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合江方言的音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四川方言部分西南官话地区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表方言点清平/阴平浊平/阳平清上/阴上清去/阴去清入/阴入次浊/中入全浊/阳入调类调域中值北京55 35 214 51 归四声归去声归阳平 4 3.63 成都44 41 53 13 归阳平 4 3.13 富顺55 31 52 13 归去声 4 3.13 万源55 21 42 214 归阳平 4 3筠连55 31 42 14 归去声 4 3.13 隆昌55 21 52 13 归去声 4 3芦山55 21 53 12 归阴平 4 3泸定55 31 53 24 归阴平 4 3.5 名山55 21 42 13 归阴平 4 2.28 内江55 31 42 213 归去声 4 3汉源55 21 42 12 归阴平 4 2.75 仁寿55 31 42 315 归去声 4 3.25 荣县55 31 42 214 归去声 4 3.13 自贡55 31 53 24 归去声 4 3.5 威远55 31 42 214 归去声 4 3.13 雅安55 21 42 14 归阴平 4 3石棉55 21 53 24 归阴平 4 3.38 冕宁55 41 35 22 归去声 4 3.38 西昌44523411315 2.8雷波44 31 42 212 55 5 3.1 马边44 21 53 213 33 5 2.9 峨边44 31 53 212 34 5 3乐山55 21 52 13 44 5 3.2 峨眉44 21 42 13 55 5 3.1 古蔺55 21 42 214 34 5 3.1 古宋55 31 53 13 33 5 3.2 合江55 31 52 13 33 5 3.1洪雅44 31 42 213 55 5 3.2 夹江44 31 42 213 55 5 3.2 犍为55 31 53 13 33 5 3.2 泸县55 21 42 13 33 5 3.1 泸州55 21 42 13 33 5 3.1 眉山55 31 53 13 24 5 3.2 沐川55 21 53 13 33 5 3.1 纳溪55 21 42 13 33 5 2.9 南溪55 31 53 13 45 5 3.5 彭山55 21 42 12 24 5 2.8 彭县55 21 52 13 33 5 3 郫县55 21 52 13 33 5 3 屏山55 21 52 13 33 5 3 蒲江55 31 53 13 33 5 3.2 青神55 21 53 213 23 5 3 邛崃55 21 53 324 33 5 3.3 射洪55 31 53 14 33 5 3.3 什邡55 21 52 13 33 5 3 双流55 31 52 13 33 5 3.1 温江55 21 52 13 33 5 3 新都55 31 51 13 33 5 3 叙永55 31 42 13 33 5 3 宜宾55 31 42 13 33 5 3 荥经55 31 52 14 33 5 3.2。
四川方言发音特点概述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四川话和普通话的关系了解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川是个旅游大省,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四川人学说普通话,外省人了解四川话很有必要。
四川话又称西南官话,属于北方语系。
很难从学术上说明,地处长江流域的四川话为何属北方语系。
但有一个很简便的解释,即四川是一个移民省,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对四川话有影响。
但四川话与普通话发音相近,是导致四川人难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原因;四川话在发音上的特殊性,是导致外省人不容易听懂四川话的重要因素。
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1,多数字与普通话发音同,但声调不同:四川方言字、词的发音,大多数与普通话相同,差别的只是音调,即汉字发音中四声的区别。
四川人学说普通话,往往改个音调就以为是普通话了。
即四川俗语所说的‘左起喉咙说话’,其实并没有学准普通话的发音,这就是所谓‘川普’或‘椒盐普通话’的来历。
2,用平舌音代替卷舌音:四川话声母不用zh、ch、sh,只用z、c、s,即四川话中没有卷舌音。
于是有“四、十”不分,“层、成”混淆。
