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湘江和潇水的水污染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0
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2018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30•【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施行日期】2018.11.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2012年9月27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1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湘江保护,保障湘江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湘江流域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湘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生态保护以及涉及湘江保护的其他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湘江流域是指本省境内降雨汇入湘江的区域,东至罗霄山脉、南至南岭山脉、西至湘资两水分水线、北至洞庭湖濠河口,包括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娄底、邵阳、益阳、岳阳市全部或者部分区域,具体范围按照湘江流域规划确定。
本条例所称湘江干流是指上起永州市零陵区老埠头、下至岳阳市湘阴县濠河口河段。
本条例所称主要支流是指流域面积超过一千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包括紫溪河、潇水、芦洪江、祁水、白水、宜水、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渌水、涓水、涟水、浏阳河、捞刀河和沩水。
第三条湘江保护遵循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机制;实现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航道的目标。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湘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负责对湘江保护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制定湘江保护的综合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建立并落实湘江保护目标责任年度考核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湘江保护职责。
湖南湘江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湖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境内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其中湘江是最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一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湘江河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关键。
本文将探讨湖南湘江河道治理所面临的环境保护任务,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对于该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湘江也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
首先,水质污染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许多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水直接排放到湘江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物质超标。
其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湖南省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如果不能合理利用湘江的水资源,将会对该省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湘江河道治理的环境保护任务,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企业的检查力度,严格控制和监管污水排放标准。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大力推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建设水库、引水工程等措施,合理利用湘江的水资源,满足人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另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通过推广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减少农村地区对湘江的污染。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组织环保义工等,培养和引导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同时,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和法律,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治理机制。
最后,需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和协调。
湘江流经的不仅仅是湖南省,也涉及到周边省份的利益。
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湘江河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湖南湘江河道治理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加强地方政府的协作,我们相信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保护湘江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为了保护湘江流域水资源,促进湘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布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该方案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1. 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污染源减排计划,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加强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日常检查和管理。
2. 加强水体监测:完善水体监测网络,提升监测能力和监测频次,及时发现水环境问题。
3. 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对于污染严重的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完善城市排污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农业化肥和农药的管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5. 逐步达到水环境质量标准: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二、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1. 保护湘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制定湘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优先区,保护生态功能区。
2. 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开展湘江流域湿地修复和保护工作,扩大湿地保护面积。
3. 保护水源地: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保护,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4. 推进林业工程:加强湘江流域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制度与管理任务1.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罚和补偿。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3. 完善污染排放许可制度:完善污染排放许可制度,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和控制。
4.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对于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置。
四、科技创新任务1. 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推进环境治理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
2. 加强科技推广:加强环保技术的推广和示范,促进环保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3. 建立创新体系:建立湘江流域环境治理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社会参与和宣传任务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加强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的参与,共同推进湘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
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这部条例将在2017年1月1号正式施行,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长沙市的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欢迎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长沙市行政区域内湘江流域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本条例所称长沙市湘江流域包括以下水体及其流经的区域:(一)湘江干流长沙段;(二)湘江长沙主要支流,含靳江河、龙王港、浏阳河、捞刀河、沙河、沩水及其他支流(包括南川河长沙段);(三)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湘江水质有重大影响的水库、湖泊、湿地、撇洪渠。
第三条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损害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对饮用水水源实行重点保护。
第四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护情况是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的重要考核内容。
第五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纳入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应当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沙市湘江库区水污染防治、重点污染源治理等情况。
