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韵律之美
- 格式:docx
- 大小:37.30 KB
- 文档页数:2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诗宋词的美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古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尤其是在唐宋朝,而我也陶醉在其中。诗词在给人以美好享受的同时,也揭示出了许多道理,让人品味出独特的味道。
我们身边的风景很秀美,诗词中也有很多赞美风景的名言佳句,供我们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用精致的笔调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美。“满园春色关不住”“春风又绿江南岸”,同样是写春天,诗人则利用花草展现了一个道理:任何新生事物的进步都是无法阻挡的.,它们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我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们对壮美的峨眉山和万里黄河更加热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些赞美,我也陶醉在其中。
古人在诗词中写到的名言警句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也要有古人一样的勇气和无畏,敢于说“不”。王昌龄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与陆游分别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胆忠心,而我们小学生可以做的,就是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正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认真学习,不怕学不到知识。
古人的情感也很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现出了孟郊对母亲的依依不舍之情。而王勃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真意切。我又陶醉到了这浓浓的情意中去了。
唐诗,如一杯香茶,沁人心脾;宋词,似一曲经典民乐,令人沉醉。希望大家和我一样热爱古典诗词。
品味唐诗宋词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人灿若星汉。白云般出世,春雨般入世。他们用自己旷达、豪迈的胸怀肆意书写着豪情壮志,勾勒出一幅幅清幽空灵的传世名作,语重心长地道出世间沧桑,天道无常。以对自然风景的写意朝觐生命的壮丽。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人们撑起一片底色常青的天空,满天星斗。我怀着无比的敬意揽下其中最眩目的两颗星辰:唐诗,宋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是否已经从滚滚历史长河中,聆听到他豪放不羁的呐喊?提起唐诗,少不了的是李白,那个“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谪诗仙,那个伫立风雨中的飘逸的骚客,那个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狂傲诗人,一个传奇,一个陨落的不世之才„„
长安回望绣成堆,你是否能想象盛唐时的繁华景象,无数诗人们的豪情壮志便湮没在长生殿上的软语呢喃中。那“寂寂江山摇落处”的风急雨骤终究敌不过贵妃妖娆的“回眸一笑”,可那“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之貌,却最终埋葬了一代江山,一曲《长恨歌》最终为这段为世人所称道的爱恋划上句号。无数的诗人在那“厩马肥死弓弦断”的年代,傲然挺立,弃笔投戎,挺拔为一介武将,铮铮的誓言萦绕于玉门关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句豪言壮语化作斗志印入血肉之中,一颗颗赤子之心碰撞出厉声呐喊。那些诗意磅礴如喷发岩浆的歌者们以乱世为舞台,用战士们的血汗谱写出一首首边塞诗歌,鼓舞着他们悸动的心。
无论是豪迈、繁华抑或是悲壮,一切皆是唐诗的魂,为我们述说着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歌。
“以月为容,以柳为眉,以玉为骨,以冰为肌,以词为心。”只因这一段话,我迷上了宋词。
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余韵悠扬,一言一语之间无不洋溢着词人的心意。不仅仅是伤春悲秋的哀怨,更有“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烈,一切都激荡着我的心,仿佛心中的一根弦,有了惊叹的弦音,我为之陶醉。
撑一叶轻舟,转过秦淮河畔,你是否听到岸上的歌女低唱《后庭花》,那被称为亡国之音的靡靡之声。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南唐李煜,一个生错帝王之家的词人,一个让我无法去忘怀的人。倾心“落花流水”,垂泪“故国难现”,忧思“梧桐深院”的亡国之君。在北宋兵马的凌厉攻势下,承受着南唐迅速灭亡的苦痛,终以脍炙人口的“一江春水”换取一杯毒酒,化作无尽的哀怨。诵读之间,不禁潸然泪下,心绪如同疯长的蒿草,似乎一刹那间填满,又被抽空。闭眼,感动着,品味着,陶醉着„„
唐诗宋词中的妙语之"最"!
