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普鲁弗洛克的情歌_的艺术特色
- 格式:pdf
- 大小:102.83 KB
- 文档页数:3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探析作者:谢复祥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1期摘要: T·S·艾略特的长诗《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他早期最为优秀的诗作,也是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篇杰作。
本文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独白的分析,揭示出其潜藏在爱情后的深层主题:社会的病态及人性的弱点。
关键词:《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表层主题深层主题现实主义T·S·艾略特的长诗《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是他早期最为优秀的诗作,也是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篇杰作。
作为一首爱情诗,它与传统的情歌有很大差别。
传统的情歌往往以雄辩术为核心,抱怨情人的冷酷无情,抒发恋人的内心痛苦,常常以有理有力的演说打动情人,以生命短暂时光易逝为由劝说情人拥抱生活,及时行乐。
在这种骑士传统的情歌中,尽管主人公苦恼非常和无休止的抱怨,但他总很自信,从不放弃希望(张剑,1997)。
艾略特的情歌没有落入这样的窠臼,他讲述的是一位羞怯、懦弱、缺少自信的中年男子对求婚问题的深思不定,一方面害怕生命白白溜走,另一方面对事实无可奈何,因此作为一首爱情诗歌,爱情当然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但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严肃性不在字面,而在诗的背后,除了爱情之外,还隐藏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
一、表层主题(superficial theme)该诗名为《情歌》,顾名思义,“爱情”(love)是它的一个主题,从情节上看,通篇都与爱情有关,讲述的是一位中年的文化人想去看一位他所希望看到并心中喜爱的妇女,但是他踌躇不定,在踌躇不定中生出了许多思考,都是反映他内心世界的。
诗的第1行“Let us go then,you and I”(那么让我们就去,你我都去),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这首诗是一首浪漫的情歌(朱丽田,2004)。
论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2019-08-16内容摘要:《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20世纪初杰出诗⼈T·S·艾略特的早期重要作品,被公认为英美现代派的第⼀部诗歌杰作。
诗歌表⾯是在讲述⼀个性格懦弱的单⾝汉普鲁弗洛克始终没有勇⽓向⼼上⼈求爱的故事,实则通过对⼈物普鲁弗洛克的形象描写来反映当时⼈们的⼼理状态,揭⽰现代西⽅⼈精神空虚、迷茫、焦虑、异化的主题。
诗⼈以⼀曲求爱情歌为读者谱写了现代⽂明的悲歌。
关键词:《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T·S·艾略特悲歌精神空虚焦虑艾略特,⼆⼗世纪英美⽂坛上⼀颗耀眼的明星,其所创作的诗歌及提出的新批评⽂学理论对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形成及审美标准的确⽴起了极其重要的作⽤,开创了长达25年之久的“艾略特时代”。
正如张剑评论道:“他的到来改变了英国⽂学的现存秩序,他的诗歌和⽂学批评改变了整个⼀代⼈的⽂学趣味,创⽴了⼀整套新的鉴赏标准[1]。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作为艾略特最重要的早期作品之⼀,起初在伦敦并不为⽂学界所接受,甚⾄受到蔑视。
哈洛德·门罗认为它“完全不正常”[2],但庞德却给予了它很⾼的赞誉,称之为他“近年来所读到的最好的情歌”[3]。
不可否认的是《情歌》以其主题、风格和语⾔技巧的新颖独特突破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诗歌形式,开创了英美现代派诗歌的新纪元,标志着艾略特已经完全转向了现代主义诗歌。
其写于1910―1911年间,当时整个社会正处在第⼀次世界⼤战前⼣,局势动荡不安,现代都市⼈精神世界濒临崩溃,整个世界陷于⼀⽚混乱的⽆序状态。
⽽诗中的普鲁弗洛克正是这⼀典型西⽅现代都市⼈的代表,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懦弱,空虚,迷茫。
⽽且正如布鲁克斯指出的:《情歌》主要不是关于个⼈和个别城市的苦境,⽽是关于⼀个时代和西⽅⽂明的苦境[4]。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赏析(J.艾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因为诗是主要关注叙述者的不规则的冥想,它可以是难以解释的。
Laurence Perrine写道,“[诗]呈现明显的随机思维通过一个人的头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其中的过渡环节是心理上的而非逻辑”。
这种文体的选择使我们很难准确地确定什么是字面意义,什么是符号性。
表面上,“J.艾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情歌》继电器性失意的中年男子想说些什么,但害怕这样做的想法,最终不。
然而,争议,在于Prufrock 是谁说的,不管他是真的去任何地方,他想说什么,和什么各种图像参考。
