衰减,但同样会引入相位滞后㊂3.3㊀转子位置误差补偿策略从上两小节分析,综合考虑数字控制系统作用方式和高频提取环节所带来的时延影响,总延时为τ=τ1+τ2㊂(25)参考式(17),考虑时延影响的高频电流响应可表示为i αh i βh éëêêùûúú=π2I sp sin(ωh t +τ)+I sn sin(2θe -ωh t -τ)-I sp cos(ωh t +τ)-I sn cos(2θe -ωh t -τ)éëêêùûúú㊂(26)将其变换到正向虚拟dq 轴上可得i d -pos i q -pos éëêêùûúú=π2I sp sin(2ωh t +τ)+I sn sin(2θe -τ)-I sp cos(2ωh t +τ)-I sn cos(2θe -τ)éëêêùûúú㊂(27)定义负向虚拟dq 坐标系为以高频注入电压的角频率顺时针旋转的dq 坐标系㊂变换到负向虚拟dq 轴上可得i d -neg i q -neg éëêêùûúú=π2I sp sin(τ)+I sn sin(2θe -2ωh t -τ)-I sp cos(τ)-I sn cos(2θe -2ωh t -τ)éëêêùûúú㊂(28)其中i d_neg ㊁i q_neg 表示负向虚拟dq 坐标系下的高频响应电流,旋转变换矩阵同样可以查表获得㊂对于变换到正向虚拟dq 轴上的高频响应电流,同样按照2.1节的解调方式进行解调,可以看出实际解调转子位置包含上述相位滞后角,即(2θe -τ)=arctan-[i q_pos (k )+i q_pos (k -1)]i d_pos (k )+i d_pos (k -1)㊂(29)对变换到负向虚拟dq 轴上的高频响应电流进行低通滤波可得i -d_neg i -q_neg éëêêùûúú=LPF (i d_neg )LPF (i q_neg )éëêêùûúú=π2I sp sin τ-I sp cos τéëêêùûúú㊂(30)其中i -d_neg ㊁i -q_neg 表示经过低通滤波处理的虚拟负向dq 轴高频响应电流㊂进一步通过反正切运算即可得到相位滞后角为τ=arctan-i -d_negi -q_neg㊂(31)将计算得到的相位滞后角代入式(29),即可完成补偿,最终得到消除了主要非理想因素时延影响的精确转子位置㊂补偿策略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㊂图6㊀时延补偿策略原理框图Fig.6㊀Block diagram of time delay compensation strategy4㊀磁极辨识方法在已知转子磁极极性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方法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转子位置㊂然而在启动阶段,转子磁极极性未知,为彻底实现零低速域下的无传感器运行,还需要进行磁极辨识㊂式(14)在转子位置相差π时依然成立,导致估算的转子位置和实际的转子位置存在0或π的电角度差,估计d 轴方向和实际转子磁极方向相同或相反,即i d_sin i q_cos éëêêùûúú=I sn sin[2(θe +π)-ωh t ]-I sn cos[2(θe +π)-ωh t ]éëêêùûúú㊂(32)因此求得的转子电角度可表示为θ^e =θ^ᶄe +ϕ㊂(33)其中ϕ为0或者π,取决于转子磁极的方向㊂96第2期周㊀林等: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转子磁极辨识方法通常是向电机的d 轴注入低频的方波信号或正弦电流信号,一个完整的注入周期注入的电流方向同时包含与d 轴方向相同或相反两个阶段㊂当d 轴注入电流方向和转子磁极方向相同时,定子铁心的磁通饱和程度增加,进而导致L d 减小;当d 轴注入电流方向和转子磁极方向相反时,定子铁心的磁通饱和程度减弱,L d 增大㊂向d 轴注入电流信号后,L q 的变化趋势和L d 相同㊂因此可以通过观察L d 和L q 的变化来判断转子磁极极性㊂本文采用的磁极辨识方法向估计d 轴注入一个周期的低频正弦电流信号㊂考虑注入低频电流信号后,L d 和L q 发生变化,重写正序电流幅值为I ᶄsp =V h L 0(L 20-L 21)ωh=V h 4ωh 1L ᶄd +1L ᶄq ()㊂(34)其中:L ᶄq =L q +ΔL q 和L ᶄd =L d +ΔL d 分别为变化后的交㊁直轴电感;ΔL q 和ΔL d 为注入电流后因磁路饱和引起的交㊁直轴电感变化量㊂式(34)表明可以通过正序电流幅值变化趋势判断交㊁直轴电感的变化趋势㊂定义k 1如下,可由式(30)各项平方和开方得到k 1=π2I sp=(i -d_neg )2+(i -q_neg )2㊂(35)定子铁心的磁通饱和时,k 1增大;而当定子铁心的磁通减弱时,k 1减小㊂通过比较注入电流正负峰值时k 1的大小,即可判断出转子磁极极性㊂注入电流峰值为正时,计算所得k 1定义为k +1;注入电流峰值为负时,定义为k -1㊂若k +1>k -1,则转子磁极极性为N 极,ϕ=0;若k +1<k -1,则转子磁极极性为S 极,ϕ=π,即ϕ=0,k +1>k -1;ϕ=π,k+1<k -1㊂}(36)对误差补偿策略中的中间变量简单处理,即可提取出带有交㊁直轴电感变化趋势信息的k 1,再通过比较注入电流正负峰值时的k 1,即可成功辨识出转子磁极㊂图7所示为转子磁极辨识方法框图㊂图7㊀转子磁极辨识方法Fig.7㊀Rotor