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4. 用推广的Euclid算法求67 mod 119的逆元解:初始化:(1,0,119), (0,1,67)1:Q=119/67=1,(0,1,67) , (1,-1,52)2:Q=67/52=1,(1,-1,52), (-1,2,15)3:Q=52/15=3,(-1,2,15), (4,-7,7)4:Q=15/7=2,(4,-7,7), (-9,16,1)所以67-1 mod 119=1610.设通信双方使用RSA加密体制,接收方的公开钥是(e,n)=(5,35),接收到的密文是C =10,求明文M。
解:由n=35,易知35=5×7,进而ϕ(n)=ϕ(35)=24,由RSA加密体制可知,ed≡1 mod ϕ(n),即5d≡1 mod 24,所以d=5∴M=C d mod n=105 mod 35=511. 已知c d mod n的运行时间是O(log3n),用中国剩余定理改进RSA的解密运算。
如果不考虑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代价,证明改进后的解密运算速度是原解密运算速度的4倍。
证明:RSA的两个大素因子p,q的长度近似相等,约为模数n的比特长度log n的一半,即(log n)/2,而在中国剩余定理中要计算模p和模q两个模指数运算,与c d mod n的运行时间规律相似,每一个模指数运算的运行时间仍然是其模长的三次幂,即O[((log n)/2)3]= O(log3n)/8,这样在不考虑中国剩余定理计算代价的情况下,总的运行时间为两个模指数的运行时间之和,即O(log3n)/8+O(log3n)/8=O(log3n)/4,得证。
12. 设RSA加密体制的公开钥是(e,n)=(77,221)。
(1) 用重复平方法加密明文160,得中间结果为1602(mod 221)=185,1604(mod 221)=191,1608(mod 221)=16,16016(mod 221)=35,16032(mod 221)=120,16064(mod 221)=35,16072(mod 221)=118,16076(mod 221)=217,16077(mod 221)=23,若敌手得到以上中间结果就很容易分解n,问敌手如何分解n解:由以上中间结果得16016(mod 221)=35=16064(mod 221),此即16064-16016=0 (mod 221)即(16032-1608) (16032+1608)=0 (mod 221)(120-16)(120+16)=0 (mod 221)104×136=0 (mod 221)由gcd(104,221)=13及gcd(136,221)=17,可知221的分解为221=13×17(2) 求解密密钥dd=e-1mod ϕ(221)=77-1 mod 12×16由扩展Eucild算法可得d=5。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1、在下列两种物质中,分别按Mn,N元素的氧化值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各物质进行排列:(1)MnO, MnSO4, KMnO4, MnO(OH), K2MnO4, Mn(2) N2, NO2, N2O5, N2O, NH3, N2H42、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它们相应的还原,氧化产物。
(1)SO2+ I2 + 2H2O →H2SO4 + 2HI(2)SnCl2 + 2HgCl2→SnCl4 + Hg2Cl2(3) 3I2 + 6NaOH →5NaI + NaIO3 + 3H2O3、用氧化值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Cu + H2SO4 (浓)→CuSO4 + SO2 + H2O(2)KMnO4 + S →MnO2 + K2SO4(3) As2S3+ HNO3 + H2O →H3AsO4 + H2SO4 + NO(4) (NH4)2Cr2O7→N2 + Cr2O3 + H2O(5) P4 + NaOH →PH3+ NaH2PO24、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Cr2O72-+ SO32+ + H+→Cr3+ + SO42-(2) PbO2(s) + Cl- + H+→Pb2+ (实际是PbCl42-) + Cl2(3) H2S + I2→I- + S(4) CrO2- + H2O2 + OH-→CrO42-(5) ClO3- + S2-→Cl- + S + OH-(6) KMnO4+ FeSO4+ H2SO4→MnSO4+ Fe2(SO4)3+ K2SO4 + H2O(7) KI + KIO3 + H2SO4→I2+ K2SO4(8) Ca(OH)2 + Cl2→Ca(ClO) 2 + CaCl2(9) Fe(OH)2 + H2O2→Fe(OH)3(10) Al + NO3-→[Al(OH) 4] - + NH3(11) ClO- + Fe(OH)3→Cl- + FeO42-(12) P + CuSO4→Cu3P + H3PO4 + H2SO45、把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浓度均为1 mol .L-1的镁盐和亚铁盐的溶液中,并组成一个原电池。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四章会计凭证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2、【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
故答案为D。
3、【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对于货币资金之间的划转业务,为了避免重复记账,只编制付款凭证。
4、【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凭证。
5、【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银行存款科目可能登记在付款凭证左上角的“贷方科目”。
6、【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某记账凭证的借方科目为“本年利润”,贷方科目为“管理费用”,记录的是结转成本费用到本年利润,不需要附原始凭证,因为原始凭证已经做过。
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7、【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若一笔会计事项需要填制两张或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故选B。
8、【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收回职工借款时,不应退还原借款收据,只能退还副本或者另开收据。
9、【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一式几联的收据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套写。
