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学院XXXX年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建议项目-高等学校科
- 格式:docx
- 大小:14.37 KB
- 文档页数:5
温州医学院2021年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建议工程
〔一〕报奖工程成果名称:微创脊柱外科新术式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二〕工程成果主要内容简介:
本工程组经十多年的努力,运用影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对微创脊柱外科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多种术式,如中上胸椎的椎弓根内固定、系列上颈椎经皮内固定术、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严重胸腰椎三柱损伤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前路内窥镜下松解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术及“扩大操作口〞胸腔镜
辅助下胸腰椎前路技术等,形成论文80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11部,获4项专利,培训学员300余人,屡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及人才交流,产生了极大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第一完成单位及参加单位:
排名 单位名称 联系 联系人
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0577-88816191 陈舒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021-65790000 蒋蓓卿
〔四〕主要完成人及排序
姓 名 职称/职务 排序
池永龙 教授 1
徐华梓 教授/科主任 2
王向阳 副主任医师 3
戴力扬 教授 4
倪文飞 副主任医师 5
林炎 副主任医师 6
黄其杉 副主任医师 7
毛方敏 副主任医师 8
姓 名 职称/职务 在本工程中主要工作 科研时间
池永龙 教授 工程研究负责人 1996.01.01-2021.06.30
徐华梓 教授/科主任
协助负责人全程参与课题研究 1996.01.01-2021.06.30
王向阳 副主任医师 经皮寰枢齿状突的设计和应用以及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相关根底研究 1996.01.01-2021.06.30
戴力扬 教授 微创外科新技术的设计相关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研究 1996.01.01-2021.06.30
倪文飞 副主任医师 经皮前路内镜下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1996.01.01-2021.06.30
林炎 副主任医师 经皮前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设计和临床应用 1996.01.01-2021.06.30
黄其杉 副主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技术设计和临1996.01.01-2021.06.30 〔五〕各完成人承当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花费的科研时间
〔六〕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授权〔申请〕工程名称 知识产权 国别 申请号 授权号
其它 中国
其它 中国
其它 中国
其它 中国
创造专利 中国 200610
创造专利 中国
〔七〕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任医师 床应用
毛方敏 副主任医师 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设计和临床应用 1996.01.01-2021.06.30 1. 池永龙 主编. 脊柱微创外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 Chi YL, Hong RK, Xu HZ. A new design of internal fixation for scoliosis and its
preliminary clinical application. Chin Med J (Engl),1992;105(5):433-7.
3. Chi YL, Wang XY, Xu HZ, et al. Management of odontoid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ous anterior odontoid screw fixation. Eur Spine J, 2007; 16:1157-1164.
4. Xu HZ, Wang XY, Chi YL, et al.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a dynamic pedicle
screw fixation device. Clin Biomech 2006; 21:330-336.
5. Li WL, Chi YL, Xu HZ, et al. Percutaneous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for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A case series. J Bone and J Surg [Br] 2021;92:545-549.
6. Wu YS, Chi YL, Wang XY, et al. Microendoscopic anterior surgery for 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Technique note and initial experience. J spinal disord
2021;23:113-120.
7. Zheng C, Huang Q, Hu Y,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ic morphometry of thoracic
pedicles: safety pedicle parameter measurement of the Chinese immature thoracic
spine. Int Orthop 2021;33:1663-1668.
8. Huang QS, Zheng C, Hu Y, et al. One-stage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children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by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Int
Orthop 2021;33:1385-1390.
9. Wang XY, Dai LY, Xu HZ, et al. The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n in vitro biomechanical validation. Spine 2007; 32:1214-1219.
10. Wang XY, Dai LY, Xu HZ, et al. Prediction of spinal canal expansion following
cervical laminoplasty. Spine 2006; 31:2863-2870.
〔八〕工程经济、社会效益
单位:万元〔人民币〕
工程总投资额 150万 回收期〔年〕 3年
栏 目
年 份 新增利润 新增税收 创收外汇〔美元〕 节支总额
2007 2021
2021
各栏目的计算依据:
社会效益:
随着交通现代化、人口老龄化的变迁,我国脊柱疾患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患者残疾率升高,生活能力下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花费大等缺点.本工程组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多项脊柱微创新技术和提出相关新理论,推动了我国脊柱微创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减轻了传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与并发症产生的痛苦,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工程组10多年来采用微创技术已收治各类脊柱疾患近千例,病员来自全国各地及北美、欧洲各国。本工程已在全国30余所医院进行推广,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并获“全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培训基地〞和“卫生部脊柱内镜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多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来培养微创脊柱外科技术骨干,使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使全国更多的脊柱患者得到收益。因此本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