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前提方案(PRP)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5
生猪屠宰检疫实施方案一、前言。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控疫情传播的关键措施。
为了规范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提高检疫工作效率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的。
本方案旨在规范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确保生猪屠宰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全过程,包括生猪屠宰前的检疫、屠宰过程中的检疫和屠宰后的检疫。
四、实施方案。
1.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
(1)检疫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对待宰生猪进行体温、粪便和呼吸道症状的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报告。
(3)对生猪进行血清学检测,排除传染病病原体携带者。
2. 屠宰过程中的检疫。
(1)屠宰场应当配备专业的检疫人员,对生猪进行全程监控。
(2)屠宰过程中如发现生猪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停止屠宰并进行检疫处理。
(3)屠宰场应当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卫生条件符合要求。
3. 屠宰后的检疫。
(1)对宰后的猪肉进行检疫,排除传染病病原体。
(2)对猪肉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五、监督管理。
(1)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2)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严格执行。
六、总结。
生猪屠宰检疫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确保生猪及其制品的安全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的食品。
(一)屠宰工艺流程设计生猪屠宰是指生猪从饲养场使用专用车辆运至屠宰场待宰栏舍,在静养12~24小时(停食、饮水、宰前3小时停止饮水)后,实施屠宰直至胴体进入冷却状态的全部过程.1、致晕生猪经过宰前检疫后,在待宰栏调整,然后送入到二氧化碳隧道中致晕。
被致晕后的生猪经过六关,并全面杀菌。
2、真空无菌放血致晕后的生猪由平输机转入真空抽血工序,抽血之前进行酒精消毒以避免屠体刀口受感染。
真空采血装置将95%以上血液抽出,猪胴体内残留的少量血液经滴血槽和清洗机清洗后被清除。
3、烫毛采用使烫毛更加彻底的立式蒸汽烫毛,避免了传统热水浸泡烫毛造成的交叉污染,同时又利用了高温蒸汽对屠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消毒杀菌。
4、高净率脱毛毛猪进入净毛率高达95%以上的打毛机进行脱毛。
5、清洗脱毛后的屠体垂悬进入具有清洗、按摩功能的装置,在清洗的同时进行按摩,使其肌肉处于原始的放松状态,纹理和肉质得到理顺和改善。
6、燎毛将屠体送入全自动燃气燎毛炉中,由电磁感应控制器控制瓦斯喷射燃烧器将残留的猪毛彻底清除,并杀死屠体上的全部细菌。
7、抛光干燥将燎毛后的屠体再清洗,并进行表面抛光干燥,这时屠体表面上的微生物≤10/cm2。
技术路线:(见下页) 1、屠宰部经过完整的检疫。
蒸汽喷射烫毛技术参数:蒸汽烫毛的能耗比水烫节省30%,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由于蒸汽穿透性远远超过水介质,烫毛质量高。
屠宰线技术参数:燎毛炉技术参数:(二)胴体冷却工艺流程设计胴体冷却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也为了排酸,使胴体由宰后的僵直到解僵成熟。
胴体冷却是安全肉生产和包装冷却肉不可缺少的工序流程。
1、一次冷却工艺图Ⅱ阶段:4、冷链II 0~—2允许时间 h I 2~4 0.5~1 0.5 24 II 10~16环境温度℃ -1~0 0~4 时间h - -(三)分割肉生产工艺设计分割肉车间与胴体冷却间的胴体输送轨道连接,冷却后的胴体经输送进入分割车间,分割车间采用全封闭空调送冷,室温为10~12℃,从大段锯割、去脂、去骨到小分割修整,全部采用流水作业,全部设施采用不锈钢和无毒材料制成。
生猪屠宰流程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
在进行生猪屠宰流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屠宰场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屠宰环境卫生。
同时,要检查和维护好屠宰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另外,要做好生猪的接收工作,确保生猪的品质和数量符合要求。
二、生猪屠宰流程。
1. 生猪进场。
生猪进场后,要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检查,确保生猪没有传染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然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将生猪送入屠宰场。
2. 麻醉。
对生猪进行麻醉是为了减少生猪在屠宰过程中的痛苦和抵抗,提高屠宰效率和肉品质量。
麻醉方法可以采用电击、CO2麻醉等方式,但必须确保麻醉过程中生猪没有受到过度的伤害。
3. 宰杀。
在麻醉后,要立即进行宰杀操作。
宰杀操作要准确、迅速,确保生猪在宰杀过程中不受到痛苦。
宰杀后要及时将生猪的血液排出,保持屠宰场的清洁。
4. 剥皮和分割。
宰杀后,要对生猪进行剥皮和分割。
剥皮要干净利索,确保不留下毛发和污物。
分割要按照标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分割的肉品质量和卫生安全。
5. 清洗和冷却。
剥皮和分割后,要对生猪肉进行清洗和冷却。
清洗要充分彻底,确保肉品的卫生安全。
冷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保肉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6. 包装和储存。
清洗和冷却后的生猪肉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要符合卫生标准,确保肉品的卫生安全和保存期限。
储存要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确保肉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三、安全措施。