10、【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在填制收款凭证时,对于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以及不同的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一般只编制一张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故从银行提取现金应编制现金付款凭证;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应编制付款凭证;销售材料收到转账支票应编制转账凭证。
故本题答案选C。
1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按照规定,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C的写法不正确。
在小写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A的写法不正确。
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例如:“人民币贰拾陆元整”应写成“¥26.00”或“¥26.—”,而不能写成“¥26”;“人民币贰拾陆元捌角整”应写成“¥26.80”而不能写成“¥26.8”或“¥26.8—”。
第四章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一、本章主要内容:相图基本原理:相,相平衡,相律,相图的表示与测定方法,杠杆定律;二元匀晶相图:相图分析,固溶体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与微观偏析固溶体的正常凝固过程与宏观偏析:成分过冷,溶质原子再分配,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对组织的影响,区域熔炼;二元共晶相图:相图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共晶组织及形成机理:粗糙—粗糙界面,粗糙—光滑界面,光滑—光滑界面;共晶系非平衡凝固与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二元包晶相图:相图分析,包晶合金的平衡凝固与组织,包晶反应的应用铸锭:铸锭的三层典型组织,铸锭组织控制,铸锭中的偏析其它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有三相平衡恒温转变的其它二元相图:共析,偏晶,熔晶,包析,合晶,有序、无序转变,磁性转变,同素异晶转变二元相图总结及分析方法二元相图实例:Fe-Fe3C亚稳平衡相图,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相图热力学基础:自由能—成分曲线,异相平衡条件,公切线法则,由成分—自由能曲线绘制二元相图二、1.填空1 相律表达式为___f=C-P+2 ___。
2. 固溶体合金凝固时,除了需要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要有___成分_______起伏。
3. 按液固界面微观结构,界面可分为____光滑界面_____和_______粗糙界面___。
4. 液态金属凝固时,粗糙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__垂直长大机制_____,光滑界面晶体的长大机制是____二维平面长大____和_____依靠晶体缺陷长大___。
5 在一般铸造条件下固溶体合金容易产生__枝晶____偏析,用____均匀化退火___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
6 液态金属凝固时,若温度梯度dT/dX>0(正温度梯度下),其固、液界面呈___平直状___状,dT/dX<0时(负温度梯度下),则固、液界面为______树枝___状。
7. 靠近共晶点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快冷时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称为____伪共晶__。
第四章课后习题复习思考题1.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为了准确的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会计要素中个别数量发生的数量变动必须对会计要素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赋予每个类别一个特定的名称这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所以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2.第一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第二既要符合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对外报告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第三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保持统一性又要考虑灵活性第四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保障持相应的稳定性第五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会计科目总体上的完整性和会计科目之间的互斥性3.可将其分为资产类会计科目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共同类会计科目损益类会计科目成本类会计科目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反应和监督并具有一定格式的工具它是用来分类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如果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下来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就需要一个记录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按照会计科目所规范的内容而设置的会计账户5.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两者分类的口径和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区别表现在会计科目只有名称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具有一定的格式既能说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又系统的监督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会计科目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和填制会计凭证之用而账户则是系统的提供某一个具体会计要素的会计资料是为了编制会计报表和经济管理之用6.