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第一套
- 格式:docx
- 大小:394.48 KB
- 文档页数:81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
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
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
《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
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
(《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
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
“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
“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
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
”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2)“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外诸说左上》)他还用朝庭和皇帝的行为来解释天象,或用天象来解释人事。
这种奇怪的理论后来没有得到继承,但是它在没有多少知识的百姓中却大有影响。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第⼀章政治⽣活中的国家第⼀节国家与国家形成理论1、国家的含义与特征1.1 国家的含义“国家”在汉语中由“国”和“家”两个汉字组成。
最初, 两者是分开使⽤且有区别的, 如《尚书》中的“天⼦建国, 诸侯⽴家”,但由于“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的需要, 这⾥“家”的理解已经超越⼀般意义上的家庭, 上升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这实际上为“国”、“家”并提奠定了基础。
所以, 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还有“国”、“家”合在⼀起的说法, 如《荀⼦》中的“国家⽆礼则不宁”。
但有⼀点需要注意, 在中国古代, ⼤⼀统的国家常常被称为“天下”,“国家”并不是指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与西⽅学说中“state”的国家观念相等同的国家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从国家的词源学来考察,凸显了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同时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其不可或缺的乃是公共权威中⼼的存在,否则国家仅有地缘意义⽽⽆政治意义了。
西⽅政治学对国家的界定众说纷纭。
政治哲学探讨的是国家的本性,由此⽽形成两⼤流派:⼀是古典取向的共同体说;⼆是近代取向的契约从政治共同体的⾓度理解国家,揭⽰了国家的本源意义,或者说展现了国家的理想形态,⽤以关照和判断国家的现实形态;近代契约论则认为国家乃是基于个⼈利益的基础上建⽴的,⼈们正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才不得不联合成国家,国家的终极⽬的也在于实现个⼈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来⾃于恩格斯。
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给国家下了完整的定义:“国家是表⽰:这个社会陷⼊了不可解决的⾃我⽭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摆脱这些对⽴⾯。
为了使这些对⽴⾯,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于在⽆谓的都争⽃中把⾃⼰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种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量,这种⼒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但⼜⾃居于社会之上并且⽇益同社会脱离的⼒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对国家本性的探讨,以对现实国家进⾏价值判断和关照批判,有着重对现实国家的现象还原,对其形态做科学描述,并将两个⽅⾯有机的加以结合。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3西方政治概念的起源“政治”这个词和“政治学”这个词,尽管中国原来有非常多的使用,但是今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是从19世纪中后期受西方的影响引进过来的,所以为了理解这个词,下面,我开始进入我们这个第二部分,也是主要的部分——西方的政治概念。
“政治”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许多西方的重要的词汇都起源于古希腊。
我是讲不少西方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今天,不管是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它用的这个政治这个词,法语的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polis,这个词从希腊来讲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邦、城堡或卫城。
古希腊的雅典人将建在山顶的卫城叫做“阿克罗波里”,这个大家要知道的,这个非常简单用不着很高的学问,我去希腊做过一次旅游,到雅典,你到雅典以后你要到卫城,就那个原来在古希腊时候最著名的那个城,它就是这个词,就是叫这个阿克罗波里是吧,就四周有那个墙能够围起来保卫这个城,这个城叫阿克罗波里,简称就叫polis。
雅典那个卫城今天还保留的非常的好,那下面它有城墙,卫城里面那山坡上面有我们今天读的时候想象的那个时候,希腊的著名的演悲剧的地方,演喜剧的地方,有苏格拉底做演讲的地方,有伯利克里站在那个地方做著名的葬礼上的演说那个小土山堆,一个小小绵延的山坡,你可以感觉到那个地方有非常发达的market,交换的地方。
苏格拉底在market旁边有一个辩论的地方,穿梭其中和别人讨论哲学。
翻过那个小山,那个背面有几个剧场,包括一个是经常演悲剧的,一个是经常演喜剧的。
这个地方叫polis。
为什么叫politics,到城邦制形成以后,这个polis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他这个polis,每一个城邦,一个group一群人,都组成一个polis。
所以它polis就和土地、人民以及他们的各种生活——我这里边已经把这个“政治”使用了——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个polis就具有这个邦和国的含义。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实证科学。
一、政治的含义(一)“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二)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1)《韩非子·定法》;(2)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3)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4)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5)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1>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2>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第一套:1. 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社会政治机构的变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政治领导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2. “国家的三要素”中的三要素是指主权、军队、制度主权、领土、居民主权、领土、政权领土、居民、机构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主权、领土、居民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 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本质问题国家统治形式问题国家统治方法问题政党问题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国家的本质问题5. 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对被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6. 以下不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公民政党利益集团臣民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臣民7.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国家自耕农占有制地主占有制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地主占有制二判断题1. 奥古斯丁在其代表作《论上帝之城》一书中提出了神权政治理论。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2.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实施过程中的合法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3. 政治发展的途径只有政治革命一条道路。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4. 权力分立型政治权力结构类型是资本主义时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新型政治权力结构类型,其典型形式是三权分立或。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5. 压力集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6.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阿尔蒙德。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7. 国际法对成员国具有强制性。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8. 英国的上议院议员是世袭的或由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9. 民主是国家政权机关活动的基本原则。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0.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1.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压迫的现象是不会消失的。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2. 政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分配社会资源。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3. 在人民民主专政体系中,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实质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4. 我国最早记载政治活动的典籍之一是《尚书》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5.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院。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1. 在存在民族压迫条件下,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区域自治文化自治实行民族自决实行分权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实行民族自决2. 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社会政治机构的变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政治领导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3. 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复合制联邦制单一制邦联制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单一制4. 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政治结构政治规律国家类型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国家政权5. 政治的核心是阶级斗争政治权利生产关系调整公共管理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政治权利6.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7. 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对被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8.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领域,当时的研究主题是()。