预期的观众不明显。
有些人认为,诗跟另一个人或直接对读者,而另一些人认为Prufrock的独白是内部。
珀赖因写道:“我和你”的第一行分Prufrock本性的部分,[ 16 ]而Mutlu Konuk Blasing认为,“你和我”指的是人物的困境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 20 ]同样,评论家的争议是否普鲁弗洛克去某处的诗中。
在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普鲁弗洛克使用各种户外图像(天空、街道、便宜的餐馆和酒店,雾),并讨论如何将在“以面包和茶”对各种事情的时间,和“时间回身走下楼梯。
”这使得很多相信普鲁弗洛克的途中一个下午茶,在他正准备问这个“巨大的问题”。
其他人,然而,认为诗是不去任何地方,而是在通过它在他的脑海。
或许最重要的争论是在“重大的问题”,是想问他的。
许多人认为,诗是想告诉他的一个在她的浪漫兴趣的女人,指着各种女性的武器和服装的最后几行,诗感叹图像,美人鱼不会唱歌给他听。
其他人,然而,认为普鲁弗洛克试图表达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哲学洞察力或幻灭,但害怕拒绝,指着语句表达幻灭与社会如“我量我的生活用咖啡匙”(51行)。
许多人认为,这首诗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批判和普鲁弗洛克的困境是无法过一个有意义的存在,在现代世界。
麦考伊和Harlan写道“在上世纪20年代的许多读者,诗似乎概括了现代人的无奈和无能。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探析摘要: t·s·艾略特的长诗《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他早期最为优秀的诗作,也是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篇杰作。
本文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独白的分析,揭示出其潜藏在爱情后的深层主题:社会的病态及人性的弱点。
关键词:《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表层主题深层主题现实主义t·s·艾略特的长诗《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是他早期最为优秀的诗作,也是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篇杰作。
作为一首爱情诗,它与传统的情歌有很大差别。
传统的情歌往往以雄辩术为核心,抱怨情人的冷酷无情,抒发恋人的内心痛苦,常常以有理有力的演说打动情人,以生命短暂时光易逝为由劝说情人拥抱生活,及时行乐。
在这种骑士传统的情歌中,尽管主人公苦恼非常和无休止的抱怨,但他总很自信,从不放弃希望(张剑,1997)。
艾略特的情歌没有落入这样的窠臼,他讲述的是一位羞怯、懦弱、缺少自信的中年男子对求婚问题的深思不定,一方面害怕生命白白溜走,另一方面对事实无可奈何,因此作为一首爱情诗歌,爱情当然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题,但笔者认为这首诗的严肃性不在字面,而在诗的背后,除了爱情之外,还隐藏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
一、表层主题(superficial theme)该诗名为《情歌》,顾名思义,“爱情”(love)是它的一个主题,从情节上看,通篇都与爱情有关,讲述的是一位中年的文化人想去看一位他所希望看到并心中喜爱的妇女,但是他踌躇不定,在踌躇不定中生出了许多思考,都是反映他内心世界的。
诗的第1行“let us go then,you and i”(那么让我们就去,你我都去),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这首诗是一首浪漫的情歌(朱丽田,2004)。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说是“你和我”,但实际上此时只有普鲁弗洛克一个人在街上走。
· 19 ·外国文学【摘 要】T·S 艾略特在他的代表作《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完整地展现了他的现代主义文学观。
普鲁弗洛克身上的犹豫不决和不作为使他成为现代社会中绝望迷惑的人们的代表。
这首诗中艾略特最常使用的技巧是典故和讽刺等。
在理想主义和理性之间的挣扎导致了普鲁弗洛克现实中的无能。
本文将就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对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分析和赏析。
【关键词】现代主义 典故 无能 犹豫《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卫雪然一、现代主义十九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兴起,巨大的变革冲击并改变了人类千百年的文化传统,伴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兴起,以及人们工作方式的转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个体的人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孤独感。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现代主义这种文学风格开始出现,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采用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写作理念和方法,其采用的文学表达方法是现代的时代所特有的,现代主义提倡在宗教教育中融入现代的思想,抗拒宗教中的一些超自然因素,认为超自然因素并不重要。
