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综合试题示例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试题附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1)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品红溶液________,加热后溶液颜色________。
(2)已知反应:SO2+Cl2+2H2O ═ 2HCl+H2SO4,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3)木炭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若生成0.5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4)工业上可以通过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
下列关于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氨气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 B.可用排水法收集氨气C.氨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5)实验室检验试管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汽车尾气常含有NO、NO2、CO等,会污染空气。
在汽车尾气排放管处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有害气体CO和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褪色变红 H2SO4 2 AD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若出现大量白烟,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或其他合理答案) 2CO+2NO N2+2CO2【解析】【分析】(1)SO2具有漂白性,但漂白是有选择的、暂时性的,加热后无色产物会分解,重新生成品红。
(2)反应SO2+Cl2+2H2O ═ 2HCl+H2SO4中,氧化产物是含有价态升高元素的生成物。
(3)在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中,有如下关系:CO2——4e-,由此可计算出生成0.5 mol C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综合题解析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常常会出现综合题,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下面将对高考化学中的常见综合题进行解析。
一、有机化学综合题在有机化学中,考题通常会考察有机物的合成、反应机理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运用有机化学中的规律和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某高考题目如下:“某种有机化合物A可以通过四步反应依次得到B、C、D和E四种有机化合物。
请你根据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A、B、C、D和E的结构,并写出相应的反应类型和命名。
”反应方程式如下:1. A → B2. B → C3. C → D4. D → E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推断出每一步的反应类型和产物的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A的结构。
通过观察反应方程式1,可以看出A经历了某种转化得到了B。
根据B的结构,我们可以推断出A可能是某种醇或酚。
接下来,我们继续观察反应方程式2,可以发现B经历了某种反应得到了C。
根据C的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B可能是醛或酮。
继续观察反应方程式3和4,我们可以推断出C可能是羧酸,D可能是酯,而E可能是酸酐或酸。
通过以上推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可能是醇或酚B可能是醛或酮C可能是羧酸D可能是酯E可能是酸酐或酸同时,根据反应类型的推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反应方程式1可能是醇或酚的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2可能是醛或酮的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3可能是酮的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4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综合题中A、B、C、D和E的结构,并写出相应的反应类型和命名。
二、无机化学综合题在无机化学中,综合题常常考察不同元素的性质、反应规律和化合物的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综合运用无机化学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某高考题目如下:“某实验室研究人员想通过氧化反应制备一种金属氧化物,他们将金属A与氧气反应后得到一种黑色固体B。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金属A的氧化态是多少?2. 金属A可能是哪些元素?3. 固体B的结构是什么?4. B的溶解性是如何的?”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金属A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B。
2024年新课标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 .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 .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 .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2.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双酚A 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 .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 .生成W 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 .在碱性条件下,W 比聚苯乙烯更难降解3.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为23423Fe 4H O(g)Fe O 4H ++高温B .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C .用木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D .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4.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322Ag 2H NO Ag NO H O+-+++=+↑+B .工业废水中的2Pb +用FeS 去除:22Pb S PbS +-+=↓C .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2SO 吸收塔:22224Br SO 2H O 2Br SO 4H--+++=++D .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2424222MnO 5C O 16H 2Mn10CO 8H O --++++=+↑+5.我国科学家最近研究的一种无机盐[]362Y Z(WX)纳米药物具有高效的细胞内亚铁离子捕获和抗氧化能力。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W 、X 、Y 属于不同族的短周期元素。
