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风险评价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5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固容规TSG21-2016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及检验周期(考试用滴)8.5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评定8.5.1评定原则1)安全状况等级根据压力容器检验结果综合评定,以其中项目等级最低者为评定等级;2)需要改造或者修理的压力容器,按照改造或者修理结果进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3)安全附件检验不合格的压力容器不允许投入使用。
8.5.2 材料问题主要受压元件与原设计不符、材质不明或者材质劣化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8.5.3结构问题有不合理的结构,按照以下要求评定安全状况等级。
8.5.4表面裂纹及凹坑(脑补)内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纹。
如果有裂纹应打磨消除,打磨后形成的凹坑在允许范围内的,不影响定级;否则,补焊,应力分析,经过补焊合格或者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影响安全使用的,可以定为2级或者3级。
8.5.5变形、机械接触损伤、工卡具焊迹及电弧灼伤8.5.6咬边低温压力容器不允许有咬边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1)承受疲劳载荷的,2)采用应力分析设计的压力容器,3)盛装毒性危害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4)盛装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5)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540MPa的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等8.5.7腐蚀有腐蚀的压力容器,按照以下要求评定安全状况等级8.5.8环境开裂及机械损伤存在环境开裂倾向或者产生机械损伤现象的压力容器,发现裂纹,应当打磨消除,并按8.5.4(凹坑)的要求进行处理,8.5.9错边和棱角度1)在下表范围内,不承受疲劳载荷且不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时,可2)错边棱角度不在上表范围内,或者在表内的压力容器承受疲劳载荷或者该部位伴有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时,应当通过应力分析,确定能否继续使用,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和检验周期内,能安全使用的定为3级或者4级。
8.5.10焊缝埋藏缺陷相应压力容器产品标准允许的焊缝埋藏缺陷,不影响定级;超过相应产品标准的,按照以下要求评定安全状况等级:圆形缺陷1)单个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壁厚的1/2或者大于9mm,定为4级或者5级;圆形缺陷的长径小于壁厚的1/2并且小于9mm,其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评定见下表。
XX公司压力容器风险评价细则一、目的为落实《XX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基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设备部下发的《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规范各单位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降低安全风险。
二、评价范围公司生产装置重大危险源中等重点监控压力容器(详见附件一),三、评价组组长:设备动力部副部长、分厂设备厂长成员:设备动力部压力容器区域员、分厂压力容器管理员、分厂安全员、车间主任、岗位操作人员四、评价方法各单位发动职工参与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职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如下: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按照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报告的填写工作,经科室分厂负责人审查后,上报设备动力部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各分厂再进行修改,合格后,由设备动力特种设备管理科负责统一存档。
五、风险信息的更新1、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进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有新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其他变更。
2、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分厂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
六、评价准则安全检查表法(SCL)法风险等级划分;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1:评价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表3:评价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R)注: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八、评价结果:主要危害因素、风险及控制措施依据安全检查表(SCL)为工具,其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危害后果严重性S的综合评定结果R,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评出分厂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清单。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报告
1. 背景介绍
本报告旨在评估压力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风险评估方法
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来评估压力的风险:
- 分析压力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 考虑压力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条件;
- 检查压力的维护记录和检修情况;
- 进行现场检查和实地测试。
3.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我们的评估,以下是我们对压力风险的评估结果:
- 压力的设计和制造质量良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 压力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条件稳定,不会对其安全性造成明显威胁;
- 压力的维护和检修情况良好,没有发现严重的问题。
4. 建议和措施
基于我们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确保压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定期进行压力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 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培训操作人员,并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 定期进行压力的测试和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
5. 结论
基于我们的风险评估结果和提供的建议,我们相信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压力能够持续安全地运行。
我们建议您按照建议和措施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以上为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和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压力容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清单前言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具有能够承载高压介质的特点,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对于压力容器生产、使用等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有效的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和损失。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于生产活动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判定的过程。
针对压力容器,常见的危险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识:1. 材料压力容器的制作材料是影响其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一些材料具有脆性和温度敏感性,容易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发生破裂。
因此,在压力容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对其强度、耐蚀性、锻造和焊接性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选择。
2. 设计压力容器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容器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加工工艺等因素。
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缺陷会导致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下降。
同时,设计不符合标准或规范也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3. 安装安装是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不良的安装工艺会导致容器的损坏或泄漏,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在安装压力容器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操作。