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会计核算和核算的具体内容按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利润类账户7.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在账户中的记录能够提供哪些会计核算指标也是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怎样记录经济业务如何取得所需的会计核算资料也就是账户的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没有余额在一般情况下余额在哪一方描述什么样的经济内容意义为了正确的运用账户来记录经济业务掌握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有必要在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8.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盘存类账户财务成果类账户计价对比类账户成本呢计算类账户调整类账户跨期摊提类账户资本类账户结算类账户练习题一填空题1.会计科目格式会计科目企业实际2.账户性质3.会计要素4.财政部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5.会计科目增加减少增加额减少额6.财务成果形成财务成果计算7.债权结算债务结算债权债务结算8.是截至到本月至的利润或亏损“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9.抵减附加抵减附加10.借二单项选择题1.D2.D3.B4.A (5700+800-5600=900)5.B6.B7.A8.A9.A10.B11.C12.D13.A14.D三多项选择题1.A B C D2.A C3.A C E4.A B C D E5.A B C D E6.A D E7.A B C8.A B C9.B C10.A B D11.A C12.A C13.A B C四判断改错题1.错2.错3.对4.错(会计科目没有格式)5.错6.错7.对8.错(可以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尽量不编多借多贷会计分录)9.对10.对11.错12.错13.对14.对15.错(年终结转后。
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二、基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B2. A3. C4. A5. C6. B7.B 8. B(二)多项选择题:1.ABC2. BCD3. ABDE4. ABCDE5. BCDE(三)判断题:1. Y2. Y3. N4. N5. N6. Y章后作业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一会计分录1、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5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50贷:应付账款 5 8502、借:库存现金800贷:银行存款8003、借:其他应收款 1 000贷:库存现金 1 0004、借:在途物资——乙材料5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8 500贷:银行存款58 5005、借:原材料——甲材料5000——乙材料50000贷:在途物资550006、借:在途物资——丙材料 2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425贷:银行存款 2 925借:原材料--------丙材料 2 500贷:在途物资---丙材料 2 5007、借:应付账款 5 850贷:银行存款 5 8508、借:管理费用 1 200贷:其他应收款 1 000库存现金200习题二采购成本(1)采购费用:分配率:2500÷5000=0.5水陆——甲:4000×0.5=2000 ——乙:1000×0.5=500分配率:500÷5000=0.1 装卸——甲:4000×0.1=400——乙:1000×0.1=100 (2)编制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习题三1、借:应付职工薪酬26 080贷:库存现金26 0802、借:在途物资----乙材料8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430贷:应付账款94 4303、借:原材料----乙材料81 000贷:在途物资----乙材料81 0004、借:生产成本——A产品40 000——B产品48 000贷:原材料——甲40 000——乙48 0005、借:财务费用800贷:应付利息8006、借:生产成本——A产品 4 000——B产品8 000制造费用9 000管理费用 5 080贷:应付职工薪酬26 0807、借:银行存款60 000贷:短期借款60 0008、借:制造费用7 900管理费用 4 100贷:累计折旧12 0009、借:管理费用 2 450贷:银行存款 2 45010、借:应付利息 2 400贷:银行存款 2 40011、借:应付账款94 430贷:银行存款94 43012、借:生产成本——A产品 4 225——B产品12 675 贷:制造费用16 90013、借:库存商品——A 48 225——B 68 675贷:生产成本——A 48 225——B 68 675习题四1、借:生产成本——丙产品52 000——丁产品12 000制造费用8 000管理费用 1 500贷:原材料73 5002、借:生产成本——丙产品10 000——丁产品 2 000制造费用9 800管理费用 4 400贷:应付职工薪酬26 2003、借:生产成本——丙产品 6 000——丁产品 1 400贷:银行存款7 4004、借:制造费用 6 200管理费用 2 300贷:累计折旧8 500(2)电费分配表2003年7月分配率=7400÷74000=0.1(3)制造费用总额=8000+6200=24000(元)生产工人工资总额=10000+2000=12000(元)分配率=24000÷12000=2∴丙产品制造费用=10000×2=20000(元)丁产品制造费用=2000×2=4000(元)制造费用分配表2003年7月(4)产品成本计算表2003年7月习题五会计分录1、借:应收账款93 600贷:主管业务收入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 6002、借:销售费用 3 200贷:银行存款 3 2003、借:银行存款93 600贷:应收账款93 6004、借:银行存款70 200贷:主营业务收入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 2005、借:销售费用 1 200贷:银行存款 1 2006、借:主营业务成本87 000贷:库存商品——A 52 000——B 35 0007、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2 000贷:银行存款12 0008、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200贷:应交税费–城建税840---附加费3609、借:管理费用 