在生猪屠宰流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屠宰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要做好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和资源利用。
四、质量控制。
在生猪屠宰流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工作,确保生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要对屠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五、总结。
生猪屠宰流程实施方案是屠宰场必须严格执行的操作规程,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生猪肉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屠宰效率和肉品质量。
前提方案(PRP)与GMP的关系宁波检验检疫局刘晓剑ISO22000: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已于xx年9月1日正式发布,GB/T22000: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也在今年7月1日正式颁布。
ISO22000: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的适用范围已明确:“本准则所有要求都是通用的,适用于食品链中各种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所有组织,包括直接或间接介入食品链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组织。
直接介入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饲料加工者、收获者,农作物种植者,辅料生产者,食品生产制造者,零售商,餐饮服务与经营者,提供清洁和消毒、运输、贮存和分销服务的组织;其他间接介入食品链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剂、包装材料以及其他与食品接触材料的供应商。
”由此不难看出PRP与GMP存在着以下关系:一、前提方案的适用范围比GMP广由于ISO22000:xx的范围,已适用于食品链中各种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所有组织,所以ISO22000:xx标准前提方案的定义:“注:前提方案〔PRP〕决定于组织在食品链中的位置及类型,等同术语例如:良好农业规范、良好兽医规范、良好操作规范、良好卫生规范、良好生产规范、良好分销规范、良好贸易规范。
”在一些发达国家,良好农业规范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规范和制度,使得农业生产按照相应的标准生产。
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颁布了许多部门规章和标准,比如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出口蔬菜基地的相关管理要求,于xx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这些规定要求可以视为我国的良好农业规范,也可称前提方案。
我国在五十年代曾对养殖业和屠宰业颁布了“四部规程”,随后根据形势的发展,相应的主管部门又颁布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规定,199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1998年2月18日国内贸易部发布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2024年生猪资格宰杀整理行动方案
:
2024年,我国生猪产业将进入新的阶段,为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了生猪资格宰杀整理行动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加强疫病监测:建立完善的生猪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生猪进行疫病检测,并及时隔离疑似感染的生猪,确保生猪养殖环境的健康。
二、规范养殖环境:加强生猪养殖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加强对生猪饲料的质量监管,减少污染源,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
三、严格控制生猪屠宰环节:建立健全的生猪屠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生猪屠宰环节的卫生安全,加强对宰杀环境的监督检查,确保屠宰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四、加强生猪质量监管:建立生猪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生猪质量的监督检查,禁止销售劣质生猪,保障生猪产品的安全卫生。
五、加强养殖户管理:建立养殖户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养殖户规范生猪饲养管理,提高生猪饲养水平。
六、加强政府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全国生猪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过以上行动方案的实施,相信我国生猪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和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前提方案PRP和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介绍前提方案(Preliminary Research Plan, PRP)是指在正式研究开始之前所制定的一个计划,旨在明确研究的目标、方法、工作内容以及预期结果等。
它是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步,提供了实施研究的基本框架。
PRP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概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所期望的结果。
2. 研究背景:介绍该研究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3. 研究内容和方法:详细阐述研究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实验设计和调查问卷等工具的使用。
