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循环(1)
- 格式:ppt
- 大小:695.50 KB
- 文档页数:62
简述会计循环及其基本步骤会计循环是指会计工作中的一系列连续性操作和过程,主要包括了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决策分析等环节。
它是一种持续循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记录和分析,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下面将简要介绍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凭证的登记和分类凭证是会计循环的基础,它记录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交易。
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将相关的凭证进行登记和分类。
登记是指将凭证上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到会计账簿中。
分类是指根据凭证上的经济业务性质,将其归类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中。
第二步:账户的核算和汇总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对各项会计账户进行核算和汇总。
核算是指根据凭证上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账户的计算和调整。
汇总是指将各项账户的核算结果进行统计和合并,得出企业的总账和各项明细账。
第三步: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编制各种财务报表。
常见的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编制财务报表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要对报表进行分析,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第四步:决策分析和调整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益等情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就是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通过这一循环过程,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同时,会计循环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会计循环的管理,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收到银行通知,用银行存款支付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100 000元。
2、购入原材料一批,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150 000元,以及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额为25 500元,款项已付,材料未到。
3、收到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100 000元,计划成本95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4、用银行汇票支付采购材料价款,公司收到开户银行转来银行汇票多余款收账通知,通知上填写的多余款234元,购入材料及运费99 800元,支付的增值税额16 966元,原材料已验收人库,该批原材料计划价格100 000元。
5、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款300 000元(不含应收取的增值税),该批产品实际成本180 000元,产品已发出,货款未收到。
6、公司将短期投资(全部为股票投资)15 000元兑现,收到本金15 000元,投资收益1 500元,均存入银行。
7、购入不需安装的设备1台,价款85 470元,支付的增值税14 530元,支付包装费、运杂费1 000元。
价款及包装费、运杂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设备已交付使用。
8、购入工程物资一批,价款150 000元(含已缴纳的增值税),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9、工程应付工资200 000元,应付职工福利费28 000元,其他应交款100 000元。
10、工程完工,计算应予资本化的长期借款利息150 000元。
该项借款本息未付。
11、一项工程完工,交付生产使用,已办理竣工手续,固定资产价值1 400 000元。
12、基本生产车间1台机床报废,原价200 000元,已计提折旧180 000元,清理费用500元,残值收入800元,均通过银行存款收支。
该项固定资产已清理完毕。
13、从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400 000元,借款已存入银行账户,该项借款用于构建固定资产。
14、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款700 000元,应收的增值税额119 000元,销售产品的实际成本420 000元,货款银行已收妥。
会计循环流程
会计循环流程是指一套按照一定顺序和规范进行的财务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集和记录凭证: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原始凭证,例如发票、收据等,然后将其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这些凭证记录了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
2. 分类和登账:在这一步骤中,会计人员将凭证中的各项金额按照财务科目进行分类,并将其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
这有助于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进行清晰的划分和统计。
3. 制作和审核财务报表: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后,会计人员根据登账情况制作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反映了企业特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 进行调整和结转:在制作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能会发现需要进行调整的项目,例如计提预提费用或计提坏账准备等。
这些调整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5. 编制报表和分析:在调整完成后,会计人员将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这有助于管理层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6. 准备和提交报表:最后一步是准备并提交各种财务报表,例如年度财务报告、纳税申报表等。
这些报表通常需要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的时间要求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上级机构。
以上就是会计循环流程的主要步骤。
不同企业可能会根据自身的
需求和业务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会计循环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记录和报告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以供企业管理者、股东、债权人、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方使用。
具体来说,会计循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认: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确定哪些交易和事项需要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2. 计量:对需要记录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即确定每个账户的金额,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
3. 记录:将计量后的经济业务记录在会计账簿中,包括日记账、总账、科目余额表等。
