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中国股市非理性现象及应对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1摘要:中国股市在经历数年非理性繁荣之后,伴随投机泡沫的破灭,如今又进入非理性暴跌期。
为对中国股市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非理性现象给出更具开放性的全面的剖析,本文区别于传统的单一视角,试图综合不同学科观点,从行为金融学、周期理论、中美证券市场发行制度对比等多视角对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现象做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出应对股市非理性的政策与投资决策建议。
关键词:非理性行为金融周期理论中国式价值投资一、引言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其快速成长堪称奇迹,已成为世界股票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为中国居民理财的重要途径。
但二十一年中不规范发展的案例数不胜数,直到今天,监管不足、内幕交易、投机盛行、制度不完全等问题仍然无法有效克服;中国投资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二十一年里,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跌宕起伏和全球经济的大落大起、货币政策的周期性调整、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监管层日益深入的制度变革的洗礼,直到今天,“政策市”、“圈钱机制”、“造富机器”的质疑仍然不绝于耳。
为此,研究中国股票市场非理性现象及其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绝大部分,他们的决策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他们又以弱势人群的姿态出现,其决策行为的非理性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
(一)频繁交易造成投资者频繁交易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拥有更丰富的信息且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相信自己基于上述信息的预测能力。
另一个原因是情绪容易受到市场行情短期波动的影响,很多实证研究都说明市场中部分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会对投资者的情绪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投资者跟随进行相类似交易,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从众”或“羊群效应”。
投资非理性行为与市场风险防范在投资领域,人们经常会被情绪和认知偏差所支配,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这种非理性行为不仅会对投资个体造成损失,还有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出现动荡。
一、非理性行为的几种类型和影响1.追涨杀跌(懒惰者博弈)投资者常常因为走势追赶市场,并在股价迅速上升时进行买入,股价快速下跌时逃离市场。
这种投资行为被称为追涨杀跌。
当投资者做出这种决策时,他们通常是在通过过去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股价变动。
但事实上,市场是十分复杂的,无法简单地使用历史数据进行判断。
2.过度乐观/过度悲观当投资者遇到短期的收益时,他们往往会对未来的市场变得过度乐观。
相反,如果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会变得过度悲观。
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羊群效应”:人们倾向于追随主流意见,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倾向于预测出现最明显的事物,而忽视更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
3.过度自信投资者也可能因过度自信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他们可能会低估风险并高估回报潜力,从而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而不考虑市场的数据和其他因素。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者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投资者可能会在错误的时间点进行交易,考虑不到市场的风险,犯下巨大的投资错误。
二. 市场风险的防范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
市场风险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波动性,其预测较难,影响较大。
1.分散投资分散投资能够降低风险。
如果你把你的钱全部投入股票,一旦该行业遇到问题或整个市场经济出现动荡,就可能会有惨重的损失。
分散投资的好方法是投资不同种类的资产,如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并在行业和市场的不同区域进行投资,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2.及时避险当市场出现明显的不利变化时,最好及时停止损失,避免加重损失,保护已经取得的利润。
因此,投资者应该制定出明确的投资策略,严格按照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包括买卖时间、目标价格、止损等等,严格遵守交易规则和纪律,避免意气用事行动。
3.控制情绪情绪和认知偏差是造成非理性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分析在现代化的经济市场中,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商品市场,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恐怖的迹象,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其中的最大因素之一。
