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风险投资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投融资案例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投资或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用于支持其业务发展或其他需求。
以下是一些投融资案例:
1.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一家中国的电商巨头,通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之一。
在发展初期,阿里巴巴曾经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些资金被用于扩大业务规模和开发新的产品线。
2. 京东:京东是中国第二大电商公司,其创始人刘强东在创业初期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融资,这些资金被用于建设仓储和物流系统,以及扩展商品种类和覆盖范围。
3. 美团:美团是一家中国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提供外卖、电影票、旅游等多种服务。
在发展初期,美团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些资金被用于开发平台、扩大市场和提升用户体验。
4. 滴滴出行:滴滴出行是一家中国的出行服务公司,提供出租车、网约车等多种出行方式。
在发展初期,滴滴出行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些资金被用于开发平台、扩大市场和提升用户体验。
5. Airbnb:Airbnb是一家美国的共享经济公司,提供在线房屋租赁服务。
在发展初期,Airbnb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些资金被用于扩大房源和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仅是一些投融资案例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投融资案例。
这些案例表明,通过投资或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可以帮助企业或个人实现其业务发展或其他需求。
中国风险投资业萌发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发展。
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闻名的"一号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风险投资才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国内这方面的案例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典型,但我们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将作比较具体的介绍阿里巴巴风险投资案例。
(1)创业伊始,第一笔风险投资救急1999年年初,马云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
回到杭州后,马云和最初的创业团队开始谋划一次轰轰烈烈的创业。
大家集资了50万元,在马云位于杭州湖畔花园的100多平方米的家里,阿里巴巴诞生了。
这个创业团队里除了马云之外,还有他的妻子、他当老师时的同事、学生以及被他吸引来的精英。
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的头衔和75万美元的年薪,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
他们都记得,马云当时对他们所有人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3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狂言狂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当时阿里巴巴的生存技巧而已。
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公司是小到不能再小,18个创业者往往是身兼数职。
好在网站的建立让阿里巴巴开始逐渐被很多人知道。
来自美国的《商业周刊》还有英文版的《南华早报》最早主动报道了阿里巴巴,并且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开始在海外有了一定的名气。
有了一定名气的阿里巴巴很快也面临到资金的瓶颈:公司账上没钱了。
当时马云开始去见一些投资者,但是他并不是有钱就要,而是精挑细选。
即使囊中羞涩,他还是拒绝了38家投资商。
马云后来表示.他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
题目一:案例分析题1999年年初,在杭州湖畔花园马云100多平米的家里,马云与最初的创业团队一同集资50万元,创办了阿里巴巴。
后来,当公司发展遇到瓶颈,依托创始人之一,蔡崇信的关系马云得到了富达的一笔“天使基金”500万美元,这让马云喘了一口气。
当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长达两年的熊市寒冬开始了,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关门大吉。
但是阿里巴巴却安然无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阿里巴巴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
尽管如此,阿里巴巴业务开展也十分艰难。
这时,马云提出关门把产品做好,等到春天再出去。
2004年2月17日,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
2005年8月,雅虎、软银再向阿里巴巴投资数亿美元。
之后,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创办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创办阿里软件,2007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B2B公司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并且以280亿美元的市值超过百度、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在电子商务时代,阿里巴巴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获得了富达第一笔风投500万美元,到2000年获得来自软银、高盛和富达投资等机构融资共2500万美金。
阿里巴巴创造的“网商”时代,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最强音。
这是中国互联网通过获得风投取得巨大成功案例,精准的眼光和大胆的投入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请结合上述资料,剖析马云风险投资成功的原因。
题目二:案例分析题A公司是我国生产酒水制品的厂商,其生产的啤酒驰名中外,在建国后的国内啤酒市场中,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枝独秀”,名列榜首。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该厂商逐渐显出疲态。
近年,A公司开始转变公司经营理念,理顺管理体制,以期重铸辉煌。
改革开放后,我国啤酒行业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一些问题:规模小,产量低的啤酒厂商“遍地开花”,导致企业过度竞争。
