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武汉市黄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44
摘要2006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为了巩固两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果,解决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2006年中央再次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半年开始房地产调控效果开始显现。
2006年房地产投资、房屋开发趋缓,中低价位的住宅供应加速。
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下降,报酬率更趋于合理。
房地产企业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7年,对于银行来说,在投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政策变动、房地产企业筹资能力、土地供给等风险较高的层面。
要控制房地产信贷迅速扩张的冲动,重点支持中低价位住宅市场,以房地产企业的品牌、资质、自有资金比例、融资能力等重要指标来筛选企业客户,并根据区域性、发展性等对具体项目要进行全面的考察,以判断投资价值。
目录第一部分2007年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 (1)第一章2006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及影响分析 (2)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 (3)一、国际经济环境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3)二、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及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3)三、国内投资、物价走势分析及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3)(一)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 (3)(二)物价走势状况分析 (4)四、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5)(一)对房地产需求者影响 (5)(二)对房地产供给者的影响 (5)(三)对不同种类商品房价格的影响 (6)第二节房地产行业政策变化及影响分析 (7)一、近年来主要房地产行业政策回顾与分析 (7)二、2006年最新房地产行业政策分析 (7)(一)2006年以来政策回顾 (8)(二)重大政策影响分析 (9)第三节房地产关联行业发展及影响分析 (11)一、上游行业发展及影响 (11)(一)建材价格进入上升通道 (11)(二)钢铁行业对房地产影响分析 (11)二、下游需求变化对房地产行业影响分析 (12)(一)居民收入增多,拉动住宅潜在需求 (12)(二)企业信心大幅增强拉动办公楼需求 (13)(三)城市化进程促进商业地产 (13)第二章2006年房地产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14)第一节2006年房地产企业整体景气状况判断 (15)一、房地产开发景气总体走势 (15)二、房地产企业景气指数水平变化 (16)第二节200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17)一、土地开发与土地购置 (17)(一)土地购置面积增幅继续减缓,购置成本大幅上升 (17)(二)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恢复上升 (18)(三)土地开发面积占购置面积比先降后升 (19)二、商品房开发规模与结构 (20)(一)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20)(二)商品房竣工面积 (22)(三)商品房开发结构分析 (23)第三节全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7)一、商品房销售状况分析 (27)二、商品房空置面积分类指数变化 (30)第四节全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特征与价格走势 (31)一、房地产供需结构特征 (31)二、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 (32)(一)一级市场:土地价格增长稳定 (32)(二)二级市场:销售价格仍大幅上涨,涨幅整体回落 (32)(三)三级市场:租赁价格涨幅平稳 (33)第三章2006年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分析 (34)第一节房地产企业投融资状况 (35)一、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完成情况 (35)二、分业态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完成情况 (35)第二节房地产业融资现状与渠道分析 (38)一、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 (38)二、各月资金来源情况分析 (41)(一)国内贷款 (41)(二)自筹资金 (42)(三)其他资金 (42)(四)利用外资 (43)(五)全部资金本金 (43)第三节房地产金融资金来源特点分析 (45)一、仍依赖于银行资金,但融资渠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5)二、债务融资为主,股权融资有待突破 (46)三、大型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广,中小开发商融资渠道狭窄 (46)四、融资方式创新,融资渠道整合 (47)第四节2006年房地产行业股权融资状况 (48)一、上市公司再融资 (48)二、房地产企业IPO (48)三、其他直接融资方式 (48)第四章2006年房地产行业区域分布及重点区域分析 (49)第一节各地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比较分析 (50)一、各省市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情况 (50)二、资金来源增速比较分析 (51)第二节房地产区域开发比较分析 (53)一、土地购置和开发区域发展情况 (53)二、商品房投资、施开工和竣工区域发展情况 (55)(一)2006年各地区商品房投资、新开工和竣工情况 (55)(二)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投资额、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增速分析 (59)第三节商品房销售区域情况 (61)一、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状况 (61)二、2006年各省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及销售额增速排序 (62)第五章房地产重点城市2006年发展分析 (63)第一节北京房地产市场分析 (64)一、总体情况 (64)二、开发及投资情况 (64)(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64)(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及资金来源 (65)(三)土地购置与开发 (65)三、供需情况 (66)(一)供给情况 (66)(二)需求情况 (67)四、价格情况 (67)第二节上海房地产市场分析 (70)一、总体情况 (70)二、投资及开发情况 (70)(一)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70)(二)开发企业资金来源 (70)(三)土地购置与开发 (71)三、供需情况 (71)(一)供给情况 (71)(二)需求情况 (73)四、价格情况 (73)第三节深圳房地产分析 (75)一、总体情况 (75)二、投资及开发情况 (75)(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扩大 (75)(二)新开工建设规模出现缩减 (75)三、供应分析 (75)(一)新增供应主要分布在宝安龙岗 (75)(二)90平米以上三房比例最大 (76)四、销售情况 (76)(一)销售面积大幅下降 (76)(二)住宅价格剧烈上涨 (76)(三)其他分类物业销售情况 (76)第四节成都房地产市场分析 (78)一、总体情况 (78)二、房产开发资金情况 (78)(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呈逐月增长态势 (78)(二)开发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增强 (78)(三)商品房施工、竣工面积大幅增长 (78)三、商品房供求总量 (79)(一)全市商品房供求总量大幅增长,均首年突破2000 万平方米。
【关键字】情况武汉历年房价变化情况研究(2007-1-12 8:55:06)武汉历年房价变化情况研究第一,从武房指数[1]看武汉房价历年变化趋势根据武房指数来看,自从2000年以来,武汉房地产市场呈现需求旺盛售价急剧上涨的特征,进入了稳定持续上涨的格局(图5)。
不排除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上涨,但是根据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和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武汉平均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1228元,同期武汉市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2353元,地价房价之比为0.479:1,远远高于公认的合理标准;2004年武汉平均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1333元,同期武汉市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2668元,地价房价之比为0.472:1。
且自从实施土地招拍挂出让以来,房价爬升的斜率陡峭:2000年房价为1984元/m2,到2005年第二季度房价为3118元/m2。
武汉的现象绝非是推行土地储备制度后的个别现象,各地“地王”不断涌现,楼面地价迅速攀升,以武汉为例,土地交易单价直线上升。
中心城区的平均楼面地价2003年为1228元/m2,2004年为1333元/m2,2005年初由于鹦鹉洲地块的带动达到了1861元/m2。
土地储备安慰地价上涨的状况愈演愈烈,房价步入只涨不跌的格局。
在房价快速上涨的同时,武汉市商品房销售则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中心城区和次市中心的现房楼盘销售率几乎达到100%,而外围区域的销售速度则更快,特别是一些开发水平较高的楼盘尚未竣工时就已实现100%的销售率。
销售状况的火暴给开发商和消费者良好的预期,反过来又安慰房价的上涨。
第二,从典型住宅价格指数[2]看武汉2005年房价走势(图6)2005年9月,武汉典型住宅价格为3679元/平方米,较8月上涨83元/平方米,涨幅为2.3%;“典型住宅价格指数”为3943点,较上月上涨88点,涨幅为2.28%。
2005年9月武汉市商品房备案统计数据显示,重点区域已备案项目共605个,商品房总套数为22万余套,可售8万余套。
中国房地产统计20072007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一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当年的房地产市场状况。
首先是房地产销售统计。
根据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达到了超过1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5%。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比最大,达到了65%。
商品房销售金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5%。
这些数据表明,当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非常繁荣,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其次是城市房价统计。
2007年,在中国的主要城市中,部分城市的房价呈现出大幅上涨的趋势。
据统计,十大城市中,北京的房价涨幅最大,达到了30%以上,成为中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之一。
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房价也相应上涨了20%以上。
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年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增长。
第三是土地市场交易统计。
土地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全国土地市场交易总额超过了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30%。
其中,商业用地交易额达到近3000亿元,住宅用地交易额则超过了1.5万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土地市场的交易额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说明投资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较高。
第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环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根据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超过了8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0%以上。
其中,住宅开发投资额最大,占据了整个市场的70%左右。
这些数据反映出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最后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统计。
当年,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旨在稳定市场、防止泡沫。
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有70%以上的城市出台了限购政策,40%以上的城市采取了限价政策。