唐诗宋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句子让我们拍案叫绝,流传千古。近日,再次翻阅这些书籍时发现一个趣味的话题,唐诗宋词中的很多诗词绝句中蕴含着妙语之最,且意味无穷。
最开心的事——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难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寂寞的时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碳车辗冰辙。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最穷的女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最恐惧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最多的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孤独的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最喜欢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不安分的女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最忙碌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最有计谋的士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目舅
☆安徽祁增年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I帝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最害羞的人: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辛弃疾)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人。(李白)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自居易)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先天下之忧而忧’者 级.不讲职业.他门 同拥 不分年龄,不娲 渎写乐园本栏臣投稿信箱~呈bd⑩m~ 8§
第3卷第4期 2009年O7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01.3 No.4 Ju1.2009
唐诗宋词英译之美拾零
陈廖娜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宝安分校,广东深圳518101)
[摘要]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阙苑中,唐诗宋词无疑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团圆。将其译成既忠实于原作又
具美意的英文确非易事,以几首经典译作为倒,通过汉语描述与英语时比。阐释了唐诗宋词英译过程中的“三
蔓”原则,即意境芙、音乐美和诗形荧。译者在遵循“三美”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细细揣摩、选择、提炼与再创造,
乃能译出晗炙人口的精芙之作。
[关t词]唐诗宋词;意境荚;音乐美f诗形芙
[中圈分类号]HO59 [文慧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272(2009)04--0123--03
Beauty Titbits in Translating Poetry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to English
CHEN Liao—na
(Bao’an Branch。Shenzhe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Shenzhen 518101,Guangdong,China)
Abstract:Among a great deal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poetry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s certainly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ortes.But it isn’t easy to translate them into English with faithfulness and beauty.With the typical translation of several poems for illustration,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principle of three—beauty (image beauty.musical beauty and form beauty)in translation argued with Chinese description and English comparison.If translators follow the three—beauty rule
龙源期刊网
唐诗宋词之最
作者:祥兴
来源:《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2015年第08期
以下“唐诗宋词之最”都带着玩笑的性质啦,仅供小朋友们一乐。这些诗词名句,小朋友应该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争取背下来,这样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引用。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落差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最忧伤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爬得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李白)
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酒量最大的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
诗写得最慢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龙源期刊网
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最不安分的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1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范瑞萍
【内容摘要】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形式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任何一篇唐诗佳作的美都是因为形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从而将唐诗的艺术推到极致,使得唐诗能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
【关键词】 唐诗 形式美 韵律美
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能在有限的诗行中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多彩的社会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诗歌要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不但是其独特的形式艺术,同时也在于其动感的韵律。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形式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任何一篇唐诗佳作的美都是因为形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从而将唐诗的艺术推到极致,使得唐诗能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
一、多彩的形式美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推陈出新。这里所说的形式主要是指唐诗的语言和言语的形式。唐诗的形式既包括语言文字、词语、句式、语法等语言形式,同时也包括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言语形式。唐诗的形式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形式,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的形式,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作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把我国古典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
“谁把西风移画扇,淡了胭脂,冷了凝香腕。
所谓情深云样淡,易来易去轻轻散。
从此懒将花事看,凭谢凭开,不过一般倦。
深锁冰心向古卷,唐朋宋友相交遍。”拿一本宋词,
吟哦在新年敲响的钟声中,徜步在墨香古卷间。
---题记
宋词之美,美得足以让人沉醉。在宋词里穿行,
如置身于青石小径上缓缓地行走,
看到一个个才子佳人凌波微步,带着浓浓的沁香,
从书卷,从典故中,着一袭艳丽的绸衣,款款徐来。
让我们重回到青衫长袖,羽扇纶巾,
吟诗醉月的岁月,去重温那个烟波浩渺的古宋朝代。
[/url]
宋王朝,那是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
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
寻着旧日的谢桥;柔弱无力的秦少游,
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
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
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
还有那个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
大江东去的《念奴娇》、幽幽的《何满子》:
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
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风》……
古人云“诗庄词媚”,词为美人,
诗则为壮士,词之语言如桃花源头的清水一泓,
沁人肺腑,涤荡着千年来古今孤独的心灵,
使我们在千年后的尘世做执着的守望......
