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湘江水体污染-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27.00 KB
- 文档页数:15
如何治理潇湘的水污染黄棋(食品质量与安全1001 201007003111)摘要: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对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关键词:潇湘水资源水污染污水处理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是农业的命脉。
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复原更新和不断的循环利用。
地球表面约有70%被海水覆盖,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3%,其中淡水的77.2%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且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或不合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危机。
水体受到人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生物组成及底质情况产生了恶化,称为水污染。
最突出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地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如热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源、化学性(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源、生物性(如细菌、病毒)污染源。
另外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和扩散污染源。
点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是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面污染源是相对点源而言,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扩散污染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污染水体的途径,如酸雨、黑雪等。
水质是指水和水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是用于表示水中杂质的成分、种类和数量。
水质指标项目繁多,按其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大类概述湘江,英文为HsiangRiver,亦作Hsiang Chiang或Xiang Jiang。
“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报告研究小组:湖南省长沙市第八中学 C261邓龙生、黄子豪、张韬指导教师:湖南省长沙市第八中学李珍慧一、主题发现:我校座落于湘江边上,每天,我们来校上学都要经过湘江岸边,当风迎面吹来总会带有丝丝臭味,让人感到十分恶心。
当我们在沿江风光带玩耍时,水里漂浮的垃圾让我们心意全无。
在电视中也常会看到湘江水中的鱼儿大批中毒或死亡。
课间时,大家常常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这个学期恰好有一个综合实践主题确定,于是,我们马上有了以“湘江水资源污染情况”为主题的想法。
我们想通过这次研究了解湘江及世界目前的水质状况,了解治理及防治水质污染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确定主题:1.确定小组:我和邓龙生素来是好朋友,刚好我们选择的主题又一致,自然成了一组,可又考虑到人手不足,所以又邀张韬到我们这一小组,我们这一小组成立了。
2.确定主题内容: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以“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为研究主题。
由于我们研究主题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我们决定把“湘江水污染情况”的研究范围缩小到“长沙段的湘江水污染情况和原因及政府对策”上。
三、研究目的:1.通过这一次的活动,了解湘江及世界目前的水质状况,知道治理及防治水质污染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为了人们能够更了解湘江水污染的严重性,已预期研究结果了解湘江水污染的情况原因,提高市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及国家及湖南省的环保政策。
3.通过这一次的活动,提高自己的资料收集及运用能力、制作一份较规范的调查问卷、宣传海报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实际考察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等等。
4.通过这一次的活动,学会多样化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别人更好的沟通,从而促进我们的友谊,增强我们的合作能力,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
四、预期研究时间:2005年3月——7月五、预期研究成果:①第一阶段(3月-4月初):收集关于湘江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的资料。
水环境湘江和莱茵河水污染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上的许多水体正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的湘江和德国的莱茵河两个典型的水环境及其水污染问题。
首先,湘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江河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供水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湘江的水质逐渐恶化。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工业废水的排放。
许多工厂和企业在湘江流域进行生产活动,而他们经常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湘江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此外,家庭和农业废水的排放也加剧了湘江的问题。
农民经常在种植时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在雨水中被冲刷进湘江,导致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增多,并引发水华等问题。
相比之下,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多个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和瑞士。
然而,莱茵河的水质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污染。
与湘江类似,工业废水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
特别是在德国莱茵河流域的一些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莱茵河也受到了农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污染。
尽管德国在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仍然难以完全解决莱茵河的水污染问题。
针对湘江和莱茵河水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在湘江流域,政府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并严格执行废水排放标准。
政府还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湘江流域也建设了一些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城市和家庭废水。
相似地,德国政府加强了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并且对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此外,德国还加大了农业和家庭废水的治理力度,并鼓励人们节约用水。
总之,湘江和莱茵河都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确保水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关于湘江源头水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人员:湖南省长沙麓山实验学校王佳琦调查指导:王佳琦爸爸王双云一、调查背景我的家位于湘江源头的潇水之畔——湖南永州市建华公司。
2010年放暑假时,我回到了家里,听爸爸说“公司近年来得癌症的人很多,可能是潇水被污染了”。
而且回到家后,外婆也很少做我最喜欢的“水煮活鱼”给我吃了。
我们家因地处湘江源头,鱼特别鲜,小时候外婆可经常给我做的。
问外婆,也是因为“潇水被污染了,鱼不好吃了,也不敢吃了”。
我感到很奇怪,小时候爸爸常常带我到潇水游泳,水很清很清,一不小心呛口水,还有点甜甜的,怎么现在边鱼都不敢吃了呢?这个学期恰好有一个综合实践,马上有了以“湘江水污染情况”为主题的想法。
