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实验图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23.87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的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
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成像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
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
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
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办法和部分成因。
8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间进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求。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一、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
这些实验如下: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流;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我们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种实验,可以大致分为5类:1.测量性实验:知道有关的器材使用方法,然后运用这些器材进行测量。
如:用电流表测电流;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组装性实验:根据要求设计、连接、组装,组成装置或仪器。
如:连接串并联电路;组装电动机模型。
3.验证性、说明性实验:通过设计小实验,验证观点的正确性(包括器材、做法、现象、结论四个方面),或通过实验说明某一问题。
如:验证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实验说明液化现象的存在。
4.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结论。
如:探究欧姆定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5.建构性实验:通过实验,建构物理量。
如:密度概念的建构;比热容概念的建构。
三、初中物理实验的等级:所有实验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课堂上形成“边学边实验”的教与学过程。
但由于学校条件、仪器情况、教学时间等问题所限,不可能将所有实验都进行分组实验。
因此,我们从知识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出发点,通过多年来青岛市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结合新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20个实验,将初中物理实验划分为4个等级,即:零级实验、一级实验、二级实验、三级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科学学科,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趣味生活小实验,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体验物理的魅力。
第一节:浮力实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验证浮力的存在。
首先,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将它放入装满水的盆子中,观察瓶子的行为。
我们会发现,当瓶子浸入水中时,它会浮起来。
这是因为水对瓶子产生的向上的浮力大于瓶子的重力,所以瓶子能够浮在水中。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浮力的原理,并且可以应用到许多日常生活中,比如船只的浮力原理。
第二节:简易电路实验电路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学习电路的工作原理。
首先,准备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一些导线。
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一端用导线连接起来,再将另一端的导线连接到电池的负极和灯泡的另一端。
当我们完成电路的连接后,灯泡就会亮起来。
这是因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使得灯泡发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电灯的使用原理。
第三节: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玻璃板和一个笔。
将玻璃板放在桌子上,用笔在玻璃板上画一条直线。
然后,将一只手放在玻璃板上方,用另一只手在玻璃板下方,观察直线的变化。
我们会发现,直线在玻璃板中折射,变得不再笔直。
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且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眼镜的使用原理。
第四节: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学习声音的传播规律。
首先,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根细长的绳子。
将绳子系在瓶子的底部,然后用手拉紧绳子并敲打瓶口。
