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GTS NX与FLAC3 D模型转换方法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37.16 KB
- 文档页数:2
CAD中的三维模型转换和导出方法CAD(Computer-Aided Design)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缩写,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辅助完成设计任务的技术。
在现代工程设计中,CAD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和其他领域。
在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时,经常需要将三维模型转换和导出到其他文件格式,以便在其他软件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或分享给他人。
本文将介绍CAD中的三维模型转换和导出方法。
一、转换格式在CAD软件中,常见的三维模型格式包括STEP、IGES、STL、OBJ等。
这些格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格式转换。
1. STEP格式:STEP是一种通用的三维模型交换格式,多用于CAD软件之间进行模型的互换。
在CAD软件中,选择导出模型时,可以选择"Save As"或"Export"菜单,然后选择STEP格式并保存。
同样,也可以通过选择"Import"菜单,选择STEP格式的文件进行导入。
2. IGES格式:IGES(Initial Graphics Exchange Specification)也是一种通用的三维模型交换格式,常用于CAD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CAD软件中,转换为IGES格式的方法类似于转换为STEP格式。
3. STL格式:STL(Stereolithography)格式是一种常用的用于3D打印的文件格式。
在CAD软件中,选择导出模型时,可以选择STL格式并保存。
通常,还可以选择导出精度,以控制模型的细节程度。
4. OBJ格式:OBJ格式是一种常见的三维模型文件格式,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和虚拟现实等领域。
在CAD软件中,将模型转换为OBJ格式的方法与转换为其他格式类似。
二、导出方法除了格式转换,CAD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导出方法,以便将三维模型导出到其他软件中进行后续处理或分享给他人。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导出方法。
FLAC3D建模方法探讨摘要:针对flac3d前处理方面的功能不足,本文列举了目前flac3d建模的常用方法以及其建模思路,供需要者参考和选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flac3d;建模方法1.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岩土及地下工程的研究和设计中,flac3d是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3d)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模拟岩土或其他材料的三维力学行为[1]。
这种分析方法非常适合于模拟大变形问题,尤其在材料的弹塑性分析、大变形分析以及模拟施工过程等领域有其独到的优点,但flac3d非完全可视化的建模方式和网格划分方法过于繁琐,限制了其通用性[2]。
2.建模方法探讨随着flac3d的应用逐步普遍,出现了flac3d的一些建模的方法,在此列举出来,以供需要者参考和选择。
2.1 flac3d中interface建模方法interface单元在数字模拟中应用相当广泛,很多数值模拟软件都包含有这种单元。
它可以模拟结构的接缝,不同材料、不同块体的接触面,以及岩石的节理面等。
在flac3d中使用interface建模,目前来说基本上有三种方法,分离法、移动组合法和依次建模法。
分离法的思路是先把块体单元分组建好,然后将界面上两部分的接触网格分离为两部分,最后设置interface单元。
移动组合法的实现步骤是先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建立两组块体,然后在一个块体的表面建立interface,最后通过移动使两组块体在interface处组合起来。
依次建模法是建立一组块体,然后在其相应表面建立interface,再建立与之接触的另外一组块体。
对于复杂的模型,交替建立块体和interface[3]。
2.2 基于midas/gts的flac3d的建模方法在midas/gts中建立复杂地质模型,可以应用midas/gts内嵌工具地形数据生成器(tgm),或者从autocad导人线段建模等方法建立模型,图形建模法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强大的布尔运算功能及网格划分功能也能使使用者很方便快捷地建立所需要的功能.模型建立完毕,使用菜单导出单元节点信息及节点坐标信息.通过fish语言,将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转换为flac3d的command格式。
