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9.89 KB
- 文档页数:3
《家乡的古建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家乡的古建筑》选自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某处古建筑作有意图的考察,继而进行线描描绘。
其目的通过写生或记忆画古建筑,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建筑物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线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描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表现建筑物的黑白灰体积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线描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对古建筑风格特点的把握,和线条的疏密穿插组织对比。
四、教法学法:教法:情境导入法、示范教学法、分析探究法进行教学。
学法:小组讨论探究法、XXX学习法、自评互评法。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XXX课在上课一开始,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有名的古建筑以及XXX周边知名的古建筑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从图片上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并顺势引出本课课题《家乡的古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引导分析,讲授XXX知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下几个活动:活动一:首先是请学生观察XXX周边的古建筑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古建筑有哪些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然后我总结出古建筑的一般特征:造型优美、结构科学、极尽装饰。
活动二:接着以XXX汉城为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用几何图形概括复杂物体的外型。
活动三:然后我继续讲解:要画好古建筑,首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
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接着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建筑的建筑风格;
技能目标:能用线描的方式描绘一些古建筑;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进行线描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古建筑吗?你能把你见过的古建筑,用线描的方式描绘下来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家乡的古建筑》;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三、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用线描的方式,画一处你记忆中的古建筑;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四、课后作业:收集家乡古建筑的传说故事;。
《家乡的古建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2、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
【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4、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几张古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建筑。
师: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我们家乡的古建筑。
板书课题:<家乡的古建筑>。
这里的家乡不仅仅指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更是指我们的祖国。
二、多媒体再次出示刚才古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张?为什么?接着出示现代高楼的图片,让学生对比,这些古建筑和现代高楼有什么区别。
出示问题:说一说:什么是古建筑?古建筑是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民居等。
这些古建筑或巍峨壮丽、或精巧别致,体现出对称的美。
出示问题:古建筑由哪些结构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以爱晚亭为例,来一起学习一下。
(顶部、窗榻、翘檐、梁柱)问题:古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可以从造型、颜色、材料等方面总结一下。
造型:大都对称均衡,稳重协调,繁复、注意细节装饰;屋檐造型突出、独特;飞翘的屋檐显得轻快而富有美感。
颜色:以黄、红为主,装饰丰富多彩。
材料:多为木材结构。
师:现在大家对古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怎样才能画出来呢?要想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
其实其他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
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我们家乡的古建筑。
今天我们用到的这种方法叫做线描。
什么是线描呢?线描:就是用大家手上的铅笔、钢笔、水性笔或水彩笔等在白纸上用流畅的长线条把建筑物的形状(外形)、结构勾勒出来。
家乡的古建筑美术教案【篇一:美术教案:家乡的古建筑】家乡古建筑一、教材分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
尽管有的已经破败或只留遗迹,也是熠熠生辉,珍贵无比。
在我们居住生活的家乡,或多或少,总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古建筑:亭台、楼阁、寺庙、民居??无一不在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古代建筑虽历经沧桑而魅力依旧,受人景仰,得到保护。
更重要的是古建筑物上所承载的人文价值,让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东西。
在世人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价值的情形下,把《家乡古建筑》编入新教材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安排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阶段的《门》、《远古的呼唤》等课有着密切联系并与之呼应。
属于综合探索的单元课。
在教材编排的呈现上,分为紧密相连的三部分,也是有机的三个学习活动内容:观察描绘(画古建筑),制作体验(泥做小亭子),想象创作(画故事画),有一定的层次性。
1.观察与描绘,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乡某处古建筑作有意图的考察,并作简单的记录,比如材质(砖制、木制、石制等)、造型(亭、台、楼、民居等)、建造年代以及建筑物结构等作较深入的观察,以加深对建筑物的了解(历史、科技、艺术的),继而进行描绘(或线描或彩画均可)。
通过写生或记忆画古建筑,既训练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对古建筑物的理解与猜想(尤其是残败的),体验、感悟古代建筑师和工匠是怎样想象构思、怎样画草图、怎样施工建造该古建筑的。
2.制作体验。
是让学生通过就地取材(泥、石、木等)制作一幢仿古建筑物,并有所创意。
通过体验陶泥捻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是一次摸拟建筑师工匠的学习活动,获得传承的意义。
3.在对古建筑较了解的前提下,将古建筑的有关故事用想象画形式创作表现出来,画一幅故事画,表达自己的悠思。
因此《家乡古建筑》课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共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五年级美术湘教版第二课家乡的古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用线条描绘古建筑,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线条描绘古建筑,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难点:突出古建筑的结构特征,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勾线笔、曲阜的古建筑图片学具:彩色卡纸、勾线笔教学过程:一、初次欣赏感受古建筑类型,导入课题。
1、简单了解古建筑类型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跟魏老师一起欣赏一些名胜古迹。
请看大屏幕。
师:亭,湖南长沙爱晚亭,亭子一般在公园中常见到是供人休息的场所;台,武灵丛台,战国赵王检阅军队所用;楼,岳阳楼,古建筑中高于两层的被称为楼;阁,滕王阁,与楼不同,阁的四周有回廊,供人环阁漫步、观景眺望;寺塔,纯木建筑,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
还有民居,园林,宫殿,(音乐停,北京故宫气势磅礴)师:这些古建筑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曲阜也有古建筑你知道哪些家乡的古建筑吗?生:三孔(是啊,三孔可以说是我们曲阜的标志。
)师:咱们曲阜以三孔闻名于世,真是名副其实的古建筑之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家乡的古建筑》。
二、进一步了解古建筑的材料及造型特点师:家乡的古建筑让我们既亲切又自豪,让我们欣赏家乡的古建筑,感受他们的美。
欣赏时思考以下问题:a、你发现古建筑一般有哪些材料建造。
b、古建筑在造型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你觉得古建筑美在哪万仞宫墙—大成殿—杏坛—碑亭—鼓楼—翘檐—门窗—屋脊—雕梁画栋—(定格图片一组图:大成殿、翘檐、雕梁画栋、屋脊)教师旁白:从万仞宫墙走过,看到大成殿,杏壇,碑亭,孔府重光门,让我们走进一些,独特的双层屋顶,翘起的屋檐,屋脊上的吻兽,圆形的瓦当和流水用的滴水,威武的石狮,古香古色的门窗,当我们抬起头来,你会看到木架结构的秩序美,层层叠叠的斗拱,让我们走进去,感受它昔日的繁华。
