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 格式:pdf
- 大小:933.80 KB
- 文档页数:9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精讲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考察和描述的方法。
观察主要分两类:(1)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调查法调查法是指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1)调查的类型: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2)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并如实记录→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3)调查的基本要求:要全面细致、如实记录,不凭个人好恶取舍;不要损伤植物和动物,破坏其生活环境;要注意安全。
3.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利用特定器具和材料,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有分类法、模型法、文献法等。
名师点睛1.正确选择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是认知生物形态、行为的主要方法;调查法是认知生物种类、生存环境等的常用方法;实验法是认知生物结构、生理的主要方法。
2.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在研究中不施加任何外界干扰因素,实验法则是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3.科学探究的方法往往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研究,通常是先观察,再调查、分类,最后才是实验的方法。
典型例题1.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分析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观测。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单选题1.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边观察边记录B.将自己喜欢的花草采回家种植C.发现蟑螂等不喜欢的生物就不记录D.发现漂亮的果实摘下来尝一尝【答案】A【解析】【分析】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详解】A.调查记录指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A正确。
BCD.调查注意事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注意安全,B、C、D的做法均不正确。
尤其是选项D品尝异果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果实有毒,出现中毒事故,BCD错误。
故选A。
2.实验探究的过程是()①实施计划②作出假设③得出结论④制订计划⑤表达交流⑥提出问题A.⑥④①③②⑤B.⑥②④①③⑤C.⑥②④①⑤③D.⑥④②①③⑤【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最后与他人交流。
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所以,实验探究的过程是:⑥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③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
故选B。
3.科学家珍妮·古道尔长期深入坦桑尼亚国家森林公园与大自然中的黑猩猩朝夕相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揭开了笼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帷幕。
珍妮·古道尔在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观察法【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科学之一。
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观察、实验、建模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观察是生物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生长方式、行为等特征,可以获取很多有关生物的信息。
通过观察一株植物的叶子形状、颜色、叶脉等特征,可以推断它的种属和生长环境。
通过观察一只昆虫的食性、繁殖行为等特征,可以了解它的生态角色和生命周期。
观察是生物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为直观的方法。
二、实验实验是生物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验证假设、探究原理。
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多种多样,有观察性实验、干预性实验、比较实验等。
通过对一种植物施加不同浓度的肥料,观察其生长情况,可以研究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一群细胞施加化学物质,观察其分裂速度,可以研究化学物质对细胞的毒性。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够深入探究生物现象的机制和规律。
三、建模建模是生物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模拟,可以模拟生物系统的动态过程、预测未来变化。
生物学建模的对象有很多,包括基因调控网络、生态系统动态、传染病传播等。
通过建立一个基因调控网络模型,可以研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通过建立一个传染病传播模型,可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和控制策略。
建模是生物学研究的一种抽象和理论化手段,能够揭示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四、观察与实验的结合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探究的基础方法,它们经常是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
通过观察发现生物现象,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进一步深入探究。
通过观察化石记录和比较现代生物的形态特征,提出生物进化的假设;通过实验重构生物进化的过程,验证演化理论。
观察和实验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推动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总结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建模等多种途径相互配合的过程,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第2章探索生命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安徽淮南龙湖中学孙玲一、教学目标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难点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表格并分析数据。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哪位同学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了解了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这节课让我们也像科学家一样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板书: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回忆思考。
充满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总之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提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的生活会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回忆回答: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墩布的下面……思考回答:光、温度、湿度等因素。
引导学生具体明确表述出问题:如“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温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环境中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这就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本节课我们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如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板书:一、发现并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假设讲述: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后,你会对问题作出各种尝试性的解释,这就是假设。
一个好的假设,要能够说明相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捕捉鼠妇过程中的观察,你这个问题作出的假设是怎样的?(板书:二、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三、作出假设: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思考回答:发现寻找到鼠妇的环境都是较黑暗的环境,于是假设:鼠妇喜欢黑暗的环境。
设计实验布置任务:拟订小组探究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根据什么来制订实验计划?2.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3.对照实验如何设计?4.怎样呈现自己的观察结果?如何设计一个统计表格?5.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教学目标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事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使用显微镜。
2、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生命世界的许多奥妙是通过长期不懈的科学探究揭开的。
生物学是在不断的科学探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
生物学是一门不断研究的学科,也是一门自然科学,既然是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在研究的过程中就要遵循自然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研究,就应该首先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新课一、学习使用认识显微镜:(一)看书P10-11,对照实物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结构的功能1、镜座:稳定镜身2、镜柱:用于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边各有一个压片夹4、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安装有转换器5、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6、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7、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物像的放大倍数等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8、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9、反光镜:一面的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二、教师组织学生对照实物说出显微镜的名称和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相互汇报并检查对显微镜的名称和作用掌握情况三、实验学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能用低镜勿用高,操作规程要记牢。
禁手抚摸目物镜,擦镜纸擦效果好。
勿乱转焦转换器,载物台保洁干燥。
取送镜时轻拿放,右手握臂左托座。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或生物体的特征,推断其特点和规律。
观察可以是肉眼观察,也可以是借助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细胞或微生物。
学生可以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花果的结构、动物的行为、生态环境等,从而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等的理解。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可以设计并进行一系列实验以验证生物学理论或解决生物学问题。
比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观察沉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等。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条件和处理变量、观察记录结果,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来得出科学结论。
三、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采访、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规律性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选择一项生物学主题,如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环境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四、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样本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推测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比如,学生可以比较不同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在对比中发现相同或不同之处,并从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五、推论法推论法是通过进行逻辑推理,从已知的事实推导出未知的结论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已有知识和观察结果,进一步推测未知的生物现象或提出新的科学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蜗牛与阳光的关系,推测蜗牛的活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等。
六、模型法模型法是运用模型来模拟生物现象或生态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生物学问题。
学生可以自行制作或使用相关教学模型,如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生活习性模型等来展示和解释生物学概念。