1Flac:大变形、破坏,灵活性,开放性,软件来源于实际工程,所以可靠度很高,但并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Ansys & Abauqs:通用性软件,在结构方面很强,特别是Abaqus 在非线性方面。
在岩土方面,我没有实际用过,只别人说还可以。
Plaix:操作比较简单,开发人员都有工程背景,软件计算的结果比较可靠;Midas/Gts:韩国的软件,以前是搞桥梁的,最近才转岩土,没有很强的理论背景,不知道计算出来的东西可不可靠。
或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实际工程的验证,但可靠度还有呆进一步;Geo:边坡、非饱和渗流方面比较牛,特别是非饱和渗流方面,理论创建者是非饱和渗流的奠基人;Rc:岩石力学方面很牛,原因也是因为理论支持是这方面的大牛人;总结:建议从难的基础的学起,搞基础理论搞清楚了,做出来的东西才是东西。
不然随便拿个软件算算,只在乎软件的易学以及图形的漂亮,而不管到底最后结果如何,肯定会出问题的。
所以从Flac 软件学起,搞清楚理论背景。
把理论搞清楚后,再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软件比较好。
这样对计算出来的结果心里有底。
2通用软件的功能的确比较强大,但是针对性不强,比如我们都是学岩土的,土的本构关系、土和结构的接触啊等都是比较复杂,如果是通用软件,那么你都要一一的去设置,非常麻烦,当然如果你学的非常好,土力学的概念非常清晰,有限元的知识功底也很强大,那当然是没问题的。
如果我们是个新手,我想在一开始的单元选择和网格划分上就有点难住了,我认识很多人都是用通用软件,但只是照着例子做一遍,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设置,等到变个情况时候,就是不知道怎么做了!我们学习软件当然并不是只学个操作,重要的原理,知道所以然。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学比较容易上手的专业软件,这样你可以通过学习这个软件带动自己学习这个专业的知识,比如看软件的效验手册和科学手册你都会学到很多,让你回顾一下,岩土的一些理论比如本构、固结、渗流等,并且让你知道软件大概是怎么去模拟及它们的误差会在哪里。
数值模拟软件通过CAD-ANSYS-FLAC转换说明CAD-ANSYS-FLAC转换过程说明目前,Flac3d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但是其命令流式的建模方法存在诸多不便,特别是在建立复杂几何模型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操作性差。
坐标控制点多,查错量大,修改冗杂,阅读困难,单元体网格数目多,计算速度慢。
虽然随着高版本FLAC软件的开发在功能性及计算速度上有明显提升,但是借助专业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前处理,导入FLAC中计算仍然是一种方便、简洁、快速、精准的建模方法,同时有助于对几何模型的理解。
数值模型就是一个对象,在任何一个软件中都是以该软件可读写的文件类型为存在形式,在不同软件之间转换只是将其转换为另一种软件可读写的文件类型而已,其核心的数据均无变化。
因此其具体流程如下:1、简化地质剖面图一般我们会首先获得区域地质剖面图,进行简化处理,将各地层标识出来,下图为地层示意图,较为简单,实际工程中的地层剖面较为复杂,呈起伏状,并伴有地质构造等。
地质剖面示意图2、创建三维几何模型对于三维几何模型的创建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很多三维软件进行,如UG,Pro-e,Solidworks,AutoCAD等,根据不同的工程概况,实际三维模型可能复杂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导入flac的思路,因此例中的模型简单,可直接借助CAD进行建模。
首先,将各地层用线(line-L命令)连接成一个独立、闭合的多边形,使用region面域命令生成区域,借助extrude拉伸命令,在第三维方向上进行拉伸,拓展为三维(这里实际非真实的三维模型,实际应根据多个相邻连续间隔的剖面图创建较接近真实情况的模型)。
PS:注意应事先将计划开挖的部分进行绘制,以方便模型在赋予本构关系时通过坐标控制。
由平面拓展的三维模型示意图3、导出至ANSYS选中三维模型,选择“输出”——“其他格式”,另存为.sat文件格式成功安装ANSYS软件后,打开软件,点击File——Import——SAT,找到保存好的sat格式文件,点击ok。
1、如果是外观上看模型,要切换视角的话除了上述的快捷键,命令是:plot set rotation 20 0 60 rotation后面的3个数字是绕x、y、z轴转动的角度。
使用快捷键时,每次操作转动的角度,或者move的大小,可以通过plot set rotincrement和plot set moveincrement来设置。
2、从surfer把数据倒入FLAC3D!不知道各位在做象边坡地形表面这种不规则面的模型时有没有什么好招。
我最近发现了一种方法。
