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种属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3.47 KB
- 文档页数:2
金黄色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八孢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e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毛霉属Mucor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negum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 ureae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尿素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根瘤菌属Rhizobium肺炎链球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盐生盐杆菌Halobacterium halobium红皮盐杆菌Halobacterium cutirubrum结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四联微球菌Micrococcus tetregenus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欧文氏菌属Erwinia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Leeuwen Hooke.\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细菌学的奠基人是Robert Koch\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病原菌学说\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驳斥自然发生说\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证实病原菌学说\下列微生物中,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的是古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形态的原核生物中,最多见的形态是球状\在枯草芽孢杆菌肽聚糖中,四肽尾的结构是L-Ala-D-Glu-L-Lys-D-Ala\在G+细菌细胞壁中缺乏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在G-细菌细胞壁中缺乏的化学成分是磷壁酸\脂多糖是G¯细菌的内毒素,其毒性来自分子中的类脂A\用人为的方法处理G¯细菌的细胞壁后,可获得仍残留有部分细胞壁的缺壁细胞称作球状体\按鞭毛的着生方式,大肠杆菌属于周生鞭毛菌\除支原体外,能形成“油煎蛋”状菌落的细菌还有L-型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的肽桥是-(Gly)5-\细菌中异染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磷源贮存物\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糖,多肽或蛋白质\蓝细菌进行固氮作用的部位是异形胞\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类囊体\细菌鞭毛的运动所需能量来自于细胞膜\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中所特有的物质是肽聚糖\G+细胞壁中所特有的成分是磷壁酸\细菌芽孢的抗逆性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抗热\在细菌的芽孢皮层和芽孢核心中,有一种特殊的与其抗热性有关的物质是DPA-Ca\苏云金芽孢杆菌体孢晶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古生菌细胞壁中假肽聚糖分子的连接键是β-1.3-糖苷键\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糖被\细菌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聚-β-羟丁酸在细菌中的生理功能是碳源类贮藏物\固氮菌所特有的休眠体构造称为孢囊\放线菌的菌体是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多核的原核微生物\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实体的原核微生物是粘细菌\菌毛的作用是吸附作用\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裂殖\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群体形态称为菌膜\放线菌基内菌丝的主要作用为吸收营养,排泄废物\有一菌落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且在培养基连接紧密,则该菌最有可能是放线菌\在实验室中,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细胞壁缺壁细胞称为L-型细胞\高等陆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在“9+2”型鞭毛微管二联体的A亚纤维上,会伸出内外两条动力蛋白臂,其性质是一个ATP酶\“9+2”型鞭毛的基体,其横切面在电子显微镜下显“9+0”型\能产生厚殖孢子的常见酵母是白假丝酵母\真酵母进行有性繁殖时产生子囊孢子\在固态基质上会不断蔓延,以致不能形成菌落的霉菌是根霉\根霉产生的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是接合孢子和孢囊孢子\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头的霉菌是青霉\在其生活史中,只发现有无性繁殖而未发现有性繁殖的真菌称为半知菌\能产生游动孢子的霉菌是腐霉\下列不属于真菌细胞器结构的是叶绿体\某些酵母菌上下两细胞连接处呈藕节状,通常称为假菌丝\下列属于无性孢子的是分生孢子\由气生菌丝特化而成的结构是子囊果\由营养菌丝特化而成的结构是菌核\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的酵母菌是八孢裂殖酵母\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的酵母是路德氏酵母\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又能认二倍体形式存在的酵母是酿酒酵母\分生孢子梗的顶部长有顶囊,基部长有足细胞的霉菌是曲霉的重要特征\蕈菌菌丝中双核细胞的大量繁殖必须借助锁状联合\对于细菌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芽孢染色常采用的染料是孔雀绿\复红染鞭毛的关键操作为染料新鲜\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火焰灼烧灭菌\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酒精脱色\显微镜观察细菌时,一般要在镜头与载波片之间滴一滴香柏油\有一菌落的特征为:圆形,干燥,表面呈绒毛状,菌落较大,这种菌可能为霉菌\菌落特征为:圆形,表面湿润或粗糙,或有光泽,易挑起,这种菌最有可能是酵母菌\所有下述特征中,不适合描述酵母菌细胞的是它们是多细胞的真菌\微生物细胞染色时热固定步骤在只有用多步染色法\酵母菌细胞壁主要含葡聚糖和脂多糖\磁小体的作用是导向作用\酵母菌主要生长在偏酸的含糖环境\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和放线菌的病毒\病毒缺乏独立代谢的酶体系\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免疫性\最先发现病毒的是尹万诺夫斯基\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物化性质建立的,包括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烟草花叶病毒的典型形状为杆状\以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是腺病毒\以复合对称的病毒是T4噬菌体\噬菌体感染宿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透明斑称为噬菌斑\动物病毒在其宿主的单层细胞培养物上所形成的聚集体,称为空斑\从本质上看,病毒应是一种既可以感染态存在,也可以非感染态方式存在的遗传因子\病毒的增殖方式为复制\引起牛、羊搔痒病的病原是朊病毒\1971年,T.O.Diener在患仿锤病的马铃薯块茎中,发现了最小的只含有裸露RNA分子的寄生生物类病毒\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成分是核酸\决定病毒感染专一性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朊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蛋白质\最先提纯的病毒结晶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与寄主细胞同步复制的噬菌体为温和噬菌体\拟病毒为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分子\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源物质是葡萄糖\下列物质中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叶酸\大肠杆菌属于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H2为电子供体\用来分离产胞外蛋白酶菌株的酪素培养基是一种选择培养基\下列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的是查氏培养基\一般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为5.0~6.0\一般细菌适宜的生长PH为7.0~7.5\对厌氧微生物正常生长关系最大的物理化学条件是氧化-还原势\高氏1号培养基适合培养放线菌\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营养,说法正确的是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5:1\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基团转位\ EMB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群有显著的鉴别力,主要是依据的原理是发酵乳糖产酸\富集土壤真菌用的常用选择性培养基是马丁氏培养基\蓝细菌属于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还原态无机化合物\基团转位有如下特征运输前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占微生物细胞总物质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水\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所需碳源不同\一种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有机物,能源是氧化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则该细菌的营养类型为化能异养型\实验室细菌培养基能够加富通过添加血液\要对细菌进行动力观察,最好采用半固体培养基\对厌氧微生物正常生长关系最大的物理化学条件是氧化还原电位\在C·H·O类化合物中,微生物最适宜的碳源是糖类\新陈代谢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能量代谢\微生物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分子\不产氧光合作用产生A TP是通过循环光合磷酸化\发酵是专性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的一种生物氧化形式,其产能机制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代谢是微生物细胞中的一个过程,其作用是合成分子及细胞结构\营硝酸盐呼吸的细菌,都是一类兼性厌氧菌\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有氧呼吸\下列哪些描述不符合次级代谢及其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不受细胞的严密控制\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中,还原力NADPH2的〔H〕来自于H2O的光解\微生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稳定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膜\属于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是A TP,维生素\抗生素属于微生物代谢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只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条特有的代谢途径是ED\一些嗜盐菌进行光合作用的机制为紫膜光合磷酸化\在以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中,不含叶绿素和菌绿素的是嗜盐菌\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氧化氨生成亚硝酸盐获得能量\对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对容器内全部培养基里的细菌进行测定\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病原微生物\代时是指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延滞期\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生长期是对数期\在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稳定期\下列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活度的是腌肉\能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化学剂是杀菌剂溶菌剂\微生物细胞内环境中的pH值一般为中性\只能用高压灭菌才能杀死的是细菌芽孢\磺胺的结构类似物是对氨基苯甲酸\青霉素杀菌的主要机理是抑制细胞壁合成\采用紫外线诱变菌种时需要在黑暗或红外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是可见光激活微生物细胞中的光激活酶\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的是磺胺类药物\直接显微镜计数适宜的微生物是霉菌孢子和酵母菌\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是不同的\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菌体体积增大\微生物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稳定期\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是排尽锅内冷空气\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2)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3)能源已基本耗尽\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平板菌落计数\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的决定因素是稀释率\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微生物细胞大小、形态典型,生理生化反应稳定,并开始积累贮存物质的阶段稳定期\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称生长限制因子\最符合同步生长的描述是处于同一生长分裂阶段\紫外线杀菌的主要机理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为了比较各种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通常采用检测指标是石炭酸系数\对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干热灭菌\在“后抗生素”时代,学者们关注的发展微生物生化药物的一个新方向是生物药物素\“细胞内颗粒更明显,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形,芽孢开始释放”具有这样特点的是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在微生物生长的某个阶段,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处于动态平衡。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一)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微米(μm)(二)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二、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peptidoglycan)▲肽聚糖(peptidoglycan)(粘肽/胞壁质)是一类复杂多聚体,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原核细胞特有组成及结构:革兰阳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G—: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或脂磷酸壁LTA)作用:1 G+菌重要表面抗原 2参与调节细胞外离子平衡 3与细菌粘附致病有关(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组成: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有些细菌为脂寡糖LOS)▲脂多糖(LPS):脂质A(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特异多糖(有种特异性,即G-的菌体抗原O抗原)▲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G+ G-肽聚糖厚、多层,50层薄、层少,1-2层糖脂含量糖多脂少糖少脂多特殊成分磷壁酸外膜意义:导致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不同。
