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人的一生》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0 MB
- 文档页数:29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目录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
“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人的一生第二课 我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母亲辛苦感悟亲情。
三、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做调查报告。
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 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
(二)展示资料 感受生命来之不易1.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2. 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
(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3. 活动:给小宝宝安家4. 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板书:搜集 分析 运用)5.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6. 总结过渡:同学们,老师很高兴,你们在研究“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时,运用了这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了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欣赏自己。
不过在我们成长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妈妈。
她在孕育我们时的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游戏,(出示课件)“我做5分钟的妈妈”。
(三)游戏体验 感受母亲的辛苦1.教师:同学们的书包大约十几斤,和妈妈怀孕时增加的体重差不多,我们就把书包当作妈妈怀孕时的你,放在前面,一起跟老师来做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还要保护好你的宝宝!2.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
(坐着吃饭、伸手够东西、低头看脚尖、抬腿上楼梯、弯腰捡东西、弯腰穿鞋系鞋带)3. 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六年级科学下册细胞1教学反思青岛版5篇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细胞1教学反思青岛版(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人的一生细胞今天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六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细胞》。
课后与听课老师沟通交流,发现错误频出,有待改进。
总体来说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课堂时间要安排合理。
课堂诸多细节需要注意。
一些习惯需要改正。
知识点不能有任何遗漏和差错。
应该努力使课堂气氛活跃。
这节课我犯的错误如下:1.演示时不要帮学是操作,也不要做过多讲解。
让下面的学生指正,然后老师小结。
2.由于紧张“撕”写错了。
3.玻片都可分为永久的和临时的,不止是装片这样分。
4.盖盖玻片是如果产生了气泡,但气泡的特点没有讲清楚。
5.滴碘液后吸水纸放置在哪里,需强调盖玻片的另一侧。
6.绘图时细胞不能先画圈,只能用细圆点表示。
7.时间安排不当,植物细胞的结构没有讲完,略显仓促。
8.显微镜的镜箱不能放在讲台上,应在试验台左下放或者右下方。
9.观察视野时应强调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10.不能替学生完成操作步骤,否则起不到复习的效果。
11.做零时装片的7个步骤要强调学生记录。
12.临时装片的材料不能写“撕”应该写“取”,应为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撕。
13.细胞的简体画应该带挂图。
如果是自己画,图必须大。
14.汇报课前应先请师傅反复听课,再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一堂完美的汇报课。
15.上台观察临时可请2、3个同学为代表,然后问他们看到的内容。
如果全班同学轮流上台,时间太仓促,观察不清楚。
16.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比较不用提及。
17.有些习惯需要改正。
例如:语言重复,会使学生厌烦;扩音器不要用手拿;讲课要有激情;课堂气氛不要太严肃;由于紧张所做的一些动作讲课时不能有。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细胞》教学设计《细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生物体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觉的。
3、草履虫是由一具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具个小格子组成的。
这些小格子算是细胞,要紧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别断生长、生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基本上从一具细胞开始的,那个细胞的名字叫受精卵。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定记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青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那个时期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普通少女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时期。
13、怎么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问14、人的一生能够分为那几个时期?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彻底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基本上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同”说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别在的能量知识点20、我们需要的能量要紧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工作,娱乐,运动,学习。
22、运动是使躯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办法。
23、北极熊为啥别怕冷?(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能够抵御寒冷。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人的一生1.细胞(1)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觉的。
(2)生物体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别断生长、生殖、衰老、死亡。
(4)经过查资料,我懂生物的细胞还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等。
(5)草履虫是由一具细胞构成的。
(6)显微镜结构图:2.我从哪里来(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基本上从一具细胞开始的。
(2)当父亲躯体里的精子和妈妈躯体里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具新的细胞,叫做受精卵;它在子宫里大约通过3周后,长成一具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再通过大约6周,胚胎就长成一具有模有样的胎儿;它在黑暗的子宫内待大约9个月,就预备呱呱坠地了。
3.人的一生(1)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定记忆的过程。
(2)青青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那个时期称为青春期。
它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儿童过渡阶段,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时期。
(3)怎么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问。
4. 我像谁1、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与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种瓜的瓜,种豆得豆”讲的是生物上的遗传现象。
4、“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讲的是生物上的变异现象。
单元活动(1)经过显微镜观看到的洋葱表皮中的小格子是细胞。
我们身边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它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普通少女比男孩早两年。
(3)青春期时有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时期。
(4)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别同的特征,叫做变异现象。
它们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别在的能量5.让躯体热起来(1)让躯体热起来的办法有运动、吃高热食品、取暖等。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一生第一课细胞时间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 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前置作业:准备橡皮泥,有关细胞的图片和资料等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在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成果,使学生认识“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示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病毒除外)。
”同时交流汇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观察教师激发学习兴趣。
2、(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认识细胞。
学生认识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通过教师讲解,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下发的细胞玻片标本,学习相关资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等方式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积极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成果,认识了解“绝大多数学习过程与教师交流谈话,激发学习兴习氛围,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第一课细胞教材简析: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课型:观察分析课学习目标: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标本(每组准备一套含洋葱表皮、口腔上皮细胞、叶子细胞)、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参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观察教师出示生物相关的图片,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认识细胞。
学生认识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师讲解,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下发的细胞玻片标本,学习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仔细观察并利用画与教师交流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了解本课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