因而四川话与普通话相比,大部分地区语音没有“平舌与翘舌”之分,基本上把翘舌字读成平舌音,如“智商” [zhishɑnɡ]发音为“字桑” [zisɑnɡ],“超市” [chɑoshi]发音为“操肆” [cɑosi],“支持” [zhichi]发音为“资瓷” [zici]。
造成‘川普’不易听懂;四川人在外一说‘普通话’就露陷的原因。
3,用声母‘l’代替‘n’:四川话不用n,用l,以致南、兰不分,也是‘川普’的一个特点。
正如谢娜在谈其学说普通话时,连自己的名字的发音也弄不准确,将谢娜(xiena)发音为谢啦(xiela)。
普通话的“难、南、男”、“奴、努、怒”声母是n,“蓝、兰、岚”、“卢、鲁、路”声母是l,区分非常明显;但四川话里的这些字同属一个声母,完全没有区别。
这些字的读音让外地人听得胡里胡涂,往往一问再问,四川人就不得不靠添字说明法,说明是“蓝色的蓝”和“南方的南”,用组词法费力地解释“陆路”不是“奴怒”。
客家方言的分布展开全文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部分地区。
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粤闽赣边区一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
在海外,台湾和香港有部分地区讲客家话。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广东的客家方言几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地区。
其中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有: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龙川、和平、始兴、连平、新丰、河源、丰顺、紫金、南雄、翁源、连南、英德、惠阳、曲江、博罗、宝安、惠东、揭西、仁化、乐昌、廉江、乳源。
此外饶平县、揭西、海丰、陆丰、龙门、从化、花县、新会、化州、四会、阳江、鹤山、三水、高要、开平、信宜、珠海、深圳龙岗、东莞等广东的其它地区的一些县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客家话分布。
据最新调查资料统计,在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约有190万人讲客家话,分布区域约为6400平方公里,具体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等县。
福建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明溪等县。
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县的九峰、长乐,诏安县的秀篆、官陂,龙岩西北部万安(旧名溪口镇)等地说的也是客家方言。
江西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南的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邬、安远、全南、龙南、定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等十七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修水县的大部分乡镇。
此外,萍乡、广昌、永丰、吉安、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高安、武宁、横峰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均讲客家方言。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区东山一带、新都、金堂、广汉、什方阝、彭县、双流、新津、简阳、仁寿、资中、威远、安岳、富顺、泸县、合江、宜宾、广安、仪陇、巴中、通江、达县、西昌等县市的局部地区。
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方言词考作者:黄利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要:合江方言隶属于西南方言中的四川方言,其方言词语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本文以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该书中20个较有特色的方言词,分析词义,探讨理据,厘清源流,希望有助于四川方言的研究。
关键词:《合江县志》;方言词;考释合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是四川方言中有入声区的方言点之一。