一首首诗词歌赋,飘逸地穿越亘古华韵,
萦绕于古香古色的墨字心笺之中。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温黁的酒壶里酿着太白的奇迹;
是南后主饮尽了浪漫,枯萎在赤子的梦里;
轇輵的纺车上织着子美的愁绪;三变割裂了现实,
抖落在婉约的风里;金陵的记忆在潋滟的柔波中漫漶;
唱着豪放的歌,东坡拾起了公瑾的磨难;
靖康的耻辱在浮华的喧阗中平淡,
吟着哀愤的诗,是易安翻开了项羽的遗憾;
稼轩的踌躇和赍志,义山的愁悰和华丽在这里消释了浓郁,
国恨在这里得到了过滤。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
从小就对唐诗宋词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素,刚学会认字父亲便教我念诗。虽然来了科大,读了理科,却仍爱默默地玩味着这千年余韵,体会着作者心中那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感受着这千年文化之美。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唐诗宋词的魅力在哪儿?我觉得艺术之美是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苦的承受塑造着人的心灵,因一个字麾集无数天才的激情:美。唐诗宋词便是这历史长河沉淀出来最美的结晶,是美的化身。
诗歌中的色彩之美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的美丽世界。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构成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色彩的组合给唐宋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在,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过,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也给我们一幅鲜明美丽的图画。还有一种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上句明言“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都未明写色彩,而雨后之竹含“翠”, 夕阳在山见“红”,仍暗寓鲜明的色彩对比。 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则写出了光与色的变幻和对比。乌鸦翻动枫叶,使得叶上的夕阳之光不停晃动;白鹭站在芦花滩上,映得秋水格外澄明。上句是红与黑的对比,下句是青与白的映照。色彩在诗人笔下产生了神奇的美感。
教学随笔
唐侉宋词兰 开
一 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注重对学生人 文素质的培养,还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讲得很有道 理。 教师的鼓励,就像一阵阵和煦的东风,吹走了学 生心头的乌云,吹去了学生心中的迷茫和困惑。 教师的鼓励,就像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树起了学 生心中的信念,坚定了学生对学习的追求。 教师的鼓励,就像一盏盏黑暗中亮起的明灯,照 耀着学生前行的道路,温暖了学生的心田。 要知道:“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好学生是鼓励 出来的。”因此,利用作文评语来激励学生,能取得出 人意料的好效果! 唐诗宋词是屹立在我国文化长廊里面的两座丰 碑,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用唐诗宋词来教育学 生、鼓励学生,可谓是言简意丰、意蕴悠长。语文教师 应该做好,也必须做好。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杜甫如是说,于是我鼓励 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要有实现远 大抱负所须有的开阔的胸襟和超人的胆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 难。”针对学生中的贪玩、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自 控能力差的现象,我用这些诗句劝学,形式活泼,学 生易于接受。 陶渊明说:“盛年不再来,一Et难再晨。”岳飞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以此勉励学生应 惜时如金,奋发有为,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做 到人生无悔。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问渠那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 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来感染学生,让他们体悟亲情的美 好,拥有一颗豁达感恩的心。 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古人 生多磨难,从来纨绔少英豪”来熏陶学生,启示他们 尽管经历坎坷,也要始终保持一种昂然向上、不屈不 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以“春江水暖鸭先知”来说明凡事都要亲身实 践、勇于尝试,这样才能发觉苗头,帮助学生留心观 察生活。 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阐述 当局者迷,要学会换位思考,承认自身存在的局限 性。 