面对这种市场格局,A公司认为,要想大发展,必须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整合手段,这样,企业才能驶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控研究——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摘要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在社会中越来越突出。
然而,互联网企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它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以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不同,它的管理经营模式非常特别。
这一特殊的模式会让企业陷入巨大的财务风险。
然而,我国目前对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缺乏数据分析与研究,也没有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
所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控在这一时代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整个互联网行业出发,分析了其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从而识别出整体行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的成因。
然后通过互联网企业中的典型案例——阿里巴巴集团,得出集团内部的财务风险以及面对这些财务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从个性出发,对整个互联网行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防控AbstractNow is an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Internet enterprises in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However, although Internet enterprises are developing vigorously, the financial risks they face can not be ignored. Internet enterprises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which mainly focus on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heir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mode is very special. This special model will make enterprises fall into huge financial risk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data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risks of Internet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there are no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se risk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nternet enterprises to identify and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in this era.Starting from the whole Internet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ses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identify the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causes of financial risks in the whole industry. Then, through the typical case of Internet Enterprises - Alibaba Group, we can get the financial risks within the group and the measures taken to face these financial risks. Starting from the persona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inancial risks existing in the whole Internet industry.Key Words:Internet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目录1绪论 (1)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1研究目的 (1)1.1.2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2)1.2.3文献述评 (3)1.3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1.3.1研究的内容 (3)1.3.2研究方法 (4)1.3.3技术路线图 (5)2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简要论述 (6)2.1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6)2.1.1资本结构理论 (6)2.1.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6)2.1.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7)2.1.4信息不对称理论 (7)2.2我国互联网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7)2.2.1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小 (7)2.2.2融资方式以权益融资为主 (7)2.2.3企业的销售数量大但金额小 (8)2.2.4盈利模式多样化 (8)3我国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3.1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9)3.1.1融资风险 (9)3.1.2投资风险 (9)3.1.3经营风险 (10)3.2影响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10)3.2.1宏观环境的变化 (10)3.2.2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 (10)3.2.3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 (11)4案例分析——阿里巴巴集团的财务风险 (12)4.1阿里巴巴集团简介 (12)4.1.1公司简介 (12)4.1.2公司的管理手段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 (12)4.1.3公司的财务状况 (13)4.2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14)4.2.1融资风险 (14)4.2.2投资风险 (14)4.2.3经营风险 (15)4.2.4信用风险 (15)4.3阿里巴巴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15)4.3.1推进关于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工作 (15)4.3.2以身作则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 (16)4.3.3进一步加强电商平台中的实名认证 (16)5.