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303.01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我国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摘要:虽然国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无节制的开采最终在导致矿产枯竭的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地质灾害,本文主要以采空区塌陷、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崩塌等矿山地质灾害为例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一、采空区塌陷1、采空区塌陷及其成因采矿过程中采用空场法、留矿法以及崩落法往往在井下形成巨大的采空区和崩落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则会产生大面积塌陷,造成灾害。
塌陷坑一般呈椭圆或近圆形,面积略大于采空范围,深度自内向外逐渐变小,当底层矿藏被开采后,采空区顶板岩层在自身重力和覆盖岩层及建筑物等的压力作用下会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产生的拉长压力超过其极限强度时顶板及其覆盖岩层会发生断裂以及离层等现象,最终波及到地表而形成盆地类型的塌陷坑。
2、采空区塌陷防治措施矿区采空区塌陷的常用防治措施一般为充填复垦法,该方法是利用矿区附近的煤矸石、粉煤灰以及露天矿剥离物等可以利用的充填材料对塌陷部位进行充填,采用该方法应具备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填充材料应无污染,才能解决问题,经济效益非常好。
二、滑坡1、滑坡及其成因滑坡是岩土体自重、构造力、渗透力等综合结果,指位于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以及水等外力作用下沿某一结构软弱面发生位移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在边坡开挖前岩土体内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开挖进行过程中岩体面临采场的一侧出现临空状态,导致该方向失去支撑力,岩体内部应力场会不断进行调整与变化,最终会导致在坡脚和坡顶附近出现应力集中区域,当该处应力超过其强度时则会导致岩体破坏形成滑坡。
2、滑坡防治措施减轻或消除水的危害。
可以将工作面做成2%的反坡以防止雨水汇集冲刷,在其顶部设置截洪沟和排水沟以及时将地表水通过排水沟等排出,并应保证排洪沟畅通;改变滑坡体外形。
采取降低边坡滑坡区域分层高度和增加分层个数等措施,并适当设置安全平台,放缓坡脚,使其坡脚小于渣土自然堆积角以及降低堆积高度等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开采、运输和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岩层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影响,引起的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地质调查:通过对矿山周边的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矿山周边的地质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后续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地震勘查:地震是造成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地震勘查技术对矿山周边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危险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地表变形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设施对矿山周边地表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地表变形异常,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4.岩层稳定性分析:通过岩层稳定性分析技术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岩层变形、垮塌等现象进行分析,评估岩层的稳定性,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5.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是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对矿山周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预测地下水迁移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加强矿山排水管理:合理布置矿山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引起的地质灾害风险。
2.加强矿山支护工程:对矿山内部岩壁进行支护,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壁稳定性,减少岩层垮塌风险。
3.严格矿山开采规划: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规划进行开采,避免超采或非法采矿行为导致的地质灾害。
4.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5.建立完善的矿山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矿山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和防治。
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勘查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勘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第一章:矿山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矿山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在矿山采掘过程中或者采掘结束后对矿山和其周边环境造成威胁的灾害现象。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地质构造灾害:由于矿区地质构造活动引起断裂、滑动、隆起等现象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震、塌陷等。
2.岩体结构灾害:由于岩体结构特点造成的灾害,例如岩层变形、断裂等导致的塌方、坍塌等现象。
3.水文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与地下岩体发生反应而导致的灾害,例如地下水涌出、溶洞塌陷等。
4.煤与瓦斯灾害:由于煤层及瓦斯的自然特点而导致的灾害,例如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矿山地质灾害的存在和危害程度,并对危险程度高的区域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勘察:矿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最直接、有效、准确的方法是现场勘察。
通过走查、地质勘探及各种工具的测量,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定量化分析。
2.灾害史料研究:借助以往矿山地质灾害的案例对当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判断。
3.数值模拟:利用力学原理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第三章: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1.地质构造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防震措施并加强地基处理,同时对不安全地带及时进行排查整治。
2.岩体结构灾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开展岩体力学测试,分析岩体变形和裂纹的形态,针对存在颓塌、滑塌等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3.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要严格控制地下水位,进行地下水排水和防渗措施。
4.煤与瓦斯灾害防治措施:在采煤作业前,对煤与瓦斯进行全面地预测与分析,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定,对瓦斯进行有效地排放治理。
第四章:结语矿山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安全、矿区环境,以及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煤矿、金矿、铁矿等矿山地下发生的地质灾害,包括矿井冒顶、矿震、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一、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1. 矿山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勘查是为了解矿床的成因、地质条件、矿床储量和质量等情况,为矿山开采提供地质、水文和地质灾害评价等基本信息。
勘查内容包括地质地貌、矿产资源、构造地质、矿山地质环境等。
2.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包括对矿山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煤与瓦斯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等。