4. 报告: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报告。
整个会计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会计信息处理,以确保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复式记账法与会计循环的定义1. 复式记账法的定义复式记账法,又称“借贷记账法”或“双记法”,是会计学中一种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它通过将每一项经济业务区分为借方和贷方,使借方与贷方金额相等,达到会计平衡的目的。
在复式记账法中,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会对至少两个账户产生影响。
一方面,将经济业务对应的金额记录为借方,反映该业务对借方账户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同等金额记录为贷方,反映该业务对贷方账户的影响。
借贷相等的原则确保了会计账簿的平衡。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同时影响这三个要素,并保持平衡。
2. 会计循环的定义会计循环是指会计工作中不断重复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部门会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
会计循环的主要步骤包括:(1) 登记原始凭证每一笔经济业务都需要通过登记原始凭证进行记录。
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凭证,如发票、收据、合同等。
(2) 分类和整理在登记原始凭证后,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业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和整理。
通常会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3) 记账和制作会计凭证根据登记的原始凭证和分类整理后的信息,会计人员将经济业务分别记录到相应的借方和贷方账户中,并制作会计凭证。
(4) 过账和审核过账是指将会计凭证中的借方和贷方金额分别转到对应账户中的过程。
审核是指对账务进行核对和审查,确保账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5) 编制财务报表根据过账和审核后的账务信息,会计人员进行汇总和整理,编制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6) 分析和决策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会计人员可以从中获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复式记账法与会计循环的关系复式记账法是会计循环中的一项基本核算方法。
在会计循环的过程中,通过复式记账法记录、核算和汇总各项经济业务的借贷关系,确保会计账簿的平衡。
1、收到银行通知,用银行存款支付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100 000元。
2、购入原材料一批,用银行存款支付货款150 000元,以及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额为25 500元,款项已付,材料未到。
3、收到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100 000元,计划成本95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4、用银行汇票支付采购材料价款,公司收到开户银行转来银行汇票多余款收账通知,通知上填写的多余款234元,购入材料及运费99 800元,支付的增值税额16 966元,原材料已验收人库,该批原材料计划价格100 000元。
5、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款300 000元(不含应收取的增值税),该批产品实际成本180 000元,产品已发出,货款未收到。
6、公司将短期投资(全部为股票投资)15 000元兑现,收到本金15 000元,投资收益1 500元,均存入银行。
7、购入不需安装的设备1台,价款85 470元,支付的增值税14 530元,支付包装费、运杂费1 000元。
价款及包装费、运杂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设备已交付使用。
8、购入工程物资一批,价款150 000元(含已缴纳的增值税),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9、工程应付工资200 000元,应付职工福利费28 000元,其他应交款100 000元。
10、工程完工,计算应予资本化的长期借款利息150 000元。
该项借款本息未付。
11、一项工程完工,交付生产使用,已办理竣工手续,固定资产价值1 400 000元。
12、基本生产车间1台机床报废,原价200 000元,已计提折旧180 000元,清理费用500元,残值收入800元,均通过银行存款收支。
该项固定资产已清理完毕。
13、从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400 000元,借款已存入银行账户,该项借款用于构建固定资产。
14、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款700 000元,应收的增值税额119 000元,销售产品的实际成本420 000元,货款银行已收妥。
第九章会计循环和会计核算形式第一节会计循环任何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每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都按照这个程序有步骤、连续不断地、周而复始地进行,这个过程称之为会计循环。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单位规模大小不同、业务繁简程度不同,对会计循环中基本步骤的划分,各步骤工作之间的分工协作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具体形式。
但会计循环中的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编制分录编制分录具体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如销售发票、费用报销单,分析经济业务,确定应借记和应贷记的账户及金额。
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实际上是把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开始用会计特定的表现形式反映出来。
2、登记账簿登记账簿具体是指把会计分录中确定的应借记和应贷记的账户及金额,登记到有关的总帐和明细帐户中去,以加工并储存信息。
3、调整调整是指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一些账簿中的有关记录,借以处理在会计期末需要递延和预提等的收入、费用问题。
4、对账对账具体是指核对总帐、明细帐、日记帐等记录,帐簿记录与实际财产物资保存情况,以保证账簿记录客观、准确无误。
5、结账结账具体是指在每一会计期间终了时,计算并结转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6、编制报告编制报告具体是指根据账簿资料,参考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并报送给有关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二节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概念会计核算形式,也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与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的有机联系组织形式。
从凭证、账簿到财务报表的财务会计循环中,由于各企业的性质、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以及管理要求不同,企业所采用的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也有所区别。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组织是指所应用的凭证、账簿的种类和格式,凭证和账簿以及各账簿间的相互关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
各个企业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凭证、账簿和报表,采用适应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的账务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