二十世纪的时候,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学思潮出现在了文学史上,一般认为现代主义存在于1910年至1930年或者1965年之间。
与之前的古典主义不同的是,现代主义代表了新的思考和生活方式,也催生了人们思想的转变。
现代主义文学最显著的是特征就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其文学思想主要与隔离,孤独这样的话题有关,常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
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就体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意识流的偏爱。
现代主义的文体学特征主要有间接表达,自由联想,意识流和内心独白。
二、本诗中的现代主义特征在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作家做出了贡献,T·S 艾略特就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除了现代主义诗歌共有的特征以外,艾略特的诗歌更有其独特的风格。
首先,对社会文化的反映。
论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现代性特色摘要: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首典型的现代主义诗歌,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意识流技巧的运用上:内心独白、碎片并置、自由联想、时空倒置。
意识流技巧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时空,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关键词:t·s·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现代性意识流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t·s·艾略特(1888—1965)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匠,集诗人、批评家、剧作家和编辑于一身。
在他创作的众多诗歌中,最有名的有四首:《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7)、《荒原》(1922)、《空心人》(1925)、《四个四重奏》(1943)。
其中《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是其早期诗歌创作实践的实验之作。
他意欲创作出完全不同于传统诗歌的标新立异之作,彻底和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决裂,从而成功地挽救诗歌于危机之时。
他早期的实验诗歌于1917年结集出版,命名为《普鲁弗洛克与其他观感》。
在这本诗集中,《情歌》被排在首位,其重要性已不言自明。
这首诗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其采用意识流技巧来模仿一个现代人支离破碎的意识(更确切地说,无意识)片段。
《情歌》描述的是普鲁弗洛克要和一位女士幽会的心理历程。
诗中所发生的事情按照物理时间来计算的话,可能就短短几分钟,但它却涵盖了普鲁弗洛克的一生,包括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首诗内容的丰富性主要应归功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意识流的运用。
二意识流按照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汇编》,意识流这个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首次使用的,用来描述“处于清醒状态下的意识之中的连绵不绝的感觉、思想和情感之流”。
自此之后,常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小说的一种叙事方法”。
更确切地说,它指的是“长段长段的内省,叙事者在其中详尽地记录下人物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意识”。
《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文学与文化解读摘要:与艾略特的其他诗作相比,其早期诗歌代表作《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较少受到读者和学界的关注。
实际上,这部受到时代潮流和其他作家影响的作品是形成艾略特诗风的关键,是相助艾略特走向“荒原时期”的肇始之作。