3. 地震地质灾害勘查地震地质灾害勘查是对矿山地震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了解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危害方式和程度等。
采用地震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地震灾害的发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矿山地质监测加强煤与瓦斯地质灾害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煤与瓦斯压力、浓度、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2. 加强地质灾害预报利用现代地质灾害预报技术,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预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
3. 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大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推动矿山地质灾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5.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减少地质灾害的可能。
6. 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结语: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工作,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在采矿业中,地质灾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确保矿山安全和生
产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岩体失稳、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入等情况,以下是在采矿业中常见的地质灾
害防治措施:
1. 地质勘查:在采矿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查,了解矿体的岩性、构造、断裂、矿层分布等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地质监测:利用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仪等设备进行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3. 支护加固:对矿山内部的岩体进行支护加固,采取钢架支护、注
浆加固等技术手段,增强岩体的稳定性。
4. 排水处理:合理进行矿山排水,防止地下水涌入和地面塌陷,采
用抽水排水、隔水堤坝等方法保持矿场干燥。
5. 合理布局:合理规划矿区布局,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采
矿活动,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6. 安全教育: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地质灾害
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在采矿业中的地质灾害发生,
确保矿山的安全稳定,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持续改进和
完善防治措施,是保障采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思考发布时间:2022-01-18T05:54:39.48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4期作者:魏来[导读]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矿山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一般情况下,矿山工程的施工条件与作业环境都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恶劣,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形成了较高的工作难度。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这一行业形成了较高的关注,也在不断的研发并创新开采设备、开采技术,但其中的风险问题及地质灾害仍旧时有出现。
因此,在矿山工程中,工作人员需展开有效的地质勘查工作,并针对性治理地质灾害。
魏来身份证号码:32038219910418XXXX摘要: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矿山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一般情况下,矿山工程的施工条件与作业环境都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恶劣,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形成了较高的工作难度。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这一行业形成了较高的关注,也在不断的研发并创新开采设备、开采技术,但其中的风险问题及地质灾害仍旧时有出现。
因此,在矿山工程中,工作人员需展开有效的地质勘查工作,并针对性治理地质灾害。
关键词:矿山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引言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工程建设受到损害,同时科学且精确的地质危险性评估可以防止环境地质遭受破坏。
为了明确怎样开展有效的地质危险性评估,本文针对水泵房地质条件着手开展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措施,从而为矿山地区工程建设推进与地质环境的保障奠定基础。
1矿山工程地质勘查方法1.1综合信息技术勘查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矿山工程为例,在矿山工程中,比较常用的地质勘查信息技术共包括以下几种,分别为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及全球定位技术(GPS)。
三种技术具有较强的性能,且功能具备较高的综合性,能够实现传感、卫星定位以及导航。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1、概述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我国的矿产开采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矿产开采技术和设备都比较落后,这种条件下的矿产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地质灾害事故频发。
危及生命的矿难和环境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因此,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发展规律、特点,将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其各自特点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而言,采矿活动的范围仍多数被限定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层内部。
在矿脉开采之前,矿区地质环境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而采矿过程,是从地壳内部的土壤、岩石圈层挖出大量的土石方,对地质环境进行了巨大的破坏,使其处于非稳定状态。
我们可以看出,不论钻井开采、掘坑开采、注液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这种不平衡性的出现导致了地壳物质的不稳固,进而容易引发灾难性地质改变。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很多,若单从灾害发生的速率加以区别,可分为突变型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另一种就是缓发型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等。
然而,在我们最常用的地质灾害分类,常常是以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成因关系来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究,才能根据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宜的防治措施。
人为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合理或者不科学改变地质环境,进而诱发的地质灾害基本涵盖了除火山喷发之外的所有地质灾害类型,本文将就其特点简要分类阐述。
2.1岩土圈层形变灾害这部分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采矿活动改变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导致地区地下和地表岩土圈层形变,进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2.1.1诱发性地震由于采矿活动致使岩土圈层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反映在岩土圈层内部就是地震与断层错位。
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
发表时间:2018-03-21T13:14:57.7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刘宏宇
[导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山煤矿地测科黑龙江鸡西 158130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还有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一定要开展,一定要联合管理者的想法、管理的技术和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然后让矿山开采企业更加健康、规范的发展。
