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2014秋《比较文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 格式:xls
- 大小:587.00 KB
- 文档页数:474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4)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1.比较视域2.套话3.他者三.简答题:(45)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四.论述题:(36)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6)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2.文道论3.注视者4.理念说三.简答题:(45)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四.论述题:(34)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二.名词解释:(15)1.(答:强调主体性。
比较文学的本体)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
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2(答:不同。
1。
理智与非理智。
2。
狂热与虚静。
3。
神赐与积累。
同。
1。
强调直觉。
2。
与宗教有关)3(答:1。
流动性与联系性。
2。
开放性。
3。
自觉性)四.论述题:(36)(答:1。
变异性。
2。
综合性)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一.填空。
(6)(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他者形象与他者的关系。
2014年华师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30分
韵腹异体字通假论语双百方针骈体文
二、简答题
1、汉字的作用15分
2、古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并举例。
15分
3、老舍《茶馆》的艺术特征。
10分
4、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10分
5、《一千零一夜》中商人形象简析。
10分
三、论述题
1、张爱玲小说艺术特征。
2、《罪与罚》艺术特征。
3、苏轼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影响。
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30分
字符语义场共鸣文学主体性语法形式体裁
二、简答
1、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屈折语。
2、什么是音位变体并举例。
3、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
4、刘勰《文心雕龙音韵》中,“音以律文”说的内涵。
5、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6、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间为什么是一种互动关系。
三、论述题
卢卡契说“文学中的细节只要把握其总体性,其细节与生活中的细节没有关系。
”这一观点你是如何看的,为什么?
有人说批评应持一种“让作家去死”的观点,你是如何看的。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难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判断题1、总体文学就就是比较文学。
( ╳ )错误。
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得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就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得不同文学之间得现象以及其间得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得联系。
而总体文学就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得角度去追溯文学得发生与演进,如从世界得角度来研究戏剧与小说得发展,以寻找规律性得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得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她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就是比较文学得“互证”功能。
( ╳ )错误。
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得“互识”与“互证”功能混淆了。
题中所说得就是比较文学得“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得“互证”功能就是指以不同得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得相同或不同得应与,以达到进一步得共识。
3、在具体得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得意愿而千变万化。
(╳ )错误。
题旨就是题材中所蕴含得旨意。
在一部作品中,它就是局部得、有限得、相对稳定得,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得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得分类!”( ╳ ) 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得。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得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得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
特别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得系统,同时,她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得提出了“体性”得新得研究层面。
因此上述说法就是不确切得。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
( ∨ ) 这种说法就是正确得。
文学家就是人,就是思考着得人,她必然受到某一时代得哲学思想得影响,她也必然对遭遇得一切进行思考。
好得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得哲学思考。
6.比较文学研究得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得互识、互证、互补。
汉语基础
【古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
1、衍文
2、意符、偏旁
3、六书
4、破读
5、
二、简答题
1、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古代单字与现代词语的区别
3、读若读曰与……的却别(记不太清楚了)
4、
三、标点
《相鼠》的释文,并标出那些是孔疏,哪些是郑玄的解释,哪些是笺,哪些是对读音的解释
四、古文阅读(关于百里奚公孙支的)
1、找出两句宾语前置句,并解释类型
2、找出两句判断句
3、解释句子
4、解释加点字(以、之、之、以)
一、名词解释
1、普通话
2、轻声
3、成语
4、
5、顶真
二、简答题
1、比喻和比拟的异同
2、上声变调的条件
3、
4、
5、
三、操作题
1、造字法:匣、本、牧、
2、造词法:照明、阿姨、
3、判断词的词性:我比他好(比字),国营,
4、分析短语:
5、歧义句:他原来住在这里、离开贫穷的山区人民
四、论述题
1、n-l,b-p,an-ang,zh-z,i-ü读音区别
2、A组:红得发紫……
B组:取得胜利……
两组短语的的区别,“得”字的语法。
【文学史】
一、简答题
1、《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2、黄庭坚诗歌理论主张
3、举例说明郭沫若在诗集《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曹禺《北京人》愫芳的形象
二、论述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文言和白话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2、结合《子夜》和《骆驼祥子》分析茅盾和老舍是怎么描绘城乡背景中的都市人物特征。
比较文学教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2、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学派是国学派。
3、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成立。