4. 操作在压力容器的日常操作中,人员的操作疏忽或者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
尤其在压力容器内介质发生变化或温度异常时,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风险评价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于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压力容器,风险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压力容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评估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时,需要考虑其结构和功能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同时,在压力容器生产、使用等过程中,人员的合理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也会直接影响其安全性能。
2. 容器设计和工艺容器设计和工艺的缺陷是导致压力容器发生破裂或者泄漏的一种重要因素。
因此,在评价压力容器的风险时,需要对于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工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评估。
3. 环境因素和使用条件环境因素和使用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
压力容器的安全风险点分析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一、压力容器的不安全状态
1、压力容器由无资质单位制造、安装,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压力容器未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3、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安全阀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压力表校验周期为每半年-次)或失灵;
4、未对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
5、压力容器故障未排除,带病运行;
6、擅自对压力容器进行违规维修。
二、压力容器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1、作业人员(安管员)未取得相应设备的证书,无证上岗;
2、作业人员违规操作;
3、未对压力容器运行及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
4、未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三、压力容器管理情况
1、未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未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
2、压力容器管理情况;
3、未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未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
4、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5、未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未开展预案的演练;
6、未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实施细则附附件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实施细则编制依据: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4、《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5、《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6、《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10、《特种设备现场监督安全检查规则》1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12、《特种设备危险性评价与分级实施指南》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14、《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评审通用标准(试行)》15、《冶金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1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17、《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18、《广州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19、《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标准》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2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1.1 专业技能1.1.1 作业人员持证率(抽查上岗证)——所有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则为37分;——存在作业人员不持证上岗的情况,则为0分。
1.2 工作经验(检查)1.2.1作业人员工作经验(所有作业人员的工作年限进行算术平均)——具备相关岗位3年及3年以上工作经验,则为(18-26]分;——具备相关岗位1年以上3年以下工作经验,则为(10-18]分;——具备相关岗位工作经验1年以下的,则为[0-10]分。
1.3 安全教育培训(检查+企业培训记录)使用单位应确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
压力容器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A.1 范围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A.1.1 范围高压加热器。
除氧器。
连排扩容器。
定排扩容器。
疏水扩容器。
A.1.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压力容器严重超压、爆炸,压力容器附件、管道爆炸、泄漏。
A.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0-89 钢制压力容器GB151-8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T 5190.5—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JB3375-91 锅炉原材料入厂检验规则DL/T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5047-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DL5031-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大唐集团制[2005]140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电力部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A.3 危险因素值安全评价对照表A.3.1 事故危险可能因素L值对照表表B.3.1 事故危险可能因素L值对照表L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条件范围)10 1、未经过定期检验的压力容器。
退役后重新启用,未及时进行检验和安全性能评估,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压力容器。
2、评估期内根据《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附录B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4级以上压力容器。
3、压力容器内、外部焊缝质量不良、未定期检验或未经过严格检验,如除氧器进水管角焊缝裂纹等。
4、压力容器壳体错用材料,并且发现新生缺陷。
5、压力容器材质有夹层面与自由表面夹角大于10°的重皮缺陷。
压力容器安全状况风险管理范本压力容器是一种常用于储存和运输压缩气体或液体的设备,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为了降低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以下是一个压力容器安全状况风险管理的范本,旨在帮助组织对其压力容器进行安全管理。
一、风险评估1. 风险识别通过对压力容器的功能、构造和使用环境的评估,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
2. 风险分析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可控性的评估。
3. 风险评估综合风险分析结果,对每一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优先级和处理的紧急程度。
二、风险控制1. 预防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针对不同风险的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定期检测和维护压力容器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制定和执行安全操作程序,包括合适的装卸操作、开启和关闭程序等;- 为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其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 确保所有的操作都在规定的操作限制范围内进行;- 安装适当的安全设备,如溢流阀、安全阀等;- 建立应急预案和适当的应急设施,以应对突发事故;- 使用高品质和合格的压力容器,避免使用明显有缺陷的容器。
2.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但不限于:- 事故报告和记录程序;- 不同风险的应急措施和处理方法;- 设定应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建立迅速响应和报警机制。
3. 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对涉及压力容器使用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建立有关压力容器的档案和记录,包括检测、维护和修理情况;- 定期进行压力容器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地使用;- 对新压力容器的购置和使用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规范。