4. 预期结果和意义:说明研究的预期结果和对学术、实践或政策的影响,指出研究可能带来的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 Preliminary Plan, OPRP)是在PRP的基础上展开的,更加注重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OPRP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明确研究的具体计划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制定合理的时间表,确保研究进度的可行性。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具体规划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来源,并提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和软件工具,保证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研究的资源和条件:明确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并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障措施,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4. 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提前考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以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
通过PRP和OPRP的制定,研究者能够在正式研究开始之前明确研究目标、方法和工作计划,降低研究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PRP和OPRP也可以作为研究的框架和指导,使研究者更加有序地进行研究工作,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江苏全福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GB 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2694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T 20094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注册管理规范等法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拟订前提方案PRP。
此规范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江苏全福农牧实业有限公司20 年月日1.目的本规范为江苏全福农牧实业有限公司在布局、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防范在不卫生条件或可能引起污染品质劣化的环境下作业,并减少作业错误发生,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江苏全福农牧实业有限公司.专用名词定义3.1厂房:指用于食品制造、包装、储存等或与其有关全部或部分之建筑或设施;3.2原材料:指原料及包装材料(辅料);3.2.1原料:指毛鸡;3.2.2包装材料(辅料):指内包装材料及外包装材料;3.2.2.1内包装材料: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食品包裹及覆盖材料,如:塑料包装袋、垫膜等;3.2.2.2外包装材料:指纸箱等;3.3清洗:指去除尘土、残屑、污物或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不良物质的作业。
3.4消毒:指以符合食品卫生的化学药剂或物理方法,有效的杀灭微生物,但不影响食品品质或安全;3.5食品用清洁剂:指直接使用于清洁食品、食品器具、食品容器及食品包装的物质;3.6外来杂物:指在制成中除原料之外,混入或附着于原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材料的污物或另人厌恶,甚至使食品失去其卫生及安全性的物质;3.7有害动物:指会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或传染疾病的小动物或昆虫,如老鼠、蚊蝇;3.8有害微生物:指包括造成食品品质劣化或腐败的酵母、细菌等微生物;3.9食品接触面:指直接或间接和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用具及与食品接触之设备表面。
3.10批号:指表示批的特定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可据以追溯每批生产的特定数量的产品;图画或记号。
4.厂区环境操作人员控制范围之内的食品加工厂四周的场地必须保持良好状态,防止食品受污染。
XXXXXX有限公司PRP前提方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章节号内容页数0.0目录1 0.1前言0.2引用文件0.3术语与定义1.0工厂设计及生产设施2.0物料的卫生要求3.0工厂的卫生管理4.0生产管理5.0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6.0标识,包装,运输与储存的卫生要求7.0产品质量检验管理8.0记录管理9.0工作服管理规定10.0有毒化合物管理11.0无害化处理规程12.0更衣室操作程序前言1.0本前提方案对生产的卫生环境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活动进行了规定。
这些规定是在国家法律法规、GMP法规、食品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2.0本前提方案就是下列项目进行了规定:2.1工厂设计及生产设施2.2原辅材料的卫生要求2.3工厂的卫生管理2.4生产管理2.5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2.6标识,包装,运输与储存的卫生要求2.7产品质量检验管理2.8记录管理2.9工作服管理规定2.10有毒化合物管理2.11无害化处理规程2.12更衣室操作程序3.0前提方案是实施HACCP计划的基础,在有效实施前提方案的基础上,才可以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并最终生产出安全食品。
因此全体员工严格遵守。
引用文件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冰鲜、冰冻鸡、冰鲜乳鸽系列产品等食品生产所必需的基本卫生环境进行管理。