这些调控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出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明显增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较快,土地市场交易额也有显著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速度,同时,政府也积极出台一系列的调控政策。
武汉市房地产市场分析1.武汉市房地产概况.概况目前,武汉市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总体上处于稳步攀升、逐渐走高的态势,属于并未发育成熟的上升期市场。
1.1.1.2000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亿元,较1999年增长%;全市总开工面积1343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总竣工面积为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2%;全市商品房销售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为24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销售额亿元;空置商品房从1999年的150万平方米下降为115万平方米。
1.1.2.房地产租赁市场上,全市房屋租赁总户数为19481户,比1999年增长11%,租赁总面积为万平方米,比1999年增长17%,年租金总额为亿元,比1999年增长52%。
1.1.3.房地产抵押方面,全市房地产抵押总户数为21647户,比1999年增长%,说明个人购房贷款正迅速地增长。
附表4 2000年武汉市住宅加权平均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变化表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武汉市房地产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宏观经济指标开始回暖,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稳定成长期。
.2000年武汉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点1.2.1.市场消化良好,增量房空置率降低,商品房销售情况良好1.2.2.个人购买率进一步增加附表51.2.3.地产投资进一步加大,投资结构更趋合理附表61.2.4.住宅销售活跃,在各类房地产销售中的比例加大附表7.武汉市分类物业价格指数附表8 2000年武汉市房地产价格指数类别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住宅1000 1009 1032 1041写字楼1000 1011 1012 1016综合物业1000 1010 1022 1028住宅类物业一直都是房地产市场的中坚,无论投资开发还是销售,一直都是市场的热点,武汉市住宅房屋销售面积已占总销售面积的%,个人购买住宅类房屋的销售占总销售面积的%。
2000年武汉市住宅价格呈现出逐步攀升的态势,全年平均价格为元/平方米。
黄陂区区情简介黄陂区地处武汉市以北,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占武汉市的1/4;人口113万,占全市的1/8,是武汉市版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型城区。
具有四大特点:——历史老区。
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有1431年的建县(区)史。
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1998年9月撤县设区。
黄陂人杰地灵,文化璀璨。
“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
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人文底蕴悠远厚重。
距今35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
起源于汉代,形成于隋唐的木兰文化,由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成,《木兰传说》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于北宋末年的“双凤亭”,被喻为“二程”理学文化的萌芽地。
——革命苏区。
黄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北部木兰山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海东、吴光浩、刘华清等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陂有9万余人为革命捐躯。
苏区面积949.6平方公里,占武汉市苏区面积的39%,涉及7个街乡镇,人口达41.64万,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扶持地区。
——农业大区。
黄陂有农业人口91.6万人,耕地80.5万亩,山场90.5万亩,林地104万亩,水面38.6万亩,森林面积693平方公里(占武汉市的一半以上)。
围绕发展芦笋、小龙虾、茶葛、乡村休闲农业四大优势产业,形成5万亩芦笋、5万亩茶葛、5万亩小龙虾等特色板块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初具雏形。
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农业(食品)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芦笋之乡。
北部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誉为武汉的“后花园”,被联合国列入《中国21世纪优先发展议程》,“木兰八景”闻名遐迩,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强区”,成为武汉市唯一一个省级旅游强区。
纵观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绝对可以用惊心动魄一词来形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括近几年来,全国住房价格一直在呈上升的态势,可以说,今年以来友逐渐有所加快。
一至三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平均上涨6.7%,其中一季度上涨5.6%,二季度上涨6.3%,三季度上涨8.2%。
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2%,一季度上涨6%,二季度上涨6.4%。
三季度上涨9%。
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6%,一季度上涨5.2%,二季度上涨6.9%,三季度上涨7.6%。
面对一片飘红的市场,作为中国楼市嘴早市场化的深圳市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到风口浪尖,是硬性需求的增加孩是投资的过热导致了现今房价的踞高不下?当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被疯涨的房价无情击碎时,坐不着的不光是广大的市民,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明显紧密起来。
以国庆长假为界点,节前359号文,将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至四成,同时其利率不得底于基准利率的1.1倍,并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