我国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7)5.1我国互联网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7)5.1.1谨慎选择融资方式 (17)5.1.2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17)5.1.3企业内部设立一定的融资准备金 (17)5.2我国互联网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7)5.2.1增强公司管理层的投资风险意识 (17)5.2.2在企业内部设立投资风险管理小组 (17)5.3我国互联网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18)5.3.1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目标的制定 (18)5.3.2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 (18)5.3.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8)6结论与展望 (19)6.1主要结论 (19)6.2展望与不足 (19)谢辞 (20)参考文献 (21)1绪论1.1研究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目的在科技的发展与政策扶持下,互联网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一)回购股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尽管以马云为代表的创始团队和核心管理层,并不持有多数股权,但在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之前,尤其是在2010年10月之前,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问题,并不会过于担忧。
因为,虽然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和核心管理层并不持有多数股权,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他们依然牢牢掌控着公司的控制权。
但随着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的高速增长和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整体上市计划的启动,对于马云来说,也就意味着“失去阿里巴巴控制权”的巨大风险,马云及其团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失去对阿里巴巴的控制。
其中一个方法是回购雅虎手中的股权。
2011 年 9 月,阿里巴巴启动了员工股权购买计划,“长征计划”即回购雅虎股权计划随后展开。
2012 年 5 月,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签署协议,允许阿里巴巴集团分阶段回购雅虎持有的股份。
该协议规定:阿里巴巴将以 76 亿美元回购大约 50%雅虎持有的该集团股份。
根据2005 年阿里巴巴集团与雅虎签署的协议估算,该笔回购使雅虎的持股比例由原来的 40%减少到 20%。
该协议还规定,如果阿里巴巴集团上市,阿里有权在上市时以 IPO 价格回购雅虎剩余股份的一半,其余的股份可以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禁售期过后选择出售。
在2012年9月阿里巴巴成功回购了雅虎手中一半的股权股权(20%)。
作为回购交易的一部分,雅虎放弃了委任第二名董事会成员的权利,同时也放弃了一系列对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和经营决策相关的否决权。
在支付了76亿美元的赎身款之后,马云不无得意地说:“股份回购计划的完成,让公司的股份结构更加健康,也意味阿里巴巴集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的确,在此次交易之后,虽然阿里巴巴为了融资不得不引入了中投等新投资方,但这些机构持有的股权更为分散,软银和雅虎联手即可绝对控股的格局,不复存在。
可以说,76亿美元买回来的,不仅是20%的股份,而是让马云重新夺回控制权。
(二)创新公司治理机制,实行合伙人制度在此次回购完成之后,阿里巴巴的整体上市计划正式启动了。
软银投资阿里巴巴案例软银投资阿里巴巴是一笔具有重要意义的投资。
下面将列举10个关于这个案例的要点,以便更好地解释这次投资的背景和影响。
1. 投资规模:2014年,软银宣布投资了200亿美元购买了阿里巴巴的股份。
这是当时最大的风险投资交易之一,也是软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
2. 投资动机: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主要动机是看好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潜力。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被认为是互联网领域的领导者。
3. 投资收益:软银的投资收益非常可观。
截至2020年,软银的阿里巴巴股份已经增值超过数倍,使得软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4. 技术合作:软银和阿里巴巴在投资之外还进行了技术合作。
双方共同推出了PayPay,这是一款在日本市场非常成功的移动支付应用。
5. 共同利益:软银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不仅仅是投资和技术合作,还涉及到共同利益。
软银希望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而阿里巴巴则可以借助软银的资源和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
6. 投资背景: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背景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迅猛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庞大,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巨大,这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
7. 投资影响: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的案例引起了全球投资界的关注。
这笔投资被视为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信心投资,也带动了更多投资者涌入中国市场。
8. 投资策略:软银的投资策略是寻找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并在其早期阶段投资。
阿里巴巴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软银在阿里巴巴成为上市公司之前就开始投资。
9. 风险管理:软银的投资阿里巴巴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随着阿里巴巴的发展,公司面临着监管压力和竞争风险。