2引用文件2.1GB/TI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2008);2.2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2年第3号公告《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2.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22000:20052.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5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2.6食品卫生通则2.7出口禽肉及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Z21701-20082.8家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NY/T1340-20072.9禽流感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SN/T1182-20102.10肉与肉制品感官评定规范GB/T22210-20082.11鲜、冻禽产品GB16869-20052.12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生产企业通用要求GB/T27341-20092.13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GB/T22005-2009 2.14肉类制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B/T20940-20072.1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16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2.17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4789.-20102.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GB/T27301-20082.19食品工具、设备用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0.2-20122.20畜禽屠宰HACCP应用规范GB/T20551-20062.21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6543-20082.22畜禽屠宰卫生管理规范GB12694-20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产品标准名称见《适用法律法规和及相关要求清单》术语和定义1.0内包装车间:将符合要求的原料经分装、封口等工序的车间。
prp前提方案一、介绍PRP(前提方案,Preliminary Proposal)是指在开始一个项目之前,为了向相关方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提出的初步建议性文件。
本文将针对PRP前提方案的编写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前提分析PRP前提方案应首先对项目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
这包括需求分析、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等,旨在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项目情况,详细说明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三、问题陈述在PRP前提方案中,有必要清楚地陈述项目面临的问题。
问题陈述应准确而简洁地描述项目的核心矛盾和挑战,并指出该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此外,为了增加可信度,我们可以引用相关数据或案例来支持问题陈述。
四、解决方案PRP前提方案的核心部分是解决方案的提出。
解决方案应该针对项目的问题,提供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在编写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方案:介绍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方法,说明其可行性和优势。
2. 项目管理:描述项目的组织架构、资源分配和进度安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3. 风险管理: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 经济效益: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等,并说明项目的可持续性。
五、预期成果在PRP前提方案中,我们需要明确项目的预期成果和效益。
这可以是产品、服务、收益等方面的具体成果,也可以是对于市场、行业或社会的影响。
通过清晰地阐述预期成果,可以增强方案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六、项目计划最后,在PRP前提方案中,我们需要提供项目的初步计划。
项目计划应包括项目的关键里程碑、工作包、资源需求和时间安排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的计划。
结论在PRP前提方案的编写中,需要准确而全面地陈述项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清晰地阐述项目的背景、问题和预期成果,以及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项目计划,可以有效地向相关方传达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
生猪屠宰加工实施方案一、前言。
生猪屠宰加工是肉类加工行业的重要环节,对生猪的屠宰加工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本文档旨在对生猪屠宰加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生猪屠宰加工流程。
1. 生猪接收与检疫。
生猪到达屠宰场后,首先进行接收与检疫工作。
对生猪进行体温、疫病等检查,确保生猪符合屠宰条件。
2. 生猪麻醉。
针对生猪进行麻醉处理,以减轻生猪的痛苦并确保屠宰操作的安全性。
3. 生猪宰杀。
在麻醉后,进行生猪的宰杀工作,确保宰杀过程快速、准确、无痛苦。
4. 生猪分割。
对宰杀后的生猪进行分割,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分割处理,确保肉类产品的质量和规格。
5. 肉类加工。
将分割好的生猪肉进行加工处理,生产成各种肉制品,如鲜肉、腌制品、熟肉制品等。
6. 包装与冷藏。
对加工好的肉制品进行包装和冷藏,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三、生猪屠宰加工实施方案的要点。
1. 遵循卫生标准。
在整个屠宰加工流程中,严格遵循卫生标准,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确保生产出的肉制品符合卫生标准。