第六条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长沙市湘江流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对长沙市湘江流域内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与改革、规划、公安、财政、农业、林业、水行政、城管、旅游、住建、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长沙市湘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最新《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全文最新《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长沙市行政区域内湘江流域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本条例所称长沙市湘江流域包括以下水体及其流经的区域:(一)湘江干流长沙段;(二)湘江长沙主要支流,含靳江河、龙王港、浏阳河、捞刀河、沙河、沩水及其他支流(包括南川河长沙段);(三)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湘江水质有重大影响的水库、湖泊、湿地、撇洪渠。
第三条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损害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对饮用水水源实行重点保护。
第四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护情况是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的重要考核内容。
第五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纳入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
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应当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沙市湘江库区水污染防治、重点污染源治理等情况。
第六条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长沙市湘江流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对长沙市湘江流域内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发展与改革、规划、公安、财政、农业、林业、水行政、城管、旅游、住建、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长沙市湘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七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水污染治理资金,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入。
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背景
湘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人口聚集区域之一。
然而,长期
以来,湘江流域的水环境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区域
的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湘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协
调发展,湖南省政府于2012年启动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
方案。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水环境质量:将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指数达到控制目标,重点控制优良水质区和饮用水源地的水质。
2. 实现排污总量控制:减轻湘江流域的污染负荷,为水环境质
量改善提供基础。
3. 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高效灌
溉和节水技术,进行水土保持和治理。
4. 提高水治理能力:改善现有的排污设施和污水处理厂,提高
水治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三、实施措施
1.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建立健全企业污染排放许可制度,推行
生产工序改进,提高污染物综合利用率,加强企业自主监管。
2. 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实施城乡污水管网统一规划,推动村镇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普及,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衡山县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衡山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是湘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地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迅猛,衡山县湘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地方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衡山县制定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水环境质量,实现水污染治理效果的显著改善;2. 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湘江流域的水污染程度;3. 提升衡山县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4. 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措施1. 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a. 加强对污水排放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b. 完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的整治力度;c. 持续开展环境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 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a. 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其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b. 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产业,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 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a.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b.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业污染问题;c. 提倡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4.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a. 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处理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b. 推广并加强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普及率;c. 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
5. 强化水环境保护和监测:a. 建立健全湘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红线制度,划定水环境保护区;b.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c. 加强对水污染源和排污口的监控,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四、保障措施1. 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监测评估体系;2. 加大对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的到位和使用;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水污染整治工作的开展;4. 加强公众的参与和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长沙市湘江污染严重切实保护水资源近年来,长沙市湘江水质污染愈发严重,给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切实保护水资源,有效解决湘江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水污染源治理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对湘江主要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
首要任务是严厉打击和整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严格落实环保标准,推动企业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农业面源污染对湘江水质的影响。
二、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大对水资源的监管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并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推动水资源的经济化、市场化,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同时,还应加大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的管理,确保湘江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也是解决湘江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普及环保知识和技能,引导公众采取环保行动,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同时,加大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传播环保正能量,提升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度。
综上所述,切实保护长沙市湘江的水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水污染源治理的力度,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湘江的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一片清洁美丽的环境。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04]1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湘江水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湘江流域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作如下通知:一、加强重点地区的污染防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推进区域污染治理,特别是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永州石期河、郴州东江湖库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落实治理资金、措施和责任,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