探讨合江方言,不仅有利于合江方言本身的研究及四川方言的研究,对普通话的研究和推广也有所裨益。
学者们很早就已注意到合江方言,例如杨波的《四川官话入声现象的历史文化透析——论合江方言的形成与发展》(1997)、龙玫的《合江话鼻韵尾变异调查研究》(2005)等。
此外,李国正的《四川泸州方言研究》(1997)、陈千百的《四川泸州方音概述》(2009),也有关于合江方言的论述。
查阅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论著几乎没有涉及对合江方言词汇的研究。
而民国正处于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方言词汇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价值。
基于合江方言的特点及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我们以民国十八年(1929年)《合江县志》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中的方言词汇部分。
民国十八年《合江县志》中所收方言词语数量较多,限于篇幅和学力,我们从中选择了20个较有特色的方言词。
为了更好地进行探讨,我们主要采用了义类分类法,将方言词分为七类:(1)天文地理;(2)动物植物;(3)器物杂什;(4)身体疾病;(5)日常饮食;(6)其他类别;(7)虚词。
前六类是按义分类,第七类是按词性分类,以弥补按义分类的不足。
对于每个需要进行阐释的词,首先录入《合江县志》中的原文;在分析该词时,先举书证,再举例证,最后分析理据。
一、天文地理1.【雾罩】雾罩:谓雾也,亦谓之下罩子。
巴蜀等地,常将雾称为“雾罩”“罩子”。
清代陶澍《蜀輶日记》:“二十二日,……入乐山界。
……二十五日,晨雾,舟人呼为罩子。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规律探究摘要:本文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对应规律做了一个初步探究。
这个规律对于四川人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四川方言;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虽然在声调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也就是说,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上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普通话里发一声的字在四川方言里大多数也发一声。
例如:A ---- 阿、哀、埃、安、肮;B ---- 巴、班、帮、包、杯、悲、奔、边、编、标、彪、缤、冰、波;C ---- 猜、参、仓、苍、操、差、昌、超、车、撑、冲、充、抽、初、穿、窗;D ---- 呆、单、当、刀、登、低;F ---- 发、翻、帆、番、方、芳、飞、非、妃、分、纷、丰、风、封、锋、夫、敷;G ---- 该、干、甘、肝、刚、缸、钢、高、羔、戈、哥、割、根、耕、工、公、功、攻、宫、勾、沟、估、孤、姑、瓜;H ---- 酣、憨、夯、喝、黑、轰、呼、花、欢、荒、灰、挥、昏;J---- 饥、机、鸡、基、家、加、尖、奸、坚、肩、江、将、僵、交、骄、焦、阶、皆、今、斤、金、经、惊、精、纠、居、捐、军、均;K ---- 开、刊、堪;康、科、苛、坑、空、抠、枯、窟、夸、宽、亏、盔、窥、坤、昆、L ---- 拉、捞、溜;M ---- 妈、眯、摸;N ---- 拈、蔫、捏、纽;O ---- 欧、讴;P ---- 攀、批、篇、飘、拼;Q ---- 妻、千、枪、敲、亲、轻、秋、区;R ---- 扔;S ---- 叁、桑、骚、森、沙、山、伤、烧、身、师、书、酸;T ---- 他、贪、汤、天、听、通、偷、吞;W ---- 挖、歪、弯、汪、威、温、乌、、窝;X ---- 希、虾、先、香、消、心、兄、休、虚;Y ---- 鸦、烟、央、妖、衣、音、庸、优;Z ---- 灾、脏、遭、增、斋、沾、章、招、遮、真;但是也有少数例外。
泸州方言的儿化词泸州方言的儿化词赵志娟摘要:儿化是泸州方言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分为名词儿化、动词儿化、形容词儿化、副词儿化、代词儿化、量词儿化等。
儿化词在区别词义、词性,表达感情色彩方面具有与普通话不完全一样的特点。
