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脚,抓住它!——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的创业人生
- 格式:pdf
- 大小:182.73 KB
- 文档页数:3
诺基亚的成功之道今天,几乎全世界对诺基亚都不再陌生。
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畔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从此,诺基亚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发展之路。
诺基亚公司在发展历程中,经营过木材、造纸、橡胶、物业、机械、电缆等门类繁多的产品,但大都业绩平平。
直到1992年,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上任后做出了以移动通信为核心业务的决定,这一决定成就了诺基亚。
1985年,诺基亚进入中国,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
1991年,诺基亚向香港CSL提供了亚洲第一个GSM网络。
三年后,中国邮电部领导用诺基亚移动电话打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GSM电话,而网络正是诺基亚提供的。
多年来移动通信市场烽烟四起,强手如林,尤其是摩托罗拉一直为“全球手机市场霸主”的宝座同诺基亚拔刀相见。
然而,诺基亚以不变应万变,从上市那天起,便一直坚持自己“科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凭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精神使诺基亚品牌不断深入人心。
2007年,诺基亚公司净利润总额达到79.85亿欧元,升幅46%,利润主要来源于移动电话终端业务,达54.34亿欧元。
在2007年第四季度,诺基亚终端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0%。
诺基亚是如何成功的呢?一、准确预见未来,把握发展趋势。
诺基亚能够从一个不出名的小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跨国电信集团公司,首先得益于掌门人---约玛·奥利拉的远见卓识。
诺基亚“关键的一跳”是在1992年。
诺基亚是1865年成立的老公司,在公司成立后的100年中,诺基亚从事了木材、造纸、物业、橡胶、机械、电缆等几乎所有产品。
1992年诺基亚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明确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信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
”这位首席执行官一上任就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子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或独立出去,甚至忍痛砍掉了拥有欧洲最大电视机生产厂之一的电视生产业务,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诺基亚的兴衰成败————————————————————————————————作者:————————————————————————————————日期:诺基亚的兴衰成败一.诺基亚的历史诺基亚创建于1865年,诺基亚创始人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了一家木材纸浆厂,取名诺基亚。
1922年诺基亚的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
1960年,已经发展成为纸张、橡胶、电缆等综合性生产企业的诺基亚,在电缆厂成立了电子部,以光线电传输为发展核心。
当时,半导体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今天的诺基亚便由此奠基。
1967年诺基亚与合并后的芬兰橡胶电缆厂联后组建诺基亚集团。
该集团对电子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
他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推动了GSM标准制式电话的生产。
1992年,当时诺基亚已由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转变为一个经营计算机、电消费品和电信产品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但公司转型之初,经济上出现了亏损,新任总裁约玛-奥利拉响亮地提出:"未来将属于通讯时代,诺基亚要成为世界性电信公司。
"这位首席执行官一上任就推出了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新战略。
将造纸、轮胎、电缆、家用电子等业务或压缩到最低限度,或出售,或独立出去,甚至忍痛砍掉了拥有欧洲最大电视机生产厂之一的电视生产业务,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
当别的公司还在加强模拟技术的研究时,诺基亚操作简便的数字移动电话已准备就序。
这些电话经过专门处理,能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不同频率和标准。
恰在此时,正如诺基亚所预料的那样,世界移动电话的需求量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早已为此作好充分准备的诺基亚实现了飞跃。
