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徐健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5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第2版)(二)引言概述:设计师要懂心理学是一个关于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应该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的重要话题。
本文是《设计师要懂心理学》的第二版,旨在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心理学知识。
本文将通过概述心理学在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心理学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
大点1:心理学在设计中的作用- 描述心理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解释心理学如何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 引用实例展示心理学在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大点2:设计师应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介绍设计师应该了解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心理学在感知、注意力和记忆等方面的应用- 提供学习心理学的途径和资源大点3:心理学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心理学原理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解释如何利用色彩、排版和图形等因素影响用户情感和体验- 提供一些常用的心理学设计原则和技巧大点4:心理学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心理学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讨论用户行为和决策过程与心理学的关系- 分析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易用性的产品大点5:心理学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心理学在品牌认知和情感塑造中的作用- 提供一些心理学与品牌设计相关的实际案例- 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设计出符合目标受众需求的品牌形象总结:设计师要懂心理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并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更有效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心理学在设计中的作用,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及心理学在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和品牌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设计师可以为用户创造出更符合需求、更具吸引力和易用性的设计作品。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试卷封面)院系艺术学院专业MFA学生姓名徐健学号136199 课程名称艺术原理授课时间13年 6 月至13 年6 月周学时学分 3简要评语考核论题总评成绩(含平时成绩)备注任课教师签名:日期: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译解新时代特征下的中国戏曲--以黄梅戏新译解为例学位类型:MFA 学号:136199 姓名:徐健指导老师:方丽晗内容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中国的戏曲艺术也在不断自我进化与自我完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变革、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等也致使中国戏曲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发生了新的变化,艺术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原有的中国戏曲的定义也不符合现今戏曲艺术的发展,本文将以安徽黄梅戏为例,重新对戏曲艺术进行重新译解。
关键字:黄梅戏新译解、文化特征、方言特征、音乐特征、角色特征、喜剧特征、创新特征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有活力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最灿烂的历史文化杰作。
中国戏曲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体现了炎黄子孙的美学追求。
经过历代多个时期编演,通过舞台实践而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目,凝聚着历代文人的智慧,饱含着历代艺人的辛酸,反映了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黄梅戏作为中国戏曲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传统剧目经过历代黄梅戏艺人和剧作者的共同努力,积累十分丰富,鄂、赣、皖黄梅戏、采茶戏艺人习称“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亦称七十二小帷)。
它题材广泛,地方特色浓厚,是中华民族戏曲遗产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一、黄梅戏新译解与黄梅戏简介1、黄梅戏新译解黄梅戏是指以安徽安庆地区方言为基础的,唱词结构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的歌唱和说白的民间小戏。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吴楚地方的文化特征;2、通俗质朴的方言特征;3、唱腔独特的音乐特征;4、植根三农的角色特征;5、兼具美学的喜剧特征;6、青春开放的创新特征。
工业设计心理学参考书推荐工业设计心理学参考书推荐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教学博客里设计心理学参考书的书目,感觉对学设计的都有一些帮助,所以也放到这里,和大家分享。
都是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图书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设计心理学专业书籍,与课堂所讲述内容相关,通过此部分的阅读加深课堂学习认识;一部分是消费者行为学专业书籍,是与设计心理学紧密联系的专业书籍,帮助扩展专业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本课程;另一部分是心理学书籍,主要是为对心理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准备。
每本书提供书名、作者、出版社,方便同学们借阅购买,书名后提供简单的介绍,为学生选择提供设计心理学书籍:设计心理学李彬彬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这本书算是国内最早关于设计心理学的专著了,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教授李彬彬老师编写。
论文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与工业设计相结合。
并且有许多作者实际的案例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尽管编写时间很长了,但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关于消费满意度调查的方法与实践,是学生应该参考学习的。
设计效果心理评价李彬彬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这本书是李彬彬教授把对于消费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单独拿出来撰写的专著,对于想从事相关研究的同学和从业者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建议同学们在最后的用户研报告上多加设计心理学赵江洪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赵江洪是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教授,这本书是从应用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编写的,除了提到部分消费者心理的内容外,还有一大部分个体心理学与审美创意的内容,书不厚,适合同学们学习。