关键词:泸州方言;儿化词;儿化词作用泸州方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泸州方言指泸州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四县三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狭义的泸州方言指作为泸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江阳区的汉语方言。
(1)泸州人的先祖大都是从湖广迁徙而来,(2)因此,泸州话与四川大多数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四川话)一样,与普通话差别不大。
但是泸州方言中的儿化词与普通话的儿化有所区别。
据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对“儿化”的定义,儿化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3)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一个符号。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后面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
例如“爷们儿”-ye mer。
字母r不表示音素,只表示卷舌动作。
本文所研究的泸州儿化词是具有泸州方言特征的儿化词(不儿化不能表达意思),因此不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儿化词。
本文所用部分方言词本字均引自《四川方言词典》。
(4)一、泸州方言儿化词系统泸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广泛存在的儿化词是其特征之一,普通话中也有不少儿化词,但泸州方言中有很多具方言特色的儿化词。
分类如下:(一)儿化名词指人类:摸包儿(扒手);瞟眼儿(斜眼的人);鼓眼儿(眼球突出的人);吂大汉儿(粗鲁肥壮的人);病汉儿(经常生病的人);光头儿(秃头的人,此处“光”要变调);憨包儿(傻子);赖尿狗儿(尿床的小孩);齁包儿(患哮喘的人);嘘嘘眼儿(眼睛习惯性地眯成缝儿看东西的人);幺闺儿(原指排行最小的姑娘,今可指称所有喜爱的晚辈);药妈儿(巫婆);点天儿(计时工);家门儿(同姓的人);史肚千儿(大肚子,多指小孩,不指孕妇)。
成都话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都话,成都话作为四川省市式口音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连读变调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成都话连读变调的优选中,也有一些特定的变化规律。
首先,在成都话连读变调的优选中,出现的重读音节一般多为限定词,用于某种特定的句型,比如“看见某人做某事”,可以用“看见谁做啥”这种句型,这种句型中“谁”、“做啥”等词语会被重读。
此外,在成都话连读变调的优选中,冠词会被重读,以表示出句子中某种特定的意义,例如“这个人”,“这个”会被重读以表示出“这个人”这个专有名词的特殊性。
其次,在成都话连读变调的优选中,有一些特定的句型也会有特定的变调规律,例如“来干嘛啊”,“来”上升,“干”降落,“嘛”上升,“啊”降落,可以表示出有趣的变调句式,在相似句式中,类似的变调形式也会出现,例如“去干嘛啊”。
此外,在成都话连读变调的优选中,当否定词出现在句首时,也会有特定的变调规律,例如“不行啊”,“不”上升,“行”降落,“啊”降落,可以表示出否定的语气。
最后,在成都话连读变调的优选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变调规律,例如语气助词,可以在句尾进行语气的降落变调,例如“好吧”,前面的“好”上升,“吧”降落,可以表达出特定的语气和情绪。
同理,连接词等也有特定的变调规律,例如,“和”在句中可以进行上升变调,以表示出连接的关系。
分析起来,成都话连读变调作为成都话特色之一,在喜闻乐见的
口头文化之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成都话的连读变调具有明确的特定规律,而其中的规律也可以用来作为对其他方言的参照,从而让我们对不同方言的形成有更深入的了解。