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复杂的,因此,了解非理性行为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显然和直接的。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的异常波动和资产价格的失衡。
例如,当投资者过度乐观的时候,他们会购买更多的股票或商品,这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上涨,这种上涨往往远远超过了基本面所能支持的程度,当这种价格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后,投资者意识到价格已经高于实际价值时,就会开始抛售,形成市场的“泡沫破裂”。
其次,投资者在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也会导致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在任何市场中,信息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是投资决策的基础,而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市场中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
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当某个股票开始上涨时,往往造成投资者之间的社交认可,即越多的人购买,就越有可能继续上涨,即使这个涨价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
这种社交认可加剧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很可能很多人在购买同一个股票时,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股票的真实价值,而只是因为其它人也在购买而决定跟随市场。
这会导致市场上信息交流的严重失衡和更多严重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的发生。
非理性行为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即使投资者已经掌握了股票或商品的基本面信息,他们仍然可能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过度自信或风险厌恶造成的。
在某些情况下,投资者会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这就导致了对证券基础信息的讨论,更可能在市场中误导投资者,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赔钱。
然而,尽管非理性行为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我们并不应该过度依赖理性,因为理性也存在固有的限制。
例如,理性的投资者也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模型失配,或未来不确定性等原因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即使是最理性和最有训练的投资者也不是免受诸如情绪和思想局限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浅谈我国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现象——以2015 年股灾为例作者:任安晨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35期摘要:本文基于市场非理性角度分析了2015 年股灾发生的原因。
2015 年6 月至8 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 个交易日内从5178 点跌至2850 点,跌幅超45%。
本次股灾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认为是羊群效应、过度自信、投资者情绪、蛇咬效应等因素,导致了2015 年的泡沫破裂。
最后根据非理性因素分析,本文从投资者、监管部门、新闻媒体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15 年股灾;股票市场;非理性一、引言2015 股灾是中国股票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触及人数最多、形成损失最重的一场股灾。
在2015 年6 月12 日沪市创下5178 点的高点,从6 月15 日开始,受证监会强力清查配资的影响,市场开端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5170 点大跌103 点。
紧随其后,市场形成大面积踩踏:6 月15日-7 月9 日,上证指数在18 个生意日内下跌1803 点,最大跌幅近35%;6 月15日-8 月2 日,合计52 个交易日,其中有21 个交易日指数大幅下跌,出现17 次千股跌停,其中更有罕见的超过两千只个股跌停现象。
在这轮股市暴跌中,以金融监管部门为主,曾先后出台数个救市政策,但均以失败告终,股市加速下跌,股票连续跌停,股市出现流动性危机。
2015 年股灾对资本市场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值得我们去思考股灾的发生以及原因。
二、股票市场非理性分析有限理性理论由赫伯特? 西蒙(Simon)提出,他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人。
由于人的知识、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其价值取向和多元目标并非始终如一,而是经常相互抵触,而现实决策环境是不确定且极其复杂的。
在2015 年股灾中,泡沫的产生与破灭都表现出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在羊群效应、过度自信、投资者情绪、蛇咬效应、信息不对称和沉锚效应。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摘要: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必然存在着产生一系列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跟风行为、追涨杀跌、过度交易、盲目交易行为、快进快出投机行为等。