现代化理论政治发展道路研究政策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现代化理论9. “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20世纪50年代10. 奴隶制国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统治权集于一人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二判断题1.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2.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就是通过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联合执政或单独执政,以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3. 民主共和制是与平等、自由的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君主制是与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4. 国家形式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5. 西塞罗较完整的提出了分权理论和法制原则。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6. 国家政治权力是政治关系的核心。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7. 资产阶级民族观决定了资产阶级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压迫。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8. 我国最早记载政治活动的典籍之一是《尚书》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9. 政治管理与社会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10. 政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分配社会资源。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1. 资产阶级国家司法机关的职权范围主要有:审判权、非诉讼事件的处理权、违宪审查权。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2. 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是革命和改革问题。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13. 政治社团与社会社团之间没有区别。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14. 压力集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5. 政治资源不存在消耗的问题。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1.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治改革政治改良政治动员政治革命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政治革命2. 政治发展研究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并使之系统化是始于( )。
近代20世纪初二战之前20世纪50年代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20世纪50年代3. 以下不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公民政党利益集团臣民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臣民4.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国家权力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有权威有道德约束有影响力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5. 以下不属于政治管理的原则的是高效原则统一原则排他原则法治原则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法治原则6. 以下不属于政治社会化特点的是主动性和被动型的统一政治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持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断续性与长期性的统一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断续性与长期性的统一7. 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社会政治机构的变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政治领导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8. 压力集团在议会中施加影响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投票贿赂诉讼院外活动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投票9. 以下不属于政治管理的特征的是权威性广泛性程序性落后性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落后性10. 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权力是立法权监督权执法权弹劾权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执法权二判断题1.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2. 国家政治权力是政治关系的核心。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3. 国际法对成员国具有强制性。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4. 奥古斯丁在其代表作《论上帝之城》一书中提出了神权政治理论。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5. 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就是学校。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6. 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系统分析方法、结构功能分析方法、政治沟通分析方法、政治文化分析方法、政治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方法、政治计量分析方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方法。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7. 英国的上议院议员是世袭的或由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8. 同辈群体不是政治社会化的传播媒介。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9. 权力分立型政治权力结构类型是资本主义时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新型政治权力结构类型,其典型形式是三权分立或。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0. 政治发展性质不变前提下的政治关系调整过程称为政治改革。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1. 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2. 政治发展性质不变前提下的政治关系调整过程称为政治改良。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13. 压力集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5.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作者是亨廷顿。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1.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治改革政治改良政治动员政治革命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政治革命2. 政治发展研究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并使之系统化是始于( )。
近代20世纪初二战之前20世纪50年代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20世纪50年代3. 以下不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公民政党利益集团臣民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臣民4. 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国家权力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有权威有道德约束有影响力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5. 以下不属于政治管理的原则的是高效原则统一原则排他原则法治原则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法治原则6. 以下不属于政治社会化特点的是主动性和被动型的统一政治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持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断续性与长期性的统一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断续性与长期性的统一7. 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社会政治机构的变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政治领导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8. 压力集团在议会中施加影响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投票贿赂诉讼院外活动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投票9. 以下不属于政治管理的特征的是权威性广泛性程序性落后性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落后性10. 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权力是立法权监督权执法权弹劾权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执法权二判断题1.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