粤语化州合江语音系统08中本5班邱婵英2008014536声调9个:阴平55 阴上35 阴去44 阴入51 中阴入4 阳平21 阳上13 阳去33 阳入2声母17个:韵母48个:(一)韵母分类:1.单元音韵母i:资、支、知、耳、以:爬、架、花:河、过:蛇、姐、野:第:地u : 故y: 雨:虚:靴2.塞韵母et: 色、觉t: 日、北at: 辣、刮p: 急:百oet: 出、药it: 舌、接、铁ip: 夹k: 各、落、确、国、郭t: 割k: 踢yt: 缺、月ut: 活uk: 鹿、绿、木、欲3.鼻音韵母u: 红、翁、东、穷、胸:良an: 关、间、衔a: 横:胆、含、三、减n: 群、云、劝、温、新、紧、邻、根、魂:庚m: 心、林in: 连、廉、检i: 灵、星、琼yn: 短、酸、权、船、圆n: 竿:党、桑、讲、兴、床un: 官4.复元音韵母ai: 介、怪:桂、贵、弟:地:饱u: 斗、丑、流、收i: 盖u: 保、桃、赌、母ui: 倍、妹:条、烧y: 墟、帅、靴(二)声母分类:p:布、步、别p': 怕、盘m: 门、闻、微、武f: 飞、灰、冯、符、化、费h: 红、去、开w: 胡、话、围、运t: 到、道、寺t': 太、同l: 难、兰、怒、路、女、吕、连n: 年、脑j: 严、休、玄、若、约、闰、而、日、延、言、然、缘、元、软、远、丘k: 贵、跪、经、结、举k': 葵、权、旗、桥:岸、案、硬、午:精、节、招、焦、祖、主、增、争、蒸:秋、齐、全、趣、仓、冒、枪、曹、巢、潮、醋、处、从、粗、锄、除:修、税、旋、散、扇,线、苏、书、生、声、丝、师、诗(三)声调分类:阴平55 :灯、诗、梯、衣、方、天、初、昏、胸、八、高、猪、专、尊、低、边、安、开、抽、初、粗、偏、婚、伤、三、飞、鹅阳平21:棉、房、田、锄、魂、雄、穷、陈、床、才、唐平、寒、神、徐、扶、娘、人、龙、难、麻、文、云、时、题、移阴上35:使、矢、体、等、碗、委、隐、比、久、古、展、纸、走、短、口、丑、楚、草、普、好、手、死、粉、捲阳上13:是、椅、以、免、似、市、柱、舅、旱、毒、濁、五、女、染、老、暖、买、细、有、近阳去33:士、弟、事、侍、第、石、食、笛、异、面、稻、盗、寺、示、住、健、旧、汗、宝、十、共、阵、助、贱、大、病、害、树、谢、饭、罚、岸、让、漏、怒、帽、望、用、父阴去44:凳、试、世、替、意、四、注、见、救、汉、发、拔、桌、盖、帐、正、醉、对、变、要、抗、唱、菜、怕、放、到、途阴入51:得、识、滴、一、急、竹、织、笔、曲、出、七、秃、匹、黑、湿、锡、福、绩阳入2:逸、月、入、六、纳、梦、灭、蔑、药、局、宅、食、杂、读、白、合、舌、俗、服中入4:觉、割、桌、窄、接、搭、百、缺、约、尺、切、铁、拍、歇、说、削、发。
从声调演变看四川方言南路话与湖广话的历史关系本文以洪雅方言声调演变为例,讨论四川方言南路话与湖广话的历史关系。
首先,通过实验语音学方法,分析了洪雅方言单字音声调格局及两字组连读变调。
由此,比较近八十年来洪雅方言与成都方言声调的演变情况,并结合方言史和移民史,发现在四川方言中,南路话与湖广话来源不同但接触深刻,湖广话引领南路话演变。
标签:四川方言南路话湖广话语言接触洪雅方言连读变调一、引言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隶属眉山市。
下辖15个乡镇,总人口约35万。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张振兴,2012),洪雅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
最主要的语言特征就是有5个声调,入声独立成调。
根据周及徐(2013)的方言史与移民史研究,现代四川方言有两大来源,岷江以东以北地区是明清移民带来的方言,即所谓的“湖广话”;岷江以西以南地区则是当地宋元方言的存留,即所谓的“南路话”。
洪雅方言属于南路话,成都方言则属于湖广话。
研究连读变调对于理解方言的历史演变有重要意义。
从历时的观点看,动态的连读变调可能保留当地方音更多的历史特征,“本调”反倒可以说是“变调”的变化结果,此即丁邦新先生提出的著名论点“变调即原调”(Ting Pang-hsin,1982)。
也就是說,比较研究洪雅方言和成都方言的声调及其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二者的历史源流关系和语言接触规律。
本文发音合作人:曾从新,男,1956年10月生,洪雅东岳人,退休干部,高中学历。
曾先生世代居住于洪雅县内乡镇,家庭所有成员都操洪雅方言。
其本人也无外出居住史,是比较理想的、有典型性的洪雅方言语音的代表人。
二、语音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根据《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我们分别设计了单字音声调格局调查字表、两字组连读变调调查词表。
单字音调查字表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分5组,每组选取4个当地方言的常用字。
两字组调查词表分为25组,每组选取4个当地方言常用的双音节词。
标准的四川话音1.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2. 雄起:加油3. 幺儿呢:表示惊讶4. 晒:语气助词5. 格:西南习惯疑问词前置。