例如:青霉素(破坏肽聚糖),溶菌酶(破坏聚糖骨架)均作用于G+(4)▲细胞壁的功能a. 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b. 构成细菌的重要抗原c. 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A群链球菌膜磷壁酸——粘附作用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多种生物学效应d. 参与营养物质的交换(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含义:细菌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后,可使其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破坏或合成抑制,在高渗环境下,多数细菌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损的细菌。
特点:细菌L型呈高度多形性;独特的培养特性:高渗透压、高营养、低琼脂;L型菌仍有一定的致病性;有些L型菌在去除诱发因素后,能回复为原菌。
微生物分类与特征微生物是一类直径小于0.1毫米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空气甚至人体内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分类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理分类和遗传分类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无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形态多样,可根据细胞形态和结构进行分类。
按细胞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1.1球菌球菌是一类呈球状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球菌的特点是细胞形态规则,细胞分裂后常以群体形式存在于空气、水体和地表等环境中。
1.2杆菌杆菌是一类形态为细长杆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
杆菌的特点是细胞大小均匀,可进行旋转运动,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中。
1.3螺旋菌螺旋菌是一类形态为螺旋状的细菌,如螺旋体、珠螺菌等。
螺旋菌的特点是细胞弯曲呈螺旋形,可进行蠕动运动,多分布于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
除了形态分类,细菌还可根据生理特征进行分类,如革兰氏染色反应、需氧性等。
革兰氏染色反应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根据菌体结构的差异进行区分。
需氧性可将细菌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嗜氧菌等,主要根据细菌对氧气需求的多少进行区分。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有细胞核的生物体,如霉菌、酵母菌等。
真菌的特点是具有菌丝体结构,可通过孢子繁殖。
2.1霉菌霉菌是一类多支链菌丝构成的真菌,如黑曲霉、白曲霉等。
霉菌的特点是菌丝体生长迅速,可以分泌大量酶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体表面等环境中。
2.2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酵母菌的特点是细胞独立,可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广泛存在于空气和发酵食品等环境中。
三、病毒病毒是一类具有遗传物质但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的特点是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病毒可依据它们的核酸类型来分类,主要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这主要取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类型。
细菌学知识点总结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体,具有原核细胞结构,不具备真核细胞的核膜和细胞器,同时也缺乏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中,甚至在动植物体内,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并最为广泛分布的生物之一。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土壤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也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分解者和循环者。
此外,一些细菌还能够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互相合作生存。
然而,另一方面,一些细菌也是致病的,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危害。
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和遗传特征,细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传统上,细菌可以按照形态分为球状菌(球菌)、杆状菌、弧菌、螺旋菌等。
此外,根据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对氧气的利用情况,细菌可以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
根据细菌的代谢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光合细菌和化能细菌。
此外,根据细菌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细菌还可以根据其基因序列和遗传演化关系进行分类,更加准确地划分细菌的种属。
细菌的培养与鉴定在研究细菌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
细菌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
不同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有的细菌需要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有的细菌只能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有的细菌需要特殊的生长因子等。
通过合适的培养条件,可以使细菌在实验室中进行大量繁殖,为研究和应用提供充分的样品。
而细菌的鉴定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试剂和生物学特性来进行。
通常包括对细菌的形态特征、荧光特性、氧气利用情况、代谢产物、耐受性等方面的鉴定。
现代细菌鉴定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细菌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比对,更加准确地鉴定细菌的品种和种属。
细菌的生长特性细菌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对数增长期、平台期和死亡期。
在潜伏期,细菌对新环境进行适应和准备生长所需的物质。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植物病原细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对植物健康生长和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害,了解和鉴定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
一、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植物病原细菌按照形态、生理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革兰氏阳性细菌:这类细菌的细胞壁含有厚重的胞壁,染色时会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红单胞菌、普通炭疽菌等。
2. 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类细菌的细胞壁较薄,染色时会呈现出红色或粉红色。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普通立枯病菌、普通溶藻菌等。
3. 袋状杆菌属:这类细菌的细胞形态呈现出袋状或棒状,常见的有普通炭疽杆菌、普通溶藻杆菌等。
4. 黄单胞菌属:这类细菌的细胞形态为杆状,呈现出黄色。
