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赢在微点高考复习顶层设计化学一轮配餐作业:2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Word
- 格式:doc
- 大小:312.50 KB
- 文档页数:15
课时作业 (二十七 )1.下边提到的问题中,与盐的水解相关的是()①明矾和 FeCl3可作净水剂②为保留 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许盐酸③实验室配制AlCl 3溶液时,应先把它溶解在盐酸中,尔后加水稀释④ NH 4Cl 溶液可作焊接中的除锈剂⑤实验室盛放Na2SiO 3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而不可以用玻璃塞⑥NaHCO3与 Al 2(SO4)3可作泡沫灭火剂⑦在 NH 4Cl 或 AlCl 3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生成氢气⑧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可以混淆施用⑨加热蒸干 AlCl 3溶液获得 Al(OH) 3固体A.①④⑦ B .②⑤⑧C.③⑥⑨D.所有答案: D分析:① Al 3+和 Fe3+水解产生 Al(OH) 3胶体和 Fe(OH) 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②加盐酸可克制FeCl3水解。
③ AlCl 3溶解在盐酸中可克制Al 3+的水解。
④ NH 4+水解产生的 H +与铁锈反响。
⑤ 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可腐化玻璃。
⑥Al 3+与 HCO 3-发生水解互相促使的反响,产生大批泡沫。
⑦NH 4+和 Al 3+水解产生的 H +与 Mg 反响。
⑧ NH 4+水解显酸性,草木灰水解显碱性,两者水解互相促使会使NH 3逸出,降低肥效。
⑨AlCl 3溶液中存在水解均衡: AlCl 3+3H23+ 3HCl ,加热时, HCl 挥发使均衡不停右移,最后获得 Al(OH) 3固体 (假如灼烧会获得Al 2 O3固体 )。
2.[2017 安·徽省示范高中联考] 铝、铍(Be) 及其化合物拥有相像的化学性质。
已知:BeCl 2+ Na 2BeO2+ 2H 2O===2NaCl + 2Be(OH) 2↓能完整进行,则以下推测正确的选项是() A. Be(OH) 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 溶液B. BeCl 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 2是离子化合物C. Na 2 BeO 2溶液的 pH>7 ,将其蒸干并灼烧后获得的残留物为BeOD. BeCl2溶液的 pH>7 ,将其蒸干并灼烧后获得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答案: A分析: Be(OH) 2和 Al(OH)3性质相像, BeCl2和 AlCl 3均是共价化合物;蒸干并灼烧 Na2BeO2溶液后获得的残留物为Na2BeO2; BeCl2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pH < 7,蒸干并灼烧该溶液可获得BeO。
课时作业 ( 二十七 )化学均衡常数 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1.(2016 镇·江调研 )以下反响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觉进行的是()A . 2N 2(g) + O 2(g)===2N 2O(g)- 1H =+ 163 kJ mol ·1- 1B . Ag(s) + 2Cl 2(g)===AgCl(s)H =- 127 kJ mol ·1 - 1C . HgO(s)===Hg(l) +2O 2(g)H =+ 91 kJ mol ·1-1D . H 2O 2(l)=== 2O 2(g)+ H 2O(l) H =- 98 kJ mol ·答案:D分析:反响自觉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反响的H - T S<0,温度的变化可能使H- T S 的符号发生变化。
关于 A 项, H>0, S<0,在任何温度下,H - T S>0,即任何温度下,反响都不可以自觉进行;关于 B 项,H <0, S<0,在较低温度下,H -T S<0,即反响温度不可以过高;关于 C 项,H >0, S>0,若使反响自觉进行,即H - T S<0,必须提升温度,即反响只有在较高温度时能自觉进行;关于 D 项, H <0,S>0,在任何温度下,H - T S<0,即在任何温度下反响均能自觉进行。
2.某温度时, N 2+ 3H 22NH 3 的均衡常数 K = a ,则此温度下, NH 33 12 H 2+ N 22的均衡常数为 ()A.1 1 1B.a C. a D.a 2a2答案: A分析: K =c 2( NH 3)= a ,而 NH3 1 K ′=33H 2+ N 2 的均衡常数c ( N 2) ·c ( H 2)22c 1( N 2 )·c 3( H 2)1221c ( NH 3)=a - 2= a 。
配餐作业(二十七)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见学生用书P409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⑤是水解平衡原理,不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问题;②产生BaSO4沉淀,③是沉淀和溶解,④是BaCO3沉淀的溶解。
答案 A2.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
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