在FLAC3D的fish函数库中有一个叫TOPO的函数,可以生成自由表面模型的网格,关键是它要用到的那个数据表做起来非常麻烦,具体就是在地形图上平行y轴画一系列的等距的直线,然后读出每条与每条直线相交的等高线的x值和高程,然后生成一张表,格式是table y x z。
用surfer可以很方便的生成这张表,在DATA菜单下的convert...可以将GRD文件生成以上要求的那种格式。
3、按找手册中的解释,print gp position 是用来输出gp的位置坐标的;print zone gp是用来输出与zone相关的gp的id值的。
这样我就有一个上面的疑问,两个命令中的gp都有id值,是不是不同命令中的gp的id值相同的话,他们的坐标就可以看作是一样的啊?答:如果要画等值线的话,先输出gp的坐标来,将其另存为一个文件,再输出zone的应力值,将与zone对应的gp的id与前面输出的gp的id值对应起来,找到gp的坐标。
用excel打开上面的文件进行编辑,最后用surfer画等值线。
这样的办法太苯,不知到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啊?4、plot stensor plane local on out off能够显示的主应力矢量图,但仍有两个问题1)显示的矢量图中应力好像没有变化,如何通过设置符号的大小表示应力的大小变化?2)应力符号好像总在图形没有发生变形前的单元中心,如何使应力符号在发生变形了的单元中心?5、个人经验,无论有限元还是flac,如果支护措施仅仅只考虑其刚度的贡献,岩体的变形和塑性区变化往往都不大,可能需要适当提高岩体的参数,才能反映支护的作用6、<锚杆支护的数值模拟>.中国矿业大学岩石力学与土木工程学报前段时间有篇文章专门关于flac锚杆单元应用模型修改的文章,7、如何模拟预应力自由式锚索?首先我想说说我在模拟预应力自由式锚索的做法,然后在说出现的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决一下!我采用先整根生成的方法来生成锚索,然后给自由段和锚固段分别赋不同的参数,自由段的灌浆参数统统赋为零,锚固段的按试验值确定.在模拟垫墩时,把自由段外端的交接删除,然后重新生成刚性铰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模型介质较软,不这样做就收敛不了,介质内发生了流变.而全长粘结式锚索不需这样处理也和试验值拟合的很好),使得该结点不会和周围介质发生相对位移;然后在垫墩作用的面积上再施加一个均布力,大小等于预应力除以垫墩面积.问题是位移值拟合锝还可以,但是锚索的预应力增加值比实测的大的多,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模拟自由式锚索???8、Fish函数增加了以下几种新的特性:1.增加了fish变量来获取结点、单元和界面变量2.fish提供了获取结构单元变量的途径3.休单元和面单元性质目前可以通过单元变量名z_prop(i_z string)和界面单元名i_prop(i_z string)分别加以识别4.fish函数可以获取单元应变和应力速率,还提供了全应变增量张量和应变速率张量5.提供了fish绘图子程序函数够生用户定义的图形内容6.fish函数已经增加了从文件读、写数据的能力FLAC3D是一个强大的软件,但是不得不承认的,它的界面没有ansys好用,商业运行不是很强的说注意点:1.fish函数可以嵌套使用;2.以save命令保存模型时,fish函数和变量也同时保存;3.fish函数不支持缩写,这与flac3d命令不同,另外所有的fish函数或变量不区分大小写,程序同意转化为大写进行编译,当然也可以通过执行set case-sensitivity on来区分大小写;4.变量或函数名不能以一个数字开头也不能是下列字符:. , * / ^ = > < # ( ) [ ] @ ; “ '5.如果用命令set safe on 指定了编译安全模式,则用户调用fish函数时,函数名前必须加@;6.如果变量不曾赋值,则系统默认为零(整形),如果赋值,其类型由值的类型决定;7.fish函数的调用方法:.可以出项在其他fish函数的单独行中;.可以出现在其他fish函数的表达式中;.出现在flac3d的命令行中;.作为命令set,print,hist的参数。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c#的由Midas导入3DEC的模型转换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海娜,陈从新,夏开宗,郑允,孙朝燚,陈山
申请号:CN201810717389.X
申请日:20180702
公开号:CN109242965A
公开日:
201901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的由Midas导入3DEC的模型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Midas/GTS软件对三维地质实体模型进行建模,通过Midas/GTS自带的网格划分模块划分模型网格,并以文本文件的形式输出模型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随后对输出的模型信息基于c#编程语言实现Midas的模型信息文本的转换,形成3DEC生成块体的命令流形式;并导入3DEC中生成块体,通过缝合不必要的接触面得到所需节理面,最终实现复杂地质模型的离散元求解。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地址: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小洪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国籍:CN