W 的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 和Y 的第一电离能都比左右相邻元素的高。
Z 的M 层未成对电子数为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W 、X 、Y 、Z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 的熔点最高B .在X 的简单氢化物中X 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3sp C .Y 的氢氧化物难溶于NaCl 溶液,可以溶于4NH Cl 溶液D .[]362Y Z(WX)中WX -提供电子对与3Z +形成配位键6.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过CuO 催化消耗血糖发电,从而控制血糖浓度。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1.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含有Fe2+、Fe3+、Cu2+)处理和资源回收很有意义,下列是回收金属铜和刻蚀液再生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A中含有的单质是_________。
(2)通入的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滤液与气体C反应生成刻蚀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Cu Cl2 2Fe2++Cl2=2Fe3++2Cl-【解析】【分析】废液中含有Fe2+、Fe3+、Cu2+,废液中加入过量铁屑后发生反应:Fe+2Fe3+=3Fe2+、Fe+Cu2+=Fe2++Cu;过滤后得到的沉淀A为Fe、Cu;滤液中含有Fe2+,滤液中通入气体C,得到刻蚀液FeCl3溶液,则气体C为氯气;沉淀A与过量盐酸反应,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铜不反应,则沉淀B为Cu,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沉淀A为Fe、Cu,沉淀B为Cu,滤液含有Fe2+,气体C为Cl2。
(1)废液中含有Fe2+、Fe3+、Cu2+,向废液中加入过量Fe屑,发生反应Fe+2Fe3+=3Fe2+、Fe+Cu2+=Fe2++Cu,所以沉淀A中含有过量的Fe和反应产生的Cu,即沉淀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Fe、Cu;(2)A中含有Fe、Cu,向A中加入盐酸,铁溶解生成FeCl2,而Cu不溶解,过滤得到沉淀B 是Cu,向含有FeCl2的滤液中通入Cl2,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3)Cl2与FeCl2反应产生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机推断,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2.D、E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C、D间能发生反应。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_________;②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③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④在相同条件下,在5.6g氮气中应添加___________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答案】1:2 2:1 3:1 2:3 5.1【解析】【分析】【详解】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m=nM可知,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g/mol:34g/mol= 1:2 ;②根据n=mM可知,同质量的氨气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g/mol: 17g/mol=2:1;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体积之比为2:1,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1⨯2)=3:1;③假设H原子为3mol,氨气为1mol,硫化氢为1.5mol,二者体积之比为1mol: 1.5mol=2:3;④氮气物质的量n=5.6g0.2mol28g/mol=,氧气物质的量n=16g32g/mol= 0.2mol,则氨气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氨气的质量为0.3mol⨯17g/mol=5.1g。
2.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打√或×?①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__________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__________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__________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__________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⑦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__________⑧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O原子数目为2 N A__________⑨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 A__________⑩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__________⑪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⑫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答案】√√ × √√√√ × × √ × ×【解析】【分析】运用n=m/M、V=n×V m、n= V/ V m等公式的应用转换,先求出物质的量,然后求出分子的总个数,在根据这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相关微粒。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H2O(g)。
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完成下列填空:(1)半水煤气含有少量硫化氢。
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____溶液中(填写试剂名称),出现_______,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2)半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变换:CO+H2O CO2+H2若半水煤气中V(H2):V(CO):V(N2)=38:28:22,经CO变换后的气体中:V(H2):V(N2)=____________。
(3)碱液吸收法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已知:Na2CO3K2CO320℃碱液最高浓度(mol/L)2.08.0碱的价格(元/kg) 1.259.80若选择Na2CO3碱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
如果选择K2CO3碱液作吸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成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这种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是测定半水煤气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
取一定体积(标准状况)的半水煤气,经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其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