4、民族主义中潜在的一种盲目自大的危险,容易滋长种族歧视与排外情绪,即所谓的。
5、思潮流传主要表现为文学思潮的传播。
6、异质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接收,过滤,进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叫做。
7、学被认为是在19世纪从德国的民俗学热中培育出来的一门学问。
8、“文类”一词,我国又称。
9、阐发研究是比较诗学中的。
10、中国戏曲中只有正叙式而没有。
11、比较文学在范围内考察文学现象。
12、“比较文学之父”是指。
13、第一个比较文学教授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的摇篮是。
15、用西方理论阐发中国文学现象的第一人是。
16、世界趋同性首先表现在模式上。
17、比较文学要求人们从的角度观察文学现象。
18、比较文学的影响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作用下的结果。
19、平行研究的提出是学派的贡献。
20、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的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
21、西方的悲剧理论反对结局。
22、诗学在西方泛指。
23、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
24、的质量是影视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25、在西方,《圣经》同文学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和繁荣是()。
A、二三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四五十年代D、五六十年代2、小说中事件发生,人物出现的背景叫()。
A、场景B、背景C、情景D、环境3、宗教对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
A、体裁上B、语言上C、作家身上D、主题上4、西方文艺理论的核心术语是()。
A、言志B、创作C、品评D、典型5、美国比较文学家列文曾将文类比较比作()。
A、集会B、交流C、公共机构D、沟通6、将一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去的个人叫()。
A、个人媒介B单独媒介C、文学媒介D传播媒介7、文本的渊源研究集中于文本自身的()。
A、外在关系B、内在关系C、相互关系D、相对关系8、西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则主要表现为一种()。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20、正是文化和文学的和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21、我国元代的著名杂剧流传到法国,伏尔泰读了之后,写了《中国孤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荷马史诗世纪发生的特洛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相传公元前9世纪左右,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
《伊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
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
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利亚特》《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体主义精神。
两部史诗结构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
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荷马史诗是认识希腊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赫西奥德世纪初)著有教诲诗《工作与时日》,为最早的长诗运用格前7(前8世纪末-并庙会丰富多彩的农村律和方言。
内容上多反映氏族贵族仗势欺凌小农的现实,生活和美丽的农村景色。
另一长诗《神谱》,叙述诸神由来,收集古代传说。
把神的谱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不同神话传说组成一个完整体系。
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古希腊抒情诗世纪,大多用来歌唱。
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世纪至前5盛行于公元前7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分独唱体和合唱体,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
诗的内容主要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
最著名有萨福,她的诗篇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其他有阿里后者多讴歌诗体清新优美;克瑞翁和品达,前者大多赞美自然风光和真挚爱情,神和英雄,诗风庄重崇高。
P19伊索寓言世纪6 和抒情诗同时兴起的另一文学体裁是散文体的动物寓言,相传由公元前现存多由后人编撰写实际上是希腊人民民间口头创作的结晶。
的奴隶伊索所作,谴责则左右。
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
总数在定,400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残酷压迫,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
专制暴虐、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并阐明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
《比较文学专题》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渊源学:2、文类学: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影响研究的模式是什么?2、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3、比较诗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4.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专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老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思想、语言、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概言之,就是溯本求源,顺藤摸瓜,揭示出接受者与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方法,在西方曾被广泛普遍运用。
渊源学的特点是从各国语言文学有因果联系的终点或接受者出发,去探求影响的放送者或起点的研究;它可以从本国立场出发,也可以从他国立场出发,但研究的目的是在考察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吸收或改造过的外来因素之源头。
2、文类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是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域下对文类问题的探讨,既包含上述各个层面的问题,也包括某一文类的跨国界流传演变现象和缺类现象的研究。
相对于民族文学中的文类学研究,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宽泛和复杂。
二、简答1、影响研究的模式是什么?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通过总结文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著名的“放送者——接受者——传递者”的前因后果的图式,指出:“在一切场合中,我们可以首先去考察那穿过文学界线的经过路线的起点:作家、著作、思想。
这便是人们所谓的‘放送者’。
其次是到达点: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或某一页,某一思想或某一情感,这便是人们所谓的‘接受者’。
可是那经过的路线往往是由一个媒介者沟通的:个人或集团,原文的翻译或模仿,这便是人们所谓的‘传递者’。
”我们可以依据这条谱系划分影响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即注重发送者、追溯影响源头的“渊源学”;注重发送过程查究影响途径的“媒介学”;注重接受者、探究影响落点的变异与转化的“流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