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管理法规(医院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4.02 MB
- 文档页数:40
第二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那么,制定用血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
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标准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方案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第五条医疗机构要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第六条医疗机构对验收合格的血液,应当认真作好入库登记,近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存放于专用冷藏设施内储存。
经办人要签名和签署入库时间。
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
第七条医疗机构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完好,全血、红细胞、代浆血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应当控制在20-24℃(6小时内输注),储血保管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第八条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标准?。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由卫生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 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
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根据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血库〕。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当认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经核对血型、品种、规格及采血时间〔有效期〕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并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用血的采集、储存、制备、供应、输血技术操作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
第三条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充分保护血液资源,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临床输血工作。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二章临床用血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资源状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临床用血计划应当包括用血总量、品种、供应方式等内容。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科室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备血。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评估制度。
临床用血前,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输血指征、输血风险等。
评估结果应当记录在病历中。
第八条医院应当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技术,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
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自身输血包括术前自体备血、术中血液回收等。
第三章输血操作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输血操作规范。
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观察等内容。
第十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紧急情况下,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应当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并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输血。
第十一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血液制品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用血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输血用血工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的临床输血用血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用血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临床输血用血安全水平。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用血管理部门,负责临床输血用血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临床输血用血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输血用血管理组织,明确临床输血用血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输血用血管理制度,包括临床输血用血的申请、审批、采血、储存、运输、发放、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用血质量控制制度,对临床输血用血工作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用血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临床输血用血知识和意识。
第三章临床输血用血流程第九条临床输血用血应当遵循以下流程:(一)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提出输血申请;(二)输血科(血库)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三)输血科(血库)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四)输血科(血库)对血液制品进行储存、运输、发放;(五)临床医生为患者进行输血;(六)输血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七)对输血废弃物进行处理。
第四章临床输血用血安全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用血的安全管理,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用血的操作规程,确保临床输血用血的安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输血用血过程中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输血用血过程中的输血传染病进行监测和控制,防止输血传染病的传播。
第五章临床输血用血考核与评价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临床输血用血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提高临床输血用血工作质量。
2022年度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培训考试1、下列哪项不是医院输血管理法律法规依据()?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B.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C.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D.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正确答案)2.下列哪项不是血液管理“三统一”内容()? [单选题] *A.统一规划设置采供血机构B.统一管理临床用血标准(正确答案)C.统一采血,供血D.统一管理临床用血3.下列哪项是在医院采血并输注()? [单选题] *A.择期手术患者的自体输血(正确答案)B.家庭直系亲属的互相输血C.亲友之间的互相储血D.单位及社会人员之间的互相献血4.公民献血后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哪项除外()? [单选题] *A. 献血公民享有优先用血权利B. 献血公民的配偶及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按献血量等量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C. 累计献血1000ml以上,终身无偿享用无限量医疗用血D. 累计献血1000ml以上,直系亲属无偿享用无限量医疗用血(正确答案)5.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输血前医患双方需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B.大力提倡自体输血和动员亲友互相献血C.2000ml以上用血要按规定报批D.急诊抢救用血,医疗机构可无条件临时采血自供(正确答案)6.《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范临床用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输血日期前应向输血科预约备血B.无家属无自主意识患者紧急输血,无需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也无需报批,即可输血(正确答案)C.血液取回后,不得再退回。
D.血液取回后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7.关于临床输血,应记入病历的有以下几项,哪项除外()? [单选题] *A.《输血治疗同意书》B.输血报告单C.输血情况记录D.无输血反应的《输血不良反应单》(正确答案)1.公民献血量累计超过600ml,可终身无偿享用无限量医疗用血,直系亲属无偿享用等量医疗用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输血适应症为血红蛋白小于100g/L,红细胞比容小于0.3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临床用血可以不预约,一次性使用2000ml以上的血液也无需报批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医疗机构在紧急抢救用血时,可以无条件临时采集血液自行使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临床输血需输血前1--2天抽血,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一起,专人送往输血科备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无家属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无需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由科主任签字即可输血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择期手术病人的自体输血,亲属间的互相换血可以在医院进行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8.输血前受血者检查HIV、HCV、HBV、TP四项,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如病人不用意,可以不检查.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简答医务人员进行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时核查内容包括什么?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 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二) 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三) 血液品种; (四) 采血日期及时期;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 血袋编号(或条形码); (七)储存条件。
一、培训目的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临床输血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特举办本次输血安全制度培训。
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输血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输血工作水平,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二、培训对象1. 医院所有从事输血工作的医护人员;2. 医疗机构输血科、输血科实验室工作人员;3. 医疗机构相关管理人员。