①选用合适的无机试剂分别填入Ⅰ、Ⅰ、Ⅳ、Ⅴ方框中。
____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方案中,步骤Ⅰ、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方案中,步骤________(选填“Ⅳ”或“Ⅴ”)可以确定半水煤气中H2的体积分数。
【答案】硝酸铅(或硫酸铜)黑色沉淀 3:1 价廉吸收CO2能力差碱液循环使用2KHCO3→K2CO3+CO2↑+H2O除去半水煤气中的CO2(包括H2S)和H2O IV【解析】【分析】【详解】(1)硫化氢能与重金属生成沉淀,所以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硝酸铅(或硫酸铜)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解析】【分析】【详解】(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综合试题及详尽答案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1.以下图①到⑩分别代表反响中的一种物质,且它们均为化学中的常有物质。
(1)①的化学式为 _______,⑤和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由⑧制取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⑨转变为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⑨转变为⑩的反响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l2 3 2 3 2 32+-2O2Al+Fe O2Fe+Al O Fe +2OH =Fe(OH) ↓4Fe(OH)2+O2+2H2O=4Fe(OH)3白色积淀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分析】【剖析】①到⑩分别代表反响中的一种物质,且它们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有物质,①能与酸或碱反应,且①电解生成氧气,则①为Al2O3,②中含AlO2-离子,③中含Al3+离子,④为Al(OH)3,⑤为单质Al,⑤⑥发生铝热反响,⑦为Fe,⑧中含Fe2+离子,⑨为Fe(OH)2,⑩为 Fe(OH)3, Fe(OH)3受热分解产生⑥是 Fe2O3,而后联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
【详解】依据上述剖析可知:①为 Al2 O3,②为 AlO2-,③为 Al3+,④为 Al(OH)3,⑤为 Al,⑥为Fe2 O3,⑦为 Fe,⑧为 Fe2+,⑨ Fe(OH)2,⑩为 Fe(OH)3。
(1)由上述剖析可知,①为Al2O3,⑤和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2)实验室由 Fe2+变为 Fe(OH)2的操作方法是向此中加入NaOH 溶液,所以由⑧制取⑨发生的离子反响为 Fe2+-22+2OH =Fe(OH) ↓;因为 Fe(OH) 不稳固,简单被溶解在此中的氧气氧化变为Fe(OH)3,则由⑨转变为⑩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由⑨转变为⑩的反应现象为白色积淀会渐渐由白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实验中广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实验中广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A.甲同学可能使用的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后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3)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答案】2Na+O2Na2O2 ABCD 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解析】【分析】(1)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据此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注意条件;(2)A.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量;B.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使气体得到补充;C.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D.若插入燃烧匙太慢,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在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3)依据钠熔化成一个小球可知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详解】(1)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2Na2O2;(2)A.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导致氧气剩余,故瓶内水面上升高度达不到,选项A正确;B.瓶塞末塞紧,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导致瓶内压强过大,水面上升高度达不到,选项B正确;C.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高度超出,选项C正确;D.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高度超出,选项D正确;答案选ABCD;(3)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②钠的熔点低。
高考化学综合试题示例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请回答:(1)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2)通常听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1999年保送生综合测试题-2)2.由实验得知,用电解法将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时,电极所通过的电量Q正比于金属的物质的量n和金属离子化合价α乘积,其比例系数F 是一个恒量,称为法拉第常数,它与金属的种类无关。
(1)试求出法拉第常数F(电量以库仑为单位,保留三位数宇)。
(2)如果电解硫酸铜溶液获得1kg的金属铜,通过电解槽的电量是多少?各时代主要的动力来源分别是:、、、。
(2)人类所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能,捕获太阳能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参加反应的哪种物质?。
(3)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及生物能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被称为能源。
而核能、地热、海洋能、沼气以及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太阳能,风能等被称为能源。
①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以热的形式供给人们需要的能量。
试以它们各自的主要成份C、Cn H2n+2和CH4为代表,写出它们燃烧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它们质量相同时,哪一种燃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产生温室效应)最小。