1 500贷:库存现金 1 50010、借:银行存款 2 000贷:营业外收入 2 00011、借:财务费用 3 000贷:应付利息 3 00012、借:本年利润97 100贷:主营业务成本87 000销售费用 4 400营业税金及附加 1 200财务费用 3 000管理费用 1 50013、借:主营业务收入140 000营业外收入 2 000贷:本年利润142 00014、借:所得税费用11 225贷:应交税费---所得税11 225借:本年利润11 225贷:所得税费用11 225习题六(2)会计分录1、借:在途物资——甲 4 000——乙9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 210 贷:银行存款15 2102、借:原材料——甲 4 000——乙9 000贷:在途物资——甲 4 000——乙9 0003、借:在途物资——乙材料3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100 贷:应付账款35 100借:原材料——乙材料30 000贷:在途物资——乙材料30 0004、借:应付账款35 100贷:银行存款35 1005、借:库存现金12 100贷:银行存款12 1006、借:应付职工薪酬12 100贷:库存现金12 1007、借:预付账款12 000贷:银行存款12 0008、借:银行存款187 200贷:主管业务收入1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 2009、借:销售费用 4 000贷:银行存款 4 00010、借:生产成本——A 5 550——B 3 330制造费用 2 110管理费用 1 110贷:应付职工薪酬12 10011、借:制造费用 3 000管理费用 1 000贷:累计折旧 4 00012、借:财务费用900贷:应付利息90013、借:制造费用 1 400管理费用600贷:预付账款 2 00014、借:生产成本——A 28 450——B 13 670制造费用 1 590管理费用590贷:原材料——甲材料30 000——乙材料14 30015、制造费用总额=2 110+3 000+1 400+1 590=8 100(元)生产总工时=10 125+6 075=16 200(元)分配率=0.5∴A为5 062.50,B为3 037.50借:生产成本—A 5 062.5—B 3 037.5贷:制造费用8 10016、借:库存商品----A 39 062.5贷:生产成本——A 39 062.517、借:主营业务成本80 000贷:库存商品80 00018、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6 000贷:银行存款16 00019、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 600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 120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48020、借:主营业务收入160 000贷:本年利润160 00020、借:本年利润89 800贷:主营业务成本80 000营业税金及附加 1 600管理费用 3 300财务费用900销售费用 4 00021、借:所得税费用17 5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费用17 550借:本年利润17 550贷:所得税费用17 550(1)总分类账户:借库存现金贷借银行存款贷借原材料贷借固定资产贷借预付账款贷借库存商品贷借累计折旧贷借 短期借款贷借 应付利息 贷借 实收资本 贷借 盈余公积 贷借 本年利润 贷借 在途物资贷借 应付账款贷借 应交税费 贷贷借 主营业务收入 贷借 销售费用借 生产成本 贷借 制造费用贷借财务费用贷借管理费用贷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借所得税费用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2003年7月30日。
财务报表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C5.A6.A二、多项选择题1.BCDE2.ABCD3.ABDE4.CDE5.BC6.CE7.ABCDE8.ACE三、判断题1.√2.√3.答案:解析:当企业的其他资产不变时,采用加速折旧法会提高资产周转率。
4.√5.答案:解析: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短,说明资产的流动性相对越强,公司资产经营利用的效果相对越好。
6.√7.√四、名词解释1.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
营运资产的效率通常指资产的周转速度。
营运资产的效益则指营运资产的利用效果。
2.资产结构,即公司各类资产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公司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两种资产在经营过程中有不同的价值周转特征,因此,资产结构不仅能够反映公司资产周转能力,即公司资产的营运能力,而且对资产的价值实现也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相联系,并最终决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公司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即公司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4.存货周转率,是公司产品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即公司的存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该指标反映公司存货规模是否合适,周转速度如何,也是衡量公司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5.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即公司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公司流动资产运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6.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它是反映公司固定资产运用状况,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指标。
tωAi /A222032πtAi /A 2032π6πA102i 1i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练习与思考]4-1-1 在某电路中,()A t i 60 314sin 2220-=⑴指出它的幅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频率及初相位,并画出波形图。