然而,软银通过适时减持部分股份来降低风险,并在合适的时机出售股份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10. 合作未来:软银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前景广阔。
双方仍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计划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继续深入合作。
国内近年来风险投资的案例
以下是国内近年来的一些知名风险投资案例:
1. 滴滴出行: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于2012年获
得红杉中国、软银中国、腾讯等投资方的数千万美元投资,后又陆续获得多轮融资。
截至2021年,滴滴出行已成为全球最
大的出行平台之一。
2. 蚂蚁集团:蚂蚁集团是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于2014年成立。
蚂蚁集团曾于2018年完成单笔550
亿美元的融资,成为全球最大的一次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机构。
然而,蚂蚁集团在2020年的
IPO计划却因监管问题搁浅。
3. 美团点评:美团点评是中国最大的外卖及生活服务平台,于2015年获得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投资方的数亿美元投资。
此后,美团点评通过多轮融资迅速成长,2018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颗明星。
4. 字节跳动:字节跳动是中国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应用,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
字节跳动曾在数轮融资中筹集了超过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红杉资本、软银中国、华平投资等。
5. 贝壳找房:贝壳找房是中国领先的二手房在线交易平台,于2018年成立,迅速获得知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腾讯等的数
亿元投资。
贝壳找房在2020年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以上只是一些近年来的著名案例,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迅速,还有许多其他成功的投资案例,如小米、京东等。
阿里巴巴案例分析李润土101—2 201059501235企业简介: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目前已融合了B2B、C2C、搜索引擎和门户。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东部的杭州,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16个销售和服务中心,在香港和美国设有分公司.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立于中国杭州市,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从事网上生意。
三个网上交易市场包括:集中服务全球进出口商的国际交易市场、集中国内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以及透过一家联营公司经营、促进日本外销及内销的日本交易市场。
此外,阿里巴巴也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一个全球批发交易平台,为规模较小、需要小批量货物快速付运的买家提供服务。
所有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1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已经有13家旗下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B2B、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一淘网、中国万网,聚划算,CNZZ, 一达通。
7月28日的阿里巴巴集团启动香港上市程序,阿里巴巴向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正式递交了第一次上市申请,将阿里巴巴旗下B2B(企业间电子商务)公司香港上市.外部环境分析1、威胁因素B2B领域1。
Kompass 康帕斯:全球领先的B2B国际贸易平台,拥有25种语言,权威的全球300万家企业信息。
2.环球资源:是一个商对商多渠道的国际贸易平台,亦是大中华地区双边贸易的主要促进者. 3。
Directindustry:全球最大最专业的工业产品在线采购平台,评为“永不落幕的汉诺威工业展. 4。
马可波罗网:由闽商财团投资、于2007年正式上线的全球领先的精准采购搜索引擎.B2C领域,淘宝面临的竞争对手包括京东商城、QQ商城、卓越、当当、凡客等多家电商巨头。
近日的价格战已狼烟四起。
便民服务领域的口碑网也面临了58同城、赶集网等的竞争.软件服务领域面临的竞争可能不太明显,但软件巨头腾讯的战略导致了两者在软件开发领域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互联网领域的软件公司多如牛毛,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阿里巴巴在软件开发领域必然面临很多挑战。
中国风险投资业萌发于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发展。
直到1998年,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闻名的"一号提案",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风险投资才在中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国内这方面的案例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典型,但我们更有意义,所以我们将作比较具体的介绍阿里巴巴风险投资案例。
(1)创业伊始,第一笔风险投资救急
1999年年初,马云决定回到杭州创办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站点。
回到杭州后,马云和最初的创业团队开始谋划一次轰轰烈烈的创业。
大家集资了50万元,在马云位于杭州湖畔花园的100多平方米的家里,阿里巴巴诞生了。
这个创业团队里除了马云之外,还有他的妻子、他当老师时的同事、学生以及被他吸引来的精英。
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的头衔和75万美元的年薪,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
他们都记得,马云当时对他们所有人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3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狂言狂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当时阿里巴巴的生存技巧而已。
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公司是小到不能再小,18个创业者往往是身兼数职。
好在网站的建立让阿里巴巴开始逐渐被很多人知道。
来自美国的《商业周刊》还有英文版的《南华早报》最早主动报道了阿里巴巴,并且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开始在海外有了一定的名气。