二、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有关市、县政府要按企业隶属关系依法关闭和淘汰一批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小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
要严把新、改、扩建项目环保审批关,流域内不再审批增加水污染物的项目。
自今年8月1日至湘江水质基本达标前,湘江衡阳松柏至长沙月亮岛江段干流两边20公里范围有水污染的项目一律由省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要继续加强老污染治理,限期治理一批水污染严重的不达标企业。
要依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的要求排污。
三、控制城镇生活污染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到2005年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岳阳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永州、郴州、娄底达到50%;长沙、湘潭、株洲、岳阳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衡阳、永州、郴州、娄底达到60%。
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湘江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河,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湘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湘江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制定了湘江保护条例,并提出了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实施湘江保护条例,实现湘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水质,保障沿岸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2. 原则,依法保护、全民参与、科学治理、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加强监管。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1. 水污染治理,加强湘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2. 河道整治,对湘江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清淤疏浚,恢复河道生态功能,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3. 生态保护,加强湘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保护湘江流域的湿地、森林、水源地等重要生态系统。
4. 宣传教育,开展湘江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湘江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湘江保护的良好氛围。
5.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湘江保护的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湘江保护条例的有效实施。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投入,增加湘江保护的财政投入,保障湘江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强化法制,完善湘江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湘江保护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湘江保护工作的落实。
五、预期效果。
1. 湘江水质明显改善,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 湘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3. 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六、总结。
湘江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理和全面的保护,才能实现湘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湘江成为我们后代子孙的美好家园。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湘江的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全文《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全文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1998年8月4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湘江水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境内湘江流域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按照国家要求实现全流域工业水污染物达标排放;重点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确保全流域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五条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负责,将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保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务分解到流域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定期考核,限期完成。
第六条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七条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行政区域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
第八条湘江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九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湘江流域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湘江流域水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在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监督管理第十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计划、水行政等有关主管部门拟定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长沙湘江流域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近年来,长沙湘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形势呈现出严峻的态势。
本文将从湘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该问题。
一、湘江流域的环境问题湘江,位于湖南省,是湖南的母亲河,在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水质污染是湘江流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排放,导致了湘江水质恶化,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其次,水资源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湘江流域的水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水资源却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了供需矛盾的加剧。
此外,湘江流域还存在着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
二、湘江流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湘江流域环境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是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湘江流域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其次,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也是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
尽管中国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湘江流域的实施上存在严重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裁措施,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毫无顾忌。
此外,公众环保意识的缺乏也是问题形成的原因之一,一些居民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乱丢垃圾、乱排污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湘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对策为了解决湘江流域的环境保护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其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比重,鼓励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育,通过宣传教育、加强环保知识普及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综上所述,长沙湘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形势确实严峻。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
只有形成合力,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实现湘江流域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25•【字号】湘政发[2008]14号•【施行日期】2008.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08〕14号)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郴州、永州、娄底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
开展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民生工程。
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
制定和实施整治方案,是保护湖南人民母亲河的重要行动,是巩固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果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生态湖南、和谐湖南的重要标志。