艺术设计心理学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柳沙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李砚祖。
这本书是根据她的博士论文改变而成,个人认为是对设计心理学总结概括比较全面的一本著作。
但是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些内容比较深,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作为参考借阅。
工业设计心理学李乐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乐山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的主任,曾获德国的设计学博士学位(世界第一个设计学博士生),他的书治学很严谨,但是也是从实验心理学角度出版研究内容较多,建议作为参考书,对工业设计感兴趣,想深入研究的同学阅读。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二)引言: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感知、情感和行为如何影响设计决策和用户体验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设计心理学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的应用与挑战。
设计者需要理解和应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有效地处理复杂性。
概述:正文:1.理解用户认知过程:1.1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类认知能力有限,在面对复杂任务时容易出现认知过载。
设计者可以通过减少冗余信息、提供明确的反馈和指导,帮助用户减轻认知负荷。
1.2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将人类的认知过程分为感知、注意、记忆和决策等步骤。
设计者可以通过合理的信息呈现方式、引导用户注意力和提供有效的提示,优化用户对信息的加工流程。
1.3 情感与情绪的影响情感和情绪对认知过程和用户行为有重要影响。
设计者可以运用情感设计原理,如色彩搭配、用户情绪建模等,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
2.提高用户体验的方法:2.1 用户参与与共创用户参与和共创是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方法。
设计者可以通过用户调研、用户测试和设计迭代等方式,与用户进行深入合作,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用户反馈和需求。
2.2 可用性测试与评估通过可用性测试和评估,设计者可以发现和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提高设计的效果和用户体验。
2.3 个性化与自适应设计个性化和自适应设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界面和功能。
设计者可以通过用户模型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个性化设计的目标。
3.管理复杂性的策略:3.1 分层和组织信息在面对复杂的信息和任务时,设计者可以通过分层和组织信息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可管理的部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3.2 引导用户决策复杂性常常伴随着决策困难。
设计者可以通过合理的信息架构、支持用户决策的工具和资源,帮助用户做出更好的决策。
3.3 可视化和互动设计可视化和互动设计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和关系可视化展示,并通过互动方式提供有效的操作和控制方法。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试卷封面)院系艺术学院专业MFA学生姓名徐健学号136199 课程名称设计方法论授课时间13年5月至13年 5 月周学时学分 2简要评语考核论题总评成绩(含平时成绩)备注任课教师签名:日期: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可持续方法论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学位类型:MFA 学号:136199 姓名:徐健指导老师:李永春内容摘要: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起和重视。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题,“五位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中的提出,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最重要的国家任务之一,举国上下务必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
本文主要讲授可持续方法论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而倡导新的设计理念。
关键字: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应用原则、应用表现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新概念。
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条件日渐提高,生活的改善与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使整个社会环境必须以不断的变化与之相适应。
近代人类的活动的负效应以及其他因素使得人口膨胀、能源、土地、住房、环境等危机空前地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各行各业才被惊醒,急求对策。
室内设计行业更是不例外。
发展生态可持续性室内设计势在必行!本文就可持续室内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上做些初步探讨。
大气污染水污染一、可持续方法理论之“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的兴起可持续方法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但有物质和精神需求,还有满足自身生存发展、休养生息、享受自然美、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生态需求。
而今天对室内设计的“优良设计”的标准也有了新的定位,设计除了美观、漂亮、豪华或雅致,更多的是考虑它的环保性、安全性,同时已经加入了健康、环保和道德等因素。
徐健|人工智能发明人,各国怎么看?随着人工智能的长足发展,其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已经从工具的角色,变成深度参与人类的创造过程。
由此,人工智能与创作人之间的界限,亦愈见模糊。
最近,美国人工智能专家泰勒博士,向各国专利局提交了以人工智能(简称为DABSU)作为发明人的专利申请,便将这一问题尖锐地摆在了各国专利局与法院面前。
一、到底什么是DABUS?DABUS可不是“大巴士”。
DABUS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泰勒博士创造的一个人工智能机器,其具有人工的神经网络系统,能够模仿人脑的运作,将简单的概念自主组合为复杂的概念,并表达这些概念的预期结果。
该人工智能机器的全称是“统一感知的自动引导设备”(Device for the Autonomous Bootstrapping of Unified Sentience),简称为DABUS。
与人工智能系统目前大多作为辅助工具不同,DABUS并不用来解决任何特定的问题,也没有向DABUS提供特定的数据,以解决某方面的问题。
根据泰勒博士及其团队的介绍,DABUS本身可以独立形成新的发明创造。
泰勒博士是DABUS源代码的所有者,同时操作和控制DABUS所依附的电脑。
虽然泰勒博士制作了DABUS系统,然而,他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DABUS的发明创造的发明人,因为这些发明的实质性贡献部分,均来自于DABUS,而不是他。
目前,DABUS产生了两个发明。
泰勒博士于2018年10月向欧洲专利局(以及美国专利商标局,英国知识产权局,以色列专利局)提交了两件专利申请,其中DABUS指定为发明人,而他本人作为申请人。