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使胡马度阴山”“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教育学生拥有一颗爱 国心,要学习知识,报效祖国。 用诗的语言、火的激情、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劝 诫来教育学生,我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学生也乐于接 受,潜心钻研,对古诗词的兴趣、爱好空前高涨,背 诵、使用古诗词已蔚然成风,成为我班的一大亮点。 如以朱巧巧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学习古诗词达到了 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们每人都收集整理了厚厚的一 本诗词,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几个人交流一番,寓学 于乐,乐此不疲。又如学生王思聪,以前学习基础不 好,上课不爱听讲,老是说话,整天嘻嘻哈哈的、没个 正形,不愿学也学不进去,屡次违反班规校纪,影响 他人。批评他还满不在乎,竞有他的一套歪理。我就 要求他每天必须背会两首诗,并能给我说出诗词的 意思。开始他还有抵触情绪,但也只能被迫接受。后 来他竟也慢慢喜欢上了诗词,连整个人都变了,没事 就背诗词,说话也文明了,也知道学习了。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另外,课前五分钟, 我还坚持让学生每天讲一首诗,轮流讲、人人讲,讲 意思、讲体会,效果也很好。 我用唐诗宋词鼓励、教育学生,班内的学风、班 风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课上课下,学生和老师都觉得 很舒服、开心,大家都自觉地去做好自己的事。同学 间也多了一些理解,少了许多闲事。因此,诵读诗词, 获益匪浅! 唐诗宋词,高度表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怀。它 告诉我们,要感恩生活、胸襟广宽、积极进取、百折不 挠。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悄悄地熏陶、感染着学生, 使学生从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唐诗宋词,我为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 努力,以唐诗宋词的丰厚内涵来服务教学、营养学 生、智慧人生! (作者单位:河南省武陟县木城镇初中) 范
1 唐诗宋词之美 (896字)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当你们迈入高中崭新的旅途时,我已经到异地他乡寻求诗和远方。高中是你们新一轮学习的起点,也是你们挥洒青春汗水的“舞台”。今天就让我带你们一起欣赏唐诗宋词之美。
诗词美在像春风一样走进我们的生活;诗词美在像太阳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诗词美在像彩虹一样渲染我们的青春。在唐诗宋词中,我们穿越时空,倾听古人的心声,用心感悟唐诗宋词之美。
一场秋雨,一场梦。梦中,有人轻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人浅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啊,从唐诗宋词中我读懂了刘禹锡的豁达胸怀;读懂了张继的姑苏情怀。在唐诗宋词中,我品味着秋天的美丽。
月,自古以来,寄托着人们的思念,祝福和悲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领悟了苏轼的无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寂。在唐诗宋词中,我学会了冷静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诗词,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李白的豪爽,领略着李清照的婉约,陆游的悲壮......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如痴如醉。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银装素裹的严冬,我用心品味着,用情感悟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如涓涓流水,那些清丽雅致的小诗,穿过我的心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陶醉在早春的清新之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陶醉在夏日的绚丽之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陶醉在秋夜的温婉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陶醉在冬雪的烂漫之中。
一唱三叹的琴声,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号角,铿锵有力,那些苍凉悲壮,富有哲理的诗词震撼着我的灵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读出诗人的苍凉与悲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读出了前人豁达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被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动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良师益友的劝勉,鼓励着我更加勤奋地去拼搏,去创造......