⑵如果i 的参考方向选的相反,写出它的三角函数式,画出波形图,并问⑴中各项有无改变? 解:⑴ 幅值 A I m 2220有效值 A I 220= 频率 3145022f Hz ωππ=== 周期 10.02T s f== 角频率 314/rad s ω=题解图4.01 初相位 s rad /3πψ-=波形图如题解图4.01所示(2) 如果i 的参考方向选的相反, 则A t i ⎪⎭⎫ ⎝⎛+=32 314sin 2220π,初相位改变了,s rad /32πψ=其他项不变。
波形图如题解图 4.02所示。
题解图4.02 4-1-2 已知A )120314sin(101 -=t i ,A )30314sin(202 +=t i⑴它们的相位差等于多少?⑵画出1i 和2i 的波形。
并在相位上比较1i 和2i 谁超前,谁滞后。
解:⑴ 二者频率相同,它们的相位差︒-=︒-︒-=-=1503012021i i ψψϕ (2)在相位上2i 超前,1i 滞后。
波形图如题解图4.03所示。
题解图4.03+14-2-1 写出下列正弦电压的相量V )45(sin 2201 -=t u ω,)V 45314(sin 1002+=t u 解:V U ︒-∠=•4521101 V U ︒∠=•4525024-2-2 已知正弦电流)A 60(sin 81+=t i ω和)A 30(sin 62-=t i ω,试用复数计算电流21i i i +=,并画出相量图。
解:由题目得到Aj j j j I I I m m m ︒∠=+=-++=︒-︒+︒+︒=︒-∠+︒∠=+=•••1.231093.32.9)32.5()93.64()30sin 630cos 6()60sin 860cos 8(30660821 所以正弦电流为)A 1.23(sin 101+=t i ω 题解图4.04 相量图如题解图4.04所示。
爱启航在线考研第四章常微分方程4.1答案:应选(C )解析:原方程写成23e 0+'+=yxyy ,分离变量有23e d =e d y x y y x --,积分得232e 3e --=x y C ,其中C 为任意常数.4.2答案:应填sin e=C xy ,其中C 为任意常数.解析:原方程分离变量,有d cos d ln sin =y xx y y x,积分得1ln |ln |ln |sin |ln =+y x C ,通解为ln sin =y C x 或sin e=C x y ,其中C 为任意常数.4.3答案:应填()2112e-=x y x 解析:原方程化为d 1d ⎛⎫=- ⎪⎝⎭y x x y x .积分得通解211ln ||ln ||2y C x x =-,即122ex y Cx -=.由初值(1)1=y 解出12e C =得特解.故答案为:()2112e-=x y x .4.4答案:应选(B )解析:原方程求导得()2()'=f x f x ,即()2()'=f x f x ,积分得2()e =x f x C ,又(0)ln 2=f ,故ln 2=C ,从而2()e ln 2=x f x .故应选(B ).4.5解:曲线()=y f x 在点(,)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y X x ,令0=X ,得到切线在y 轴截距为'=-xy y xy ,即(1)'=-xy y x .此为一阶可分离变量的方程,于是d 11d ⎛⎫=- ⎪⎝⎭y x y x ,两边积分有1ln ||ln =-y C x x ,得爱启航线考研到e =x Cx y .又()11e y -=,故1=C ,于是曲线方程为e =xx y .4.6解:22d d 11+y y y x x x x =∆=+,得2d d 1=+y y x x ,变量分离2d 1d 1=+y x y x.两边积分得1ln arctan y x C =+.可得arctan exy C =又()0y =π,则C =π.所以arctan πexy =,()πarctan141πeπe y ==.4.7解:令=yu x,即=y ux ,则y u x u ''=+,又由题给表达式可得2y u u '=,即有u x u '+2u u =-d 1d 22=-x xu u ,两边积分得1ln 1ln ln u x C -=+,即ln(1ln ln 1=-+⇒-=⇒-=y Cu x C x xy C x x.4.8答案:应填2(ln ||)=+x y y C 解析:将x 看成未知函数,原方程改写为2d 1d 222+==+x x y x y xy y x这是一个伯努利方程,令2=z x ,有d 1d -=z z y y ,得11d d 2e ed (ln ||)-⎛⎫⎰⎰==+=+ ⎪ ⎪⎝⎭⎰y y y y x z y C y y C .故答案为:2(ln ||)=+x y y C ,其中C 为任意常数.4.9答案:应填()cos +x C x解析:属于一阶非齐次线性方程,直接根据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公式即可得出答案.故答案为:()cos +x C x ,其中C 为任意常数.4.10答案:应填1爱启航在线考研解析:()2d 2d 22e 4e d e4ed x x xxy x x C x x C--⎛⎫⎰⎰=+=+ ⎪⎝⎭⎰⎰222e (21)e (21)e x x xx C x C --⎡⎤=-+=-+⎣⎦.当0=x 时,1=-y ,则0=C .可得21=-y x ,则()11=y .故答案为1.4.11答案:应填1解析:由11()()'+=y P x y Q x 及22()()'+=y P x y Q x 得()()1212()()()αββαβ'+++=+y y P x ay y Q x .又因12αβ+y y 满足原方程,故应有()()()β+=a Q x Q x ,即1αβ+=.故答案为1.4.12解:()sin d sin d e cos e d -⎛⎫⎰⎰=+ ⎪⎝⎭⎰x xx x gx x x C ()cos cos e cos ed -=+⎰xxx x C又()00g =,故()()cos cos cos 0e cos ed cos ed limlime lim xxxx x x x x Cx x Cg x xxx--→→→++==⋅=⎰⎰cos 0e lim cos e 1x x x -→⋅=.4.13解:2d 1d 2y x x y =-,则2d 2d x x y y =-,即2d 2d x x yy-=-()()2d 2d 222222111e e d e e d e 224yy y y y x y y C y y C y y C --⎛⎫⎰⎰⎡⎤=-+=-+=+++ ⎪⎣⎦⎝⎭⎰⎰.4.14解:令=tx u ,则u t x d d =,则代入到题给表达式101()d ()d xf tx t f u u x =⎰⎰,可得20()d 2()xf u u xf x x =+⎰.两边求导得()2()2()2f x f x xf x x '=++,则()2()2f x xf x x '+=-.从而11131d d 2222222()e (1)ed 33x x x x f x x C x x C x Cx ---⎛⎫⎛⎫⎰⎰=-+-+=-+ ⎪⎝ ⎝⎭=⎪⎭⎰.爱启航在线考研4.15解:将原方程改写成211cos sin y x x yy '+=-,并令1z y =,则21z y y ''=-,且原方程化为sin cos z z x x '-=-.d de (sin cos )e d x x z x x x C -⎡⎤⎰⎰=-+⎢⎥⎣⎦⎰e (sin cos )e d x x x x x C -⎡⎤=-+⎣⎦⎰()e sin ed cose d xxx x x x x C --=-+⎰⎰,其中()sin e d sin d e sin e e cos d x x x x x x x x x x ----=-=-+⎰⎰⎰,故()e sin e e sin x x x z x C C x -=-+=-,即1e sin x C x y=-为所求通解.4.16答案:应选(C )解析:因原方程阶数为2,通解中应包含两个任意常数(可求出通解为3126++x C C x );特解中不含有任意常数(3*6=x y 为特解);36+x Cx 满足原方程,为原方程的解,故选项(A ),(B ),(C )都不对,应选(C ).4.17解:(1)令y p '=,则d d p y x ''=,从而2d 1d pp x=+,则2d d 1p x p =+积分得p arctan 1arctan p x C =+,故()1d tan d yp x C x=+=,则两边对x 积分1d tan()d y x C x =+⎰⎰,得()1121sin()d ln cos cos()x C y x x C C x C +==-+++⎰.