代理机构: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王敏锋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有关m i d a s-G T S-N X软件的介绍(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 midas GTS背景介绍midas GTS是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岩土用软件,具有迈达斯软件专有优势:汉化界面、交互式操作、强大的可视化。
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由韩国浦项制铁发展而成的土木工程计算分析软件开发公司,具有独立的研发团队,并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印度、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成立分公司。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一批国内研发团队,对软件再次“加工”,让midas 系列软件更加适合中国用户。
此外,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支持。
2 midas GTS功能介绍midas GTS是为能够迅速完成对岩土及隧道结构的分析与设计而开发的“岩土隧道结构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是一款采用windows风格操作界面的完全中文化软件,能够提供完全的三维动态模拟功能。
程序提供应力分析、动力分析、渗流分析、应力-渗流耦合分析、边坡稳定分析、衬砌分析和设计功能,并提供莫尔库伦、修正莫尔库伦、邓肯-张、修正剑桥等14种本构及用户自定义本构模型;程序还提供便捷的几何建模功能、地形生成器、隧道建模助手、锚杆建模助手以及丰富的后处理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地下结构、岩土、水工、地质、矿山、隧道等方面的分析及科研。
自2005年在中国发布至今,在广大用户的信任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成为了岩土行业主流的分析与设计软件。
随着行业的发展,GTS也面临新技术的发展及完善,因此在2014年推出midas GTS NX(New Experience),分别在前处理、后处理及计算阶段进行了功能的改善,此外新增加了新的分析功能,具体见下表.GTS NX功能一览表。
Basic Tutorials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 1三维移动列车荷载案例1.1学习目的列车振动是周期加载现象,这是由于火车车轮间隔性地与铁轨发生震动。
振动周期与铁轨间隔及列车速度有关。
列车振动的特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车辆、轨道、支撑结构、地面、地下结构等。
这些因素是交互作用,激发和传播的,是比较复杂的振动现象。
在本教程中,会涉及以下概念: •从二维网格拓展生成三维网格。
•特征值分析。
•生成移动列车荷载。
•分析结果——周围的振动效应和垂直地面沉降。
•分析结果——建立随时间变化曲线Section 1学习目的及概要▶列车动力荷载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Basic Tutorials2 | 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1.2模型和分析总概述本教程进行动力分析,分析了列车移动荷载通过路堤的时候的振动荷载周围结构的影响和地表响应,火车上行为移动载荷应用于堤防。
分别建立底层、顶层、分层的加固层的路基,最后在最上层加上路面。
Basic Tutorials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 3[打开附加开始文件(10 _train_start)]*:分析> 分析工况>设置•设置模型类型,重力方向,初始参数和单元系统。
单位系统可以在建模过程中随时改变甚至在执行分析之后。
输入的参数会自动转换为当下单位系统对应的值。
•本教程是一个三维模型,重力方向是Z 向,使用SI 单位制(kN,m,sec)。
【midas转换程序需要注意的地⽅】SATWE或CAD导⼊注意事项PKPM及CAD⽂件导⼊使⽤说明200911231、本⽂件中两个转换⼯具来⾃于结构设计论坛,为MIDAS⽤户民间开发,⽤于学习和交流,MIDAS公司不保障该⼯具的准确性,原则上不提供模型转换⼯作的技术⽀持服务。