三、风险监测和改进1. 风险监测建立定期的风险监测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 对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
XX公司压力容器风险评价细则一、目的为落实《XX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基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设备部下发的《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规范各单位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降低安全风险。
二、评价范围公司生产装置重大危险源中等重点监控压力容器(详见附件一),三、评价组组长:设备动力部副部长、分厂设备厂长成员:设备动力部压力容器区域员、分厂压力容器管理员、分厂安全员、车间主任、岗位操作人员四、评价方法各单位发动职工参与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职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如下: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按照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报告的填写工作,经科室分厂负责人审查后,上报设备动力部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各分厂再进行修改,合格后,由设备动力特种设备管理科负责统一存档。
五、风险信息的更新1、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进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有新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其他变更。
2、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分厂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
六、评价准则安全检查表法(SCL)法风险等级划分;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1:评价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表3:评价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R)注: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八、评价结果:主要危害因素、风险及控制措施依据安全检查表(SCL)为工具,其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危害后果严重性S的综合评定结果R,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评出分厂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清单。
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与风险分析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与风险分析某钢厂从俄罗斯引进的制氧工程设备,经锅检部门按GB150 - 98标准检验,有20台压力容器严重超标,被判为不合格。
为不影响钢厂投产工程进度和确保安全使用,该钢厂委托我方对这批容器进行强度分析和安全评定。
根据厂方要求,从15台容器中选取5台作为评定取样。
本文对这5台容器进行应力分析和强度评定,并以分离器为例说明评定计算过程。
最后根据评定结果做了风险分析。
1分离器(产品编号94112007)的应力计算应力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中采用高级结构分析程度SuperSAP - 91进行,该软件具有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计算效率高、精度好。
1. 1计算依据容器筒内径D i:500mm容器设计压力p:0. 9MPa碟形封头设计厚度S 1:3mm筒体设计厚度S 2:3mm容器材料:12X18H10T(俄罗斯牌号)材料屈服强度σy:240MPa材料抗拉强度σu:540MPa封头和筒体连接处环焊缝最大错边量3mm1. 2有错边时分离器的计算模型分离器筒体与封头连接处环焊缝有错边量,主要是由于封头在制造时尺寸偏大造成的。
致使封头与筒体组对焊接后产生较大的错边量。
考虑到容器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计算模型。
0°位没有错边量,180°位错边量最大(3mm),在0°~180°之间错边量逐渐增加。
由于错边使结构产生非轴对称性,本文采用板壳单元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
计算模型共分2700个板壳单元和2701个节点,计算是在Pentium586/ 75机器上进行的。
1. 3分离器应力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在筒体,封头与筒连接处(约离连接线1mm)存在最高应力,其值达159. 08MPa ;在封头上,碟形封头经线大小圆相接处存在最高应力,其值达198. 46MPa。
分离器总体应力分布、分离器封头与筒连接处应力分布和分离器碟形封头经线大小圆相接处应力分布图略。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及评价工作
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及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设计与制造阶段:压力容器在设计与制造阶段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强度计算、材料选择、焊接工艺控制等工作。
同时,制造厂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安装与使用阶段:在安装和使用压力容器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布置与安装,确保容器的安全运行。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
3. 定期检验与维护:压力容器需要进行定期的检验与维护工作,包括压力测试、泄漏检查、腐蚀检测等,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4. 储存与运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外部损伤和物理冲击,确保容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风险评价工作:对于压力容器的使用,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工作,包括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等,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回答仅为一般性说明,实际操作中需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具体的安全措施和评价工作。
同时,建议您在具体应用中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并咨询相关机构的意见。
压力容器危险源评估标准(2021版)1 范围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1 范围高压加热器、除氧器、连排扩容器、定排扩容、疏水扩容器、氢气储罐、液氨储罐。
1.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超压、爆炸、泄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能源部(1991 79号)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GB26164.1-2010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JB/T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YB 9073-2014 钢制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规定DL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438-200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T 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5002-2013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TSGR7001-2013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定3 危险因素值安全评价对照表3.1 事故危险可能因素L值对照表表3.1 事故危险可能因素L值对照表3.2 危险环境作业接触的时间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3.3 事故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3.4 管理抵消因子B2值对照表2注释1:L8分值第8条液位计依据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 8. 5条规定如下:8.5 液位计8.5.1 液位计通用要求压力容器用液位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根据压力容器的介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和温度选用。
在安装使用前,设计压力小于10MPa的压力容器用液位计进行1.5倍液位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
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MPa的压力容器用液位计进行1.25倍液位计公称压力的液压试验。
储存0℃以下介质的压力容器,选用防霜液位计。
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压力容器是一种用于储存或输送液体、气体或气体混合物的设备,其设计和制造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由于压力容器潜在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其安全性,需要建立和执行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
首先,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应包括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进行评估的程序和规定。