我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湘江源头水污染情况,让人们来了解生活身边的环境状况,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热情。
我的想法得到了爸爸的大力支持,并且答应我一起来做调查。
二、主题内容经过与爸爸一番讨论,决定以“关于湘江源头水污染情况”为调查研究主题。
湘江分别发源于湖南蓝山的潇水河和广西全州的海洋河,由于我家位于潇水之畔,所以我们决定把“湘江源头水污染情况”的研究范围缩小到“潇水水污染情况调查”上。
三、调查目的1、通过这一次的活动,了解湘江源头水质状况,知道治理及防治水质污染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为了人们能够更了解湘江源头水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通过这一次的活动,提高自己的资料收集及运用能力、宣传海报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实际考察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等等。
四、调查时间:2010年7月——8月五、调查过程第一阶段(7月上、中旬):收集关于湘江源头水质污染的情况和治理及防治措施的资料。
第二阶段(7月下旬):对湘江源头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阶段(8月上、中旬):对市民进行“保护湘江源头水资源”的宣传活动。
第四阶段(8月下旬);整理所有资料、总结所有活动,完成总结报告。
湘江水污染问题发源于广西海洋山的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
湘江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为8.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
在历史上,湘江的水质优良一直是比较有名的,直至上世纪70年代,湘江整体水质仍为二至三类,有“绿色湘江”之称。
然而,短短二三十年来,湘江水质污染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据了解,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即使在枯水期,湘江也从未出现过四级以上的污水。
而现在,即使是在丰水期的七八月份四类水也常有出现。
1998年特大水灾之后,湘江流域出现长达100天的干旱,长沙市湘江河西不少高校学生在饮用了自来水后出现了拉肚子现象,湘江长沙港也出现了了水质发脏发臭的现象。
环保部门的检测表明,目前湘江受污染河段的超标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非离子氮、石油类、溶解氧、PH值、总砷、总汞等,其中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
湖南省水质监测中心不久前的一份报告更引人注目:在对湘江43个河段进行监测中,只有11个河段水质在三类标准以内,达标率仅为25.6%。
32个河段水质为4类,属已污染水体。
其中湘江干流有两个河段水质为5类,已根本无法饮用。
究竟是谁在污染湘江?据专家分析,目前对湘江的污染主要来自两类,即“点污染”与“面污染”。
“点污染”主要来自于企业和城市。
湖南号称“有色金属之乡”,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湘江流域开矿冶金企业不断增加,使湘江一些河段水质出现重金属超标。
有关调查表明,凡湘江河段靠近重要厂矿的区域,污染都很严重。
如株洲渌河口河段、株洲霞湾段、长沙暮云市河段等等。
其中株洲霞湾段附近地区集中了株洲70%以上的工业企业,每天大约有5万吨工业污水排入湘江,这些污水中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规定3倍以上。
城市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也是造成湘江污染重要原因。
近年来,衡阳、株洲、湘潭、长沙4大城市的生活污水排放量成倍增加,2000年每年城市污水排放均超过一亿吨以上。
资料显示,当枯季湘潭流量为150-500立方米每秒的状况下,污水排放量达4-5立方米每秒,占总流量的1%至4%。
湘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王微李寒张静(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皇岛066004)【摘要】湘江流域水体由于总氮、总磷、氨氮超标而污染严重,这是由工业、农业、生活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水污染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小组从工业、农业、生活、监测、环保意识等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湘江流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水质污染现状对策分析0.引言洞庭湖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
然而,湘江作为一条重要的输入水源,水质恶化严重,在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肆无忌惮地汇入江中,湘江江面呈现出红黄分明的两种颜色。
根据湖南省环保局对湘江水质监测情况,湘江水体处在持续恶化中,尤其自2000年以后,湘江污染呈现出新的特征。
为了根治污染,株洲、长沙、衡阳等地都投入巨资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目前这些污水处理厂都处于一种停停开开的状况,能保证长期运行的几乎没有一个。
长此下去,如果不确立一种“人人有责”的治污机制,不明确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利和责任,那么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就无法真正深入人心。
笔者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引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湘江水质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其目的是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对策,还湘江甚至洞庭湖一个美好面貌。
1.湘江概况湘江又称湘水,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九嶷山,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后入洞庭湖,最终汇入长江。
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余条,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分别以罗霄山脉、衡山山脉与赣江水系和资水毗邻。
湘江流域地势起伏和缓,大多为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以下与资江、沅江等河流的河口平原相连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河口散布着的数十个湖泊,大多是洞庭湖的遗迹。
一、水污染成因分析:水污染是指水体因*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安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我们知道江河湖海有自然净化的功能,也就是说受到污染的江河湖海或其他水体,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水体的污染物的浓度随水体向下游流动而自然降低,重新使水体中的各项水质指标(如细菌、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及河流生物群恢复正常的自然过程。
该过程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
但是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在水体所受到的污染程度不超过其自身所具有的环境容量的时候,水体才能发挥其自净作用,一旦所受的污染程度超过其自身的环境容量,水体将丧失自净能力,即无法在短时间恢复以前的样子。
根据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我们对湘江流域水污染成因做出了总结,大致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1)一、工业三废排放仍然是影响湘江水质的主要因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
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山多,矿藏亦多。
省政府曾有官方数字称,在工业时代最需要的多种矿藏中,的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储量均列全国第一,而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则居全国第二。
建国初期,中央基于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决定把作为资源开发的重点省份,主要做矿山的冶炼、化工产业。
“一五〞期间,毗邻省会的株洲便被定为中国八大工业重点建立城市之一,紧接着,株洲冶炼集团〔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集团〔株洲化工厂〕、株洲玻璃厂、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株洲选矿药剂厂……这些方案经济时代举足轻重的中央、省属骨干企业,竞相选址株洲,是因为它在湘江的和的上游,交通运输比较便利。