已知:K sp(BaCO3)=5.1×10-9;K sp(BaSO4)=1.1×10-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K sp(BaCO3)>K sp(BaS O4)B.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C.若误饮c(Ba2+)=1.0×10-5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D.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解析胃液中存在盐酸,难溶碳酸盐在胃液中能溶解,达不到解毒的作用,A、B两项错误;硫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说明硫酸钡电离出的c(Ba2+)是安全的,此时c(Ba2+)=错误!=错误!>1.0×10-5,故误饮c(Ba2+)=1.0×10-5mol·L-1的溶液时,不会中毒,C项错误;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洗胃时,胃液中c(Ba2+)=错误!=错误! mol·L-1=3.1×10-10mol·L-1< 1.1×10-10mol·L-1,故D项正确。
配餐作业(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见学生用书P3591.美国UNC化学教授Thomas J.Meyer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完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2R,它保存在水中可以失去活性,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
已知10 mL Na2R 溶液含Na+的数目为N,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N×10-2 mol·L-1B.N1.204×1022mol·L-1C.N6.02×1021mol·L-1D.N6.02×1025mol·L-1解析10 mL Na2R溶液中含Na+的数目为N,Na2R的物质的量=N2×6.02×1023mol,c(Na2R)=N2×6.02×1023mol÷0.01 L=N1.204×1022mol·L-1。
答案 B2.硫酸铜水溶液呈酸性,属保护性无机杀菌剂,对人畜比较安全,其与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
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则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和称取溶质的质量分别为()A.480 mL容量瓶,称取7.68 g硫酸铜B.480 mL容量瓶,称取12.0 g胆矾C.500 mL容量瓶,称取9.00 g硫酸铜D.500 mL容量瓶,称取12.5 g胆矾解析配制溶液没有480 mL容量瓶应选500 mL容量瓶,500 mL 溶液对应的胆矾质量为12.5 g。
答案 D3.(2018·江苏徐州)下列关于0.2 mol·L-1Ba(NO3)2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6 molB.在0.5 L该溶液中,Ba2+的浓度为0.1 mol·L-1C.在500 mL该溶液中,含有0.2 mol NO-3D.取1 L该溶液稀释到10 L时,NO-3的浓度为0.02 mol·L-1解析由于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硝酸钡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求出阴、阳离子总数,故A项错误;c(Ba2+)=c[Ba(NO3)2]=0.2 mol·L-1,c(Ba2+)=0.2 mol·L-1,不随溶液体积而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n(NO-3)=2c[Ba(NO3)2]·V=2×0.2 mol·L-1×0.5 L=0.2 mol,故C项正确;0.2 mol·L-1 Ba(NO3)2溶液中NO-3的浓度为0.4 mol·L -1,取1 L该溶液稀释到10 L时,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NO-3)=0.4 mol·L-1×1 L10 L=0.04 mol·L-1,故D项错误。
配餐作业(二十八)甲烷乙烯苯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见学生用书P4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乙烯通入KMnO4(H+)溶液和溴水,实验现象和反应类型均相同B.从苯的分子组成看苯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它应该能使溴水褪色C.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但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常温下,所有的碳原子数多于或等于5的烷烃都不是气体解析将乙烯通入KMnO4(H+)溶液和溴水,溶液均出现褪色,但分别属于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A项错误;苯及其同系物都不能使溴水褪色,B项错误;新戊烷()含有5个碳原子,该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D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甲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苯和甲烷D .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解析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与Cl 2、H 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自身还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甲烷可以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加聚反应;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能与H 2加成,但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答案 B3.对下列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 .CH 4既可以表示甲烷的分子式也可以表示其最简式B .电子式·O ····∶H 既可以表示羟基,也可以表示氢氧根离子 C .比例模型既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D .结构简式(CH 3)2CHCH 3既可以表示正丁烷,也可以表示异丁烷解析 B 项,电子式·O ···· ··H 可以表示羟基,氢氧根离子应该表示为[··O ······H]-;C 项,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但不能表示四氯化碳分子,因为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D 项结构简式(CH 3)2CHCH 3表示异丁烷,正丁烷应该表示为CH 3CH 2CH 2CH 3。