我们会听到声音传播的声音。
41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物理实验16个物理小制作,等你来行动!作为物理学习的一部分,实验对于增进理论知识的理解极其重要。
然而,对于某些物理知识而言,仅仅阅读教科书和听讲是不够的,更好的方式是通过小制作进行实验操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16个简单的物理小制作,让大家可以在自己家中也能够进行物理实验。
1. 果冻体验:在一杯热水中加入果冻,搅拌均匀,然后定期放入冰箱,观察果冻颜色的变化。
2. 密度实验:在一杯水中加入油,观察油和水的分层情况。
3. 金属线实验:将金属线揉成一个小球,然后将火柴头点燃,当火柴头烧得足够红热时,用它点燃金属球,观察金属球的变化。
4. 绳子与篮球实验:将一条长绳绕在篮球上,然后用力拉绳子,观察篮球的反作用力。
5. 磁铁实验:将几个磁铁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另一个磁铁扫过它们,观察磁铁的反应。
6. 声波实验:用吸管将气球内的空气推出,然后放松气球,观察气球的反应。
7. 静电实验:用橡皮筋绕在各物品周围,然后将它们放在塑料袋内,观察它们的反应。
8. 温度实验:将两个不同温度的金属物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应。
9. 热膨胀实验:将一个硬币放在一块板子上,然后用水加热板子,观察硬币的反应。
10. 灯光实验:用一块黑布遮挡灯光,然后再移去黑布,观察灯光的反应。
11. 牛顿环实验:用两个透明玻璃圆片叠放在一起,然后在它们上面放置凸透镜,观察牛顿环的现象。
12. 热传导实验:将一个金属块放在火炉中,然后将另一个金属块接触在它旁边,观察金属块的反应。
13. 声音传播实验:在一个塑料瓶子上打一个小洞,然后将一个充气的气球放在它上面,用针扎破气球,观察气球的反应。
14. 声音共振实验:在一张纸上放置一只水杯,然后用吸管将水注满,观察饮料的反应。
15. 雷达实验:在墙上挂上一个小球,然后用手指敲打墙,观察小球的反应。
16. 火箭制作实验:将一张纸卷成管状,然后在底部点火,观察滑板车的反应。
这些实验是非常有趣且易于操作的,需要的物品都可以在家里找到。
简单初二物理小制作木髓球静电验电器从植物的干茎中取木髓晒得很干后捏成一些直径约5毫米的小球。
在小球上涂一层铝粉漆、胶体石墨或金粉漆。
在每个球上连接15厘米长的丝线。
在木架上挂一个木髓球。
用绸布、毛皮或法兰绒摩擦过的物件去接近木髓球看它如何动作。
这种木髓球装置叫做验电器。
除了用木髓球外也可用爆米花、聚苯乙烯膨体球、乒乓球或其它很轻的物体。
主要的一点是要涂上一层金属粉使其成为导电体。
可以用蛋白将铝粉涂在球的表面。
伏打电池现介绍一种伏打电池可以使12伏小灯泡连续发光持续时间可达10分钟以上使用后也不必作特殊处理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制作方法】 1容器及溶液的配制在约200毫升带盖的口瓶上另配一个胶塞塞上钻两个直径约4毫米的孔。
溶液为15的稀硫酸质量比内加1的重铬酸钾作去极剂如配制100毫升溶液就先在用蒸馏水洗净的烧杯中倒入85毫升蒸馏水再缓慢注入15毫升纯硫酸然后加入1克重铬酸钾。
经搅拌使重铬酸钾全部溶于蒸馏水后装入广口瓶盖好备用。
2极板的制法取约60×10×4毫米3的电解铜和锌各一块把直径约4毫米、长约5厘米的两段粗铜丝一端与铜块、锌块焊牢另一端穿过胶塞并通过一小段软线与12伏小灯泡焊牢如图1671所示。
【使用方法】揭开广口瓶盖将极板插入瓶内的溶液中灯泡即亮。
实验完毕取出极板用蒸馏水洗净包好保存将广口瓶盖好以后继续使用。
【注意事项】极板一定要保持干净溶液混入普通的水或其他物质。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简单的电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2003-04-11 选自《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水果电池【制作方法】取一块30×20×2厘米2的木板钉在一块30×15×2厘米3的木板上做成如图1672所示的支架。
按图中要求在支架的上部中间处装一只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二极管下方挖孔装一只微安表。
如图连接好电路并在发光二极管上套一段直径5毫米长6毫米的黑色塑料管以便于观察其发光情况。
声学- 1 -- 2 - 声1:发声体在振动器材:长30cm的硬塑料格尺(钢尺)过程:把硬塑料格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力拨动尺端,观察现象。
现象:尺发声时在振动。
结论: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声2:发声体在振动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一组音叉。
过程:用细线将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3:发声体在振动器材:一盆水、一组音叉。
过程:手握叉柄,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逐渐靠近并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现象。
现象: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4:会跳舞的小人器材:扬声器、圆柱形塑料小瓶、毛刷、电路过程:把毛刷的棕毛粘在小瓶的底部,当做小人(可以装饰一下),扬声器接在有录音机的电路中,小人放在扬声器纸盆上,打开录音机放音乐即可。
现象:小人在纸盆上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结论:发声体在振动。
注:小人也可以用纸折成。
声5:声音的传播器材:支架、乒乓球、细线、两组相同的音叉。
过程:把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一组音叉的叉股轻靠在乒乓球上,用力敲击另一组音叉(两组音叉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叉股在一条直线上)。