这包括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通常包括压力容器的设计参数、材料选用、焊接工艺、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还应包括对压力容器的安装和使用进行评估的程序和规定。
在压力容器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这包括对容器的安装位置、支撑结构、连接管道、安全阀、报警装置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并能够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保持安全。
同时,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还应包括对压力容器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进行评估的程序和规定。
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和腐蚀,可能会出现裂纹、渗漏等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内外表面的检查、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焊接接头的检测、阀门和管道的检查等。
同时,还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维护,包括清洗、防腐处理、补漆等。
此外,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应还包括对压力容器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的程序和规定。
使用压力容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了解压力容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
因此,需要对使用压力容器的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确保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压力容器,预防事故的发生。
最后,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还应包括对压力容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的程序和规定。
在压力容器发生事故时,需要迅速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清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包括对事故现场的勘察、事故报告的编写、事故调查组织及成员的确定等。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对于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精选)压力安全评估制度(精选)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压力安全评估制度,并提供一些精选的要点和指导,以确保压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安全评估流程2.1 压力安全评估的步骤:- 了解压力的设计参数和用途- 检查压力的材料、构造和焊接质量- 检测并评估的容量、强度和承载能力- 考虑压力的运输、存放和使用条件- 检查的安全附件和附加设备- 总结评估结果,提供安全改进建议和措施2.2 压力安全评估的标准:-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参考国际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 根据压力的设计原则和使用要求3. 精选要点和指导3.1 设计和制造要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焊接方法- 采用合理的结构和支撑设计- 加强对焊接质量和工艺控制的监管- 考虑的应力分布和疲劳寿命3.2 运输和存放要点:- 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支撑结构和涂层- 确保的安全固定和防护措施- 遵守压力的运输和存放规定- 防止受到外部损害和腐蚀3.3 使用和维护要点:- 建立详细的使用和维护手册- 培训操作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 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安全附件和设备- 检测和修复任何泄漏、磨损或破损问题4. 安全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压力的全面安全检查和评估- 更新和改进的设计和制造标准- 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指导,以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推广先进的压力安全技术和设备5. 结论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压力容器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相关标准和指导要点,并采取安全改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压力容器设计风险评估研究
压力容器设计风险评估研究是对压力容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研究的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防止压力容器的失效和事故发生。
压力容器设计风险评估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风险评估:对压力容器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结构强度、密封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通过对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和计算分析,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 制造风险评估:对压力容器的材料、加工工艺和制造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通过采取合理的材料选择、工艺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降低制造风险,保证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
3. 安装风险评估:对压力容器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和支撑结构进行评估,评估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通过采取安全可靠的安装措施和监测手段,确保压力容器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损坏和事故。
4. 使用风险评估:对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工作环境和操作方式进行评估,评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操作风险。
通过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降低使用风险,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设计风险评估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研究,以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可靠。
XX公司压力容器风险评价细则
一、目的
为落实《XX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基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设备部下发的《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规范各单位压力容器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降低安全风险。
二、评价范围
公司生产装置重大危险源中等重点监控压力容器(详见附件一),三、评价组
组长:设备动力部副部长、分厂设备厂长
成员:设备动力部压力容器区域员、分厂压力容器管理员、分厂安全员、车间主任、岗位操作人员
四、评价方法
各单位发动职工参与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职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如下:
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按照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报告的填写工作,经科室分厂负责人审查后,上报设备动力部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各分厂再进行修改,合格后,由设备动力特种设备管理科负责统一存档。
五、风险信息的更新
1、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进行更新:
---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有新项目;
---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
---其他变更。
2、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分厂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价。
六、评价准则
安全检查表法(SCL)法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1:评价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表3:评价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R)
注: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
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八、评价结果:主要危害因素、风险及控制措施
依据安全检查表(SCL)为工具,其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危害
后果严重性S的综合评定结果R,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评出分厂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清单。
九、固定式压力容器风险评价记录表,见下表:
固定式压力容器风险评价记录表(SCL法)
评价人员签字:评价日期:年月日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