magnetic polarity identification method5㊀实验结果及分析为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400W 的PMSM 控制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㊂实验用电机为泰格电机,具体型号为:SM060R40G30U0HE,其参数如表1所示㊂采用TI 公司的TMS320F28335作为主控制器㊂为了验证位置检测精度,通过安装一个多摩川旋转变压器检测转子位置,将其视为电机转子的真实位置,用于与观测值进行比较㊂DSP 系统时钟设置为150MHz,PWM 开关频率与采样频率均设置为18kHz,采用单更新模式㊂注入正交方波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为35.8V 和4.5kHz㊂另一个PMSM 与实验用PMSM 同轴固定,用于对拖产生负载转矩㊂实验平台如图8所示㊂表1㊀实验用PMSM 参数Table 1㊀Parameters of experimental PMSM㊀㊀参数数值额定功率P /W 400额定转矩T /(N㊃m) 1.27转动惯量J /(kg㊃m 2) 5.6ˑ10-5额定转速n /(r /min)3000电阻R /Ω 1.31d 相电感L d /mH3.2q 相电感L q /mH3.9图8㊀PMSM 实验平台Fig.8㊀PMSM experiment platform图9从上到下所示分别为采样电流㊁分离提取得到的高频电流和基频电流,右侧为电流细节图㊂从图中可以看出,采样电流是高频电流和基频电流的叠加,分离提取得到的高频电流波形正负规律对07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称,基频电流波形较为平滑,说明该提取方法能够有效分离提取出低频电流和高频响应电流㊂图9㊀高频信号提取环节效果Fig.9㊀Result of HF signal exacting proceed图10(a)㊁图10(b)所示为电机给定转速为额定转速的5%,不同运行方向下,未采用补偿策略时的转子角度及估算误差波形㊂正转平均估算角度误差约0.74rad,换算角度为42.40ʎ㊂反转平均估算角度误差约0.71rad,换算角度为40.68ʎ㊂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方法无论正反转都能较好地估算出转子位置,但始终与实际转子位置存在一定的误差㊂图10㊀补偿前的位置估计结果Fig.10㊀Position estimation results before compensation图11(a)㊁图11(b)所示为电机给定转速为额定转速的5%,不同运行方向下,对估算转子位置进行在线补偿后的转子角度及估算误差波形图㊂正转平均估算角度误差约为0.010rad,换算角度为0.5729ʎ;反转平均估算角度误差约为0.015rad,换算角度为0.8594ʎ㊂对比图10和图11,在线补偿后不再出现转子位置超前或者滞后于实际位置的现象,基本重合于电机实际角度,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时延补偿策略能够有效消除主要非理想因素带来的影响㊂图11㊀补偿后的位置估计结果Fig.11㊀Position estimation results after compensation图12为电机给定转速为额定转速的5%,正转工况下,突然切换到反转运行时估算角度和转速波形㊂由图可知,电机在穿越零速时观测角度仍能够较好地跟踪实际角度,电机观测转速能够稳定快速地跟踪实际转速㊂整个过程平稳实现了正反转两种工况切换运行㊂图13是在电机给定转速为额定转速的5%,启动带额定负载,运行中突卸负载工况下的转速和角度波形㊂启动前能够准确辨识出电机转子的初始位置,启动后转速略有超调,随后稳定运行在给定转速㊂突卸负载时,电机转速超调,但最终重新收敛稳定运行在给定转速㊂整个运行过程中估算角度和转速始终稳定收敛,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在负载变化的情况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㊂17第2期周㊀林等:基于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图12㊀正反转运行实验结果Fig.12㊀Results of forward-reverseoperation图13㊀带载启动以及突卸负载实验结果Fig.13㊀Results of startup with load and sudden unload图14是在电机给定转速为额定转速的5%,空载运行中突加额定负载下的转速和角度波形㊂电机空载启动稳定运行在给定转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突加额定负载,电机转速迅速大幅跌落至零速以下,但观测角度仍然能够持续稳定收敛于实际角度,随后转速逐渐回升至给定转速㊂整个过程中观测角度稳定跟踪实际转子角度,即使转速跌落至零速以下㊂磁极辨识阶段注入的低频正弦信号,幅值为0.3A㊂图15(a)㊁图15(b)显示的是不同磁极极性下计算得到的k +1与k -1㊂当实际磁极极性为N 极时,k +1>k -1,辨识得到的磁极极性也为N 