唐诗宋词之美
唐诗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登高而望远,临山而探幽,无限风景,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叹为观止,让人如痴如醉……
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着深邃,积蓄着厚重,凝结着辽远,负载着磅礴,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尽管也会有碧落与黄泉的交融。
宋词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笼盖着细腻,是梧桐上的细雨,是小楼上的东风,是明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流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尽管也会有乱石与惊涛的交流。
于思想主题而言,唐诗之美,多在于言志;宋词之美,多在于抒情。言志多追求气度,则豁达;抒情多讲究韵味,需细腻。豁达者则多描写让人豁达之人、事、物、景或取豁达之面,细腻者亦同。豁达者多谈理,细腻者易伤情。比如,同是写月,唐诗中多是明月满月,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雅;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广阔;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辽远;更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深刻。即使有缺月残月,也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般的从容;也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样的热忱。宋词中多是残月淡月,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静谧;有“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消魂”的惆怅;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有“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的寂寞;更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伤悲。即使有明月满月,也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慨,也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愁思。
再如,同是写水,唐诗中的水,多是江河湖海之水,是大水,是急水,是深水,是呈现一种气魄和胸怀的水,更多的是“月涌大江流”的辽阔,是“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剧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急促,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深邃,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尽管也有“泉眼无声惜细流”的纤细,也有“桃花尽日随流水”的柔缓。但是,纤细和柔缓背后依然是满心喜悦,满腔热忱。而宋词中的水,多是带着一种细腻的情思和愁绪的水,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那种漂着落红的水,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中落满柳絮的水。多是池水,是春水,是秋水,是“池塘风绿风微暖”的散淡,是“縠皱波纹迎客棹”的闲适,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黯然,是“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的婉转,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惆怅,尽管也有“千里澄江似练”的广阔,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但是,广阔和豪放背后依旧是满心荒凉,满腹感慨。
龙源期刊网
宋词之美
作者:林帝浣
来源:《华声文萃》2018年第01期
小时候很喜欢宋词,在中学期间,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把图书馆里的《全宋词》全借回来,一口气看完。
中国的文化深处,不在那些华丽的符号、精美的手作,却在几个简单中文字的排列组合,让我们瞬间被击中,内心为之一震。
一首好词,能被记住的,大概也就是那么几句,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叫“金句”。这些可以用来洗脑的金句,也就构成了所谓的文化功底。
宋词有长有短,尤其南宋以后,像周邦彦、姜夔那些,简直是在写一篇抒情散文。大概是当时酒席比较漫长的缘故,伴奏歌曲也被编得越来越长,而且还很喜欢引用典故,不是低学历人能听懂的。
当场听不懂的,也不能像今天能立刻悄悄上网搜一下,即刻露出马脚,下次也就不会再被邀请来喝酒了。
我们最后还是会喜欢那些简短的、像说话一样的词。
这种短词通常被叫作小令,小令里我最喜欢的名字是“如梦令”。如梦令很短,只有三十多个字,而其中相信大部分人都能背出来的就是李清照這首《常记溪亭日暮》。
喝醉了酒划船,撞到荷塘里,把里面的鸟都吓跑了。这么简单的一首叙事词,却会被这么多人记得,当然不是因为它的内容,而是因为如梦令里三十三个字所形成的朗诵节奏,就像洗脑神曲一样,读过就不会轻易忘掉。
“如梦令”这个题目当然也加分不少,喝醉了就做梦,本也是常事,但鸥鹭像梦境一样被惊飞了,是一件多么美好忧伤的事,这首小令也就由此境界高了起来。
回看宋词的历史,是很符合“诗穷而后工”这句话的。大概能写得好的诗人,普遍都是之前很富后来很穷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被一路贬到海南去摘椰子的苏东坡,空有一身好武功却去种树的辛弃疾,都不是太得意的人。就连大才子宋徽宗赵佶,唯一被选入《宋词三百首》的,还是被金兵抓住押到北方泥井关押的路上,看见驿馆的杏花开了写的,“和梦也新来不做”,真是悲凉至极。
龙源期刊网
宋词之美
作者:陌上花
来源:《醒狮国学》2018年第03期
曾有人在网上发起一个问卷:“假如你能穿越,最想回到哪个朝代?”据说最热门的答案是:“宋朝。”虽然,在那些被历史尘埃湮灭了的过往里,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有西汉王朝的风光鼎盛,有魏晋南北的隐逸风骨,亦有大唐盛世的辉煌篇章,但论及盎然流转的风雅生活,排行首位的,则当属宋朝无疑。那是一个将艺术品位推向巅峰的年代,也是一个将生活美学演绎到极致的时代。
缓缓打开五千年历史的云水卷图,到了宋朝这一折,每一丝水波褶皱里,都漾溢出充满艺术美感的雅致风尚。这其中,有闲逸贵族的焚香之趣,有茶香氤氲的品茗之乐,有飘渺空灵的丹青之赏,有摇曳多姿的插花之美。更有本始于南梁、形成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却至宋代达到顶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篇章之一的宋词,成为最不容忽视也最值得浓墨书写的一页。