第一个专利申请关于食物容器(欧洲专利申请号EP18275136),第二个专利申请关于用于搜救任务的闪烁的信标灯(欧洲专利申请号EP3563896)。
泰勒博士还提交了PCT专利申请(申请号PCT/IB2019/057809),以便向更多国家申请专利。
二、人工智能作为发明人的三个核心法律问题在技术层面,关于DABUS是否真的自主作出了发明创造,目前依然存疑。
设计与理论086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基于类比与隐喻方法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GUIDED BY ANALOGY AND MET APHOR—T AKE ANZHOU DISTRICT OF MIANY ANG CITY AS AN EXAMPLE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徐健――所以,B 对象具有属性d 。
而类比的结果的或然性与隐喻中新事物形成、发展和反复界定的过程,正是产品设计、开发经历的阶段,透过另一个领域来看待现有问题能激发设计师的灵感,找到探索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1.3 类比与隐喻的开发流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收集资料是设计开展的基础,要想得出更具体、符合地域文化且有创意的产品,应该从与目标相关领域展开搜索[1]。
具体而言,类比与隐喻分为主要表达、搜寻和应用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
1.4 类比与隐喻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类比的过程中,抓住与现有问题的相关性较近和较远的灵感来源,对这两种类型都要进行分析,这样的过程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十分重要。
如果只选择了相关性较近的领域对产品进行对比分析,那么得出的结果会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太大的创新性,甚至可能不是一个原创设计方案。
隐喻与类比具有相似性,在使用隐喻的方法进行设计创新时,从所要设计概念的本质中寻找所要强调和做的内容,然后再结合现有的包含这样特质的象征物进行设计概念的完善。
因此,隐喻的过程是试着与本体建立含蓄但又能明显辨识、辨别的联系。
隐喻的过程忌讳直接将本体元素进行直白的表现,这样的产品比比皆是,没有设计,不具代表性。
2类比与隐喻方法的开发设计实践为了实现区域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的塑造,挖掘区域文化元素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研究,本文以绵阳市安州区为例进行文化创意元素的挖掘,以地标建筑文星塔为代表进行创新设计实践。
2018年(第8卷)第08期学校体育学①作者简介:徐健(1981,9—),男,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08.076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过程的测试与评价①徐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摘 要:体育教学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经过大量科学调查研究结果得出的可靠理论。
以高职学生为例,他们正处于心理问题复杂的阶段,情绪波动大,不良反应多,这就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心理作用,然后测试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后对学生心理测试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 学生 心理活动 测试 评价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b)-0076-02无论何时何地,人们的行为都与心理活动有关,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帮助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环境氛围中,人们的心理总会受到种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异常干预”,容易导致人们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深陷痛苦的情绪中而无法自拔。
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必须及时采取心理异常干预措施,使其脱离烦恼。
下面着重以高职学生为例,研究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过程的测试与评价,以便挖掘出其对学生心理健康、适应能力等的影响,同时也是对高职体育教学在预防、改进作用方面的重视。
1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心理作用1.1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体育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像其他文化课那样书本成堆,文字如麻,它主要以运动为主,体育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四肢始终处于活跃的运动状态。
可见,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的增强密切相关,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因为激烈的体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力和自强精神,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消极学生的消极情绪,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对生活充满足希望和自信,达到调整其心态的目的。
设计心理学在视觉图形艺术中的功能作者:徐明霞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2期徐明霞视觉图形艺术以其学科上的边缘性融合到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而科学的图形艺术是遵循心理学原理进行信息传递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与依存关系。
一.设计心理学与图形艺术之间的关系1.设计心理学为图形艺术提供理论支撑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设计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
既使学习到了设计中的原理,也未能有效的将整体学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成为完整体系。
其背后的科学理论依据也一直未建立起来。
直到心理学对各个学科的研究,及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解决了包含设计在内的多个学科中的理论支撑问题。
心理学中的分支——设计心理学对图形艺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设计心理学为图形艺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设计心理学由于其独特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等可测量、可归纳、可重复等特征,将难以把握的图形艺术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总结出很多图形艺术中的规律、设计制作方法等。
使图形艺术走向了理性发展的道路。
3.科学的图形艺术是设计心理学应用的结果图形艺术的科学性是在设计心理学的指导下实现的。
图形艺术中传递的信息是否准确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即信息传递者和被传递者的知识量和信息量等因素。
能够将两方面因素平衡,使信息顺利传递,是设计心理学知识在图形艺术中的运用。
缺少了这个平台,两方面因素互不理解,信息传递是无法实现的。
4.科学的图形设计丰富了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范畴图形艺术的形成吸引了各行各业专家的注意,由于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参与进来,以设计心理学为基础的图形艺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民众广泛服务,成为设计心理学应用的重要结果。
