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积分》教学设计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积分》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会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求简单的定积分.

2、通过实例体会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使学生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基本定理计算简单的定积分.

教学难点: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1.定积分的定义:,

2.定积分记号:

思想与步骤

几何意义.

3.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

二、新知探究

新知1:微积分基本定理:

背景:我们讲过用定积分定义计算定积分,但如果要计算,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不是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我们必须寻求计算定积分的新方法,也是比较一般的方法。

探究问题1: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S(t)与速度函数v(t)之间的联系

设一物体沿直线作变速运动,在时刻t时物体所在位移为S(t),速度为v(t)(),

则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经过的位移记为,则

一方面:用速度函数v(t)在时间间隔求积分,可把位移=

另一方面:通过位移函数S(t)在的图像看这段位移还可以表示为

探究问题2:

位移函数S(t)与某一时刻速度函数v(t)之间的关系式为

上述两个方面中所得的位移可表达为

上面的过程给了我们启示

上式给我们的启示:我们找到了用的原函数(即满足)的数值差来计算在上的定积分的方法。

定理如果函数是上的连续函数的任意一个原函数,则

该式称之为微积分基本公式或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它指出了求连续函数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把求定积分的问题,转化成求原函数的问题,是微分学与积分学之间联系的桥梁。它不仅揭示了导数和定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提供计算定积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1.计算下列定积分:

新知2:用定积分几何意义求下列各式定积分:

若求

新知3: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1、计算函数在区间的积分

2、计算函数在区间的积分

3、求与在区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通过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具体反思如下:

1、改变定理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力求多样、新颖,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实例分析顺序,重组和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速度关于时间的定积分背景,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发现了定理的实际意义,理解了定理的本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中涉及路程和速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学生卸下了包袱、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说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没有让不会的学生先说出存在的问题。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

3、没有很好的发挥组内合作探究作用。

4、指导太多,有些地方没有大胆的交给学生。

5、没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有些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