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登记表格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模板一、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医生、质控护士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报告及处理流程:1、科室发现同一时间段同一病区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暴发,按照«西丽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与处置预案»要求应____小时内及时上报给院感科,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科室院感小组成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控制措施。
2、科室院感应急小组进行调查、分析、采样、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消毒、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并书面报院感科三、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与防范措施:1、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院感科,并及时治疗2、对医院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原学采样、并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病原体不明或高度怀疑新的病原体或传染病例时,及时上报院感科和医务科,医院组织相关专家会诊。
3、一旦怀疑有传染性或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应即刻做好隔离和消毒措施,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4、对医院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停止接收新病人。
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5、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如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防护面罩等及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6、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做好日常消毒隔离措施并认真落实各项感控措施,如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呼吸机管路的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内镜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置、感染病人使用的物品处置消毒等7、加强对环境卫生学、无菌物品、消毒剂浓度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卫生9、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与病人接触前后要洗手10、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11、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登记表
科室:报告时间:报告人:
注: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4、任何一个临床科室凡发生上述情况,必须在6小时内由科室监控医师填写此表上报控感办。
5、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菌的病原体,由检验科在6小时内
填表上报控感办。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流程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某一特定区域或临床部门中,某种传染病或感染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平常水平,且存在明确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证据。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1、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一旦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相关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职责: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确认是否存在医院感染暴发。
3、报告程序:经确认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并按照相关法规向上级卫生管理部门报告。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流程1、隔离与控制: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和隔离。
2、追踪与调查:对所有与感染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调查,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
3、消毒与灭菌:对医院内的相关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和灭菌,以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传播。
4、提供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口罩、手套等,以保护他们免受感染。
5、样本采集与检测:采集患者的样本,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原体种类和特性。
6、制定应对策略:根据调查和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疫苗接种等。
7、监测与评估:对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确保采取的措施有效。
8、总结经验教训: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和教训,改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建议1、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
2、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暴发。
3、提供充足的医疗防护设备,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
4、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5、定期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医院感染暴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为规范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我院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短时间内本科室发生2~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出现,或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一路感染源的感染病例;又或是3例以上怀疑有一路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有不能控制的流行趋势;查验科发现同一科室送检标本的病原体有聚集现象时应当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科室报告后,当即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和有关的标本收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如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当即报告医务科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按如实际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员的诊断与医治。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路,及时认真查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踊跃采取有效控制方案,包括医护人员的防护、消毒灭菌处置、病员的隔离等办法,避免医院感染流行蔓延。
四、一周内未控制医院感染流行,且出现死亡病例,医务科应报告医院主管领导。
发生医院感染流行的科室应暂停收治病员,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干与办法,并按要求24小时内报上级卫生部门。
五、医院感染事件处置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写出调查报告,报医院感染委员会及上级卫生部门。
六、肯定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流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置。
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1)临床科室按要求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并协助调查。
(2)查验科微生物室在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注意保留菌种以备进一步检测分析。