配餐作业(三十六)物质旳制备及试验方案旳设计与评价►►见学生用书P4271. (2023·厦门质检)试验室采用HCl气体“置换”除水, 升华相结合旳措施从市售旳氯化锌制备高纯度无水氯化锌, 装置如图所示[市售氯化锌含Zn(OH)Cl]。
下列说法不对旳旳是()A. 恒压漏斗旳作用是平衡气体压强B. 管式炉Ⅰ采用旳升温方式是阶段式升温C.试验时, 应先撤去管式炉Ⅰ, 再撤去管式炉ⅡD. 在尾气吸取装置前应增长一种干燥装置解析恒压分液漏斗可以保证内部压强不变, 保持恒压分液漏斗与三颈瓶内压强相等, 使浓硫酸顺利滴下, 故A项对旳;装置中干燥旳HCl气体从左边进入管式炉Ⅰ, 与Zn(OH)Cl反应生成氯化锌和H2O(g), H2O(g)随HCl气流进入尾气吸取装置, 然后管式炉Ⅰ升至更高旳温度使氯化锌升华进入管式炉Ⅱ, 凝华得到高纯度无水氯化锌, 因此管式炉Ⅰ采用旳升温方式是阶段式升温, 故B项对旳;氯化锌升华进入管式炉Ⅱ, 凝华得到高纯度无水氯化锌, 因此试验时应先撤去管式炉Ⅱ, 再撤去管式炉Ⅰ, 故C项错误;为防止氯化锌吸水再次生成Zn(OH)Cl, 在尾气吸取装置前应增长一种干燥装置, 故D项对旳。
答案 C2. (2023·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列试验方案能到达试验目旳旳是()A. 用苯和饱和溴水制溴苯B. 用浓盐酸和铁粉制少许氯气C. 用NaOH溶液除去MgCl2溶液中旳AlCl3杂质D.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解析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苯与溴水不反应, 故A项错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不能制取氯气, 故B项错误;用NaOH溶液除去MgCl2溶液中旳AlCl3杂质得到旳是Mg(OH)2沉淀, 故C项错误;该装置可以制备乙酸乙酯, 故D项对旳。
答案 D3. 下列有关试验描述中, 对旳旳是()A. 检查溴乙烷中旳溴元素, 在溴乙烷中滴入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 用稀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B. 测氯水旳pH, 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 试纸上, 待其变色后和原则比色卡比较C. 配制一定物质旳量浓度溶液时, 用量筒量取溶液时仰望读数, 所得溶液旳浓度偏低D.证明CH2===CHCH2CHO 中一定有碳碳不饱和键:滴入KMnO4酸性溶液, 看紫红色与否褪去解析氯水能将pH试纸漂白, 无法测其pH;用量筒量取溶液时仰望读数, 视线偏低, 这样量取一定体积溶液时量取旳浓溶液偏多, 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碳碳双键与醛基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配餐作业(二十九)乙醇、乙酸和基本营养物质►►见学生用书P4131.(2018·大连二十四中考试)下列广告语对应商品中含有的物质有误的是()A.“红梅味精,领先(鲜)一步”——蛋白质B.“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乙醇C.“吃了钙中钙,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碳酸钙D.“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丙三醇解析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不是蛋白质,A项错误;衡水老白干为白酒,主要成分是乙醇,B项正确;钙中钙为补钙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项正确;大宝为护肤品,其保湿成分为甘油(丙三醇),D项正确。
答案 A2.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钠块开始反应时,浮在乙醇的液面上B.钠块熔化成小球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解析由于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所以钠将沉在乙醇的底部,故A、C两项错误;钠与乙醇的反应虽然是放热反应,但由于反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较少,被周围的乙醇吸收,导致钠块不会熔化,故B项错误;由于钠与乙醇反应生成H2,所以在钠块表面产生气泡,故D项正确。
答案 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可逆反应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酸,可用加入金属钠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D.乙酸酸性较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解析酯化反应与皂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故酯化反应与皂化反应不互为可逆反应,A项错误;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C项错误;乙酸酸性虽然弱,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项错误。