湘江流域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作为政府工作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在监督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各有关责任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员、技术方案、资金来源,推进整治措施顺利实施,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护湘江,确保全面完成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湘江纵贯我省南北,集生活饮用、生产用水、航运、发电、纳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为了落实国家、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保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保障湘江流域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整治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湖南湘江污染挑战与行动计划我国的湖泊和河流承载着亿万生命的生存与繁衍,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湖南湘江正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湘江的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污染,我们需要制定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
一、加强监管与执法作为湘江流域的主管部门,政府应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严格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所有企业都按照规定进行排放管理。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污染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质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湘江流域的城市人口日益增多,相应地,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治理污水,我们需要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首先,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并优化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其次,加强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管理,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升级。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湘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我们需要采取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化学品对水体的污染。
其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业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
最后,加强对农田排水沟和水库的管理,避免因堆肥、农田径流等造成的污染物溢出。
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生态修复是保护湘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湘江流域湿地、滩涂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
通过增加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数量,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促进湿地的恢复与发展。
此外,应加强湘江流域岸线的管理,禁止乱建乱堆,并进行草木绿化,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湘江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应加强监管与执法,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实现湘江水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护人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湘江保护实施方案湘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湖南、广西、广东等省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湘江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保护和修复。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湘江水质、河道生态、沿岸生态等情况,为制定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加强对流域内各类排污点的监管,确保排放达标,减少对湘江水质的污染。
其次,需要加强湘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增加湘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对湘江支流、湖泊等水体的保护,建立湘江流域生态保护区,保护湘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另外,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湘江流域的水资源供应,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确保湘江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此外,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湘江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湘江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要加强对湘江流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监管工作。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执法监管,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稳定和良好。
总之,湘江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实施,才能够实现对湘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修复,为湘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希望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都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湘江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报告研究小组:湖南省长沙市第八中学 C261邓龙生、黄子豪、张韬指导教师:湖南省长沙市第八中学李珍慧一、主题发现:我校座落于湘江边上,每天,我们来校上学都要经过湘江岸边,当风迎面吹来总会带有丝丝臭味,让人感到十分恶心。
当我们在沿江风光带玩耍时,水里漂浮的垃圾让我们心意全无。
在电视中也常会看到湘江水中的鱼儿大批中毒或死亡。
课间时,大家常常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这个学期恰好有一个综合实践主题确定,于是,我们马上有了以“湘江水资源污染情况”为主题的想法。
我们想通过这次研究了解湘江及世界目前的水质状况,了解治理及防治水质污染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确定主题:1.确定小组:我和邓龙生素来是好朋友,刚好我们选择的主题又一致,自然成了一组,可又考虑到人手不足,所以又邀张韬到我们这一小组,我们这一小组成立了。
2.确定主题内容: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以“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为研究主题。
由于我们研究主题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我们决定把“湘江水污染情况”的研究范围缩小到“长沙段的湘江水污染情况和原因及政府对策”上。
三、研究目的:1.通过这一次的活动,了解湘江及世界目前的水质状况,知道治理及防治水质污染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为了人们能够更了解湘江水污染的严重性,已预期研究结果了解湘江水污染的情况原因,提高市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及国家及湖南省的环保政策。
3.通过这一次的活动,提高自己的资料收集及运用能力、制作一份较规范的调查问卷、宣传海报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实际考察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等等。
4.通过这一次的活动,学会多样化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别人更好的沟通,从而促进我们的友谊,增强我们的合作能力,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
四、预期研究时间:2005年3月——7月五、预期研究成果:①第一阶段(3月-4月初):收集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的资料。
如何治理潇湘的水污染黄棋(食品质量与安全1001 201007003111)摘要: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关键词:潇湘水资源水污染污水处理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是农业的命脉。
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复原更新和不断的循环利用。
地球表面约有70%被海水覆盖,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3%,其中淡水的77.2%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且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或不合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危机。
水体受到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产生了恶化,称为水污染。
最突出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地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如热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源、化学性(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源、生物性(如细菌、病毒)污染源。
另外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和扩散污染源。
点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是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面污染源是相对点源而言,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扩散污染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污染水体的途径,如酸雨、黑雪等。