“格是嘛?”(是不是)。
“格好”(好不好)。
“格吃了”(吃了没有)6. 哈(轻声):疑问。
自问自答。
轻度肯定。
例子:“格是哈”?-是不是?是么?“军医哈”-是军医吧?是军医。
7. 哈哈儿呢:一会儿8. 扯(ce):发音时韵母音要拉长。
表示跑题了。
例如“扯远了”“胡扯”,"你有点扯哦"9. 日错:挑衅10. 空了吹:少在这儿瞎说。
不要再吹牛了,没人信你!11. 豁别个:骗别人。
别个:别人。
12. 冲壳子:吹牛13. 不存在:没有问题,小事情等等,分语境意思太广,呵呵,我说不全啦。
14. 对头:是的。
15. 晓得:知道,有不耐烦的意思。
16. 摁是:确实是。
17. *巴:如“盐巴”“牙巴”等。
哈哈,“泥巴”就不算了哈,那是普通话。
18. 莫棱个:不要这样19. 铲铲:不相信的意思。
例如:甲:今天发奖金老哟。
乙:铲铲,昨天才发老的。
20. 蛮施:特别、很,加重语气,比如你蛮施烦,就是你特别烦。
21. 不消:不需要,不消说,不需要说,要不要我开车去接你,不消。
22. 晓得:知道23. 恼火:困难。
“这题很恼火”:这题很不容易做24. 伤心:语气助词。
“哈的伤心”:非常傻25. 龟儿:语气词,带有埋怨的意思。
如“他龟儿不吃饭”意思是他不吃饭。
26. 提劲:1. 来劲,振奋人心:姑姑,太提劲了 ;2. 同"扯皮",即"找茬"之意.27. 梭边边:第一个边拖长音。
梭:溜走;边边:边缘。
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28. 扑爬:摔筋斗,在地上爬滚。
zuai一扑爬:摔了一跤。
29. 冒皮皮:吹牛。
有道是“冒皮皮,打飞机”。
也有"找茬"之意30. 喝(huo)皮:占便宜31. zua(二声)幺四:打川牌32. 过捏:小孩打架、吵架33. zua瞌睡:打瞌睡34. zuai呀平声:就是摔跤了的意思35. 进笼笼:关进监狱36. 涮坛子:说大话,吹牛皮或?嫘Φ囊馑?37. 抓zhua三声:啄。
四川人易读错的字胴dòng体钤qián记龋qǔ齿龃龉jǔyǔ破绽zhàn 倥偬kǒnɡzǒng 胳臂bì(bei) 巷道hàng干劲jìn 劲拔jìn(jìng) 强劲jìng 干劲jìn哈达hǎ莞尔而笑wǎn 东莞guǎn 哈欠hā如法炮制páo 炮羊肉bāo泡pāo桐纵横捭阖bǎi hé准噶gá尔堰塞湖yàn sè屎壳郎shǐkelàng 鼎铛chēnɡ玉石拾shè级而上瓦窑堡bǔ纸屑xiè化纤xiān纤夫qiàn 青苔tái 舌苔tāi诊断zhěn新正zhēng对症下药zhèng 症结zhēng烘焙bèi披头散sàn发散sǎn兵游勇上蹿cuān下跳间jiān不容发黑白相间jiàn 虚与委蛇yí对簿公堂bù人情薄báo教诲huì风雨如晦huì憎恶zēnɡ锃亮zèng扎辫子zā叱咤zhà风云炽热chì里弄lòng玩弄nòng 埋怨mán 隽永juàn 隽秀jùn淹埋mái 枇杷pípá琵琶pípá手绢juàn荨qián麻荨xún麻疹一撮胡子zuǒ一撮盐cuō一针见血xiě血淋淋xiě供给gōng jǐ口供gòng给养jǐ跷跷qiāo板蹊跷qiāo甲壳qiào虫场院cháng 一场cháng雨一场chǎng戏翘qiáo首翘qiào尾巴地震zhèn 赈灾zhèn 逮老鼠dǎi逮dài 捕相形见绌chù重创chuāng刨冰bào龟qiū兹cí龟jūn裂恪守kè张韶sháo涵贞观guàn之治择zhái菜忖度cǔn duó黄骠biāo马骠piào勇磨坊mòfáng 作坊zuōfang作料zuò华山huà混hún水摸鱼混淆hùn xiáo 跻身jī既往不咎jiù狙击jū咀嚼jǔjué镌刻juān细菌jūn 大腹便便pián 花骨朵gū氛围fēn巧记中文多音字1.一个词读音特殊的:腌:除“腌臜”读ā外,其余都读yān;熬:除“熬菜”读āo外,其余都读áo;蚌:除“蚌埠”读bèng外,其余都读bàng;臂:除“胳臂”读bei外,其余都读bì;瘪:除“瘪三”读biē外,其余都读biě;簸:除“簸箕”读bò外,其余都读bǒ;打:除量词(十二个为一打)读dá外,其余都读d ǎ;逮:除“逮捕”读外dài,其余都读dǎi;提:除“提防”读dī外,其余都读tí;佛:除“仿佛”读fú外,其余都读fó;红:除“女红”读gōng外,其余都读hóng;估:除“估衣”读gù外,其余都读gū;过:除作姓时读guō外,其余都读guò;勾:除“勾当”读gòu外,其余都读gōu;括:除“挺括”读guā外,其余都读kuò;纶:除“纶巾”读guān外,其余都读lún;虾:除“虾蟆”读há外,其余都读xiā;巷:除“巷道”读hàng外,其余都读xiàng;貉:除“一丘之貉”读hé外,其余都读háo;溃:除“溃脓”读huì外,其余都读kuì;奇:除“奇数”读jī外,其余都读qí;经:除“经纱”读jìng外,其余都读jīng;靓:除“靓妆”读jìng外,其余都读liàng;其:除“郦食其”读jī外,其余都读qí;浅:除“浅浅”读jiān外,其余都读qiǎn;车:除象棋中读jū外,其余都读chē;据:除“拮据”读jū外,其余都读jù;槛:除“门槛”读kǎn外,其余都读jiàn;烙:除“炮烙”读luò外,其余都读lào;论:除“《论语》”读lún 