答案 B4.(2018·陕西西安八校联考)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2H18O5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思维导图】解析由题给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20O5,A 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3种官能团,B项错误;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消去等反应,C项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故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项正确。
配餐作业(二十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见学生用书P409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⑤是水解平衡原理,不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问题;②产生BaSO4沉淀,③是沉淀和溶解,④是BaCO3沉淀的溶解。
答案 A2.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
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
已知:K sp(BaCO3)=5.1×10-9;K sp(BaSO4)=1.1×10-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K sp(BaCO3)>K sp(BaSO4) B.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C.若误饮c(Ba2+)=1.0×10-5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D.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解析胃液中存在盐酸,难溶碳酸盐在胃液中能溶解,达不到解毒的作用,A、B两项错误;硫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说明硫酸钡电离出的c(Ba2+)是安全的,此时c(Ba2+)=K sp(BaSO4)= 1.1×10-10>1.0×10-5,故误饮c(Ba2+)=1.0×10-5 mol·L-1的溶液时,不会中毒,C项错误;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洗胃时,胃液中c(Ba2+)=K sp(BaSO4)c(SO2-4)=1.1×10-100.36mol·L-1=3.1×10-10mol·L-1<1.1×10-10mol·L-1,故D项正确。
答案 D3.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解析Ca(OH)2(s)Ca2+(aq)+2OH-(aq)所表示的是Ca(OH)2是微溶物,存在溶解平衡,向平衡体系中加入CaO,CaO 与H2O反应使c(Ca2+)和c(OH-)都增大,平衡向左移动,由于温度不变,K sp不变,所以当c(Ca2+)和c(OH-)减小至与原平衡相等时又达到平衡,c(Ca2+)、c(OH-)未变,pH不变,但n(Ca2+)、n(OH-)减小了,Ca(OH)2的量增大了;给溶液加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又会有少量Ca(OH)2析出,c(OH-)减小,pH减小;加入Na2CO3溶液,部分Ca(OH)2转化为CaCO3,固体质量增加;加入NaOH(s),平衡左移,Ca(OH)2固体质量增加。
答案 C4.已知在25 ℃时,FeS、CuS的溶度积常数(K sp)分别为6.3×10-18、1.3×10-36。
常温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向H2S的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溶液的酸性增强B.将足量的CuSO4溶解在0.1 mol/L的H2S溶液中,溶液中Cu2+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解析根据H2S与SO2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硫化氢被反应掉了,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故A项错误;H2S是弱酸,硫离子的最大浓度为0.1 mol/L,CuS的溶度积常数(K sp)为1.3×10-36,所以溶液中Cu2+的最小浓度为1.3×10-35 mol/L,故B项错误;CuS是不溶于酸的黑色物质,所以能发生反应:CuSO4+H2S===CuS↓+H2SO4,这是弱酸制备强酸的特例,故C项错误;FeS、CuS的溶度积常数(K sp)分别为6.3×10-18、1.3×10-36,FeS溶度积大于CuS溶度积,所以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故D项正确。
答案 D5.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C.AgCl的K sp增大D.AgCl的溶解度、K sp均增大解析在一定温度和指定的溶剂条件下,难溶盐的溶解度和溶度积都为常数。
答案 B6.(2018·江苏宿迁高三调研)下表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sp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2-3),且c(Mg2+)·c(CO2-3)=6.82×10-6B.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C.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2CO3溶液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3的硬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解析含有MgCO3的溶液中一定有c(Mg2+)·c(CO2-3)=6.82×10-6,但是c(Mg2+)、c(CO2-3)不一定相等,如溶液中同时含有MgCl2或Na2CO3,A项错误;加热MgCl2溶液过程中MgCl2水解,因HCl挥发,在加热、灼烧后最终得到的是MgO,加热MgCO3溶液过程中因Mg(OH)2更难溶,MgCO3转化为Mg(OH)2,灼烧Mg(OH)2得到MgO,B项正确;由于Mg(OH)2的溶解度更小,故除去粗盐中的MgCl2的最佳试剂是NaOH溶液,C项错误;石灰水处理硬水得到的沉淀是CaCO3和Mg(OH)2的混合物,D项错误。