二.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图形艺术作用图形艺术具有选择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和恒常性等规律,在信息交流、引导行为、解释议题、宣传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特别的优势及特定的作用。
1.图形艺术建立了世界性的图形艺术语言体系图形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语言,能够跨越民族、语言、文字等的障碍进行信息的传递。
On the Means to Cultivating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Design 作者: 徐健
作者机构: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南京210000
出版物刊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97-9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创造力 创新 艺术教育 艺术设计
摘要: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存在创新力缺乏的问题.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亟需从中国教育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审视创新的真正内涵,通过评估总结前人的成果与经验,寻找促进或抑制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同时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采取合作与独立并进的教学方式、提倡发散性思维的学习方法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估系统等手段为创新力的培养创造相应的途径.。
如何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徐健
【期刊名称】《运动》
【年(卷),期】2014(000)021
【摘要】通过对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描述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学校工作实践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条件与方法,最后列举出了通过体育运动、体育活动改善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与方法。
【总页数】2页(P117-117,48)
【作者】徐健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
【相关文献】
1.体育生活方式对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因素分析 [J], 李辉
2.发挥体育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J], 肖梅
3.如何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J], 徐健;
4.发挥体育学科优势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J], 秦大魁
5.如何利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J], 张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班级心理训练方案设计
徐畅
【期刊名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9)6
【摘要】大学生班级心理训练非常重要,应在自我探索、人际和谐、两性情感、心理和谐、心理适应与压力管理、感知幸福、情绪管理、学会学习乐在学习等八个方面开展训练,采用心理游戏、心理拓展、角色扮演、认知调节等训练方法,并通过训练过程、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班级活动表现状况折射等进行训练效果评估.【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徐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上海,20006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2
【相关文献】
1.浅议团体心理训练在高校班级管理与建设中的运用 [J], 殷春华
2.运用程序化参赛模式和自我暗示提高帆船运动员十运会比赛成绩——对十运会帆船冠军的心理训练方案设计与心理干预 [J], 李佑发
3.河北省拳击队心理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 [J], 付建宏; 任莉; 张喜燕
4.青少年心理训练方案设计探微 [J], 赖秋桃;余祖伟;张仕华
5.高校00后新生班级建设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J], 姜雪丽;李殿峰;何佳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院系艺术学院专业MFA
学生姓名徐健学号136199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授课时间13年月6至13 年6月周学时学分 2
简
要
评
语
考核论题
总评成绩
(含平时成绩)
备注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灾害后的设计心理学应用分析
---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为例
学位类型:MFA 学号:136199 姓名:徐健指导老师:许继峰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与气候的日益恶化,大自然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亮起了“红灯”。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冰雪、洪涝、干旱以及飓风,局部地区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类事件发生突然,影响大,涉及面广,伤害及损失严重,给全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拟介绍重大灾难对人们设计心理的影响,以便使设计者能事先了解人在灾害面前会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环境、交通工具、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设计,达到全面提高使用者心理素质的作用。
关键字:灾难、心理问题、应用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具有了预报、预防、减轻了一些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能力。
但只要出现灾害,就会有人员、财产损失,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巨大破坏性不仅在物质方面的经济损失,而且表现在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尤其重要的是它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和显著的影响。
作为一名设计者,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通过设计出更安全的环境、产品性能等措施来减轻灾害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抚慰人民的心灵创伤。
一、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介绍
2013年7月6日,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着陆时遇险的一幕传遍世界,在带给无数人深深震撼的同时,尤其牵动着众多中国人的心。
因为这架航班的291名乘客中有141人来自中国,其中包括两个赴美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团。
据报道,事件造成三人死亡,180多人受伤,其中数人伤势严重。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向《环球时报》证实,两名死者均是中国公民。
韩亚航空进一步透露,不幸遇难的是两名90后中国女孩。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在旧金山总医院就医的乘客中,伤势危急的人数已从10人下降到5人。