外,其余都读lùn;埋:除“埋怨”读mán 外,其余都读mái;脉:除“脉脉”读mò外,其余都读mài;迫:除“迫击炮”读pǎi外,其余都读pò;胖:除“心广体胖”读pán外,其余都读pàng;扁:除“扁舟”读piān 外,其余都读biǎn;冯:除“暴虎冯河”读píng外,其余都读féng;仆:除“前仆后继”读pū外,其余都读pú;亟:除“亟来问讯”读qì外,其余都读jí;稽:除“稽首”读qǐ外,其余都读jī;亲:除“亲家”读qìng外,其余都读qīn;稍:除“稍息”读shào 外,其余都读shāo;汤:除“汤汤”读shāng外,其余都读tāng;上:除“上声”读shǎng外,其余都读shàng;拾:除“拾级而上”读shè外,其余都读shí;什:除“什么”读shén外,其余都读shí;似:除“似的”读shì外,其余都读sì;刷:除“刷白”读shuà外,其余都读shuā;遂:除“半身不遂”读suí外,其余都读suì;踏:除“踏实”读外tā,其余都读tà;体:除“体己”读tī外,其余都读tǐ同:除“胡同”读tòng 外,其余都读tóng;厦:除“厦门”读xià外,其余都读shà;肖:除作姓时读xiāo外,其余都读xiào;叶:除“叶韵”读xié外,其余都读yè;殷:除“殷红”读yān、“殷殷雷声”读yǐn外,其余都读yīn;症:除“症结”读zhēng 外,其余都读zhèng;扛:除“力能扛鼎”读gāng,其余都读káng 2.两个以上词读音特殊的:秘:除“秘鲁”(还有作姓时)读bì外,其余都读mì;骨:除“花骨朵、骨碌”读gū外,其余都读gǔ;结:除“结了果子、开花结果、结巴、结实”读jiē外,其余都读jié;渐:除“渐染、东渐于海”读jiān 外,其余都读jiàn;会:除“会计、会稽”读kuài外,其余都读hu ì;擂:除“擂台、打擂”读lèi 外,其余都读léi;弄:除“里弄、弄堂”等读lòng外,其余都读n òng;绿:除“绿林、绿营”读lù外,其余都读lǜ;丽:除“丽水、高丽”读lí外,其余都读lì;悄:除“悄悄、悄悄话”(叠音词)读qiāo 外,其余都读qiǎo;台:除“台州、天台山”读tāi外,其余都读t ái;鲜:除表示“少数”意思读xiǎn外,其余都读xiān;作:除“作坊(五行八作)”读zuō外,其余都读zuò;轧:除“轧钢、轧辊”读zhá外,其余都读yà。
四川合江话韵母-n、-η尾的来源
金勇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7)001
【摘要】合江地处川南,合江话属四川方言有入声区的一个方言点.由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发展中,合江话语音的发展变化与四川方言其他入声区大致相同,但在韵母的发展变化中,合江话的韵母有其不同之处,主要反映在今-n、-η两韵尾的来源方面.本文就合江话语音韵母中-n、-η尾的来源来谈谈其与其他地方四川方言韵母的-n、-η韵尾的区别.
【总页数】3页(P62-63,66)
【作者】金勇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人事处,四川,乐山,614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3
【相关文献】
1.入声“非声”,但入声“亦调”——四川郫县话入声字韵母系统解析 [J], 纪国泰
2.从普通话诊断看四川方言区的韵母难点--论普通话韵母e[γ]、uo[uo]在四川话中的对应 [J], 王蜀苏
3.四川内江话韵母的几个问题 [J], 陈若愚
4.藤县话i尾复韵母的音变 [J], 刘春梅
5.回辉话元音尾及鼻音尾音节中/-a-/来源及*-a-的演变 [J], 田祥胜;陈保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人易读错的字拟:nǐ起草;例:拟了一个信稿。
想要作;例:拟于下月赴沪。
模仿:例:比拟。
不读y ǐ。
“拟”的繁体字是“”,也有人按半边误读为yí。
歼:jiān 杀光,消灭尽。
例:歼灭战,痛歼敌军。
不读qiān。
诣:yì达到。
“造诣”是指学识达到的程度,如称赞一个人的学识高深,说“造诣很深”“颇有造诣”。
不读zhǐ。
庖:páo 厨房。
“庖人”指厨师。
“越俎代庖”是说正在行祭礼的人,走离祭祀的地方去替厨师准备祭祀品(俎音zǔ,是古代的祭器)。
比喻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做别人的工作。
不读bāo。
苫:shān遮盖。
例:苫布,就是遮雨的大幅厚布。
修建房屋时房顶用草、泥盖抹,也叫“苫背”。
不读zhàn。
枢:shū门轴。