(2)()10xy xy C '''=⇒=,即1y xC '=,故12ln y C x C =+.4.18解:由21e x y =,得212e x y x '=,()22124e x y x ''=+;由22e x y x =,得222(12)e x y x '=+,()22364e x y x x ''=+.因爱启航在线考研()()()22222211144224e 42e 42e 0x x x y xy x y x x x x '''-+-=+-⋅+-=.()()()()222232222244264e 412e 42e 0x x x y xy x y x x x x x x '''-+-=+-++-=.故1y 与2y 都是方程的解.又因21y x y =不等于常数,故1y 与2y 线性无关.于是方程的通解为()2112212e x y C y C y C C x =+=+.4.19答案:应选(A )解析:根据高阶线性微分方程根的形式可知,选(A ).4.20答案:应选(B )解析:由题意可知,-1是特征方程二重特征根,1是特征方程的特征根,故特征方程为()()2110+-=r r ,即3210+--=r r r .故三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为0y y y y ''''''+--=.故选(B ).4.21答案:应选(C )解析::特征方程为2220++=r r 即2(1)1+=-r ,解得特征根为1,21i r =-±.而()e sin x f x x -=,i 1i w ±=-±λ是特征根,故特解的形式为*e (cos sin )x y x a x b x -=+.4.22答案:应填()*22e xy x ax bx c dx =+++解析:特征方程为220-=r r ,特征根10r =,22r =.对21()1=+f x x ,10λ=是特征根,所以()*21y x ax bx c =++.对22()exf x =,22λ=也是特征根,故有*22e =x y dx .从而***12=+y y y 就是特解.故答案为()*22e x y x ax bx c dx =+++.4.23解:所给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为256(2)(3)0++=++=r r r r ,特征根为12=-r ,23=-r .于是,对应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为2312)e e xx y x C C --=+.爱启航在线考研设所给非齐次方程的特解为*e xy A -=.将*()y x 代入原方程,可得1A =.由此得所给非齐次方程得特解*e xy -=.从而,所给微分方程得通解为2312()e e e xx x y x C C ---=++,其中1C ,2C 为任意常数.4.24答案:应选(C )解析:将()()000y y '==代入3e xy py qy '''++=,得()01''=y .()()()()()22000ln 122limlimlimlim 2x x x x x x x y x y x y x y x →→→→+===='''.故选C.4.25答案:应填12e(cos sin )e xxC x C x ++解析:所给微分方程的特征方程为22201i -+=⇒=±r r r ,从而齐次通解为12e (cos sin )x C x C x +,设特解为e x A ,代入方程得e 2e 2e e 1x x x x A A A A -+=⇒=,即得特解为e x .非齐次通解为12e(cos sin )e xx C x C x ++.。
参考答案(第四章)一、选择题1、ABD2、ABCD3、ABCD4、ACD5、A6、ACD7、ABD8、ABCD9、ABCD10、ACD二、名词解释1、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政府是指一个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关的总称。
3、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4、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5、政体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6、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7、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
8、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9、单一制是指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10、立宪君主制也称君主立宪制,是指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是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政府等机关的限制。
11、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2、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行动受议会制约,有民主方式制定的“宪法”,君主无实际权力。
13、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总的来看:(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
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
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
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4章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参考答案1.解:S 的氧化数分别为-2、0、2、4、5、6。