但依靠矿山的冶炼,开足了马力,经济日益增长,但与此同时湘江的安康也每况愈下:1966年,污染严重的湘江首度发出了预警——它首次被检出重金属超标,大多数人对此浑然不觉。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湘江作为湖南省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当地的农田灌溉、居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湘江水质进行了调查,并就其污染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湖南省长沙市附近的几个重点监测点进行水质采样和分析。
通过采样和实验,我们发现湘江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首先,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铅、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极高水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其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显著超过了安全标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难以降解,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在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
首先,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湘江,其中部分企业违反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其次,农业活动的过度施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田径流中的大量养分和有机物进入湘江,从而加剧了水质问题。
此外,城市生活垃圾的乱排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湘江水质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湘江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其恶劣行为得到严厉惩罚。
其次,农业部门应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实行农田排水系统和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减少养分和农药进入湘江。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和力度,确保城市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湘江水质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公众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保护好湘江的水质,为当地的生态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二)作为湖南省重要的水资源,湘江水质的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当地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湘江水质受到工业排污、农业活动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关于湘江水质的调查报告马克思实验报告——湘江水质调查一·调查背景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世界是运动的。
确实,当今的社会变化太快,令人人们不得不心生感叹。
然而,在我们取得巨大成就与进步的同时,社会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事物是矛盾的,马克思又一次说对了。
本小组课题研究的命题是“湘江水质调查”,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前往湘江边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湘江,又称湘水,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被喻之为湖南的“母亲河”。
湘江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
在水质污染,工业废物大量排放的今天她也没有幸免,臭气熏天代替了以前的鸥翔鱼游。
时隔至今,若毛主席复生,恐怕也无兴致高歌“湘江北去”,真是令人心痛。
二·调查目的1.收集湘江的相关资料,并且组员实地地考察猴子石大桥到橘子洲大桥的河东段的相关情况。
了解湘江现今的水质情况,尤其是湘江的污染情况,引起人们的重视,知道如何去治理及其防治水污染等方面的知识。
旨在提高我们对于资料的收集能力和组合之间的能力,并且树立了自己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同时明白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此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后,可以提出一些切合实际并且可行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2. 3.三·小组成员成员:陈佳伟,杨斌,刘嘉佑,史量,岳玮,李昆。
实地考察:杨斌,刘嘉佑。
报告撰写:陈佳伟,史量。
PPT制作:陈佳伟,岳玮,李昆。
上台演讲:杨斌。
三·调查情况调查时间: XX年5月12日下午3点到下午6点调查地点: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天气状况:烈日炎炎,气温28度左右调查对象:湘江猴子石大桥至橘子洲大桥段水质状况调查方法:观察、取样研究、质询资深钓鱼人士四·实地调查周日下午,我们组成员前往湘江猴子石大桥与橘子洲大桥之间进行了具体调查。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半年水质调查报告( 3-5月)湘江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湖南境内)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0%。
长沙及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等省辖市均坐落在湘江沿岸。
近几十年来工农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水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湘江水质越来越差,已经直接危及了湘江流域七市一地的百姓生命健康。
最新的城市水源检测结果表明,长沙、湘潭和衡阳水源水质污染相当严重,已跻身为全国水源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因此,研究湘江水质的变化及防治对策对今后湘江流域甚至湖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湘江近年来的水质情况,探寻造成湘江水质问题的原因,总结湘江治理的经验教训,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服务于“两型社会”的建设,3月至5月,我们小组采用访问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近期湘江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们组首先到湖南省环保厅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取得相关的监测数据。
随后又去了长沙市水利局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取得相关的监测数据。
正文一、湘江水质污染的回顾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省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是一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其中湘江总流域面积9.46万km2,湖南境内8.54万km2,湘江占湖南省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36.5%。
湘江水质优良,古人称“湘江秀木茂盛,江澄如练”。
20世纪初,毛主席《沁园春·咏长沙》诗中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至20世纪70年代湘江水质仍为Ⅱ~Ⅲ类,有绿色湘江之称。
湘江水资源丰富,促进了湘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早有始祖炎帝农耕足迹,自秦代凿灵渠以后,湘江为中国南北通道。
解放以后,湘江流域工农业生产有更大发展,是湖南经济的摇篮,湘民的母亲河。
湘江水质在8O年代基本能保持在二、三类水质,除洪水期外,河水基本清澈。
但80年代末期,湘江的酚、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变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汞的污染使长株潭流域出现了超标现象,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源的超标排放,90年代后,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措施加强湘江流域的酚、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力度,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后,因有色金属的价格爆涨,一些个体企业开始了非法湿法冶炼,特别是从事铟的冶炼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含镉母液,这些原来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母液排入湘江后,造成了湘江水质的镉超标,并出现了的一、六镉污染事件。