总之,初中生物科学探究需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推论法和模型法,积极参与实践探索。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科学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加深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说出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概念概念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直观看到生物体的结构,通过实验探究生物体结构,构建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科学思维:理解并掌握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领会“观察”、“实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式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形成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引入概念: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天竺葵叶的背面和观察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或故事(巴斯德的与肉汤的故事),引入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些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详细阐述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观察是获取信息的初步手段,需要细致入微、客观公正;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关键环节,需要设计合理、操作规范;科学探究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
设计一系列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操作,体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教师需在一旁给予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或观察记录,分享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加深对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理解。
最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步骤。
这些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以下将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首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
科学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观察到的现象或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
例如,发现其中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生长状况不同,科学家可以提出问题: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接下来,科学家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一个假设。
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对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以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例,科学家可以假设:光照越强,植物生长速度越快。
然后,科学家会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应该是可重复和可观察的,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将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强的环境中,另一组植物置于光照弱的环境中,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接着,科学家会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来获得。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速度、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然后,科学家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在这个例子中,科学家可以比较两组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高度和叶片数量,并确定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科学家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是对假设是否被支持的回答。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发现光照强的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更快,那么假设就得到了支持。
除了以上例子中提到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还包括其他的技术和手段,如观察、实地调查、模型建立和理论预测等。
科学家会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领域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总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这些方法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使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
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一、教学目标1、说出实验法的根本方法2、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并分析数据。
3、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说出实验法的根本方法2、利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四、教学过程核心问题:如何利用实验法来探究动物的行为?(一)导入在探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利用到哪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二)新授1、响尾蛇捕食①问:实验法具体怎么操作?以响尾蛇捕食为例,来看段视频。
②问:针对响尾蛇捕食,你有哪些看法或者疑问?③问:针对这个矛盾,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研究?-----响尾蛇是否根据毒液来捕食?④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查阅资料⑤视频〔响尾蛇〕你从中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⑥得到了这些信息后,你对这个问题,有无自己的想法了?这个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吗?——只是一种假设⑦查了资料,有了假设,可以下结论了吗?⑧马上就实验?怎么设计实验?〔学生讨论3min)⑨提示:假设探究光对响尾蛇生活的影响。
我会先找两条几乎相同的响尾蛇。
一条放光下,一条放黑暗处;其余条件都相同。
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响尾蛇的生活状态。
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几个组,为什么需要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有几处不同,是什么?我们把这个不同的条件成为变量。
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为什么只能有一个变量呢?我们这种方法叫控制单一变量。
⑩响尾蛇是否是靠毒液来追踪猎物的?这个问题的变量是什么?那怎么设计实验?⑪学生讨论、完善,补充。
〔首先设计一条路径,将一只被响尾蛇袭击过的中毒的老鼠沿着这条路径拖行一段距离,观察响尾蛇的行为。
再将另一只死老鼠沿相同路径拖行一段距离,再观察响尾蛇的行为。
〕讨论:①为什么要设计弯弯曲曲的路线?②为什么第2组也要用死老鼠?这两只死老鼠有什么区别?③设计这两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④预测实验的现象。
第二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说出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实验过程中也会用到显微镜。
因此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这一部分知识首先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进行使用显微镜的操作,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使用显微镜。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有利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给学生一定的理解时间。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
三、教法策略本节可设计成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的课。
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对以后的学习十分重要。
因此,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拥有显微镜的数量及班额)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机会。
课前,教师一定要检查显微镜,以保证每位学生的正常使用。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部分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
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
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为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生物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整理数据,以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过程。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科学探究。
第一步:观察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生物现象来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花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花的颜色鲜艳,而有些花的颜色暗淡?第二步:背景知识和猜测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应该进行背景知识的了解,并提出初步的猜测。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测。
第三步: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在有了问题和猜测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
实验应该包括控制变量、操作变量和测量变量。
控制变量是指保持不变的因素,操作变量是指被研究者改变的因素,测量变量是指研究者测量的结果。
例如,在研究花的颜色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将它们放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下,测量花的颜色的变化。
我们可以将花放在红色、蓝色和绿色光线下,然后测量花的颜色的鲜艳程度。
第四步:数据分析和结论在收集了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图像和图表来展示实验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来比较不同光线下花的颜色的鲜艳程度。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第五步:反思和提出新问题在得出结论之后,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实验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结论与我们的猜测不一致,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以继续深入研究。
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背景知识和猜测、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反思和提出新问题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生物问题。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一、观察法: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用肉眼观察;二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
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二、调查法: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2)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
(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也有两种方式,一是为了最接近真实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普查) ;二是在调查范围大、调查对象多,难以进行全面调查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时,要注意选取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有三种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要认知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等主要采用观察法,要认知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环境等采用调查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风靡。
为了解某校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应是调查法。
三、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大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要探究的“这个条件” 就是变量。
(2)对照实验一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