本文对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查;勘查灾害;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是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只要切实的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矿山开采、建设平稳发展,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进行矿山区域的建设性项目可行性研究时,需要做专项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将矿山地质灾害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1.1 矿山生产勘探
进行科学有效的生产勘探工作,是开展综合利用、减少贫化损失的重要保证。
进行生产勘探可以查明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采提供合理的开采方式及工艺措施,以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采区范围内探寻主矿体上下盘及深边部的平行、分支或其他盲矿体,便于增加后背储量,使得矿山开采可持续发展; 加强矿产综合利用研究进行充分合理开采利用; 建立矿山企业自主投资开展接替资源勘查机制。
激励企业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地质勘查,这样可以逐步形成市场需求、矿业开发与矿产勘查互动的良性循环。
对矿山消耗资源储量与剩余资源储量进行跟踪分析,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做好矿产储量动态监测、资源损失贫化管理工作。
首先矿山企业要建立矿产储量台账,采矿权人按要求定期报送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档案并依法对资源储量进行登记、核销、统计及通报,最后建立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
1.2 矿山关闭阶段的地质勘查
矿山地质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受开采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的出现,我国作为采矿大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但是由于开采设备的落后和先进技术的限制,以至于我国对矿山开采造成严重的地质环境污染和恶化。
近几年来矿山地质灾害的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也会对开采技术人员造成人身安全问题。
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矿企应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做好矿山关闭和复垦时期的地质勘查工作,建立科学的矿山治理与环境保护体系,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勘查力度,降低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损害。
2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 地面与采空区的塌陷
在井巷开采作业矿山中容易出现塌陷。
在采空区,如果矿柱不足,或矿柱受外力影响支撑能力缺失,使得地面出现塌陷。
对于矿体掩埋较深的矿山,没有及时进行回填,采空区面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大面积塌陷。
2.2 采矿场边坡出现失稳、滑坡及岩崩
这种问题原因在于开采不合理。
比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太大,在露天非金属与建材等开采矿中比较常见。
2.3 矿体坑内岩爆
又可称为矿山冲击,在掘进爆破后2-3 小时内,受地壳应力作用,矿坑与顶板围岩出现的压缩比较严重,一旦作业中出现自由面,岩石内应力得到突然释放,导致岩石破裂并得到释放,进而引起地质灾害。
2.4 矿坑突水
这种灾害比较普遍,其突发性强、爆发规模大且造成严重后果,在开采中,如果没有准确估计矿坑涌水,老窿或暗河被打穿或穿透,大量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5 周边环境被污染
在矿山灾害中,环境被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采矿中形成的引麦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环境,甚至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采矿区环境及正常生产活动。
2.6 瓦斯爆炸与火灾
由于矿井通风不良,瓦斯长期集聚而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损害矿井。
部分硫化矿床中有这种情况,硫化物氧化产生的热量积聚到一定量,瓦斯浓度超过9.5%,就会引起爆炸,导致火灾。
其危害非常大,损耗地下矿物资源,其损耗量难以估量,改变了气候环境,大量农作物与植物死亡,田地无法耕种,环境日益恶化。
3 矿山地质勘查灾害的防治措施
3.1 勘查矿山采空区的防治措施
(1)高密度电阻率法。
依据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物探方法,主要针对较浅的采空区地下水系勘查。
(2)视电阻率法。
这种物探方法与导体材料的性质相关,一般金属矿山属于块状的硫化物体,是一种良性导电体,其电阻率较低,而采空区多由空气充填构成,空气属于绝缘高阻,根据硫化物体电阻率和空气电阻率的差异,可明确找到采空区的位置。
(3)瞬变电磁法。
该种物探方法具有探测速度快、深度高、分辨力强、信噪比高等特点,在运用不接地回线或者接地线源向下发送脉冲电磁场时,在一次脉冲电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来观察地下半空间二次涡流场的变化情况,实现采空区的探测。
3.2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矿山预测的能力,引用3S 技术。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离不了对矿洞的深挖及抽调地下水,长期的开采势必会影响地质环境,为了减少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矿山企业应利用GPS 准确的对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地点进行定位,利用RS 技术实时掌握矿山的破坏程度的监控工作,利用GIS 技术对地质灾情做科学分析,利于相关勘查人员能及时掌握矿区的地质情况。
(2)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
矿山开采整个体系包括起初的矿山调查、地质勘查、矿井开发、后期评价和管理的过程,在整个开采过
程中应加强矿山开采的正规性、专业性、规划性,要使每个开采单位对整个体系的遵守,为此要求整个体系要标准统一及适用范围广。
(3)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政策。
加强有关部门对矿山环境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确保矿区自然环境的良好状态,强化人们保护地质环境的思想意识,使人们有规可循,做到对矿山资源开采的规范化与合理性,真正的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采,使矿山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3 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工勘查明的土洞、浅层溶洞应根据埋深的不同分别采取开挖回填或灌浆处理,回填工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场地及临区禁止大降深、大流量抽排地下水;场区及邻区禁止强力爆破工程;采取地下水控水措施,通过对漏水的矿洞、河道、水库等地表水进行铺底防漏,严重漏水的洞穴用水泥灌注填实来控制地表水,还要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灌浆或者帷幕灌浆处理以减少地下水位升降导致的岩溶塌陷。
3.4 对危岩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般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对一些岩体不大的危岩,在工程条件允许下可进行危岩的清除,或者进行锚索、锚杆等工程加固支护措施;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且难以治理的危岩,可采取搬迁。
设立警戒范围等方法。
另外,对于危岩的防治,应该早发现、早处理,未能及时处理的,应加强危岩变形监测,群测群防、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以便更好的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总之,近年来我国矿山方面的问题频出,地质灾害为采矿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过程中,通过技术及方法,合理、科学的进行矿山地质勘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鼓励矿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方法,寻找后备接替资源。
加强灾害的防治工作,加大勘查灾害的力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参考文献
[1]祝晓波.试论矿山地质灾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6(22).
[2]杨殿群,吴晨曦.矿山地质勘查和勘查灾害防治[J]技术与市场2016(04).
[3]徐春华.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