小学美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掌握线描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和观察能力,但需要老师的指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线描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一、导入课题1.通过XXX的诗句引出黄鹤楼的介绍,引出“家乡古建筑”。
2.学生回答黄鹤楼。
3.介绍黄鹤楼的历史和地位。
4.揭示本节课题“家乡的古建筑”。
二、欣赏发现1.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古建筑。
2.强调古建筑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3.整理古建筑的分类。
4.小结各种古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5.介绍滁州的醉翁亭。
小学美术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分类、特点和历史典故。
2.掌握线描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热爱。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和观察能力,但需要老师的指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线描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一、导入课题1.通过XXX的诗句引出黄鹤楼的介绍,引出“家乡古建筑”。
2.学生回答黄鹤楼。
3.介绍黄鹤楼的历史和地位。
4.揭示本节课题“家乡的古建筑”。
二、欣赏发现1.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古建筑。
2.强调古建筑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3.整理古建筑的分类。
4.小结各种古建筑的类型和特点。
5.介绍滁州的醉翁亭。
醉翁亭是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的四大名亭之一,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它的名字由XXX之一的XXX所命名,并写了《醉翁亭记》一文,因此闻名遐迩。
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脍炙人口的佳句更是家喻户晓。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 家乡的古建筑》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 家乡的古建筑》是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古建筑,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乡古建筑的基本特点、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古建筑的美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了解相对较为肤浅,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他们对古建筑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学生对本土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深入探究的精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古建筑的基本特点、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古建筑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古建筑的美感。
4.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特点、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古建筑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建筑的基本特点、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知识。
2.示范法: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古建筑的美感。
3.研究性学习法:分组研究家乡的古建筑,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或制作古建筑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确定研究性学习小组。
3.准备相关古建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的古建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古建筑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讲解古建筑的基本特点、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内涵和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记录下古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第一课时教案第一篇:五年级上册《家乡的古建筑》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的古籍建筑课课程计划话题古老大厦的教训2家共有3堂课在第1课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古代建筑的范围,常见的类型,一般特征和历史背景。
体验和掌握线画古建筑法。
流程和方法目标:学习专注于主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古建筑艺术的美丽,激发爱情,爱祖国爱情的家庭思想和感情。
教学沉重难焦点:合理组织线条,注意交易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度: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古建筑的外观。
教学法欣赏,讨论,解释,自我表达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首先,介绍主题:通过古代诗句:引用杨官,玉门,莫高窟,两个古建筑。
二,享受发现1,玩课件,享受各种古建筑。
2,古建筑分类分类3,总结:①按材料分为砖,木,石系统②通过建模可以分为:报亭,台湾,亭台,寺庙塔和住宅。
第三,寻找发现,知识去理解1,寻找各种具有共同特色的建筑物2,总结:①美观,对称,梯度,顶脊,檐等。
②结构科学,括号,柱梁,无指甲,实体。
③极端装饰,檐,雕刻梁,绘画等。
四,指导性分析,深入了解1,思考:为了建造这些古建筑,我们最初的一般是做什么?2,问,许多古建筑的细节非常科学,但也很有趣。
檐口怎么站起来?梁如何构建?括号的结构如何?3,制作幻灯片,划分侧总结知识点:连接,支持,穿插,榫卯,竹钉。
五,示范观察,深入了解教师教线画步骤,要求:a。
观察映射后的思维结构;b。
从屋顶开始笔;C。
线条要光滑,尽可能用长线;d。
画一些细节,看不到想象力完成。
老师侧指着那种侧画。
六,尽量显示1,工作要求:选择一座古建筑,在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用一条线画下来。
2,学生练习,教学教师教师导游。
敦煌古建筑的例子。
1,学生欣赏。
2,对自己的了解情况进行讨论。
3,理解,情绪。
1,学生说。
2,理解,情绪。
1,讨论,交流。
2,学生讨论。
3,理解,情绪。
欣赏,观察,理解,情感。
尝试根据需要练习和完成作业。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家乡的古建筑》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掌握其特点、历史、文化内涵等。
2.学会用简单线条勾画家乡古建筑的外形。
3.锻炼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艺术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古建筑,勾画其外形。
2.教学难点:学会用艺术语言描述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1.图画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图画的形式了解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2.直观教学法: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家乡的古建筑,让学生亲身感受其风貌。
四、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幻灯片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绘图用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展示家乡的古建筑,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
2. 授课(20分钟)
讲解家乡的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等。
3. 实践(50分钟)
让学生实地观察家乡的古建筑,勾画其外形,并用艺术语言描述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4.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口头表述。
六、作业
1.在家完成古建筑的勾画,并以艺术语言描述该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2.为下节课展示自己的作品。
七、教学评估
1.学生艺术作品的评价。
2.学生口头表述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古建筑,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于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描述还不够详细,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 家乡的古建筑》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2. 家乡的古建筑》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古建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能够运用绘画和制作等方法表现古建筑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他们对家乡的古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系统的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古建筑,深入了解其特点和价值,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古建筑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建筑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的理解,以及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古建筑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古建筑,深入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制作等方法,表现古建筑的美。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古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建筑的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