这些投资行为受到投资者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证券市场制度的影响。
引导投资者从非理性走向理性,主要措施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建立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专门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步伐、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培训等。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行为;投资者权益保护我国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地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以及现今的创业板、股指期货市场等。
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不规范、不成熟的投资者行为。
而这些行为又将与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所以,有效防止这些非理性投资者行为,对投资者自身调整理性化、证券市场规范化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一、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人,其中散户中的非理性行为居多,这也是大部分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证券市场中,也有一个“二八”现象,就是80%的投资者在亏损,而20%的投资者盈利或保本。
据目前情形来看,散户投资者似乎都陷入了一个非理性路径而难以自拔。
在金融学的角度下,这种现象源于散户存在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投资行为学家将行为科学、心理学等成果运用到金融投资当中,采用期望理论描述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不具备长期理性行为。
从短期来看,投资者或许是理性的、正确的,但是长期上,投资者是不具备统筹性和连续性的,也就是他们的投资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也就造成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的持续性。
二、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主要表现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可以归类为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两类。
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主要表现在风险控制上。
“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引言:我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波动性较大、参与者浩繁,其中不乏大量的散户投资者。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容轻忽。
本文将从观点解读、表现形式、原因分析以及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羊群行为”。
一、观点解读:所谓“羊群行为”,即指投资者出于从众心理,盲目跟随大多数人的投资决策而行动。
这种行为屡屡出此刻市场上,除了在股票市场中有着较为明显的表现外,也存在于其它金融市场中,如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
二、表现形式:1. 市场上涨时,投资者会过度乐观,盲目跟风采购股票;2. 市场下跌时,投资者会过度悲观,盲目抛售股票;3. 随便追高、高位抛售,不顾价值投资原则;4. 过度关注短期利润,缺乏长期投资的耐心和观望精神。
三、原因分析:1. 不确定性因素:投资者面临的市场信息浩繁,分析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从而导致羊群行为的出现。
2. 社会心理因素:人们屡屡期望和他人保持一致,防止奇特或不一致的意见,而羊群行为提供了一个追随大众的方式。
3. 信息差:个人投资者通常无法获得与机构投资者相同的信息来源和分析能力,因此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影响,产生羊群行为。
4. 心理压力:投资市场往往有很大的波动性,这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确定感。
在这种状况下,羊群行为成为了一种减轻压力和降低风险的方式。
四、对市场的影响:1. 市场异常波动:当大量投资者同时跟风或抛售时,市场会出现异常波动状况,导致股票价格迅速上升或下降。
2. 股票估值失真:羊群行为会导致一些热门股票的价格被人为推高,从而与其真实价值脱离。
这样的估值失真会损害市场的有效性。
3. 增加市场风险:当投资者跟随大众行动时,市场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导致市场风险增加,投资者可能会承担更大的损失。
4. 波及实体经济: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实体经济,例如影响公司融资能力和投资者信心。
股票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股票市场是众多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重要渠道,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反映。
然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常常使得投资者陷入盲目、恐惧或贪婪等不理性行为。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股票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并探讨投资者应如何避免不理性行为,实现更加稳健的投资收益。