医生介绍,比较严重的伤包括骨折和脊柱受伤,这是由于飞机坠地的冲击力造成的。
有的人头部受伤,可能导致出血或者造成脑震荡。
斯坦福大学医院收治的45名伤员中也有人脊柱受伤,还有人内出血。
“中国乘客家人焦急等待消息”,《今日美国》报7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国内对这次事故非常关注,乘客家属急切等待他们亲人的消息,许多微博用户在网上发帖,希望乘客安全。
这架航班上包括多名中国高中生,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日益开放,中国学生飞赴国外近年来已成日益寻常的全球现象。
另据中国教育部消息,经核查,失事客机上共有70名中国师生。
其中:浙江江山中学教师4人,学生30人;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教师5人,学生17人;太原外国语学校教师1人,学生13人。
据了解,3名遇难者为浙江江山中学学生。
国韩亚航空公司空难照片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二、灾难带给人们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
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发生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诸如抑郁、焦虑、恐惧、自责、内疚、愤怒等心理反应,继而会出现入睡困难、噩梦不断等睡眠问题,其中60%的人会在一年内自愈,还有高达30%-40%的人群进入慢性状态,甚至终生与痛苦相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心理反应和心理障碍:
抑郁:抑郁通常是灾难危机中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极度悲伤的人容易进入抑郁状态,失去爱人亲友的强烈悲痛对生还者来说更是难以忍受,感到极度失落而无助,甚至产生自杀冲动和自杀行为。
焦虑、恐惧:灾后常会出现害怕的感觉,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再度受到伤害、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出现无助、失望感觉,自感生命多么脆弱,继而担心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
自责、愧疚感:是灾后余生者和灾难救援人员中非常常见的情绪特征之一。
妈妈会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在,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
救援人员会怪自己没有早一点找到遇难者,觉得自己早一点找到他们就可以获救。
愤怒:对政府或他人处理不力的不满等多种情绪混合后的一种情绪爆发。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幸存者会很快出现极度悲哀、痛哭流涕,进而出现呼吸急促,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
幸存者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等表现为特点,随后,幸存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
这种异常的心理反应,就是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指突发性、威胁性
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心理障碍,也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灾难事件由于对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遭遇车祸后死里逃生的人,听到尖锐的刹车声、看到车祸场景,出现惊恐、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三、灾难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中应用
对于曾经受过灾难创伤并留有后遗症的消费者来进行各种设计时,设计师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而且思维敏捷有创意,更要遵守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不能为了一味的求新求异而忽视了灾难对于人民心灵所造成的严重创伤。
这时设计心理学的运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设计师要熟练的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设计难题。
要想做出出色的更富人性化的设计就必须要重视设计心理学的作用。
设计师应该如何把设计心理学应用到设计中去呢?
第一,心理学中使用许多术语,例如需要、愿望、意向(打算)、倾向……,它们来自日常用语,但是它们的含义不同于日常口语。
这些术语都有具体的定义,被用来理解人的心理特性,被用来进行心理学实验,彼此有确定的关系。
如果把日常用语中的含义与心理学中的含义混淆,就会造成许多误解。
第二、设计师应当学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经验,知道在各种场合怎样设计实验,怎样观察实验,以便通过实验了解产品的操作者的行动特性,从而改进产品的物人关系设计。
心理学实验比一般学校里的物理实验难。
有时一个现象似乎很简单,但是寻找因果关系很难,甚至在进行了许多观察后仍然搞不清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有时有多个因素对一个结果起作用,要想了解各个因素的作用时要通过设计实验方法来分离各种因素,分离各个因素有时很难。
第三,使用心理学的结论时要十分谨慎,因为心理学的结论都是在特点条件下得出的,许多实验结论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际应用的环境、条件、人因素改变后,不一定符合原结论。
当前更强调在实际环境中的心理学实验,以求符合真实情况。
第四、要把“以机器为本”的设计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设计要以人为本,从人们的生理需求、消费心理出发来设计产品。
设计考虑的是人在使用一个产品时的感受,更多的是视觉上的感受,然后是其它感觉。
现在设计人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文化学、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方面知识.
第五、解决可用性问题,必须使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和实验,获取用户信息。
设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与期待、生活方式、使用动机、使用过程、使用结果、设计审美、使用过程、学习过程、操作出错及如何纠正、产品可用性、高档产品的设计特征等。
此外,在设计调查中还应包括与具体产品相关的国际标准、可用性标准等内容。
设计调查的对象包括专家用户、普通用户、新手用户和偶然用户等。
通过对设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取以下知识:了解用户对具体产品的审美观念、明白用户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存在的问题,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知道如何减少用户操作出错、如何减少用户对操作的学习。
能够知道设计的产品
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用户人群在自己生活中对产品的定位,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使设计师明白具体产品要设计什么。
结束语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者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科学。
对于曾经遭受过严重灾难的消费者来说,新的设计如何能够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带给他们新的体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C. 穆欣娜.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Donald Norman.情感化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 李凤燕. 消费心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