观察现象。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保温杯(双层)、胶塞、手机(或小扬声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保温杯中(透明更好),并盖上杯盖。
如用扬声器,就要把导线穿过胶塞,把扬声器放入杯中,塞紧杯口,再接在外面的播放电路中。
现象:声音变小。
- 3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器材:真空罩、抽气筒(或大注射器)。
过程:用手机播放音乐,放入真空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逐渐变小。
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名称:瓶子赛跑实验器材:沙子. 水. 瓶子. 小木板.原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1。
压力的大小,2。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过程: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因为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实验名称:带电的报纸实验器材:报纸. 铅笔.原理:摩擦起电过程: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实验名称:铜丝灭火实验器材:铜丝. 蜡烛.原理:热传递与燃点过程:将铜丝绕成圈,罩在蜡烛的火焰上,这时空气并没有被隔绝,但发现火焰明显变少,甚至熄灭。
原因是铜的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去,使火焰周围温度骤降,当石蜡油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熄灭。
实验名称:这只气球会爆炸吗?实验器材:气球. 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 针.原理:压力的作用效果.过程: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
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响各不相同。
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
透明胶带比拟巩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人们已经把它运用到生产中去了,防爆车胎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名称:烧不着的布条实验器材:棉布条. 水. 酒精. 火柴.原理:不同物体的燃烧点不同。
过程:找一块棉布条,用水淋时,在中间局部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局部。
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似火焰穿过了布条。
100个简单的物理小实验案例,每个案例都包含一个简要的描述和实验步骤:以下提供两个详细的小实验。
以下是两个实验的详细步骤:实验一: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材料:-一杯水-一根细针-一张纸片步骤:1. 将一杯水倒满,使水面平整。
2. 将纸片平放在水面上,确保纸片完全覆盖水面。
3. 慢慢地将细针放在纸片上,注意不要戳破纸片。
4. 观察细针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如果细针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表面张力足够大,可以支撑细针的重量。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杯水-一根笔-一张纸片步骤:1. 将一杯水倒满,使水面平整。
2. 将纸片竖直插入水中,直到纸片与水面垂直。
3. 在纸片上方将一根笔倾斜放置,使笔的一端在水中,另一端在空气中。
4. 观察笔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部分是否呈现不同的位置。
在水中的部分会看起来偏折了一样。
以下是100个简单版小实验:1. 摆钟实验:使用一个线长可调的摆钟,记录不同线长下的摆动周期。
2. 摩擦力实验:将一个物体放在不同表面上,用力推动它,观察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风力实验:使用一个风扇,调整风扇的强度,观察风力对物体的影响。
4. 弹簧实验: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观察弹簧的伸缩变化。
5. 浮力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观察它们的浮力。
6. 电导实验:使用一个电池、导线和灯泡,连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
7. 音叉实验:敲击音叉,将其放在玻璃杯边缘,观察声音的共鸣效应。
8. 颜色混合实验:将不同颜色的水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混合效果。
9. 镜子实验:使用平面镜或凸凹镜,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
10. 磁铁实验:使用一个磁铁,观察它对铁磁物体的吸引力。
11. 音量实验:使用一个音响,调整音量大小,观察音量对声音的影响。
12. 电磁铁实验:将导线绕在铁芯上,通电后观察铁芯的磁性。
13. 透镜实验:使用凸透镜或凹透镜,观察光线经过透镜后的聚焦效果。
14. 热膨胀实验:将金属条加热或冷却,观察其长度的变化。
电学实验专题 一、伏安法测电阻1、如图13甲所示是小红同学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物连接图.(1)电源电压6V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她完成电路的连接。