二.诺基亚在中国的发展承“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宗旨,诺基亚和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在中国长期发展的道路,并致力于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
诺基亚总裁自述重压之下
mobi epub PDF txt
epub PDF txt" title="诺基亚总裁自述:重压之下mobi epub PDF txt" action-
data="http%3A%2F%%2Fmw690%2F001LG4PIz y7jbRG96xO40%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辉煌时期的诺基亚,隐患已埋藏其中。
约玛·奥利拉带领诺基亚连续15年占据市场首位。
任职期间手机销量达40亿台。
翻开本书,解读商业帝国轰然崩塌的内部原因。
1992年,奥利拉任职诺基亚总裁,并凭借濒临绝境时的大胆决定,以及独特的管理结构,带领诺基亚从濒临倒闭的灾难中走出来,使其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军者,从1996年开始,连续15年占据市场首位。
但辉煌时期的诺基亚,隐患已埋藏其中,当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诺基亚没有在新系统开发方面做足充分的准备,在手机市场中落败。
在书中,约玛·奥利拉详细阐述了作为企业高层所承担的压力、风险与抉择。
翻开本书,解读商业帝国轰然崩塌的内部原因。
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诺基亚Nokia)从木工厂到手机之王(诺基亚 Nokia)诺基亚是“浪潮之巅”系列中介绍的唯一一家欧洲公司。
我很少介绍欧洲公司倒不是因为它们不好或者不重要,只是他们在近百年科技发展中不具有太多的代表性。
而诺基亚则不同,它自从在数字手机问世后,就一举超越了无线通信的老大摩托罗拉,成为世界手机制造商之王。
它以全球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市场份额,将竞争对手们远远抛在了后面。
今天,诺基亚的名字和它的广告充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一百年前,它不过是芬兰的一个木工厂。
诺基亚作为一个公司,历史远比 AT&T 和 IBM 长,但是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历史和英特尔差不多,只有三四十年。
1865 年,诺基亚诞生于芬兰美丽的 Tammerkoski 运河畔,而诺基亚是公司所在地的地名。
公司的业务是木材加工和造纸(造纸要用到木材)。
到了二十世纪初,它和一家芬兰塑料厂(Finland Plastic Works)合并。
木材和塑料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二者都算是“材料”。
在当时,塑料可是高科技产品,它在很多地方取代了木材。
从木材到塑料的进步,就好比从马车到汽车一样。
但是作为一家传统工业的公司,诺基亚业绩平平。
由于诺基亚能生电线的绝缘材料,因此它在成立了100 年后,“很自然”地通过收购一家制造电话线和电话的工厂进入了电线和电话机市场。
这时,诺基亚和“电”总是沾上了点边,但是仍然不带有任何技术。
有点像珠江三角洲众多的电器加工厂。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诺基亚除了传统的造纸,还做过轮胎,胶鞋,个人计算机,收音机,发电机,电视机,电子元器件等等五花八门的东西,但是诺基亚在商业上依然业绩平平。
这时诺基亚的商业模式,用现在中国一句俗话讲,就是找不到北。
但是诺基亚一直在不断寻找大的发展方向,在它的众多尝试中,有一项日后非常重要。
就是它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为商业和军方用户制造的对讲机。
开始它是和另一家公司同时开发,后来它收购了那家小公司。
哈佛商学院诺基亚案例领悟
诺基亚曾是叱咤风云的手机巨头,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几乎占领全球手机一半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苹果手机目前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过百分之二十。
然而,2007年之后,诺基亚被苹果和安卓手机迅速碾压并全面溃败。
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是啊,当时的诺基亚,无论技术还是创新理念都领先于苹果,但是它仍然失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苹果手机刚推出的时候,诺基亚就采购回来拆解研究,但是到最后发现在技术上实在学不到任何新东西。
实际上,苹果当时做了一次架构创新,押对了智能手机时代的风口。
类似于苹果这样的架构创新最难识别,因为它在部件方面没有任何新的技术突破,只是在架构上(产品、产品构成部分和连接方面)采取了全新的组合方式。
苹果把手机的架构进行了统一和简化,让手机开发商可以更容易地开发软件,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使用体验。
而在诺基亚的生态系统里,手机款式多样,架构纷繁复杂。
比如有的手机是0到9常规按键,有的和电脑键盘一样。
有的手机是竖屏,有的手机是横屏。
这导致软件开发费时费力。
当有苹果和安卓的单一架构可以选择后,很多软件开发商都不再愿意为诺基亚的架构提供服务。
比如当时已经开始流行的打车软件Uber,就不支持诺基亚手机。
诺基亚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组织架构,所以它的转型不仅仅在产品架构层面,还有组织架构上的转型。
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非常困难,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上败北也成了很难避免的事情。