常见的黄单胞菌有黄单胞菌、黄病单胞菌等。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鉴定植物病原细菌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1.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大小、颜色等。
形态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试,如对不同营养源的利用能力、产酶能力、氧气需求等进行检测。
这些特性的差异可以帮助鉴定细菌的种属。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比对细菌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的种属和亚种。
以上是鉴定植物病原细菌常用的方法,不同方法的组合使用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是植物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病原细菌的特性和致病机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对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研究,对于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等多种类型。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是对它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资源。
1.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一般包括在原核生物中。
根据细菌的形态、代谢方式和环境特点,可将细菌分类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指细菌细胞在革兰氏染色中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指细菌细胞在革兰氏染色中染色后呈粉红色。
此外,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程度,也可以将其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等不同类型。
2. 真菌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富含壁脂多糖,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两大类。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常见的有酿酒酵母和贝克曼酵母等;霉菌是多细胞真菌,以生长在有机物上的菌丝体为特征。
3.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中间类型,其细胞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同时也缺乏真核细胞核。
原生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两个界,常见的有隐孢子虫和原生质虫等。
4. 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由核心蛋白质衣壳和核酸组成。
病毒依靠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
病毒根据其核酸类型和外壳结构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综上所述,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和病毒四大类,每类微生物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物特性、生长环境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合理利用微生物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农业植物病原菌物常见种属名录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农业植物病原菌物中的一些常见种属,包括其名称、研究意义和分布情况。
这些病原菌物对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通过了解这些常见病原菌物的特征和分布情况,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名称:稻瘟病菌属,包括多种水稻瘟病菌种,如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等。
研究意义: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稻瘟病菌属及其相关病害的防治措施,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情况:稻瘟病菌属在中国分布广泛,尤其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名称:轮纹病菌属,包括多种植物病原菌种,如梨轮纹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等。
研究意义:轮纹病是果树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和产量损失。
研究轮纹病菌属及其病害的防治措施,对保障果树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情况:轮纹病菌属在中国果树产区有广泛分布,其中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名称:枯萎病菌属,包括多种植物病原菌种,如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等。
研究意义:枯萎病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可导致植物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研究枯萎病菌属及其病害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农作物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情况:枯萎病菌属在中国农作物产区有广泛分布,其中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名称:疫病菌属,包括多种植物病原菌种,如大豆疫病菌(Phytophthora sojae)等。
研究意义:疫病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导致植物叶片黄化、植株死亡等。
研究疫病菌属及其病害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农作物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情况:疫病菌属在中国农作物产区有广泛分布,其中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
炭疽病菌属(Colletotrichum)名称:炭疽病菌属,包括多种植物病原菌种,如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等。
微生物分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讲授:刘国生绪论地球上活的生物具有令人迷惑不解的多样性,所以人们期望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将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类群。
分类学(Taxonomy)(taxis,希腊语,安排或顺序;monos,法则,或nomein,分类或治理)即生物分类的科学。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概括有关微生物学的成果而建立的,是微生物学实践性最强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渗透,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深入了展的今天,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形态为主的传统分类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分类鉴定的需要。
故分类学方法不断深化,鉴定指标不断革新。
如从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到数值分类法、从简单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到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化学组分等指标等,大大促进了微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一般微生物分类学主要包括细菌分类学、放线菌分类学、真菌分类学(霉菌分类学)和酵母菌分类学等内容。