一、股票市场的特点及规律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一直是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都与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
行为金融学发现,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随时都可能受到价格波动、信息流、社会影响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的供需变化,从而反映到股票价格上。
这说明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并非完全由基本面因素决定,而是具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1.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普遍存在在决策中往往会受到社会影响、自身情绪、过度自信、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干扰,导致不理性行为的出现。
例如,将当前市场情绪和以往行情拟合,迷信一些图表形态,并将其作为市场预测的标志。
2.投资者偏向与趋势投资者往往短视、认为市场会一直向上或向下趋势,决策常常跟随市场主流方向。
这样的趋势跟从行为很容易导致过度投资、盲目跟随、错失良机等投资风险。
3.投资者倾向于过度自信许多人经常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认为自己能够在股票市场中取得长期收益,而忽略了市场风险和自身的限制。
二、投资者如何避免不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学证实了投资者情绪和行为的重要性。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避免不理性行为成为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几点建议:1.避免过度自信投资者不应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
投资者应该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了解宏观经济环境、社会影响等因素的作用,避免因索取末路而产生过度自信。
2.避免过度投资投资者应该在对自身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之后,合理地规划投资方案,避免投资过度导致资金亏损。
3.避免跟随趋势投资者不应该盲目跟随市场趋势,应该对市场方向进行深入调研,并根据自身持股策略进行判断。
(1)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羊群效应,是暴涨暴跌的助推器①个人投资者中的羊群效应是暴涨的助推器2015年7月9日,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在千股停牌的情况下仍暴力拉升,尾盘分别收涨5.76%与4.25%,两市未停牌个股数量为1319只,其中共有1277只个股涨停,仅2只个股下跌。
当日本该封死在跌停板的已触发下折阀值的12只分级B基金,当天不仅没有死死封在跌停板上,反倒盘中触及涨停板。
以地产B为例,以跌停开盘,但其午后一度逼近涨停,尾盘跌幅仅为1.02%,换手率高达55.71%,且生物B以0.22%的涨幅收盘。
据分级基金网统计,7月9日这12只分级B基金的交易额高达46.11亿元,其中有色B的成交额达到10.17亿元。
羊群行为导致买入分级B基金的投资者在未充分了解杠杆基金风险,处于信息不对称条件的情况下,因着急进场获利心理的膨胀而导致其盲目效仿其他投资者的买入行为,“羊群效应”完美的诠释了该类投资者因追涨心切而急速进场的行为,正是这种非理性行为造成了市场异象的出现。
表1:2015年5月-8月股票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统计表单位(万户)5月第2周5月第3周5月第4周6月第1周6月第2周6月第3周6月第4周7月第1周7月第2周7月第3周7月第4周8月第1周8月第2周8月第3周新增投资者数79.7 89.66 164.44 149.91 141.35 99.19 49.92 51.29 51.3 52.93 39.15 34.05 26.54 32.97 较上周增幅-2.89% 12.50% 83.40% -8.84% -5.71%-29.83%-49.67%2.74% 0.02%3.18%-26.03%-13.03%-22.06%24.23%新增个人投资者79.58 89.52 164.28 149.75 141.19 99.02 49.79 51.15 51.17 52.82 39.06 33.97 26.46 32.89新增机构投资者0.12 0.14 0.16 0.16 0.16 0.17 0.13 0.14 0.13 0.11 0.09 0.08 0.08 0.08投资者总量8346.568436.228600.668750.578891.928991.119041.039092.329143.629196.559235.79269.759296.299361.42图1:2015年5月-8月股票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统计图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网站,图表由作者自行整理如表1与图1所示,5月25至6月12日之间的三周,每周的市场投资者增量维持在150万户左右,且在该样本期间增速达到峰值,高达83.40%,新增机构投资者数量稳定在1000户左右,波动不大。
个人投资者盲目的追涨情绪外加对“政策市”的乐观预期导致股票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市场概念成风,一旦有利好消息出现,大量投资者将蜂拥而至,疯抢个股,非理性投机情绪严重,盲目从众跟风的羊群效应明显,大量个人投资者挤破头颅想在A股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但6月14日开始的股市暴跌导致市场逐步降温,个人投资者的投机热情逐步下降,新增开户数大幅减少,并在8月的第2周达到样本期间最低值,新增开户数仅为26.54万户。
当投资者面对类似的决策问题,且掌握的信息相同时,其投资决策行为往往会趋同,如2015年5月的开户热潮,这皆表明个人投资者心理脆弱,极易受其他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此时的羊群效应已达到极致,可见存在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个人盲目从众心理引起的“羊群效应”加速了本次股票市场的暴涨暴跌。