②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地利用它来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的能源,若一水力发电站水库的平均流量为Q(m3·S-1),落差为h(m)’发电效率η,则全年发电量A(Kwh/千瓦时)是多少?(4)人类利用和开发能源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5)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国家已把能源利用和开发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品种是,其藏量最丰富的省(区)是,其产量最多的省(区)是。
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问题有。
(1999年保送生综合测试题-7)4.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体质量的控制项目之一,它是量度水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重要指标。
COD是指用强氧化剂(我国采用K2Cr2O7处理一定量水样时消耗的氧化剂的量,并换算成以O2作为氧化剂时,1L水样所消耗O2的质量(mg/L)。
现有某废水样品20.00mL,加入10.00mL 0.4000 molL-1 K2Cr2O7溶液;并加入适量酸和催化剂,加热反应2小时。
在指示剂存在下用0.1000molL-1,Fe(NH4)2(SO4)2溶液滴定多余的K2Cr2O7共用去Fe(NH4)2(SO4)2溶液12.OOml。
(1)已知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时,还原成Cr3+离子、Fe2十离子氧化成Fe3+离子。
写出K2Cr2O7与Fe(NH4)2(SO4)2在H2SO4存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20.OOmL废水所消耗的K2Cr2O7的物质的量。
(3)计算该废水的水样的COD。
(4)在锻造、机械、印染、造纸、电镀、蓄电池等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中, COD值特别高的是(1999年上海保送生测试题-7)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
该事件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重视。
1963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约翰逊执政期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3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
“伟大社会”也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5.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过程是,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NO和氧原子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3这个循环包括了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请补充化学方程式②(1)①②③O+O2=O3(2)写出以上3个化学反应的净结果:(3)汽油主要成分是烷烃,在燃烧不完全时,部分烷烃热裂。
试写出由热裂产物2-丁烯被臭氧氧化生成乙醛(烟雾物质之一)并释放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6.光化学烟雾可引起人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及致心肺衰竭而死亡。
(1)什么是外呼吸?(2)指出由外呼吸衰竭而造成心脏供氧不足,使心脏机能受到的影响7.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共同之处?8.现阶段,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对此我国政府应采取什么对策?9.上述材料所述事实,从哲学上看给我们什么启示?( 1998年保送生综合测试题-1—-11)下图是我国农村采用的一种沼气池的剖面示意图。
使用时由进料口放进农作物的废弃物如秸杆、杂草、树叶等以及人畜、家禽的排泄物,然后加水到一定位置以留下贮气空间,经过一定时间发酵之后,便有沼气产生。
10.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有一种生物具有除臭的作用,这种微生物是什么?是如何除臭的?11.在沼气发酵过程中,进行着非常复杂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其呼吸类型有:好氧型、厌氧型和兼气型(如酵母菌)三种,试分析这三类微生物的数量在沼气中的消长规律。
12.在对醋酸盐进行的甲烷发酵研究中,曾做过如下同位素示踪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请预测下列反应产物13.下面是由乙醇经奥氏甲烷杆菌及一种硫微生物等作用下生产甲烷的方程式CH3CH2OH+H2O CH3COO—+H++2H2-给体4H2-给体+CO2CH4+2H2O合并以上两步反应并写出一个总反应方程式。
(1998年保送生综合测试题-1——15)综合试题示例参考答案1.(1)D (2)C (3)B2.(1)F=e·NA=1.60×10-19C×6.02×1023mo l-1=9.64×104C·mol-1(2)1kg的铜由Cu2++2e=Cu可知 Cu离子a=2由电量Q=F·na1·α=9.64×104C·mol-1×2×15.6mol=3.0×106C铜球是阴极,阳极材料是银由电解定律It=Fα·n本题银α=1nAg=(4ΠR2·d·ρ)/A 代入上式得3.(1)人的体力、畜力、燃煤动力、电力。
6CO2+6H2O常规:新C+O2===CO2C n H2n+2+等质量时CH4产生的CO2最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
A=Q×103(4)①体现了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
(若从联系和发展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5)煤,山西,山西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人均能源消费量低,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大;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广大农村仍大量用木材、秸杆等作燃料。
4.(1)K2Cr2O7+6Fe(NH4)2(SO4)2+7H2SO4=3Fe2(SO4)3+6(NH4)2SO4+ Cr2(SO4)3+K2SO4+7H2O(2)[10.00×10-3L×0.0400mol· L-1—(12.00×10-3L×O.1000mol·L-1]=2.000×10-4mol(3)COD=(4)印染厂、造纸厂5.(1)2NO+O2=2NO2(2)3O2=2O3(3)CH3CH=CHCH3+2O3→2CH3CHO+2O26.(1)外呼吸是指血液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心脏收缩性减弱,因而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减少7.(1)实行国家干预,通过立法体现和加强这种干预(2)都采用了国家干预的方法。
3个有关控制环境污染的立法体现了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干预。
8.政府履行职能(1)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意识,走科教兴国之路(3)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9.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思考问题,办好事情。
10.硝化细菌,它能将NH3氧化成无味的亚硝酸和硝酸。
11.沼气发酵的开始阶段好氧型和兼气型微生物大量活动和繁殖。
但随着水中氧含量的下降,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而兼气型和厌氧型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好氧型微生物大量死亡而厌氧型微生物和兼气型微生物大量繁殖。
12.CH3COOH CH3D+CO213.2CH3CH2OH+CO2→2CH3COOH+C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