2.解:(1)3Cu + 8HNO 3(稀) → 3Cu(NO 3)2+2 NO ↑ + 4H 2O(2)4Zn + 5H 2SO 4(浓) →4ZnSO 4 +H 2S ↑ + 4H 2O(3)KClO 3 + 6 FeSO 4 + 3H 2SO 4 → KCl +3 Fe 2 (SO 4)3 + 3H 2O(4)Cu 2S + 22HNO 3 → 6Cu (NO 3)2 + 3H 2SO 4 + 10NO↑ +8 H 2O3.解:(1) 12I - 2e → I 2--+) 1H 2O 2+ 2H + + 2e → 2H 2O -2I + H 2O 2+ 2H + → I 2+2H 2O -(2) 1Cr 2O + 14H + + 6e → 2Cr 3+ + 7H 2O 27--+) 3H 2S - 2e → S + 2H +-Cr 2O + 3H 2S + 8H + → 2Cr 3+ + 3S↓ + 7H 2O27-(3) 1ClO + 6H + + 6e → Cl - + 3H 2O 3--+) 6Fe 2+-e →Fe 3+-ClO + 6Fe 2++ 6H + → Cl - +6Fe 3+3H 2O3-(4)1/2Cl 2+ 2e →2Cl - -+) 1/2Cl 2 + 4OH - 2e →2ClO -+ 2H 2O --Cl 2 + 2OH →Cl -+ClO -+ H 2O -(5)1Zn + 4OH - 2e →[Zn (OH)4]2---+) 1ClO -+ H 2O +2e →Cl -+ 2OH --Zn + ClO -+2OH + H 2O→[Zn (OH)4]2- + Cl --(6)2MnO + e → MnO 4--24- +) 1SO + OH - 2e →SO + H 2O 23---24- 2MnO +SO + 2OH →2 MnO +SO + H 2O4-23--24-24-4.解:(1)(-)Pt ,I 2(s)∣I (c 1)‖Cl -(c 2)∣Cl 2(P ), Pt (+)- (2)(-)Pt ∣Fe 2+, Fe 3+ (c 3)‖MnO (c 3), Mn 2+(c 4),H +(c 5)∣Pt (+)4-(3)(-)Zn ∣ZnSO 4 (c 1)‖CdSO 4 (c 2)∣Cd (+)5.解:由于E (F 2/HF)>E (S 2O /SO 42-)>E (H 2O 2/H 2O)>E (MnO /Mn 2+)>E (PbO 2/Pb 2+) 28- 4- >E (Cl 2/Cl -)>E (Br 2/Br -)>E (Ag +/Ag)>E (Fe 3+/Fe 2+)>E (I 2/I -) 故氧化能力顺序为F 2 >S 2O > H 2O 2> MnO >PbO 2>Cl 2 >Br 2 > Ag +>Fe 3+>I 2。
第四章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产者(producer)是指能够对生产和销售做出统一生产决策,且努力将若干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单位。
2.生产函数(product function)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3.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一般是指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
4.固定比例投入生产函数(fixed-ratio input product function)的形式可以描述为⎪⎭⎫⎝⎛=v K u L Q ,min ,其中Q 为产量,L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 、v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5.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其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6.短期生产(short-run production)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7.长期生产(long-run production)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周期。
8.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 function)的形式可以描述为βαK AL Q =,其中Q 为产量,L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α和β为参数,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α<0,β<0。
9.总产量(total product)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10.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之比。
11.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第四编领导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的人性假设是( A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2、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认为,领导是( C )A指导能力 B激励能力 C影响力 D个人魅力3、领导的实质是一种( C )关系。
A指导 B追随 C协调 D激励4、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A“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 B“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C、“关心人”和“关系生产”5、领导工作中的沟通主要是指( C )。
A机与物的沟通 B人与物的沟通 C人与人的沟通 D人与机的沟通6、神入是指( A )来考虑问题的能力。
A从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关系的角度 B从组织全局与个人关系的角度C从上级与下级相互协调的角度 D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出发7.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
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8.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 C)。
A、组织目标B、行为结果C、领导者D、被领导者9.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C )。
A、决策权B、组织权C、指挥权D、人事权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 )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B、行为理论阶段C、效用领导阶段D、权变理论阶段11.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
A、不为法B、糊涂法C、缓冲法D、转移法12.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C )。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B、管理系统理论C、管理方格理论D、情境领导理论13.利克特和阿吉里斯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D)。