不过,诺基亚并没有因此破产,它凭借着为移动运营商和企业提供5G设备生存了下来。
2022高考语文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诺基亚”的眼光和魄力在芬兰的一个小村庄里,原先有一家并不起眼的木材加工厂,它小得就像一只蚂蚁,没有人把它放在眼里。
但是,确实是那个并不起眼的小工厂,却由小变大,逐步进展成了一家世界知名的大型通讯企业。
而公司之因此能有如此骄人的业绩,源于公司老总的一次惊人之举。
1993年的一天,这家企业突然就刮起了一场改革风暴,公司的总裁下达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命令:将移动通信公司之外的所有公司通通卖掉,一个不留,不管它们现在是多么辉煌,每年能给公司制造多少利润,都必须舍弃。
这一痛楚的决定,是总裁为公司前途所做的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原先,随着全世界的线缆和微波传输设备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长,公司的主营项目逐步转变为向完全数字化的电信网络提供设备,随后,移动和更多的电信基础设施产品相继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客户的要求。
这让总裁突然间看到了公司以后的定位以及成就所在,因此痛下决心,要让公司成为全球数字通讯技术的先驱。
这是一次选择。
然而这种孤注一掷的命令一出,公司上下一片哗然,反对的声音就像潮水一样涌向了总裁,大多数人都认为总裁脑袋出了问题,简直是疯了,如何能够作出这种决定,假如说亏损的公司卖掉还在情理之中,但是明明在赢利的公司也要卖掉,这不是脑袋出了问题是什么?有素养不太好的人甚至大骂他们的总裁是个败家子,是想把他们的公司毁掉。
面对汹涌而来的责难声,这位总裁毫不坚决,他曾经试图说服大伙儿,然而没有人明白得他的决定,最后他不得不舍弃与他人沟通,采取一种强硬的态度。
他的顽固和我行我素,让他招致了更大更猛烈地抨击。
然而,不论抨击的声音有多大,不论对他个人的攻击有多么难以同意,他始终不舍弃自己的决定。
那一年,在一片责难声中,他艰巨地出售了其他所有子公司,将全部的财力物力人力都集中在了移动通信业务上。
而且,这期间,他招收了一大批高素养的移动通讯人才,给他们以最好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工资待遇,让他们为自己的公司研发新的产品。
诺基亚CEO奥利拉:以老子为师
奥利拉本人喜欢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话:“太上,不知有之。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执掌这家跨国通信巨头13年之后,作为世界公认的成就最大的高管之一奥利拉在辉煌的巅峰选择了激流勇退。
诺基亚上周宣布,奥利拉将在明年6月1
日正式退休。
芬兰人以老子为师
奥利拉是芬兰人。
他来自芬兰内地一座森林茂密的小镇,秉承了当地人特有的行事低调的特点。
奥利拉本人喜欢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话:“太上,不知有之。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太上,不知有之”的意思是:最高明的
这并非意味着奥利拉是一个羞怯谦卑之人。
他冷静、果断,不喜欢出风头,以坚定意志塑造了新的诺基亚,并且因管理严明而出名。
传奇经历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那时公司正面临最糟糕的境况。
诺基亚当时只是一家经营木材、橡胶和电缆的公司,并购两家电视机厂的错误行动使之深陷亏损泥潭,时任CEO的凯拉莫因不堪重负而自杀。
控股股东芬兰银行一度寻求将诺基亚卖给爱立信,但爱立信毫无兴趣。
奥利拉1985年离开花旗银行后便就职于诺基亚。
当上CEO之前,他负责诺基亚规模很小的移动电话部,这也是整个公司惟一充满生机的业务。
掌舵诺基亚后,奥利拉敏锐地把握到了移动通信产业正从模拟转向数字的变革潮流,果敢放弃了公司传统的核心业务,包括那些还在盈利的部门,把资源集中到移动通信尤其是手机业务上来。
3年之后,诺基亚成为了手机领域的佼佼者。
除了1996年因物料供应危机经历过一次大的挫折外,诺基亚16年来再没有受过什么大风大浪,一直稳居手机制造的老大位置。
魔幻般的成功——诺基亚崛起的奥秘
华斌
【期刊名称】《创新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十多年前,很少有人知道诺基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今它已成为誉满全球的大型跨国集团,成为世界移动通讯领域的泰山北斗。
被称为无线奇才的诺基亚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监约尔马·奥利拉曾自豪地向世人宣布,诺基亚已经超过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厂家。
诺基亚在短时问内崛起并魔幻般地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给人们留下了一连串的谜团,它成功的奥妙究竟是什么?
【总页数】1页(P28)
【作者】华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
【相关文献】
1.中国经济成功起飞的奥秘(下):机遇大于挑战:崛起不是梦 [J], 林毅夫
2.魔幻录音笔诺基亚7280 [J],
3.华茂:花繁叶茂为哪般——解读华茂集团成功奥秘 [J], 郇军;
4.一个民企成功崛起的奥秘——山西平遥煤化集团依靠职工办企业之探讨 [J], 刘
增海
5.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期刊发展的两翼——《奥秘》成功之奥秘 [J], 高崇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