答案 B7.(2018·石家庄高三调研检测)工业上用化学法除锅炉的水垢时,先向锅炉中注入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已知:K sp(CaCO3)=1×10-10,K sp(CaSO4)=9×10-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OH-)均会增大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aq)+CaSO4(s)CaCO3(s)+SO2-4(aq)C.该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约为1×10-3gD.CaCO3和CaSO4共存的悬浊液中,c(SO2-4)c(CO-3)=9×104解析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右移,K w增大,Na2CO3的水解平衡右移,c(OH-)增大,A项正确;B项中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由K sp(CaCO3)=1×10-10,可得c(Ca2+)=c(CO2-3)=1×10-5mol·L-1,设溶液为1 L,溶解的CaCO3的质量为1×10-5mol·L-1×1 L×100 g·mol-1=10-3g,所以100g水中溶解的CaCO3的质量为10-4g ,C 项错误;CaCO 3和CaSO 4共存的悬浊液中,c (SO 2-4)c (CO 2-3)=c (SO 2-4)·c (Ca 2+)c (CO 2-3)·c (Ca 2+)=K sp (CaSO 4)K sp (CaCO 3)=9×10-4,D 项正确。
答案 C8.(2018·山东重点中学联考)t ℃时,卤化银(AgX ,X =Cl 、Br)的2条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AgCl 、AgBr 的K sp 依次减小,且p(Ag +)=-lg c (Ag +),p(X -)=-lg c (X -),利用p(X -)—p(Ag +)的坐标系可表示出AgX 的溶度积与溶液中的c (Ag +)和c (X -)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 ℃时,c 点可表示AgCl 的不饱和溶液B .B 线表示的是AgBrC .取a 、b 两点处溶液等体积混合,维持t ℃不变,混合溶液中一定无白色沉淀生成D .在t ℃时,AgCl(s)+Br -(aq)AgBr(s)+Cl -(aq)的平衡常数K =104解析 根据题图,p(Ag +)相同时,B 线的p(X -)较大,则c (Ag +)相同时,B 线的c (X -)较小,即B 线的K sp 较小,故B 线表示AgBr ,A 线表示AgCl ,c 点在AgCl 的溶解平衡曲线下方,表示AgCl 的过饱和溶液,A项错误,B项正确;a、b两点处溶液分别为AgCl、AgBr 的饱和溶液,存在关系式:c a(Ag+)=c a(Cl-)>c b(Br-)=c b(Ag+),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c(Ag+)×c(Cl-)=12[c a(Ag+)+c b(Ag+)]×12c a(Cl-)<c a(Ag+)×12c a(Cl-)<K sp(AgCl),因此无白色沉淀生成,C项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l-)c(Br-)=c(Ag+)·c(Cl-)c(Ag+)·c(Br-)=K sp(AgCl)K sp(AgBr),根据题图,t℃时K sp(AgCl)=10-10,K sp(AgBr)=10-14,故K=K sp(AgCl)K sp(AgBr)=104,D项正确。
答案 A【解法点津】解答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图象问题的方法(1)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指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对应的离子浓度可求K sp。
(2)可通过比较、观察得出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是否有沉淀析出。
处于曲线上方的点表明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一定会有沉淀析出;处于曲线下方的点,则表明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不会有沉淀析出。
9.(2018·桂林模拟)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10-11。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 -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2-4B.CrO2-4、Br-、Cl-C.Br-、Cl-、CrO2-4D.Br-、CrO2-4、Cl-解析根据溶度积的定义,Cl-、Br-和CrO2-4的浓度均为0.010 mol·L-1,Cl-沉淀时c(Ag+)的最小值是1.56×10-10/0.010 mol·L-1=1.56×10-8mol·L-1,Br-沉淀时c(Ag+)的最小值是7.7×10-13/0.010 mol·L-1=7.7×10-11 mol·L-1,CrO2-4沉淀时c(Ag+)的最小值是(9×10-11/0.010)12mol·L-1=3×10-4.5mol·L-1,所以当阴离子的浓度相等时,沉淀所需c(Ag+)小的先沉淀,三种阴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是Br-、Cl-、CrO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