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3诚实守信教案二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诚实守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诚实守信》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明白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诚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尊重诚信、践行诚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对于诚信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诚信意识不够强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做到诚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诚信的尊重和热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诚信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诚信,树立诚信意识,克服各种诱惑,做到诚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2.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学会如何做到诚信。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诚信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关于诚信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做到诚信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诚信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3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3 诚实守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问题,对于诚信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实际行动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的行为。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实践。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诱惑时坚守诚信的决心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2.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培养诚信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章节。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诚信承诺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介绍一个人因为诚实守信而获得奖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的定义和例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进行一个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诚实守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制作诚信承诺书,或者进行一个关于诚信的角色扮演。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第3课时《诚实守信》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含义;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能力目标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践行诚信的做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明确:诚实守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了解诚信(一)诚信的含义活动一:解读诚信阅读教材,思考:诚信的含义。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目标导学二:诚信的意义(二)诚信的重要性活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1.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教师讲述: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程,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我们不愿与不讲诚信的人交往,因为我们觉得他言而无信。
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教师总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活动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学生阅读教材P4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某工艺厂为什么赢得了市场?某公司为何宣告破产?2.通过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4.3诚实守信》一. 教材分析《4.3诚实守信》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诚实的意义,认识到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价值,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诚信问题,对于诚信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在具体的行为上缺乏诚信意识。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诚信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到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践行诚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价值。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
3.实践演练法:通过小组活动、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4.3诚实守信》的相关内容,以便进行教学。
2.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诚信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案例,引起学生对诚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用10分钟的时间,讲解诚信的含义,呈现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理论内容,或者分析一些具体的诚信案例,让学生对诚信有深入的理解。
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主要涉及的是课程标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主题,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另外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模块,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涉及到诚信原则。
除此之外,还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三框。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诚信无价”,通过“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栏目,引导学生从道德和法律层面理解诚信的含义,并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知”。
第二目“践行诚信”,承接上一目内容,主要阐述了如何践行诚信,引导学生把诚信原则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重在““行”。
两目结合,让学生真正把诚信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诚实守信之人。
学情分析尽管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现象。
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现象或多或少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加强诚信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题的重要课题。
初中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
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不惜弄虚作假;对问题的认识片面不深刻,也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
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认知发展都要求加强诚信教育。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同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生活中遵守诚信民法原则。
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质。
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
责任意识:建设诚信社会,人人有责。
把诚信原则落实于行,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诚信,做诚信的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诚实守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诚实守信》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对诚信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诚信的重要性。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树立诚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诚信,做到言行一致。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诚信,做到言行一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
2.讨论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践体验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诚信,做到言行一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一些关于诚信的实际案例,用于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诚信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诚信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诚信的重要性,并分享给同学们。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信,做到言行一致。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诚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诚信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反思。
《诚实守信》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诚信守信以及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2.在诚信的两难问题上能分辨是非。
3.从小事做起,涵养诚信道德的实践能力。
二、评价任务1.涵养善良之心,展现诚信问题上的智慧。
2.以诚信的道德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践守诺言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三框诚实守信(二)自主预习1.填空1)诚信就是_____________。
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
诚信也是一项 __________。
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守、诚实无欺。
2)诚信是一个人__________之本。
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________”,一个人真诚老实,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_____。
如果弄虚作假,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3)诚信是企业的________。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和,才能带来持久的。
4)诚信促进。
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减少社会矛盾,净化,促进;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____________;能够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_________。
5)树立__________。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不轻易______,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就应_______________,主动___________,争取他人的原谅。
6)运用__________。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又尊重他人的隐私。
7)珍惜个人的___________。
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诚实守信》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课《诚实守信》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诚信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实践诚信的品德。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反思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诚信所带来的后果,进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对于诚信这一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在面对一些具体情境时,难以把握诚信的原则,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时,能够坚持诚信的原则,做出诚信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自我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品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时间,向学生简要介绍诚信的概念,引导他们思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诚信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以及这些行为选择背后的原因。
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案例,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这些情境下做出诚信的选择。
第3课时诚实守信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践行诚信的做法。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明确:诚实守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诚信
(一)诚信的含义
活动一:解读诚信
阅读教材,思考:诚信的含义。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目标导学二:诚信的意义
(二)诚信的重要性
活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
教师讲述: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程,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我们不愿与不讲诚信的人交往,因为我们觉得他言而无信。
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身立世。
教师总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活动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学生阅读教材P4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某工艺厂为什么赢得了市场?某公司为何宣告破产?
2.通过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教师讲述:某工艺厂勇于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长期诚信经营,最终赢得了市场和良好的口碑;某公司弄虚作假,最终导致宣告破产。
说明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教师总结: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活动四: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推出了一档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记者突如其来的提问,许多人坦言:“家风就是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许多家庭不断传承的理念。
诚信重要无可非议,但诚实守信的美德会对家庭带来何种影响?身边的诸多诚信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恪守诚信美德的传统给家庭带来了经久的名望和声誉。
材料二:没有一种文明建立在谎言之上,没有一项事业能在言而无信的环境下获得成功。
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已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工具、一种生产力,具有真金白银般的价值。
“信义兄弟”孙东林诚信做人,如今事业飞速发展;“油条哥”刘洪安因诚信获得30万元信用贷款;马虎坚守诚信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做起,如今已成为公司总经理……好人有好报,诚信不吃亏。
诚信带来的,不仅是内心的宁静,更有事业的勃兴,社会的进步。
思考:诚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如果人人讲诚信,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诚信美德是家风理念,为“家族”加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美德是“真金白银”。
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教师总结: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教师总结:诚信的重要性:(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3)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目标导学三:践行诚信
(三)做到诚信
活动五:树立诚信意识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小方如何做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
学生发言:准时去学校门口集合,如果迟到了应向同学们道歉,请求同学们原谅。
教师总结:我们不轻易许诺,答应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即: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活动六:运用诚信智慧
(展示材料)
材料一:小明昨天没来学校上课,小亮问他为什么没到校,他说:“我昨天去网吧打了一下午的游戏,咱俩是好朋友我才告诉你,这是我的隐私,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
”
材料二: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接诊的医生说:“你的病并不严重,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能治好。
”
1.思考:如果你是小亮,你要不要告诉老师?为什么?
2.医生的谎言是否违反诚信的道德?
教师讲述:1.为了帮助小明认识到去网吧玩游戏的危害,小亮应该告诉老师,请老师教育他改正自己的错误。
2.为了不增加这名患者的心理负担,医生可以这样安慰他,这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
教师总结: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照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的隐私。
即:运用诚信智慧。
活动七: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一名成绩优异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准备找工作,他不知道,他的档案袋里有三次乘公共汽车逃票的经历。
材料二:2016年7月,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全面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
青年信用体系通过记录和评价青年的诚信状况,把志愿服务、获奖、培训等“正面”信息作为加分信息,应用到青年教育、就业、创业、融资、婚恋等方面,营造激励守信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年注重诚信。
1.思考:你觉得用人单位会录用这名大学生吗?
2.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的诚信记录?
教师讲述: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为建设诚信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总结: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
(2)运用诚信智慧。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诚信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诚信,明白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懂得了践行诚信需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3 板书设计
诚实守信⎩⎪⎪⎨⎪⎪⎧诚信无价⎩⎪⎨⎪⎧什么是诚信
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践行诚信⎩⎪⎨⎪⎧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习什么是诚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诚信品质的做法,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为国家诚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节课活动较多,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思考探讨诚信方面的知识,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诚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珍惜个人诚信记录与学生生活有些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诚信智慧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具体情境去运用,作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