艾略特以诗歌主角普鲁弗洛克为中心,既描绘了他所在社会的文化缺失,也揭示了他身处人群的庸俗浅薄;既勾勒了其性格之迁延愚懦,也展示了其内心之丰富敏感,而这些情形则与古代西方璀璨文化与优美人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艾略特的信仰与渎神、怀古与讽今、劝诫与反讽、严肃与谐谑、绝望与希望、真挚与不恭,在《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形成某种张力,构成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孤独;边缘;意象;典型;诗歌;文学;文化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3-0066-04(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李琪∗∗∗第40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3月Vol.40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 .2020收稿日期:2019-09-29作者简介:李琪(1974-),女,吉林四平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外国文学与西方文论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二十世纪英国文化批评代表人物研究”(HDYJW2018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纵观艾略特的创作情形,《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诗风上模仿法国象征派诗人儒尓·拉福格(Jules Laforgue ),处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从模仿他人风格到形成自我特色的转折点上。
艾略特在诗中解剖了J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这个忠于“心中的自我”的人在前往求爱赴宴途中之所见、所思、所感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反映出一代知识分子面对生活时产生的情绪。
论艾略特在其名篇《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艺术手法的运用
艾略特在其名篇《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他把言语、比喻和对比手法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他对普鲁弗洛克的崇拜之情。
艾略特使用了反复而精彩的语言表达普鲁弗洛克。
在整篇文章中,他多次表达了对普鲁弗洛克优秀的崇拜之情,以及藉由普鲁弗洛克的思想而获得的力量和智慧:“他正在歌唱他的歌曲,歌颂自己的不朽。
他的歌声远播,在学识的海洋中划过浪潮。
”他的语言朴素而又生动,源自他对普鲁弗洛克的崇拜。
此外,艾略特还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自然现象来表达普鲁弗洛克的思想:“普鲁弗洛克的思想像一道阳光,照耀在每一个脆弱的青春身上;又像一场雨,为干枯的夜晚唱出清脆的歌谣。
”艾略特的比喻,在把普鲁弗洛克的思想表达得深刻的同时,也让读者想起了他们自己的青春时光,充满了温情。
最后,艾略特使用了对比手法,将普鲁弗洛克和一般人进行了对比:“他比常人之言多一层真理;他的思想,比当时欢乐的派对,品尝得芬芳多了。
”这里,艾略特把普鲁弗洛克和一般人作了一个有力的对比,强调他超越凡人的才华和思想。
总之,艾略特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恰如其分,以一种丰富流畅的笔触,表达了他对普鲁弗洛克的崇拜之情。
通过他言简意赅的叙述,令人深受感动。
《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情诗论文导读::艾略特的诗歌被公认为是晦涩难懂的。
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赏析。
关键词:情诗,艾略特,独特自问世以来,艾略特的诗歌被公认为是晦涩难懂的,但是这种晦涩的成因并不仅仅是诗歌语言本身造成的,亦与西方现代社会社会文化传承的隔膜不无关系。
诗人认为现代社会有别于传统社会的规矩方圆,而是纷繁多变,不可捉摸的,所以当代诗歌晦涩难懂也是理所当然的,他还认为文学传统对使人有极大地影响,诗人的博学多才制约了他的创作方法。
因此,在艾略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复杂的典故和华丽的语言。
总会有时间,总会有时间装一幅面容去见你要见的脸,总会有时间去暗杀和创新在这一段的九行诗歌中,普鲁弗洛克把《致羞怯的情人》与《圣经》中的“世上万物皆有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雄辩术式的华丽语言的包装,展示了普鲁弗洛克的语言才华和文秀修养,遣词造句上的成就感也让他借以找到暂时可以逃避现实,继续拖延的耐心。
艾略特提出著名的了“客观对应物”的概念,他的这一概念绝非空头理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把这一理论深入到了诗歌创作的实践中。
为了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无力感,作者用了“黄昏”“麻醉的病人”“黄色的雾”“黄色的烟”来共同传递的正是一种昏晕、庸怠、停滞的感受。
主人公所处环境的颓废和凝滞,以及普鲁弗洛克本人的无力,在这些客观场景和意象中同时得到了表现。
艾略特笔下的“客观对应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它们的出人意料、不同寻常和新奇。
无论是表现自我虚弱时的“我在被公式化时,狼狈地趴伏在一只别针上,/我被别针别住,在墙上挣扎”的自嘲,还是既是讲述者又同时是观察者的普鲁弗洛克注视着“屋里的妇女们来来去去/谈论着米开朗琪罗”,艾略特笔下的意象都令人惊异的笔调展现出普鲁弗洛克压抑与无聊。
当普鲁弗洛克狼狈地“被公式化”的时候,艾略特却从生活中发掘出更强有力的声音情诗,在讲述在普鲁弗洛克的“重大问题”时,普鲁弗洛克作为纯粹的他者看到出入文化沙龙的时髦女性们谈论文艺,他没有像传统上那些渴求爱情的求爱者那样,视恋人的爱情为解决自己感情危机的甘露,而是审视着这些时髦漂亮高谈阔论者的空虚的精神世界,虽然普鲁弗洛克内心渴望柔情,但是那些能够在文化沙龙里谈论米开朗基罗的女人们并没有令他无限向往,普鲁弗洛克似乎并不急于用语言去打动情人的芳心,他犹豫,徘徊,反复自言自语般地叨念“你有时间我也有时间,还有时间犹疑一百遍”,“熟悉了那些黄昏,早晨,下午,/我曾用咖啡勺衡量过我的生活;/我从远远那房间的音乐掩盖下面/熟悉了那些微弱下去的人声逐渐消失./因此我该怎样大胆行动?”繁华都市的的娱乐消遣在在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就像他看待那些时髦女性出入沙龙一样,等同于“用咖啡勺衡量过我的生活” 这种看似极端无聊的举动,绝妙的反映了普鲁弗洛克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深深厌恶和抵触。