第四章 - 复式记账法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复式记账法习题一、应掌握的名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对应账户账户对应关系会计分录试算平衡二、填空题1.记账方法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类。
2.借贷记账法是以“借” “贷”两个字作为记账符号的。
3.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7.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两种。
8.损益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9.简单分录是指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三、判断题1.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等式两边发生变化。
( B )2.会计记账从产生开始,一直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
( B )3.单式记账法是指所有的经济业务都记一笔账。
( B )4.复式记账法造成账户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 B )5.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均为贷方。
( A )6.一个账户的借方如果用来记录增加额,其贷方一定用来记录减少额。
( A )7.一般地说,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
( A )四、单项选择题1.复式记账法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 D )中进行登记。
A.一个账户B.所有账户C.两个账户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2.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 D )。
A.平衡账户B.“T”字账户C.相关账户D.对应账户3.下列各项属于简单会计分录的有( A )会计分录。
A.一借一贷B.一借多贷C.一贷多借D.多借多贷4.损益收入类账户期末应( A )。
A.无余额B.借贷方都有余额C.借方有余额D.贷方有余额5.损益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C )。
A.完全相反B.完全一致C.基本相同D.没有关系6.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可视同为一种( D )。
第四章参考答案
4-1 如何用IR 光谱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异戊烷分子中有异丙基,在1370—1380cm -1 的吸收峰分裂成两峰,强度接近;
(2)在3000cm -1以上无吸收峰者为丁烷; (3)在3000—3100cm -1无吸收者为环已烷;
(4)在3010cm -1附近有吸收峰者为甲叉基环已烷(亚甲基环已烷);
(5)在3025cm -1附近和2720cm -1处有强吸收峰者为4-已烯醛;
(6)在1060cm -1附近有强吸收峰者为正戊醇;
(7)在1750—1860cm-1出现两个峰,其中高频峰强于低频峰者为乙酐。
4-2 如何用1H-NMR 谱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
(1)环丁烷只有一个单峰,而甲基环丙烷有四组吸收峰;
(2)新戊烷只有一个单峰,而正戊烷有三组吸收峰;
(3)前者(1-氯-2-溴乙烷)有两组峰,而后者(1,2-二溴乙烷)只有一个单峰。
4-3 比较下面两化合物中所标出的质子在1H-NMR 谱中化学位移大小,并从低场到高场的顺序排列。
(1)B →A →C →D ; (2)A →B →C 。
4-4 请将下列各化合物中画线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按由低场至高场的顺序排列。
(2)→(1)→(3)。
4-6 请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紫外吸收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 B →D →A →C ; (2) D →C →B →A 。
4-7根据NMR 谱推测下列化合物可能的构造式。
C
CH 3
CH 3H 3C Br CH 2OH CH 3CH CH 3(1)(2)(3)(4)CH 2CH 2CHCH 3
4-8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8O,它的红外光谱在1715cm -1有强吸收峰,它的核磁共振谱有一单峰,相当于三个H ,有一四重峰相当于二个H ,有一三重峰相当于三个H.。
试写出该化合物的构造式。
CH 3CCH 2CH 3O
该化合物为丁酮,其构造式为
4-9根据光谱分析,分别推断下列各芳香族化合物可能的构造式。
(1)(2)(3)CH 2CH 2CH 2Br CH 2CCH 3O C CH 3CH 3
CH 3
4-11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6O ,其光谱性质为:
UV 谱:在230nm 附近有吸收峰,κ>5000;
1H-NMR 谱:δ=2.03(3H )双峰,δ=6.13(1H )多重峰,δ=6.87(1H )多重峰;
δ=9.48(1H )双峰;
IR 谱:在1720 cm -1 2720cm -1处有强吸收。
试推该化合物的构造式。
δ2.03δ6.13
δ6.87δ9.48该化合物构造式为CH 3CH C H CHO
4-12根据光谱分析,分别推测下列各脂肪族化合物的构造式:
(1)分子式为C 3H 6O
UV 谱:210nm 以上无极大值;IR 谱:1080cm -1;
1H-NMR 谱:δ=4.75(4H )三重峰,δ=2.75(2H )五重峰,J=7.1Hz 。
(2) 分子式为C 3H 7NO
UV 谱:219nm(κ=60);IR 谱:3413cm -1,3236cm -1,1667cm -1;
1H-NMR 谱:δ=6.50(2H )宽单峰,δ=2.25(2H )四重峰,δ=1.10(3H )三重峰,J=7.5Hz 。
(3) 分子式为C 4H 7N
UV 谱:219nm 以上无极大值;IR 谱:2273cm -1;
1H-NMR 谱:δ=2.82(1H )七重峰,δ=1.33(6H )双峰,J=6.7Hz 。
(4)分子式为C 8H 8O 2
UV 谱:270nm(κ=420);IR 谱:1725cm-1;
1H-NMR 谱:δ=11.95(1H )单峰;δ=7.21(5H )多重峰,δ=3.53(2H )单峰。
(2)(3)(4)H 2C O
H 2C 2CH 3CH 2CONH 2(CH 3)2CHCN CH 2C O OH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