“中枢”“枢纽”都指事物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部位。
不读qū。
恪:kâ小心谨慎。
例:恪守成法,恪遵规章。
过去有kâ和quâ两读,现在规定读前一个。
不读gâ,或按“格”类推认读为gã。
迸:bâng 爆开。
例:迸裂,火花乱迸。
不读bìng。
玷:diàn 白玉上的污点。
“玷污”“玷辱”都是说使人或东西失了体面,不光彩。
不读zhān。
茸:rïng 小草刚刚生出来的柔软的样子。
例:浅草茸茸。
“鹿茸”是初生的带细毛的鹿角,是一种贵重的药品。
不读ěr。
骈:pián 并列的,成双成对的。
例:骈体文(文章句子都是排比整齐的)。
不读bìng。
陌:mî道路。
例:田间阡陌交通。
“阡”和“陌”指纵横的小路。
“陌生”就是生疏、没有见过的。
不读bǎi。
绚:xuàn 有文彩的样子。
“绚烂”就是彩色光艳。
不读xún。
莠:yǒu “莠”本来是貌似稻禾的狗尾草,常用来比方坏人;例:良莠不齐。
不读xiù。
脍:kuài肉片或肉丝。
“脍炙人口”是对文学作品的赞美词。
四川合江方言的音变
【摘要】合江方言音系有21个声母,42个韵母,5个调类。
合江方言的音变主要体现在变调和变韵两方面。
变调包括重叠变调、“儿尾”变调、“们尾”变调和儿化变调;变韵包括儿化变韵和“们尾”变韵。
【关键词】合江;音变;变调;变韵;儿化
合江县地处川南边陲,属盆周山区县,隶属四川省泸州市。
位于东经105°32’-106°28’,北纬28°27’-29°01’之间。
处川、黔、渝三省交界,东部、北部与重庆市江津市、永川市接壤;南连贵州省赤水市、习水县,西邻泸县、纳溪区、江阳区;西南角接叙永县。
辖区地势南高北低,形如肺叶,幅员面积2422平方公里。
下辖27个乡镇,总人口90.39万人(2011年)。
县城合江镇位于赤水河与长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2万。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合江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
本文记录的是县城合江镇的方言,言语材料调查、复核的时间分别为2011年2月和2013年9月。
主要发音人:李良吉,女,合江镇人,1952年生,初中文化。
一、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共21个,含零声母)
(二)韵母(共42个,含半元音[?]和自成音节的[l?])
(三)声调(共5个)
二、变调
合江方言的变调主要出现在五种情况:一是上声字的变调,以两字组为例,上声字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前,由本调变为[?]44;二是阳平字或少数去声字的两字组叠词,后字由本调变为阴平[?]55;三是少数儿化变调,部分词语儿化或形成叠词儿化后,词语最后一字变韵,并由本调变为阴平[?]55;四是部分读阳平的名词后加词尾“儿”[l?],儿尾变调为阴平[?]55;五是人称代词复数标记“们尾”使第三人称代词变调。
(一)上声字变调
(二)重叠两字组后字变调
(三)儿化变调
(四)“儿尾”变调
(五)“们尾”变调
词尾“们”作为人称代词复数的标记,在合江方言中会引起人称代词变韵(见下文)。
同时在表示第三人称复数时,“们尾”会由于前字主要元音的变化引起前字变调。
以上五种变调情况,第一种呈规律性,在调查的2300余条词汇中,所有的上声字变调都一致;第二、三、四种变调的词语较少,且都由本调变为阴平调,出现的位置如叠词、儿化、儿尾,类似轻声,但由于其实际读音与阴平[?]55一致,因此处理为变调。
三、变韵
(一)儿化变韵
儿化现象在合江方言中使用非常广泛,42个单字韵中,除去“儿”字本音[l?],仅有[io?]韵母字没有儿化现象。
在单字韵中,合江方言没有[?],只有[l?];在儿化现象中,却存在[?]、[l?]两种读音,并且使前字变韵,形成儿化韵。
下表列出单字韵与儿化韵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们尾”变韵
词尾“们”作为人称代词复数的标记,在合江方言中会引起人称代词变韵。
参考文献:
[1]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73-83页.
[2]顾黔石汝杰.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M].中华书局:2006.
[3]曾艳萍.合江方言语音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之子项目《四川方言语音地域性识别自动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