对于转换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因此产⽣的争议,MIDAS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2、Gen/Building转换⼯具为2009年11⽉版,⽀持SATWE 05、08版本,转成MIDAS/Gen V712以上版本;3、导⼊⽅法:A、对于05版SATWE⽂件,在⽣成SATWE数据后,提取STRU.sat和Load.sat 两个⽂件,在转换⼯具中导⼊即可,形成Stru.mgt⽂件,在⽤MIDAS/Gen导⼊。
B、对于08版SATWE⽂件,因为PKPM公司数据格式有所调整,没有直接的⽂本数据⽂件,打开PKPM08版,到SATWE-接PMCAD⽣成Satwe数据-⽣成SATWE数据⽂件及数据检查(必须执⾏),运⾏到蓝⾊界⾯(即出现OK、ok)的界⾯。
注意:⼀定要保持该界⾯不被关闭。
双击打开Gen/Building转换⼯具,选择PKPM版本,直接读取PKPM⽂件所在的最终⽂件夹,能够读⼊SATWE08版的模型数据和荷载数据,并转换成Gen 的.mgt⽂件或Building的.mbt⽂件。
然后⽤MIDAS/Gen菜单-导⼊-mgt⽂件打开,或Building的菜单-导⼊-mbt⽂件打开。
对于satwe模型转换成MIDAS/Gen,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需要重新定义层数据,并定义好刚性楼板假定,也包括地⾯标⾼的指定;2,需要对⾃重(赋予⾃重到恒载⼯况,或单独成为⼀个⼯况)和质量(将荷载转换成质量、将⾃重转换成质量)进⾏定义;3,风荷载及反应谱荷载没有导进来,需要在Midas中重新定义;4,地下室顶板处的约束条件需要按照satwe中的定义进⾏约束;5,Satwe勾选了考虑P-delta分析时,在Midas中需要定义P-delta分析控制才能考虑P-delta效应;6,在PMCAD中布置洞⼝时,对于连梁⽤梁单元建⽴模型,不要⽤洞⼝布置的⽅式,因为洞⼝导⼊不了;MIDAS/Gen不⽀持墙洞的输⼊。
从C A D导入A N S Y S再到F L A C3D的全过程很多朋友在学习ANSYS时,发现它是一个大型通用软件,很多模型都可以通过它进行数值模拟;但就是因为它的通用性,在涉及到具体各个专业领域时就显得不那么精确;对于岩土工程来说,ANSYS中只有D-P准则,这对于岩土的本构模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就不得去学习相对专业性强一点的软件,这时FLAC3D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FLAC3D 几乎拥有了岩土的所有的本构模型,并且在模拟岩土工程中的流固耦合有相当强的优势;当大家兴致勃勃的学习FLAC3D,发现它的前后处理能力比较弱,尤其时建立网格相当复杂;如果碰到复杂的边界时,大家就只能望而却步了,十分打击学习FLAC3D的积极性,大家可能开始怀念ANSYS的超强前处理能力了;这时,就不禁要问,能不能把建好的ANSYS网格导入FLAC3D中,然后再在FLAC3D里面进行计算呢有,当然有;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学习的过程,解密从CAD导入ANSYS再到FLAC3D的全过程;有点啰嗦了,开始正题;下面我将从一个隧道的建模开始,当然对于其他的岩土工程也同样适用;首先从CAD里建立隧道的平面模型,值得注意的时,在CAD中建立的线与线之间交叉必须有断点,否则导入ANSYS中将会出现问题;下面是隧道的CAD图形:在CAD里面画好隧道模型的平面图后,需要保存成CAD2004的DXF文件格式,不然无法导入ANSYS中;我使用的CAD导入ANSYS的软件是Dxf2Ansys测试版本,转换前,把保存好的DXF文件拷贝到Dxf2Ansys测试版本文件夹中,然后就可以点击Dxf2Ansys生成导入的ANSYS 命令流文件;下面是导入的过程:点击Writeansysfile就完成生成命令流格式;然后将命令流复制拷到ANSYS中,在ANSYS中就生成拥有keypoints和lines的模型;注意在拷贝命令流时,不需要复制最后两行的命令流,否则ANSYS会自动关闭;接下来就是,建立ANSYS的三维模型,我相信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这里只给出最终三维模型,不再赘述建模过程;诶,下面终于可以导入FLAC3D了;不不,等等在导入之前大家首先要弄清楚的是,ANSYS中默认的工作平面是X-Y,而FLAC3D的默认的工作平面是X-Z,如果不做处理,导入FLAC3D中只能看到土体网格,隧道的网格不见了;这是因为它在顶面,需要旋转模型才能看得到;那么我们就需要做一些处理,在ANSYS中建立一个局部坐标系,并激活它,这一步很简单,但同时它也很必要;这里给出它的命令流:WPCSYS,1,0WPROTA,0,-90,0CSYS,WP输入命令流后就可以导入FLAC3D;这里使用导入FLAC3D的的软件是由海棠兄编制的ANSYStoFLAC3D海棠兄太牛了,这里感谢一下;下面具体讲一下,FLAC3D的导入过程;首先点击ANSYS中File>ReadInputfrom,就会出现下面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找到ANSYStoFLAC3D软件文件夹里的Ansys3D_ele_node.dat,点击它就可以导出单元和节点信息;节点和单元信息自动生成D盘下,拷贝这两个文件到ANSYStoFLAC3D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ANSYS_TO_FLAC3D;点击后会出现下面的对话框:对话框提示“是否