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的历史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6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一、概述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
下面我将从历史来源、建立过程及传播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二、历史来源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有其历史的来源。
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有联系的。
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
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
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 ,1830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年、1839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5年汉堡她的比较自然地理学,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等等,使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被日益提示出来,整个自然科学经历着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统合的发展过程。
自然辩证法-6自然观的历史演变演化与时间箭头的关系,(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 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
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
在这两个因素之中,生产力因素是最基本的,因为对自然界的认识要通过科学来实现,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2]。
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自然观也不同一、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初尝试,是想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神秘主义来对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做出解释[3]。
我们把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古代科学技术,与之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
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幅自然界的总图景。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以自然辩证法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精确查询得到6000多条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是一个丰富的广阔的主题。
其中,有很多文章是讨论何为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之类问题的,即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这个问题受到了持续的关注。
本文拟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此作一扼要探讨,并以此追思于光远对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开拓性贡献。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生前未完成的著作,基本上写于1873-1883年,1885-1886年作了个别补充,直至恩格斯逝世了30年之后的1925年《自然辩证法》遗稿整体才由苏联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德文原文和俄文译文对照形式发表。
书名来自四束书稿中第三束的标题,特别是1882年11月23日恩格斯给马克思信中所说现在必须尽快地结束自然辩证法;且不论此书出版后带来了各方面的种种不同评价,在此书是否值得出版时,审稿人爱因斯坦尽管建议出版该书,但对该书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爱因斯坦写道: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
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来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
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又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
我们这里注意的是,认为它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是采用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物理学史方面来看的立场,换言之,是当作科学观、科学(思想)史来进行观察。
这使我们想起了爱因斯坦发表该意见半个世纪之后,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普里戈金却对自然辩证法有高度评价,并成为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的自然观。
他在《从混沌到有序》的书中写道: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过的。
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1)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1)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和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义: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②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结构;③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④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其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自然辩证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自然观探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机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科学观则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方法和成就,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总结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其基本特征。
他指出,从清代自然科学诞生以来,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经验描述到理论概括的转变,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方式的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探讨了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它强调科学方法的实证性和逻辑性,认为科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和观察,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理论。
同时,它也强调科学的社会属性,认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以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深入探究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机制,以及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思想武器。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自然辩证法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变化。
它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进行探究。
一、古代辩证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古代自然辩证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万物流变,相互对立中存在着统一”的观点,主张事物的变化是由于相互对立的力量作用。
另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柏拉图则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无限的混沌与有限的秩序,辩证地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矛盾与变化。
二、哲学思想的辩证转折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19世纪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康德的唯心主义思想提出了相对静止与长久不变的自然观,而黑格尔则从哲学的角度对自然界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辩证法是自然的核心”这一观点,使自然辩证法重新成为哲学研究的关注点。
三、辩证法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辩证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量子物理学的诞生更加深化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因果关系思维,体现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四、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不仅注重理论的探索,还注重实践的应用。
生态学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这正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与途径。
总结起来,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辩证法、哲学思想的辩证转折、辩证法的科学化发展以及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四个阶段。
自然辩证法的不断发展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人们认识自然界、改善人类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注:以上为回答文章,请将正文复制并发送给我。
自然辩证法自然观中国社会发展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旨在研究和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变化。
它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辩证思考和把握的重要工具。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并指导我们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探索合理的方向。
本文将首先对自然辩证法进行概念解释,介绍其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其次,将探讨中国古代和当代的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念深受儒家、道家和墨家的影响,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当代中国的自然观念则呈现出更加科学化、综合化的特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
从古代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风云变幻,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文章的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在借鉴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智慧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方法,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深入理解自然辩证法和自然观念的内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增进读者对自然辩证法、自然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概括和说明。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言、自然辩证法、自然观、中国社会发展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重点和内容,并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体概述,包括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会描述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引。
一、自然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各阶段的特征自然观就是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自然观有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哲学解和历史解三层含义。
1、史前神话自然观认为自然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拟人化解释,由神来控制一切。
2、古希腊自然观(朴素的)在神话自然观盛行的同时出现,基本思想就是用自然而不是用神来解释自然。
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终极的、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创世,创世前没有时空,上帝超越时空而永恒。
最终的原因和目的都是上帝。
用超自然的神来解释世界。
4、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7、18世纪)近代科学诞生前的自然观大都主张自然是有魔力的、神性的或有生命的,是充满了精神和智慧的。
这是自然附魅的观点,带有神秘论色彩,赋予自然以人格化特征并以此解释其运动变化。
5、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6、系统自然观(新发展)7、生态自然观(新发展)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二、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与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界,社会与人类思维三大领域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形态的本质及其规律,它所研究的只是自然界的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第一,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第二,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关于什么是哲学,需要加以全面把握,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一点。
这部分近些年没有出过题,但不要忽略,因为首先必须把握什么是哲学,这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首要应把握的内容。
这部分出大题的可能性较小,经常出选择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05版)自然辩证法一、人类自然观演变的四大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数的神秘主义);思辨性(speculation,从概念推出存在);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对象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数理(数学化的)自然观;重视心智(Mind)的力量。
(2)主要内容:万物本原论①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 ):水是宇宙万物的始基、本原与实体。
②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r,前610—546):宇宙的本原是“无定形”或“无限”。
③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8—524):万物的本原是气。
④毕达哥拉斯(前570—490 )学派:“ 数” 的神秘主义——数是万物的本原。
⑤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480):“火”是万物的本原。
⑥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361):原子论(atomic theory )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484—322)四元素(水、土、火、气)说。
“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2)主要内容:①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mechanism):对自然的机械化理解(动物和人都是机器)。
②还原论(reductionism):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③严格的(机械)决定论(determinism):拉普拉斯妖——把上帝彻底清除出自然界3、现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主要内容:①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林琨智;韩丽珠【摘要】主要阐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日本、中国传播、研究、学习的情况,从而揭示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
在日本广泛传播与应用,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并进入高等教育课堂,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本科生的选修课。
由此看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与深刻影响。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situation of spreading,researching and study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Soviet Union,Japan and China,and it reveal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Soviet Union;the widely spread and application in Japan and its emergence as an independent branch of science in China,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lassroom as well a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wide spread and profound impact of Engels' Dialectics of nature around the world.【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1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作者】林琨智;韩丽珠【作者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化工学院高教研究所,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1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著最早的版本1925年在前苏联出版,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二卷,以德文和俄译文同时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