(2)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电压表指针有偏转,请帮她找出故障的原因(填下列故障原因的代号) A 、小灯泡短路 B 、电源接触不良 C 、小灯泡断路 D 、电流表内部短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3乙所示,则小灯泡的电阻 为 Ω。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用定值电阻做实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2)闭合开关,向左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应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调节滑动变阻器,把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其中电流表示数为0。
5A 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V .实验次数 1 2 34 5 电压U /V 1.0 1。
5 2。
0-3。
0电流I/A0.20.30。
4 0。
5 0。
6图13甲 乙 乙1 2 3 V 5 10 15 3- 甲 A 2 - 0.6 3V- 3 15丙U /VI /A0.2 0.4 0.6(4)在丙图中作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图线.2、我们已进行过学习探究“欧姆定律”。
(1)小明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①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V,电流表的读数是A,被测电阻R x的阻值是Ω.(3)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①写出你的建议:.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 .三、测量小灯泡的功率1.小明用下列器材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其中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1)请你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在图14中将电路连接完整.((2)小明一连接好电路后一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反偏,原因是.(3)小明改正了连接错误后继续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所示,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W.通过多次实验小明得出:小灯泡越亮它的实际功率越.(4)实验中,小明想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也要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但目的和这次不同.测电阻时移动滑片的目的是为了.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图15 P3150.63+U /VI /A 012340.1 0.2 0.3 0.4图16(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7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简单初二物理小制作木髓球静电验电器从植物的干茎中取木髓晒得很干后捏成一些直径约5毫米的小球。
在小球上涂一层铝粉漆、胶体石墨或金粉漆。
在每个球上连接15厘米长的丝线。
在木架上挂一个木髓球。
用绸布、毛皮或法兰绒摩擦过的物件去接近木髓球看它如何动作。
这种木髓球装置叫做验电器。
除了用木髓球外也可用爆米花、聚苯乙烯膨体球、乒乓球或其它很轻的物体。
主要的一点是要涂上一层金属粉使其成为导电体。
可以用蛋白将铝粉涂在球的表面。
伏打电池现介绍一种伏打电池可以使12伏小灯泡连续发光持续时间可达10分钟以上使用后也不必作特殊处理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制作方法】 1容器及溶液的配制在约200毫升带盖的口瓶上另配一个胶塞塞上钻两个直径约4毫米的孔。
溶液为15的稀硫酸质量比内加1的重铬酸钾作去极剂如配制100毫升溶液就先在用蒸馏水洗净的烧杯中倒入85毫升蒸馏水再缓慢注入15毫升纯硫酸然后加入1克重铬酸钾。
经搅拌使重铬酸钾全部溶于蒸馏水后装入广口瓶盖好备用。
2极板的制法取约60×10×4毫米3的电解铜和锌各一块把直径约4毫米、长约5厘米的两段粗铜丝一端与铜块、锌块焊牢另一端穿过胶塞并通过一小段软线与12伏小灯泡焊牢如图1671所示。
【使用方法】揭开广口瓶盖将极板插入瓶内的溶液中灯泡即亮。
实验完毕取出极板用蒸馏水洗净包好保存将广口瓶盖好以后继续使用。
【注意事项】极板一定要保持干净溶液混入普通的水或其他物质。
编者提示本自制教具可辅以“简单的电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
2003-04-11 选自《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水果电池【制作方法】取一块30×20×2厘米2的木板钉在一块30×15×2厘米3的木板上做成如图1672所示的支架。
按图中要求在支架的上部中间处装一只发光二极管在发光二极管下方挖孔装一只微安表。
如图连接好电路并在发光二极管上套一段直径5毫米长6毫米的黑色塑料管以便于观察其发光情况。
《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这个实验超有趣的!就像我们在和光玩捉迷藏一样。
你拿一个平面镜,再用一束光去照它,然后观察光反射的方向。
我记得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