2. 安全操作。
屠宰加工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避免意外伤害和交叉污染。
3. 质量控制。
对生猪屠宰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4. 环保要求。
屠宰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保要求,合理处理废弃物和污水,保护环境。
5. 设备维护。
对屠宰加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四、结语。
生猪屠宰加工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生产效率,是肉类加工行业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对生猪屠宰加工流程、要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确保生猪屠宰加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XXXXXX食品有限公司前提方案(PRP)编制:审核:批准:分发号:版本/修订:A/02011年XX月XX日发布 2011年XX月XX 日实施1目的确保所生产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猪屠宰和加工。
3法规依据及术语标准与法规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近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分割鲜、冻猪瘦肉标准GB 分割冻猪肉标准GB 50317 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标准GB 13457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2 肉与肉制品物流规范GB/T 27301---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GB/T 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 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 20094---2006 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注册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术语和定义3.2.1 控制点:能够控制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危害因素的任何点、步骤或过程。
关键控制点:能用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一个环节点、步骤或过程,在这个控制点上控制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或引发危害,使产品受到杂质污染、腐败等,后道工序不能去除这些危害;控制好该点,即可使危害能够得到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2.2 食品接触面:指接触食品那些表面以及在正常加工过程中会将污水滴溅在食品上或与食品接触的表面上的那些表面,“食品接触面”包括用具及接触食品的设备的表面。
3.2.3 批(次):指在某一段时间生产的,有具体的代号标记的产品。
3.2.4 微生物:本规范中主要是指污染产品、半成品及原辅料的霉菌、细菌和病毒等,包括(但不仅限于)对公众健康有影响的那些种类的微生物。
不良微生物:这个术语包括那些对公众健康有影响的微生物,该微生物会使产品分解、受到杂质污染。
3.2.5 害虫:指任何令人讨厌的小生猪或昆虫等,包括(但不仅限于)鸟、啮齿生猪、蝇和幼虫。
3.2.6 厂房:指用于食品的加工、包装、贴标及存放,或与人类食品的加工、包装、贴标及存放有关的建筑物、设施或其中的某些部份。
3.2.7 质量控制操作:是指一种有计划的系统的作业,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防止食品成为不合格产品。
3.2.8 返工品:是指由于非卫生因素而被抽离加工过程的、干净的、未被掺杂的食品,或经过重新加工而可再成为合格的消费品。
3.2.9 安全水分含量:指在预期的加工、贮存和分销条件下足以防止不良微生物生长的水分含量。
一种食品的最高安全水分含量取决于它的水分活度(w)。
3.2.10 消毒:是指用一种方法对接触食物的表面或其它进行充分的处理,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灭危害公众健康的微生物,并大量减少其它不良微生物的数量,但必须对产品及其安全性无不良的影响或其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2.11 必须:用以说明强制性的要求。
3.2.12 该:用以说明推荐的或建议性的作业方法或其它方面;3.2.13 管制作业区:系指清洁作业区和准清洁作业区。
清洁作业区:系指分割车间、包装车间等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
准清洁作业区:系指屠宰车间、综合车间等清洁度要求次于清洁区的作业区域。
一般作业区:系指饲养车间等清洁度要求次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
非肉类产品加工处理区:系指办公室、更衣室、厕所等非直接处理肉类产品的作业区域。
3.2.14 生猪就本标准而言,是指供人类食用的,家养的哺乳生猪。
3.2.15 胴体放血、去毛、去皮或未去皮、去头蹄(爪)、去内脏后的生猪躯干。
3.2.16 无害化处理将经检验检疫确定为不适合人类食用或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的生猪、胴体、内脏或生猪的其他部分进行高温、焚烧或深埋等处理的方法或过程。
3.2.17 急宰在生猪发生物理性损伤或严重的生理性和功能性问题后,由兽医下令进行的宰杀。
3.2.18 食用副产品除胴体肉以外的肉类。
3.2.19 宰前检验在生猪屠宰前,判定生猪是否健康和适合人类食用进行的检验。
3.2.20 宰后检验在生猪屠宰后,判定生猪是否健康和适合人类食用,对其头、胴体、内脏和生猪其他部分进行的检验。
4主要内容工厂的设计和环境卫生4.1.1厂房位于XXXXXXXXX,交通方便,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清洁卫生,无有碍食品卫生的区域;厂区内未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产品。
4.1.2厂区主要道路及场地为混凝土铺设,路面平整、易冲洗、无积水。
公司使用自来水,水源充足。
生产、生活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4.1.4公司划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验收间、隔离间、待宰间、急宰间、屠宰车间、分割车间、副产品加工间、包装间,有条件可食用肉处理间、不可食用肉处理间。