该课程重点在于系统阐明微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同时适当介绍数值分类、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讲分类鉴定的意义和细菌分类学(Bacterial taxonomy)的发展一、细菌分类鉴定的意义1意义:细菌分类学同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一样,其目的在于认识细菌、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为细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2细菌分类学的任务:在全面了解细菌和生物学特征基础上,研究其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它类群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微生物)加以分门别类。
从广泛意义上讲,分类学由3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分类、命名和鉴定,1)分类(Classification)在对大量细菌(微生物)进行逐一观察、分析和描述和基础上,按照它们个体发育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化学组分等一系列性状的异同和主次,并根据其亲缘关系与应用的方便,加以分门别类(归纳为纲、目、科、属、种),从而制定为鉴定用的检索表。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千、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治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导致疾病。
这类微生物称为~ 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细菌(Bacterium):属原核生物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广义:各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其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细菌分类:球菌:双球、链球、葡萄球菌、四联球、八叠球菌。
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杆菌、螺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复杂的多聚体,细菌细胞壁主要组分,原核细胞特有,又称粘肽(mu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
6+菌的肽聚糖有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组成^一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组成。
磷壁酸(teichoic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结构中少数基团被氨基酸或糖取代,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脂磷壁酸LTA)。
磷壁酸的主要功能是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是G+菌的主要抗原,与细菌的致病性相关,同时膜磷壁酸还在细菌的粘附上起重要作用。
细菌的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较复杂。
用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G+,紫)和阴性(G-,红)菌。
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外的物质交换、带有抗原表位,诱发免疫应答。
外膜(outer membrane):G-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约占细胞壁干重80%。
2009—2012年发现的人口腔细菌新种属简介细菌是人口腔微生物的优势种群,不断有新的种属被发现和命名。
本文介绍2009—2012年从人口腔分离的5个新菌属和16个新菌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标签:新菌属;新菌种;人口腔细菌是人口腔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与口腔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人口腔内不断有新的细菌种属被发现和命名,其在微生物系统内的分类位置也会发生变动。
了解这些新的种属有助于全面了解口腔微生物的分类现状,对口腔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细菌种属被发现后,在《国际微生物分类进化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上发表后才能被业界认可,本文即介绍2009—2012年发表在该期刊上,从人口腔分离的5个新菌属和16个新菌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1 新菌属1.1 锥形杆菌属(Pyramidobacter)(Downes,et al.2009)[1]命名:因在培养基上形成锥形样菌落而得名。
特性:革兰阴性杆菌,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蛋白胨-酵母提取物-葡萄糖(peptone yeast ex-tract glucose,PYG)肉汤培养物的主要终末代谢产物是乙酸、少量的异戊酸和痕迹量到少量的丙酸、异丁酸、琥珀酸、苯乙酸。
模式种:鱼腥味锥形杆菌(Pyramidobacter pisco-lens),DNA的G+C摩尔分数为59%,分离自人的口腔。
1.2 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Downes,et al.2012)[2]命名:因与普雷沃菌有相似性而被命名为拟普雷沃菌属。
特性:革兰阴性杆菌,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发酵碳水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是乙酸和琥珀酸。
模式种:坦纳拟普雷沃菌(Alloprevotella tanne-rae),DNA的G+C摩尔分数为45%~47%,分离自人的口腔。
细菌种属分类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
细菌种属分类是对细菌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生态习性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种属分类。
1.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细菌,它们的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肽聚糖和穿过细胞壁的脂肪酸,这使得它们在革兰染色中呈现出紫色。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许多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等。
此外,革兰氏阳性菌还包括一些产生抗生素的菌株,如放线菌属、链霉菌属等。
2.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细菌,它们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不含有大量的肽聚糖和脂肪酸,这使得它们在革兰染色中呈现出红色。
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许多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菌等。
此外,革兰氏阴性菌还包括一些产生抗生素的菌株,如铜绿假单胞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属等。
3. 厌氧菌
厌氧菌是一类不能在氧气存在下生长的细菌,它们需要在缺氧或微氧的环境中生长。
厌氧菌包括许多产生有机酸、酒精、气体等化合物的菌株,如乳酸菌属、酵母菌属、甲烷菌属等。
此外,厌氧菌还包括一些产生毒素的菌株,如肉毒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属等。
4. 嗜热菌
嗜热菌是一类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它们的生长温度通常在50℃以上。
嗜热菌包括许多生活在地热泉、海底热液等高温环境中的菌株,如嗜热菌属、嗜热蓝菌属等。
此外,嗜热菌还包括一些产生酶类的菌株,如热稳定性蛋白酶的产生菌株。
5.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它们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光合细菌包括许多生活在水体中的菌株,如蓝藻属、紫细菌属等。
此外,光合细菌还包括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菌株,如光合细菌属等。
细菌种属分类是对细菌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生态习性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细菌种属分类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细菌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为细菌的应用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