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或特殊的菌毒种要及时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保留。
(3)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如实际情况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附表(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第一次□订正发生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发生地址:科室病房(病区)感染初步诊断:;*医院感染断:疑似或确认病原体:;*医院感染病体:累计感染人数:例,*感染患者数:例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征候群: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超):预后情况:痊愈例,正在医治例,病危例,死亡例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1.摘要本报告旨在汇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并提供应对措施和建议。
报告涵盖了感染暴发的原因、传播途径、受影响的部门/病区、感染人数和类型等内容。
2.简介2.1 感染暴发事件概述概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暴发的时间、地点和规模等信息。
2.2 感染源与传播途径详细描述导致感染暴发的可能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例如细菌、或真菌传播等。
3.事件的调查与分析3.1 事件调查描述对感染暴发事件进行的调查过程和方法,包括采集样本、数据分析和样本检测等。
3.2 感染暴发风险评估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对感染暴发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传播范围。
3.3 事件原因分析分析导致感染暴发事件的可能原因,包括系统性、人为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4.受影响的部门/病区列出感染暴发事件中受影响的具体部门、病区或区域等。
5.感染类型和感染人数统计根据调查结果,详细列出感染人员的类型(医务人员、患者、访问者等)和分布情况,包括感染人数和占比。
6.应对措施和建议6.1 感染控制措施提供针对感染暴发事件的控制措施建议,包括隔离措施、个人防护、消毒和清洁等。
6.2 规范操作建议就相关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改进建议,以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6.3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建议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技能。
7.附件列出与报告相关的附件,包括调查报告、数据分析结果等。
8.法律名词及注释列出本报告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和相关注释,以确保读者正确理解相关内容。
9.结束语本文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源:指导致感染暴发的起源物质,可以是细菌、或真菌等。
2.传播途径:指感染源传递到宿主的途径,例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或空气传播等。
3.隔离措施:指对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采取的隔离和限制措施,以防止感染传播。
4.个人防护:指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者时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A.1 一般情况A.1.1 患者姓名: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A.1.2 患者ID:A.1.3 性别:□男□女A.1.4 年龄:岁(月)A.2 发现/报告情况A.2.1 发病序号:A.2.2 发生感染时所在科室:A.2.3 曾住过科室:A.2.4 发病日期:年月日A.2.5 发现时间:年月日A.2.6 感染诊断及部位:A.3 发病与就诊经过A.3.1 入院日期:年月日A.3.2 可能的感染原因:A.3.3 原发疾病:A.4 临床表现A.4.1 临床症状:A.4.2 临床体征:A.4.3 微生物送检结果及日期:A.5 高危因素及暴露情况A.5.1 病室环境:□Ⅰ类□Ⅱ类□Ⅲ类A.5.2 医护情况:主管护士日常护理护士主管医生每次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是□否医务人员出勤情况A.5.3 周围患者是否有类似临床症状、体征□是□否A.5.4 患者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使用前后□消毒□灭菌A.5.5 近期环境抽查结果: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A.5.6 有无可疑的使用中消毒液:批号:A.5.7 有无可疑的静脉注射液体:批号:A.5.8 本组共有患者例,本患者为第例,患者感染源可能来自:□患者自身□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其它A.5.9 患者易感因素的调查见表A.1。
A.6.1 饭前洗手:□每次均洗手□偶尔洗手□从不洗手□其它A.6.2 本次感染前是否有其它部位感染□是□否,感染部位:A.7 患者发病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品种:药品名称:天数/使用起止日期A.8 实验室检查A.8.1 感染相关指标:血常规:;CRP: ;PCT: ; 其他:A.8.2 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的调查见表A.2。
表A.2 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A.9 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A.9.1 最终诊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A.9.2 诊断单位:A.9.3 转归:□痊愈,出院日期:月日死亡,死亡日期:月日死亡原因:□其它A.10 其他需记载事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个案表内容,例如:若怀疑与麻醉剂、消毒剂有关,应记录麻醉剂、消毒剂的相关信息,以及封存剩余麻醉剂、消毒剂进行检测的后续情况;若怀疑与植入物有关,应记录植入物以及对同批号植入物进行检测的相关信息;若怀疑与消毒供应中心(CSSD)处置有关,则应追溯相关信息等。
黄州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登记表□初次□订正1 、开始时间:年月日 *至年月日2 、发生地点:医院科室(病区)(床号)3 、感染初步诊断:;*医院感染诊断:4 、可能病原体:; *医院感染病原体:5 、累计患者数:例, *感染患者数:例6 、患者感染预后情况:痊愈例,正在治疗例,病危例,死亡例7、可能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不明()、 *传播途径:8、可能感染源: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食物()、药物()、探视者()、陪护者()、感染源不明()。
*感染源:9 、感染患者主要相同临床症状:10、医院环境卫生学主要监测结果:11 、感染患者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X光、CT、MRI、B超):12 、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结果(涂片革兰染色、培养、病毒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等):13、暴发的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暴发开始时间、地点、罹患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查处置经过与效果、暴发原因初步分析、需要总结的经验等)上报科室:上报人:上报时间:注: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4、任何一个临床科室凡发生上述情况,必须在6小时内由科室监控医师填写此表上报控感办。
5、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菌的病原体,由检验科在6小时内填表上报院感办。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与控制1.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理流程: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报告医务处、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医院感染暴发查找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汇报分管院长写出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进行上报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 或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常见部位: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血流感染、血管相关性感染,能大致讲出几点,不用全文背诵。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登记表
科室:报告时间:报告人:
注: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4、任何一个临床科室凡发生上述情况,必须在6小时内由科室监控医师填写此表上报控感办。
5、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3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菌的病原体,由检验科在6小时内
填表上报控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