2.学生准备绘画和制作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建筑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特点和美感,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古建筑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古建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古建筑的美。
学生可以运用绘画、制作等方法,展示自己对古建筑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相互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对古建筑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古建筑,让学生认识到古建筑的保护重要性。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 家乡的古建筑》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 家乡的古建筑》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古建筑,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以家乡的古建筑为题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古建筑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家乡的古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家乡古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古建筑,培养学生关注文化遗产的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古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古建筑,发现其特点和魅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或制作自己心中的古建筑,提高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或视频资料。
2.准备绘画或制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设计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古建筑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古建筑艺术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古建筑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古建筑的特点,如建筑风格、结构、装饰等。
然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家乡古建筑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可以绘画或制作自己心中的古建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家乡的古建筑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古建筑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
掌握基本的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测绘记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保护的责任感,树立珍惜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分析家乡古建筑的特色和文化价值。
学习古建筑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如何确保学生在测绘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包括建筑风格、结构特点、文化内涵等。
2、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古建筑的魅力。
3、小组讨论法安排小组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古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4、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古建筑测绘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上节课学生对家乡古建筑的初步调研成果,如照片、笔记等,引发学生的回忆和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知识讲解(15 分钟)深入分析家乡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如屋顶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等)、墙体的材料和构造、门窗的样式等。
介绍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包括梁柱结构、斗拱结构等,讲解其力学原理和稳固性。
阐述古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等级等在建筑中的体现。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认为家乡古建筑最独特的地方在哪里?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家乡的古建筑?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古建筑测绘方法讲解(15 分钟)介绍测绘所需的工具,如卷尺、铅笔、画板等。
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
【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三、教学准备
建筑范例、建筑构造图、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诗人王之涣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以他的笔墨道出了抒怀励志,瞩目高远的心境。
大家还记的诗中所提及的楼阁是哪一个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它是位于山西的着名楼阁建筑——鹳雀楼。
一起走进——《家乡的古建筑》。
(二)直观感知
1.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种类的古建筑(如:故宫、应县木塔、钟楼)。
并思考按照材质、造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
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2.继续观察图片,并说说这些建筑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总结:古建筑一般以柱子、梁、枋、檀、斗拱和重檐合理构建,或巍峨壮丽,或精巧别致,极尽形式之美。
(三)形式分析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并提问:我国居民建筑样式多种多样,你能说出哪些样式?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古建筑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样式,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集聚而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式,最为普遍,另有干栏式,窑洞式和碉楼等样式。
2.继续观看各地古建筑图片。
提问:看看这些建筑它们有什么不同?各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窑洞依山而建,施工简便、冬暖夏凉。
福建土楼,就地取材,风格古朴粗犷。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
3.出示简易的古建筑构架。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并提问:它们各自都由什么型组成?学生回答。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
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
(四)直观教学
1.教师进行古建筑结构的示范创作,学生认真观看。
第一步构图,整体布局。
第二步,深入刻画细部。
主要白描线条疏密的运用可以使建筑呈现块面感。
第三步调整,根据画面及建筑细部,进行相应调整。
(五)实践创作
1.教室布置练习任务并明确创作要素。
以“我的家乡”为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有哪些古建筑,并将它们创作出来。
创作手法不限。
2.学生活动与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3.创作完成,展示评价
开展“家乡的古建筑”展览会,评选“小小家乡解说员”的活动。
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笔下的家乡古建筑,学生相互展开讨论评价,教师总结学生作品亮点。
(六)小结作业
总结升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气候孕育了祖国多元的物质文化资源,都说“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同样我国的古建筑也诉说着中华渊源的古老文明史。
课下收集中外相关的古建筑和同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