需要进行节点的重点过滤”,不去管它,输入Y,回车,再输入Y,再回车,就会在ANSYStoFLAC3D软件文件夹中生成Flacmodel_haitang.Flac3D的文件,这个就是最终导入FLAC3D的文件了;如果没有生成相应的文件,说明你的网格有问题,需要在ANSYS中重新调试;这里还需要的强调的是,ANSYStoFLAC3D软件只能识别brick,tetrahedral,wedge,pyramid,转成FLAC3D中的单元类型:brick,tetrahedral,wedge,pyramid,degeneratebrick;最后一步就是打开FLAC3D>InportGrid,点击Flacmodel_haitang.Flac3D的文件,网格就成功的导入了,下面是导入完成后的图形:这就是成功导入后的网格图;CAD导入ANSYS再到FLAC3D步骤:1、在CAD中建立CAD图形——绘图——面域——将面域输出——....sat文件;2、打开ANSYS软件,file——import——....sat;3、在ANSYS中显示为前视图Frontview;4、Preferences——Structrual——ok选择结构计算;5、selecteverything——plotctrls——resetplotctrls重置一次将CAD中面域显示在ANSYS中;6、定义材料属性:prep7——materialprops——materialmodels;定义单元类型:1、prep7——elementtype——add——solid——quad4node42必须定义,因为meshing平面;2、prep7——elementtype——add——solid——brick8node45;7、划分网格,划分导入的面:prep7——meshing——meshtool——lines——set......;8、确定拉伸属性:modeling——operate——extrude——ElemExtOpts选择拉伸所形成的单元属性,并确定拉伸后的划分份数;Modeling——operate——extrude——Areas——ByXYZoffset——选择拉伸面——确定拉伸长度;ANSYS导入FLAC3D:1、ANSYS——file——readinputfrom调用Ansys-command.dat;2、执行后E:\E盘根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01_elem.dat和02_node.dat;3、将01_elem.dat和02_node.dat和Ansys-Flac.exe拷到一个文件夹下,执行Ansys-Flac.exe,就生成Flacmodel_haitang.flac3d文件;4、在FLAC3D中,菜单File——importgrid,读入Flacmodel_haitang.flac3d;5、CAD、ANSYS中X-Y-Z坐标导入Flac中,需将X-Y-Z坐标转换为X-Z-Y坐标:在ANSYS中激活工作平面Csys,4——wprota,,-90,0旋转工作平面与Flac3d中坐标一致;6、将改完坐标的网格导入Flac3d中即可。
MIDAS GTS NX与FLAC3 D模型转换方法及应用
余永强;梁严午;褚怀保;姚智慧
【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7)005
【摘要】为了弥补FLAC3D针对复杂工况及在特殊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究前处理功能强大的MIDAS GTS NX软件与FLAC3D软件耦合建模
新方法.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MIDAS GTS NX到FLAC3D的模型转换接
口程序,对从MIDAS GTS NX软件导出的节点和单元信息进行编辑修改,生成可供FLAC3D识别的?.flac3d文件.郑州地铁5号线京广南站双线隧道净距小、隧道断
面大、下穿既有公路隧道,主隧道采用CRD工法开挖,支护结构采用包括超前管棚、临时钢支撑在内的多种形式.基于该工程实例,将在MIDAS GTS NX软件中建立的
模型成功导入到FLAC3D中,同时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及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页数】6页(P128-133)
【作者】余永强;梁严午;褚怀保;姚智慧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下工程与灾变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省地下工程与灾变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6.3
【相关文献】
1.Midas GTS/NX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 [J], 彭远煌
2.基于Midas GTS NX土的三种本构模型工程应用实例 [J], 池恒天; 吴振宇; 刘小志
3.midas GTS NX在埋入式抗滑桩设计中的应用 [J], 张新
4.Midas GTS-NX在机场边坡动态设计中的应用 [J], 王静
5.基于MIDAS/GTS NX的地铁安全评估应用 [J], 涂儒杰;林环周;张铮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