水质是指水和水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是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
水质指标项目繁多,按其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大类概述湘江,英文为HsiangRiver,亦作Hsiang Chiang或Xiang Jiang。
中国湖南省的最大河流。
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上游又称海洋河,在湖南省永州市市区与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後归长江。
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
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
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湘水即湘江。
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
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
湘江支流众多,部分支流水土流失较重。
零陵以上为上游,流经山区,谷窄、流短、水急,雨期多暴雨,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占25%左右。
永州至衡阳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红层盆地错落其间,河宽25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200吨驳轮。
衡阳以下进入下游,河宽50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300吨驳轮,沿河泥沙淤积,多边滩、心滩、沙洲。
长沙以下为河口段,常年可通航50吨~500吨驳轮,多汊道和河成湖泊。
河口冲积平原与资、沅、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宽广的滨湖平原。
湘江流域资源丰富,矿产以煤、铁、锰、铅、锌、铜、锑等为主,湘潭是中国著名的锰矿区。
水利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总蕴藏量470多万千瓦。
流域内建有欧阳海、千金庙、双牌等大型水库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东江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
此外,还有大中型水利工程145处,设计灌溉面积64万公顷,其中韶山灌区7万公顷。
农副产品以稻、薯、烟、茶、大豆为大宗潇水之名古名深水,又名营水,东晋以后改名潇水。
潇水因其水流清绿幽深蘸得名,《水经注•湘水》说:“潇者,水清深也。
”潇水各个河段的名称如下:深水,蓝山县境内25公里段称深水;大桥河,江华码市镇以上河段称大桥河;东河,码市镇至水口镇段称冯河;东河,水口镇至沱江镇段称东河;沱江,沱江镇至道县道江镇段称沱江;道江镇以下始称潇水;但青口至双牌段又称(shuāng)泷河。
<注:双牌县城叫(shuāng)泷泊镇>潇水,干流长354公里,流域面积120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45秒立米,从南到北流遍六个县(市),是湖南永州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为全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河流,支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现在潇水干流上已经建有三座较大的水电站,最大的双牌县-双牌水电站装机容量13.5万千瓦;永州市-南津渡水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江华县-涔天河水电站装机容量2.25万千瓦;这三座水电站不仅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而且在灌溉、航运和渔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状“秀木茂盛,江澄如练”曾是古人笔下湘江的绝美景致,而如今的湘江早已不复往日风姿。
在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肆无忌惮地汇入江中,湘江江面呈现出红黄分明的两种颜色。
望着脚下远去的湘江,曾担任过11年省环保局局长的傅玉辉感慨地说:“湘江污染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母亲河”难以承受之重湖南省水利厅水政处提供的一份湘江污染状况示意图上,蜿蜒的湘江被标成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
从中游的衡阳以下,湘江颜色由绿转红,渐至褐色,污染渐重。
2001年6月,湘江中游一级支流舂陵江欧阳海水库周边地区。
上百个非法小锡矿排出的汩汩黄水直接流入库区,数十米高的矿渣堆直插入水中。
污水流经之地,草木绝迹,岩石发黑。
2002年10月,湘江下游长沙三汊矶河段。
粗大的排污管裹着黄色污水汩汩流入江中,江风吹过,不时飘来一阵阵刺鼻的味道。
河岸的泥石因为污水的长期侵蚀,已经变成乌黑,岸边翻起朵朵棕黄色的浪花。
2003年8月,湘江下游株洲市一沿江排污口。
发黑的生活污水通过一根粗大水管直接排入湘江,高温下污水散发着阵阵恶臭,周边蚊蝇乱飞,垃圾成堆……这些镜头仅仅是湘江遭受污染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湘江受污染河段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大肠菌群、非离子氮、石油类、溶解氧、总砷、总汞等,其中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
湖南省水质监测中心对湘江43个河段进行一次监测中,只有11个河段水质在三类标准以内,达标率仅为25.6%。
32个河段水质为4类,属已污染水体,其中湘江干流有2个河段水质为五类,已根本无法饮用。
潇水因其水流清绿幽深蘸得名,《水经注•湘水》说:“潇者,水清深也。
”如今的潇水,发黑泛油光的河水、淤塞的排水沟渠、河堤边成片的垃圾、漂浮的动物尸体……原因探索潇湘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她的污染对湖南来说是极其不好的。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是农业的命脉。
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复原更新和不断的循环利用。
地球表面约有70%被海水覆盖,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3%,其中淡水的77.2%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且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或不合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危机。
水质污染的三种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土地利用的径流。
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字浆和造字、化学、石油化工与练制、采矿与金属冶炼、食品加工和化肥工业。
水危机主要表现资源危机、水环境危机和水生态危机三个方面水体受到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产生了恶化,称为水污染。
最突出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地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如热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源、化学性(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源、生物性(如细菌、病毒)污染源。
另外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和扩散污染源。
点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是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面污染源是相对点源而言,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扩散污染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污染水体的途径,如酸雨、黑雪等。
水质是指水和水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是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
水质指标项目繁多,按其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大类。
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包括感官物理性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其他物理性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
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值、硬度、各种阳离子、阴离子、一般有机物质等。
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及总有机碳(TOC)等。
水体中的污染物可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
无机无毒物主要指酸、碱及一些无机盐类和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无机有毒物主要指各种重金属(汞、镉、砷、铬、铅等)和氰化物、氟化物等。
有机无毒物主要指在水环境中比较容易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
有机有毒物主要指苯酚、多环芳烃和各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积累性的稳定有机化合物,如农药等。
有机污染物特征是耗氧,有毒物的特征是生物毒性。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在微生物作用下易于份解,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
这些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故称之为需氧有机污染物。
1.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富营养化”是湖泊分类与演化的概念。
湖泊学家一致认为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
随着水体植物营养物含量的增加,将导致水生生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大量繁殖。
藻类占据湖泊中越来越大的空间,有时甚至有填满湖泊的危险,这样便使鱼类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缩小。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藻类种类数逐渐减小,而个体数迅速增加,藻类过度旺盛的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
藻类的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耗氧,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问题严重时,常使鱼类大量死亡。
在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过程中也有可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一般把比重大于5以上的金属叫重金属。
在美国提出的优先污染物中,所列出的重金属为砷、镉、铬、铅、汞、铜、镍、锌、硒等,其中砷和硒等并不是金属,而是类金属。
砷的人为污染来源主要来自砷矿的开采,含砷的铅、锌、铜矿的开采和冶炼,煤和石油的燃烧和上述使用砷化物的工厂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