三、培训内容1. 输血安全概述2.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3. 输血工作流程及规范4. 输血前准备及核对5. 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6. 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及报告7. 输血质量控制及血源管理8. 输血设备与耗材管理9. 输血工作信息化建设四、培训时间本次培训时间为一天,具体安排如下:上午:1. 输血安全概述(1小时)2.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1小时)下午:1. 输血工作流程及规范(1.5小时)2. 输血前准备及核对(1小时)3. 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1小时)4. 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及报告(1小时)五、培训方式本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演示、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
六、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 考核时间:培训结束后3. 考核合格标准:成绩达到80分以上七、培训要求1. 参训人员应准时参加培训,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 参训人员应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3. 参训人员应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输血工作水平。
八、培训总结1. 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2. 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加强整改;3. 定期开展输血安全制度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输血安全意识,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九、培训纪律1. 参训人员应遵守培训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擅自离场;2. 参训人员应保持会场安静,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3. 参训人员应尊重授课老师,认真听讲,做好笔记;4. 参训人员应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政策、制度,监督、指导临床输血工作,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2. 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管理科、伦理委员会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3. 输血科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等。
三、临床用血管理1. 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定期向血站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
2.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 在70 g/L ~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3. 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4. 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5. 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ABO,RH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ALT检测。
四、血液质量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的入库、保存。
2. 血液入库前要核对验收,核对内容包括: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
3.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拒绝入库。
4. 合格的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储存。
五、输血过程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临床医生开具的输血医嘱,核对患者信息、血液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配血。
临床用血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一、管理目的:为了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和《输血技术规范》,加强临床用血人员输血技能培训、合理用血的监督管理、落实考核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医院成立临床合理用血考核评价小组,检查人员由输血科牵头、质控办组织,成员主要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输血委员会成员。
三、考核指标(一)临床科室1.输血适应证合格率100%2.成分输血比例N90%3.输血前检测率100%4.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100%5.执行输血文案书写管理制度及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规范之95%6.一次性输血N1600ml审批率100%7.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100%8.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回报率100%9.一次性输血耗材处理记录完整率100%(二)输血科1.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科服务满意率≥95%10输血科各种登记、记录合格率N95%11血液领取、运输、储存、保管合格率100%12交叉配血、合血、发血差错发生率013报废血液处置报告率100%14使用后血袋、标本等废弃物处置合格率100%15储血冰箱、仪器等设备维护保养、登记完整率100%16储血冰箱等温控设备的温度监测完整率100%四、考核方式考核由输血科对临床输血申请进行初步审核,每月质控办对对上一月的临床用血进行合理评估检查(用血例数少于10例的科室,全部检查;用血量大于10例的科室按20%比例进行抽查),对典型病例提请临床合理用血考评小组进行裁定,每月考核一次,总分为100分,实行缺陷扣分制管理。
考核分值占科室医疗质量绩效考核总分的10%,质控办在医疗质量分析会上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公示对检查不合格的医生进行通报,并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
五、管理责任(一)医院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院长是输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各职能科室应履行对临床用血的监督和监管责任。
contents •临床输血基本概念与重要性•临床输血管理法规概述•输血前评估与准备工作要求•输血过程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输血后效果评价及不良事件处理•输血安全文化建设与宣传教育目录01临床输血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输血定义及目的输血定义输血目的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包括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过敏反应等,同时对于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输血应慎重考虑。
输血风险及并发症输血风险并发症法律法规对输血要求法律法规输血要求02临床输血管理法规概述国家层面相关法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0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0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03地方性法规及实施细则123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02030401监管检查与处罚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工作的监督检查方式和频率。
对违反输血管理法规的医疗机构的处罚措施和力度。
对输血相关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要求。
03输血前评估与准备工作要求010204患者评估与适应症筛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输血前评估,包括病情、实验室指标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
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应制定针对性的输血策略。
03输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配备专业的输血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试剂、器材准备和质量控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制品和输血器材。
对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A B C D04输血过程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ABCD采集标本前核对标本采集量准确标本保存与运输标本标识清晰采集标本和标识管理要求试剂与器材准备标本处理加样与孵育结果观察与记录交叉配血试验操作流程血液制品发放临床科室领取输血前核对030201发放、领取和核对制度执行输注过程中观察记录要点输注速度控制输血反应监测输血后评估记录完整规范05输血后效果评价及不良事件处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输血效果评价指标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输血量和输血时机合理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不良事件定义和分类明确输血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输血反应、输血感染等。
医院临床输血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输血知识水平,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血液成分的选择和贮存、输血反应的处理等内容。
2、加强医护人员的输血操作技能,包括静脉穿刺、血袋连接、输液监测等操作技术。
3、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风险和安全管理的认识,提高应对输血并发症的能力和应急处理的技能。
4、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强化输血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培训内容1、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血液成分的选择和贮存、输血监测和反应处理等内容。
2、输血操作技能培训:包括静脉穿刺技术、血袋连接和输液监测等操作技能的训练。
3、输血风险管理培训:包括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输血安全管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4、工作流程规范培训: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输血后的记录和反馈等工作流程的规范培训。
三、培训方法1、课堂理论讲授:通过专业教师对临床输血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让学员全面了解输血的理论知识。
2、实车操作演练:在专业实验室或模拟环境中进行输血操作技能的模拟演练,让学员掌握输血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讨论: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员了解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增强学员的应对能力。
4、现场辅导指导:派遣专业的医护人员到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现场指导,指导学员对输血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
四、培训评估1、考试评估:对培训结束后的学员进行考试评估,包括临床输血知识的考察和操作技能的实际操作考核。
2、实际操作评估:评估学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输血操作技能和应对输血并发症的能力,通过临床操作考核评估。
3、用户满意度调查: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情况,对培训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医院临床输血培训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输血技能,增强他们对输血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