小李同学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当看到光按照一定规律反射出去的时候,他惊讶地喊:“哇,真的好神奇啊!”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光反射时的角度关系,就像解开了光的一个小秘密。
你不想亲自试试吗?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嘿,你知道吗?平面镜成像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
你站在平面镜前,会看到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自己”,但又摸不着。
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小王对着镜子做各种鬼脸,镜子里的“他”也跟着做,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发现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距离相等,而且是正立的。
这就好比是光给我们变的一个奇妙魔术,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你对这个神奇的现象不好奇吗?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成像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透镜,能让物体的像变大变小,还能变远变近。
我们用凸透镜对着蜡烛,调整距离,在光屏上就能看到不同的像。
有一次,小张把蜡烛放得很近,结果看到了一个很大很模糊的像,他着急地说:“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呀?”大家一起帮他调整,最后终于看到了清晰的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感觉自己就像探索宇宙奥秘的小科学家。
你想不想体验一下这种探索的乐趣呢?四、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这个实验很基础但也很重要哦!就像给物体量身高一样。
我们用刻度尺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比如铅笔、书本。
我记得我第一次测量的时候,特别紧张,生怕量错了。
但是慢慢地就熟练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地测量长度,这可是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的技能呢。
你平时有没有自己测量过东西的长度呀?五、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就像给物体称体重一样。
我们用天平来称各种小物体的质量。
有一次,小赵在称一个小铁块的时候,不小心把砝码放错了,结果称得的质量不对,他懊恼地说:“哎呀,我怎么这么粗心呢!”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重新正确地称出了铁块的质量。
现象;现象;说明。
说明。
说明。
现象;
现象;现象;说明。
说明。
形成原因。
分子间距离大到小顺序现象;能用纸锅烧幵水的原因为:。
说明。
0现象;
装满水的杯中继续放回形碘受热先后。
说明。
针白光通过二棱镜后发生现现象;
现象;象说明。
说明。
形成原因。
现象;
现象;形成原因。
说明。
说明。
形成原因。
现象;
现象;形成原因。
说明。
说明。
成像原理:。
现象;
现象;幻日形成原因。
说明。
说明。
成像原理:。
现象;
现象;通过玻璃杯看到的是。
说明。
说明。
成像原理:。
水向下流是因为。
现象;眼,戴镜运动员向下落是因为。
说明。
眼,戴镜说明。
现象;示数加润滑油摩擦。
说明。
示数摩擦。
现象;示数摩擦。
说明。
示数用力捏刹车是摩擦。
现象;示数摩擦。
说明。
示数摩擦。
现象;示数摩擦。
说明。
说明:。
筷子能提起杯子是受力作现象;说法不一的原因:用。
说明。
0说明力能。
现象;含义:。
说明力能。
说明。
含义:。
说明力能。
现象;神九相对天处于。
说明力能。
说明。
火箭升空时相对发射架。
效果与有关。
说明。
火箭加速上升动能,势能,说明力能。
读书为:。
机械能。
能转化为能。
效果与有关。
读书为:。
利用了水的大的特点。
说明。
可以减少水分的。
现象;说明。
烧瓶中的水吸热后,说明。
说明。
在上面板下放热后。
现象;向前游利用原理。
探究装置。
说明。
利用。
人向前倒是因为。
探究:;现象:;说明:。
利用原理。
由于带了电荷,互相防止带来的危害。
说明。
说明。
通过方式压强。
通过方式压强。
通过方式压强。
通过方式压强。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测量。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利用:。
说明:。
说明:。
说明:。
装水的塑料袋放入水中, 示数变为。
浮筒通过改变上浮。
氢气球升空原理。
孔明灯升空原理。
浮沉子通过改变实现浮沉。
潜水艇通过改变实现浮沉。
杠杆。
杠杆。
相当于。
相当于。
形成的物理原理:。
盘山公路相当于机械中
的。
辘轳是的变形。
相当于,可以。
运动员对杠铃做功。
限
速是因为。
说明。
说明。
说明不同。
探究。
现象。
结论。
探究。
现象。
结论。
说明。
说明。
说明。
利用。
利用。
近到远能转化
说明。
说明。
说明。
探究装置。
形成原因:。
说明。
说明。
流星说明利用。
说明。
甲通过方式改变内能, 乙通
过方式改变内能。
伏打电池将能转化为。
油
量表是表。
油面上升油量
表示数。
油量表是表。
油面上升油
量表示数。
电脑芯片用材料。
太阳能电池板用材料。
散
热器要用好的材料。
司南静止时勺柄(S极)
指向地理。
此装置是实验,甲乙说明
乙丙说明,应用。
此装置是实验,说明。
应
用。
此实验,说明。
应用。
此
装置是,可以判断。
此实验,说明。
ab图可以
得出。
d图可以得出。
此装置原理是,能转化为
能。
此装置原理是,能转化为
原理
一边刮掉一半的目地是现
象,说明。
说明
转化为
水蒸气
内能。
原理:
伏打电
池将能
现象,
说明。
光纤通信利用。
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