有了一定名气的阿里巴巴很快也面临到资金的瓶颈:公司账上没钱了。
当时马云开始去见一些投资者,但是他并不是有钱就要,而是精挑细选。
即使囊中羞涩,他还是拒绝了38家投资商。
马云后来表示.他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例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
而被拒绝的这些投资者并不能给他带来这些。
就在这个时候,现在担任阿里巴巴CFO的蔡崇信的一个在投行高盛的旧关系为阿里巴巴解了燃眉之急。
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向阿里巴巴投资了500万美元。
这一笔“天使基金”让马云喘了口气。
(2)第二轮投资,挺过互联网寒冬
更让他意料不到的是,更大的投资者也注意到了他和阿里巴巴。
1999年秋,日本软银总裁孙正义约见了马云。
孙正义当时是亚洲首富。
孙正义直截了当地问马云想要多少钱,而马云的回答却是他不需要钱。
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的回答却是:“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
这个经典的回答并没有触怒孙正义。
第一次见面之后,马云和蔡崇信很快就在东京又见到了孙正义。
孙正义表示将给阿里巴巴投资3000
万美元,占30%的股份。
但是马云认为,钱还是太多了,经过6分钟的思考,马云最终确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
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长达两年的熊市寒冬开始了,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关门大吉。
但是阿里巴巴却安然无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阿里巴巴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融资。
那个时候,全社会对互联网产生了一种不信任,阿里巴巴尽管不缺钱,业务开展却十分艰难。
马云提出关门把产品做好,等到春天再出去。
冬天很快就过去了,互联网的春天在2003年开始慢慢到来。
(3)第三轮中小企业融资.完成上市目标
2004年2月17日,马云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
这笔投资是当时国内互联网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投资。
2005年8月,雅虎、软银再向阿里巴巴投资数亿美元。
之后.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创办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创办阿里软件。
一直到阿里巴巴上市。
2007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B2B公司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正式登上全球资本市场舞台。
随着这家B2B航母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此前一直受外界争论的“B2B能不能成为一种商务模式”也有了结果。
11月6日10时,港交所开盘,阿里巴巴以30港币,较发行价13.5港元涨122%的高价拉开上市序幕。
小幅震荡企
稳后,一路单边上冲。
最后以39.5港元收盘,较发行价涨了192.59%,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新股王”,创下香港7年以来科技网络股神话。
当日,阿里巴巴交易笔数达到14.4万多宗。
输入交易系统的买卖盘为24.7万宗,两项数据都打破了工商银行2006年10月创造的纪录。
按收盘价估算,阿里巴巴市值约280亿美元,超过百度、腾讯,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在此次全球发售过程中,阿里巴巴共发行了8.59亿股,占已发行50.5亿总股数的17%。
按每股13.5港元计算,共计中小企业融资116亿港元(约15亿美元)。
加上当天1.13亿股超额配股权获全部行使,中小企业融资额将达131亿港元(约16.95亿美元),接近谷歌纪录(2003年8月,谷歌上市中小企业融资19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业第二大规模中小企业融资。
在此次路演过程中,许多投资者表示,错过了谷歌不想再错过阿里巴巴。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两个大股东,雅虎和软银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账面上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阿里巴巴招股说明书显示,软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9.3%股份,而在行使完超额配售权之后,阿里巴巴集团还拥有阿里巴巴公司72.8%的控股权。
由此推算,软银间接持有阿里巴巴21.33%的股份。
到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达到39.5港元。
市值飙升至1980亿港元(约260亿美元),软银间接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权价值55.45亿美元。
若再加上2005年雅虎入股时曾套现1.8亿美元,软银当初投资阿里巴巴集团的8000万美元如今回报率已高达71倍。
案例感想: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这样看待企业家和投资家的关系:
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换投资者,这个世界上投资者多得很。
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的.企业家不能跟着投资者走。
有过多次成功融资经验的季琦回忆说:"我谈过很多投资人,他们觉得这个项目好,常常会喜形于色,甚至有的当场就表示投资意向,后面的书面工作就只是必要的流程。
"风险投资领域那条著名的"电梯法则"是:要在乘电梯的短短几分钟内打动投资人。
怎样才能办到?你必须说明以下三个要素:团队、市场和技术。
团队:风险投资对"人"的关注往往超出项目本身,他们认为项目的缺陷和不足可以由团队从商业模式、营销管理等方面来弥补。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些人,能够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章苏阳说,"他们必须熟悉自己的创业领域,并有一定的经验。
"
相比团队的专业经历,季琦认为注重商业道德更为重要,毕竟大量风险资金的投入首先需要获得投资人的高度信任。
所有的VC都众口一词地表示对斤斤计较的自私做法最为反感。
"风险投资就是你的股东,双方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冯涛说,"太顾及蝇头小利对双方合作会有伤害,尤其是一些本身做技术的创业者,特别要注意商业规则。
" 他强调说,根据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有时很难要求团队在创业之初就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创业者还有必要在人才引进方面表现出宽容的态度。
市场: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投资商希望了解的是你的产品
或服务有多少人会购买、他们为什么要买。
如果能够提供某些潜在客户的姓名和电话,会有助于增加说服力。
而创业者的常见病是对目标客户的描述过于牵强。
章苏阳举例说:"曾经有人说:我这个产品很好,只卖一块钱,只要全国有1%的人购买,就有一千多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