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区和生活区。
4.1.5厂区生猪及废弃物的出入口和产品及人员出入口单独设立,共设置两个出入口。
4.1.6屠宰和分割车间设置在不可食用肉处理间、废弃物集存区域、污水处理场所、待宰间的上风向,厂区内的清洁区和非清洁区明显分开,防止非清洁区对清洁区的污染。
4.1.7厂区内建筑物周围、道路两侧空地均已绿化。
屠宰及分割车间所在的区域,周围路面、场地平整、无积水。
4.1.8屠宰厂设有待宰圈、可疑病畜观察圈、病畜隔离圈、急宰间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配备了密闭不渗水、易清洗消毒的病畜专用运输工具;可疑病畜观察圈、病畜隔离圈的位置不对健康生猪造成传染风险。
4.1.9厂区卫生间有冲水、洗手、防蝇、防虫、防鼠设施,墙裙以白色瓷砖修建,易于清洗并保持清洁。
4.1.10厂区排水系统畅通、厂区地面没有积水和废弃物堆积,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的处理和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1.11 厂区建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并符合卫生要求的辅料、化学物品、包装物料储存等辅助设施。
4.1.12厂区设有废弃物、垃圾暂存设施,废弃物及时清除避免对厂区环境造成污染。
4.1.13厂区内未饲养与屠宰加工无关的动物。
4.1.14工厂的待宰、屠宰、分割、加工、储存等车间及加工流程设置合理,符合卫生要求。
4.1.15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及污物处理设施与屠宰、分割加工车间和储存库相隔50米的距离,并位于主风向的下风处。
4.1.16厂区设有洗车台,对生猪运输车辆和工具清洗、消毒。
4.1.17公司设立专用洗衣房,工作服、帽、鞋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统一发放。
车间及设备设施4.2.1车间的一般要求4.2.1.1车间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布局合理,排水畅通;车间地面采用耐磨水泥,耐腐蚀、无毒、防滑、坚固、不渗水、无裂缝、易于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排水的坡度:分割车间1~2%,屠宰车间2%以上,不积水。
4.2.1.2进入车间入口设置有洗手消毒设施和脚踏消毒池对人手和胶靴进行消毒。
4.2.1.3车间出入口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口、通风处安装防鼠、防蝇、防虫等设施。
排水系统设有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的装置,排水沟底角呈弧形,便于清洗,排水管有防鼠网。
排水系统的总流向为清洁区流向非清洁区。
车间内墙壁使用浅色瓷砖,天花板使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脱落、易于清洗的材料修建,墙角、地角、顶角具有弧度。
固定物、管道、电线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车间窗户有内窗台的,内窗台下斜约45°;车间门窗采用浅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的坚固材料制作,结构严密。
按照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工器具的清洗消毒、成品内包装、外包装、检验和贮存等不同清洁卫生要求的区域分开设置,防止交叉污染。
冷却和冻结间及其设备的设计避免胴体与地面和墙壁接触。
车间设有通风设施,防止天花板上有冷凝水产生。
车间内具有适度的照明,可满足生产加工和检验的要求,光线不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
生产线上方的照明设施装有防爆设施。
分割车间、预冷工序、速冻库、冷藏库安装温度显示装置,车间温度按照产品工艺要求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预冷间/设施温度控制在0℃~4℃;分割间温度控制在12℃以下;冻结间温度不高于-28℃;冷藏库温度不高于-18℃。
4.2.1.12分割间、预冷间、冻结间、冷藏库温度有专人记录;温度计定期校准。
4.2.1.13车间设有足够数量、结构简单,易于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操作台,便于加工操作。
4.2.1.14车间入口处及其他关键工序设有标识或警示牌。
更衣室、洗手消毒和卫生间设施洗手、消毒设施a)屠宰车间每班次60人左右,在入口处设置6个洗手龙头,分割车间每班次60人左右,在入口处设置8个洗手龙头,配有消毒液及干手设施,洗手消毒设施上方设有洗手消毒标志。
b)在车间入口处设置胶靴消毒池,工作人员不能跨过,深度为10-15㎝,消毒液能浸没靴面。
c)洗手设施为感式开关,以免产生交叉污染。
d)洗手池为不锈钢材料构成,其结构不易沉积脏污和易于清洗。
e)干手设备采用烘手器。
f)洗手消毒池的排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并设有防臭及污水回水弯。
g)洗手池备有易于涂抹的洗涤剂(如皂液、洗洁精)。
h)手的消毒池和靴鞋消毒池内配有标准浓度的消毒液。
i)各车间设置足够数量的常温水(40℃左右)和热水(82℃以上)清洗、消毒设施。
4.2.2.2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并与车间相连接的更衣室、卫生间、淋浴间,其设施和布局不对产品造成潜在的污染。
卫生间的门、窗不直接开向车间。
卫生间内设置排气通风设施和防蝇防虫设施,保持清洁卫生。
加工间设有非清洁区、清洁区、冷库三套更衣室,个人衣物与工作服分开存放。
具体如下:a)更衣设施的配置与工作人员的数量相对等。
b)清洁区更衣室、非清洁区更衣室与所在的加工区域相连,便于人员进出,不相互交叉。
c)更衣室内设更衣间,卫生间和淋浴间、且相互连接。
d)更衣室内设更衣柜,其衣物柜和鞋柜要隔开。
e)卫生间为水冲式,并备有洗手、消毒、通风设施,卫生间墙壁、地面为浅色瓷砖,易于清洗消毒。
f)更衣室内有适量的照明,且通风良好。
g)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为浅色或白色套装防护服,袖口领口能扣严,内衣、头发不外露。
h)每个工作人员备有两套工作服、工作帽。
4.2.3 车间内的加工设备和设施4.2.3.1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采用无毒、无气味、不吸水、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坚固的材料制作。
其结构易于拆洗,其表面平滑、无凹坑和缝隙。
禁止使用竹木工器具。
4.2.3.2容器有明显的标识或区别,废弃物容器和可食产品容器未混用。
废弃物容器防水、防腐蚀、防渗漏。
使用管道输送废弃物,管道的建造、安装和维护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