极;当实际磁极极性为S 极时,辨识得到的磁极极性同样正确㊂验证了本文设计的磁极辨识方法的准确性㊂图14㊀突加负载实验结果Fig.14㊀Results of operation with rated loaddisturbance图15㊀磁极辨识实验结果Fig.15㊀Results of magnetic polarity identification6㊀结㊀论本文主要对高频正交方波注入法在永磁同步电机零低速无传感器系统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㊂将传统基于滤波器的高频提取方法替换为简单有效的代数运算提取方法;针对主要非理想因素设计了一种统一时延补偿策略,消除了主要非理想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设计了一种磁极辨识方法,解决了启动阶段转子位置收敛错误的问题,实现了只需一种方法即可覆盖零低速域无传感器运行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补偿策略能够消除主要非理想因素的影响;设计的磁极辨识方法能够准确辨识磁极位置㊂27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8卷㊀。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2008年修订版)为了促进我校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现就我校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提出如下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理工科类本规定适用于在我校理学、工学门类所有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
一、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须达到以下要求之一:1.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含被录用)或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并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2篇;2.在所属学科指定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见表1)上发表1篇被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会议论文(多篇只统计1篇),并另在国内外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上发表(含被录用)1篇学术论文,或者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被SCI、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发表的满足上述要求之一的学术论文中,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用英文发表,须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已公开发表。
SCI、EI(核心)检索源期刊以学术论文录用时公布的版本为准。
二、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见表2)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视为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三、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发明专利。
凡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SCI或EI(光盘版)收录的学术论文。
四、本规定适用于2008年9月1日后入学(即2008级开始)的博士研究生和在2011年1月1日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送审的博士研究生。
2008年9月1日前入学(即2007级及以前)且在2011年1月1日前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送审的博士研究生,其发表论文的要求可按原规定(华南工研2003[24]号)执行。
建筑学学科----------------------------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本规定适用于在建筑学一级学科所属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四个二级学科申请学位的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