而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股市泡沫产生的原因就是无经验的个人投资者大量涌入了市场。
②个人投资者中的羊群效应是暴跌的助推器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在市场一路高歌时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在股市加速下行时期也不甘落后。
以众多千股跌停日中的7月3日为例,当天市场共有1475只个股跌停,上证综指收跌5.77%,深证成指收跌5.25%,本文将以万向钱潮(000559)为例进行分析。
当日该股走势同上证综指走势基本一致,低开低走,盘中上冲乏力,上午9点40分,该股因大单抛压跌停,且在9点53分时打开跌停板,反弹至-8.73%,很快即因市场抛单的再次增加而被牢牢地封在跌停板上,午后大盘受中石油等大盘蓝筹的拉动而上行,万向钱潮也受此带动开始强势反弹,盘中最高于13点20分翻红至0.51%,盘中振幅达10.51%,但因市场的极度恐慌情绪,以及投资者担心尾盘市场再度跳水而挂卖单的心理,该股于14点2分再次触及跌停板,且在14点22分封死跌停板,直到交易结束未曾打开跌停板。
随后的三个交易日,受恐慌情绪的持续影响,很多投资者在集合竞价时期即挂跌停价卖出,导致该股连续三个跌停,其中不乏一字跌停,7月8日收于11.65元,较年内股价最高点跌63.68%。
由图5可知,市场恐慌指数IVIX(加个注释:是上交所根据上证50ETF期权的交易价格情况,编制的中国首只基于真实期权交易数据编制的波动率指数——中国波指(iVIX),它是跟踪市场波动性的指数,作为反映投资者情绪的重要指标,波动率指数可以有效衡量市场风险水平。
)在7月3日附近达到最高点,表明此时的市场极为不理性,恐慌情绪蔓延。
待8月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可知该股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期间惨遭错杀,该股自7月9日开始连续4个涨停,其后股价平稳上行,至8月14日,收盘价为23.76元。
在市场下跌,市场情绪恐慌时期,个人投资者往往会因为不理性的恐跌情绪而忽略个股的基本面分析,盲目的跟着市场上其他投资者挂卖单止损,造成“追涨杀跌”的投资魔咒,助推股市反弹无力而大跌。
图3:万向钱潮(000559)7月3日的股价分时走势图图3:上证综指7月3日的分时走势图(2)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过度自信、羊群行为人类尤其是专业人员通常会夸大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倾向于高估个人主观判断的能力,低估突发事件、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此种过度自信行为往往促使人们凭借自我意愿夸大事物发展方向,不对其做出客观分析,在股票市场上常常表现为机构投资者选择性接受信息,忽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
图2:世纪游轮(002558)近期股价走势图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世纪游轮(002558)为例,截止2015年12月8日,世纪游轮自复牌日起已连续涨停20个交易日,最新收盘价为212.94元,股价较停牌前价格涨幅达572.80%,根据表2可分析得出该公司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均呈下降态势,其股价近20日的强势走势并不与其基本面相符。
机构投资者多相信自己多年从业的敏锐嗅觉来判断投资机会,一旦有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等利好性公告,他们常断定此为极佳的投资机会,利用报单速度稍快于其它营业部而抢先买入股票,希望借此赚取丰厚的投资机会,从而造就了“特立A”、“世纪游轮”等妖股。
当股市呈波浪走势,基金经理不能准确判断市场未来走向之时,羊群效应多有发生,股市的波动性越大,基金经理的羊群效应越明显。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概念成风,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抵挡不住炒作概念的诱惑。
表2:世纪游轮(002558)近年基本财务状况日期2015-09-30 2014-12-31 2013-12-31报告期三季报年报年报营业收入同比(%) -3.34 26.46 13.36营业利润同比(%) -1,129.76 15,222.39 -98.82净利润同比(%) -464.33 240.36 -87.44总资产同比(%) -8.13 -6.90 13.61总负债同比(%) -42.92 -51.24 552.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同比(%) -2.75 1.12 -0.13 ROE(加权)(%) -3.60 1.75 0.83 ROA(%) -3.20 1.55 0.76销售毛利率(%) 12.56 16.72 10.70销售净利率(%) -5.82 2.05 1.27资产负债率(%) 8.33 7.48 14.28资产周转率(倍) 0.55 0.76 0.60 每股收益-0.32 0.16 0.08数据来源:Wind资讯(3)监管层的非理性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市场受行政干预影响大、各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等原因导致监管层的非理性行为时有发生。
2014年12月,伞形信托入市资金猛增至1500亿元,A 股市场日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15年1月,入市的信托规模约3000—4000亿元,监管层对此推动股市大幅上涨的现象并未采取任何措施,直至2015年7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恒生电子宣布停止HOMS系统的账户开立功能,清理伞形信托的行动才正式开始。
监管层在此次处理伞形信托问题上的滞后性、突发性进一步引发市场的进一步下跌,若监管层能早发现伞形信托的威力,早处理其带来的影响,并相对延长处理期限以降低对市场的震动影响,或许此次股市的千古奇观不会发生,非理性下跌也不会重击市场信心。
2.投资策略建议(1)个人加强证券投资方面知识的学习,学会识别市场风险(2)增强个人投资能力,结合政策走向、行业动态等进行基本面分析,掌握个性化的投资策略,不盲目从众投资(3)分散化投资,避免将所有财产投资于股市,以防出现单边下行风险。
(暂时想不出,明天有时间我再帮你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