湘江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罗玉梅(师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410081)摘要:湘江是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湘江流域集中了省60%的人口和70%左右的国生产总值,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圈的扩大、沿江两岸矿产资源的开发, 湘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
湘江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还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对湘江水资源作基本介绍的基础上, 着重调查了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己形成的影响, 对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与修复技术。
关键词: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修复技术1 引言湘江是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在永州市区与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
湘江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流经广西兴安、全州两县,在叉江入东安县下江圩,斜贯省境,经永州、冷水滩、祁阳、祁东、常宁、衡南、、衡东、衡山、株洲、、、望城等县市,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
干流全长856 公里,其中省境干流长670 公里,流域面积为85 383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国土面积的40.3%,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 多条。
它是洞庭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湘江流域是省的主要经济带,该流域人口数占全省人口的57.1%,GDP 占全省的72.4%,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4.3%,经济总量和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之冠,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湘江干支流两岸大中型工矿企业达到1600多家。
湘江上游的主要是矿产原料供应地,而重化工业基本集中在株洲、和等中下游区域。
沿江分布的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工业废水和废渣等大量排入湘江。
根据省环保局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水质自上世纪94年代以来恶化日趋严重,主要污染来源是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其中工业排放的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十五”规划以来的汞、福、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首位;砷名列之后居第二位。
长沙市湘江污染严重切实保护水资源近年来,长沙市湘江水质污染愈发严重,给当地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切实保护水资源,有效解决湘江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水污染源治理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对湘江主要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
首要任务是严厉打击和整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个人,严格落实环保标准,推动企业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避免农业面源污染对湘江水质的影响。
二、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大对水资源的监管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并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推动水资源的经济化、市场化,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同时,还应加大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的管理,确保湘江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此外,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也是解决湘江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普及环保知识和技能,引导公众采取环保行动,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同时,加大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倡导绿色环保理念,传播环保正能量,提升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关注度。
综上所述,切实保护长沙市湘江的水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水污染源治理的力度,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湘江的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一片清洁美丽的环境。
湘江水污染文献综述生物工程1201 袁超摘要: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湘江流域居民的重要饮用水的水源地,也是不同污水的汇聚地。
资料表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湘江流域内的水体、土壤和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严重污染,其中镉和砷的污染较为突出。
与湘江流域内其他江段相比,衡阳水口山段和株洲清水塘段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流域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供水,而且还造成了流域内居民重金属中毒、类资源大幅度减少大量的农田被荒弃等,甚至造成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和蔬菜不能食用。
关键词:农业水污染;镉超标;水质前言: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的主要经济带。
全省矿产开采、金属、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和机械等行业大多分布在该区域,如郴州柿竹园、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岳塘等全省重要的工业区,但由于采矿和冶炼中的废水、废渣及降尘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湘江流域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农作物受到严重的污染。
近几年政府在姿态方面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但湘江的污染仍然存在。
1.湘江湘潭段水环境重金属污染1.1湘江湘潭段水体污染湘江干流湘潭段分布于湘潭市境东侧,境内全长61 km,沿途有较大工业废水排污口15 个,日污水排放总量在1.50 t 以上,秦普丰等依据2001—2005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湘江湘潭段在所监测的指标中,Cr 6+、Cu 和Zn 等未超标;Pb、CN、COD Mn 和BOD 5等偶尔超标;Hg、Cd 和As 等经常超标。
1.2 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随着工业废水和人类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水体底泥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对湘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如20 世纪80 年代初,张立成等、代昭华等、陈喜保和章申、毛美洲等、童霆、王晓丽分析了湘江流域沉积物中金属Cu、Cd、Pb、Zn 等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发现湘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净化的主要动因是重金属与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的共沉淀,并认为沉积物中Cd 的污染等是重要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