宋词,是宋朝文学最高水平的标志。时至今日,一阙阙或豪迈、或婉约的词作,仍然在古典文学王国里生机勃勃,特立独行并自成一派,其华彩不输唐诗、不让元曲。在对宋词的品读中,我们可以窥见在那个时代,宋词的对应群体没有严格的界限,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既有帝王贵胄,亦有平民歌姬,皆可填词咏唱,或表抒胸臆或寄托相思,或赞美山水或怀古讽今。总之,正因了全民参与的热情,让宋词在重文抑武的一个朝代,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圆融,并成就了它的黄金时代。
宋词的世界,是绚烂多彩的。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以及如梦如幻般的意境,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如此,就连每一个词牌名,也是那样地意味隽永,在浩瀚的词海里摇曳着无边的风情。宋词的词牌多达800多个,信手拈来便是一长串:“一剪梅”“点绛唇”“蝶恋花”“钗头凤”“醉花阴”“相见欢”“虞美人”“破阵子”……虽都只有寥寥几字,却包含着一种情致、一种韵味,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陶醉其中,不得不感叹中国文字的奇崛美妙。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宋词之美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8年第12期
如果把我国古代文学比作一顶光彩夺目的皇冠,那么,宋词就是镶嵌在上面的一顆晶莹剔透的宝石。
宋词,和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宋词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的格调并不高。后来,他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步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锥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
唐诗宋词——美的传承
不管你是科学家,文人,抑或农工商贸之流,甚至日理万机的政客,奔波谋生之余,觥筹交错之时,云淡风轻之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心摇魄动,均可以吟出一两句对景的唐诗宋词来。这是因为中国文人对于世间万物美的体验皆包含在了唐诗宋词之中,它们是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的传承,只要这一份追求尚存,诗歌的生命力就永不停歇。
一、色彩之美
诗歌中的色彩之美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美丽世界。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色彩的组合给唐宋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在,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过,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也给我们一幅鲜明美丽的图画。
这些色彩组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想象的美感,也是诗人词者智慧的体现。大自然之中的一景一物皆着不可替代之色彩,它们相互映衬显出了不可替代之美。而诗人词者则通过语言将自然之境与自我心理状态相结合,赋予了这种雅俗共赏的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唐诗宋词的韵律之美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闻名于世。在语文教学中,唐诗宋词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将从韵律之美的角度,探讨唐诗宋词的独特魅力。
一、韵律的定义与作用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韵的规律性组织,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唐诗宋词之所以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韵律之美。韵律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诗句更加动听悦耳;同时,韵律还能够帮助诗人表达情感,加深作品的意境。
二、唐诗的韵律之美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韵律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唐诗的韵律多样,既有平仄韵律,又有押韵韵律。平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平仄相间的排列形成韵律的节奏感。押韵韵律则是指诗句中的末尾音节相同或相近,形成韵律的和谐感。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一句,通过“国”和“枝”的押韵,营造出了一种优美的韵律之美。
三、宋词的韵律之美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而著称。宋词的韵律之美主要表现在押韵和平仄上。宋词的押韵多为叠韵,即相邻两句词的韵脚相同,这种叠韵使得整首词具有一种优美的和谐感。同时,宋词的平仄韵律也非常重要,通过平仄的变化,词人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通过平仄的变化,将对明月的祝福与对亲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情的韵律之美。
四、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唐诗宋词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唐诗宋词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唐诗宋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唐诗宋词的创作,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唐诗宋词的韵律特点,让他们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进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
唐诗宋词的韵律之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欣赏唐诗宋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唐诗的韵律之美主要表现在平仄韵律和押韵上,而宋词则以叠韵和平仄韵律为主要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唐诗宋词的能力,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唐诗宋词的韵律之美,将为学生带来一次次美妙的文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