摘要: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也是著名的评论家和剧作家,其诸多作品在20世纪甚至对今天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使其获得了更多的殊荣。
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分析情歌中相关内容,积极探究主人公内心渴望爱情,但是对爱情又存在惧怕心理的矛盾现象,并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文学赏析;普鲁弗洛克;诗歌意境《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重点想要表达的是现代人内心的无比空虚以及情感上的相对怯懦。
整个作品的是风格充斥着浪漫主义的因素,这也与作者艾略特早年曾经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拉弗格的深刻影响有关。
该诗属于现代诗歌的范畴,创新地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甚至没有描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单纯依靠文学典故和宗教掌故等片段,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生动展现出来,具有较高的文学参考和借鉴价值。
现从意象、抒情、内涵、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一、《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意象赏析在整个作品中,诗人将内心的意象和想法形象化,外化为自然界的一些事物,通过时间要素、人物情感、自然现象等予以充分体现。
在作品的一开始诗人就以黄昏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为背景,重点描述主人公在参加聚会路途中所遇到的种种景物,这也是作者第一次浓墨重彩的开始意象的写作手法。
众所周知,黄昏不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东方国家都有着相似的含义,那就是寓意着即将结束和了无生机,作者将黄昏作为开场的背景具有其深刻的内涵,表现出文中主人公的心情的混沌以及复杂,折射出整个世界也处于一片混沌的状态。
黄昏作为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也寓意着两种自然状态的互相抗衡和博弈,表现出主人公思想在两者之间的徘徊和斗争,也为下步展现出主人公的心理情感打下铺垫。
之所以起名叫做情歌,肯定是有对女性表达主人公的爱慕之情。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鉴赏
波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种浪漫的音乐,有着深沉的主题,强烈的情感。
在能够唱的人们的心底,这种情歌能舒缓情绪,增加心情,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John Philip Sousa是一位20世纪经典音乐家,他一生历经了神圣、号角、曲奇、舞曲和情歌之旅。
他的情歌让人爱上了,其中一些最受欢迎的情歌是《节日颂歌》、《海湾之歌》、《南方传说》、《爱的故事》、《夏季的期待》以及著名的《哭泣的少女》。
他的歌声充满了深情苍凉,能让人进入一种自然而然地情绪。
歌曲《节日颂歌》以它的温柔的拍打和柔软的组合,十分迷人,充满了喜悦和欢乐的内容,是一首可以向人们描绘和平、爱情、感恩、团结和友谊的歌曲。
《海湾之歌》是一首怀旧的歌曲,它有节奏感特别强,唱起来会让人产生一种温暖、坚定、热情的感受。
歌词中描述的是一个美丽的海滩,梦想星空,我们经历了一生的热血冒险,描绘了一个自由、放松、幸福而快乐的生活景象,一个海洋的天使在欢笑哭泣,在碧海中舞蹈。
以上曲目仅为波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情歌让人倾倒,它时而熟悉而又新奇,慢条斯理,旋律较抒情,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思索,传达出深切的情感,体现爱的价值。
A Love Song Without Love——On T. S. Eliot's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作者: 祁洪彬
作者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页码: 47-50页
主题词: 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主题;艺术特色
摘要:<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采取内心独白的形式,描述了普鲁弗洛克的意识流动.普鲁弗洛克象征着陷入情感危机和精神空虚的现代西方人,他所处的世界象征着处于半生半死麻醉状态的现代西方社会.<情歌>将古典主题和现代城市生活题材结合,展现了现代人的挫折感和异化感.诗歌结构上的碎片性与主题的碎片性相得益彰.打破时空的连续性、意象隐晦、继承与创新、讥讽和幽默是<情歌>主要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