节后39号令,明确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付款。
两项政策虽非横空出世,但如此大刀阔斧的调控力度已足以显示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
面对政府的决心,深圳的市场反应还是十分明显的,359号文下达后紧接着迎来了十一黄金长假,对于金九银十的楼市来说本该是以个收获火爆的假日,然而在推出的2600套新房中,7天深圳全市仅成交82套,平均一天11.7套,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楼市的冷清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事情还未结束,紧接着的39号令及物业税的呼之欲出,更给十月的深圳增添了几许不确定因素。
截止到10月31号,深圳市十月份共新开楼盘12家,以下是这些楼盘的详细信息。
1 中海西岸华府项目概况:中海•西岸华府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办西北部,占地14万平米,建筑面积36万平米,商业面积近2万平米,是松岗当地规模最大的商住小区,将为松岗提供超过3000套优质、舒适、高档、安全的住房单位。
2024年武汉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1. 简介本报告对武汉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主要涵盖了市场规模、销售情况、价格趋势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我们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市房地产市场面积达到 XX 平方公里,涉及 XX个区县。
市场内拥有大量住宅、商业和办公用途的楼盘,供应面积达到XX 万平方米。
3. 销售情况3.1 住宅销售在武汉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住宅销售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部分。
根据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住宅销售量增长了 XX%。
其中,中高端住宅销售增长更为显著,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和繁华商业区。
3.2 商业地产销售商业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也取得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大型购物中心、零售定向物业和办公楼的销售量都有所增加。
其中,购物中心的销售增长最为明显,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
3.3 办公楼销售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公楼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各类企事业单位对于办公楼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在市中心地区。
办公楼的销售量在过去两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4. 价格趋势4.1 住宅价格近年来,武汉市的住宅价格保持了一定的上涨势头。
特别是位于繁华地段和优质学区的房产,价格上涨幅度更为明显。
然而,受到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住宅价格增速有所减缓。
4.2 商业地产价格商业地产的价格与租金也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商业地产的价格稳步上涨。
租金水平也明显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4.3 办公楼价格办公楼的价格与租金也在不断攀升。
市中心地区的办公楼价格最高,区域内高档写字楼的租金水平也相对较高。
尽管价格较高,但市场需求仍然旺盛。
5. 市场发展前景根据市场分析和趋势预测,武汉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和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壮大和扩展。
同时,政府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将使市场运行更加稳定,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为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抵制过快上涨的房价仍然是2007年政府调控楼市的⾸要⽬标。
2007年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逐利本性导致⼤量资⾦进⼊股市与楼市,结果既推⾼了股指也助推了房价上涨。
因此,打击楼市的投机⾏为仍然是2007年房地产宏观政策的主旋律。
其中,引⼈关注的是,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的思路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开始向1998年的房改政策回归。
再加上《物业税》实转提速,这⼀切⽆疑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产⽣极其深远的影响。
1、国务院“24号⽂”出台,楼市调控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
8⽉7⽇,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家庭住房困难的若⼲意见》(24号⽂)。
《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受其影响,住宅结构将发⽣重⼤变化:廉租住房、经济适⽤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型普通商品这四种产品将成为供应主流,⼤户型公寓、别墅、⾼档住宅的供应⽐重将⼤幅下降。
“24号⽂”的发布,是我国楼市调控由“主调市场”转向“主调保障”的风向标。
2、国⼟资源部“39号令”从源头上封堵漏洞。
10⽉9⽇,国⼟资源部正式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地使⽤权规定》(39号令)39号令核⼼内容是,受让⼈必须付清全部⼟地出让⾦后,⽅能领取⼟地使⽤权证书,未按合同缴清⼟地全部出让⾦的,不得按出让⾦缴纳⽐例分期发放建设⽤地使⽤权证书。
这意味着开发商再也不能⽤少量的启动资⾦来撬动⼤额的银⾏贷款,对⽬前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将起到抑制作⽤。
3、提⾼“第⼆套”住房贷款⾸付和利率,打击楼市投机⾏为。
9⽉27是,央⾏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
《通知》规定:对已利⽤贷款购买住房、⼜申请购买第⼆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付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民银⾏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