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味料监督抽检信息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1.目的为调味品原料的验收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调味品原料的验收。
3.权责3.1品保部负责此标准的执行。
3.2品保部负责此标准的修改和完善,最终解释权归品保部.4.原料名称4.1生抽4.1.1感观指标:酿制酱油,液体,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有酱香和酯香气,无其他不良气味。
鲜美,咸甜适口,味醇厚,柔和味长,澄清,浓度适当。
无沉淀物,无霉花浮膜,有较浓生抽味,味咸.4.1.2物理指标:每箱净重11.9kg,1.7升*6瓶/箱。
4.1.3抽检标准:抽检比例2%,液体样品采用虹吸法(或简单的玻璃管按不同深度分层取样。
粘稠或含有固体悬浮液或非均匀液体应充分搅匀才进行取样.4.1.4检测方法: 1、感观指标采用样板对照法2、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2003执行.4.1.5 保存条件:保存条件阴凉/干燥,保质期18个月4.1.6 判定方法: 感观指标/物理指标/生产指标中任意一项指标未达标者均属不合格。
4.2老抽4.1.1感观指标:感观指标:酿制酱油,液体,溶解均匀,棕褐色或红褐色,色泽鲜艳,有光泽,不发乌,有酱香和酯香气,无其他不良气味。
鲜美,咸甜适度,味醇厚,柔和味长,不得有酸、苦、涩等异味和霉味。
浓度适中。
无沉淀物,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无霉花浮膜。
有较浓的老抽味4.1.2物理指标:物理指标:净重≥1.72KG/瓶,12瓶/箱 1.38L/瓶(1.75公斤)。
4.1.3抽检标准:抽检比例2%,液体样品采用虹吸法(或简单的玻璃管按不同深度分层取样。
粘稠或含有固体悬浮液或非均匀液体应充分搅匀才进行取样.4.1.4检测方法: 1、感观指标采用样板对照法2、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5009-2003执行.4.1.5 保存条件:保存条件阴凉/干燥,保质期18个月4.1.6 判定方法: 感观指标/物理指标/生产指标中任意一项指标未达标者均属不合格。
4.3盐4.3.1感观指标:感观指标:碘盐,结晶整齐一致,坚硬光滑,纯白色,无气味,具有纯正的咸味,结晶颗粒粗细均匀,干净无黑点等杂质,味咸,无苦味、涩味,无异臭。
调味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调味料产品是指除酱油、食醋、味精、鸡精调味料、酱类外的其他调味品。
按其形态可分成固态调味料、半固态(酱)调味料、液体调味料和食用调味油。
固态调味料包括鸡粉调味料、畜、禽粉调味料、海鲜粉调味料、各种风味汤料、酱油粉以及各种香辛料粉等。
半固态调味料包括各种非发酵酱(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番茄酱等)、复合调味酱(风味酱、蛋黄酱、色拉酱、芥末酱、虾酱)、油辣椒、火锅调料(底料和蘸料)等;液体调味料包括鸡汁调味料、烧烤汁、蚝油、鱼露、香辛料调味汁、糟卤、调料酒、液态复合调味料等;食用调味油包括花椒油、芥末油、辣椒油、香辛料调味油等。
调味料产品申证单元为4个。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和产品的品种即调味料(液体、半固态、固态、调味油)。
调味料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307。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固态调味料:原料→前处理(分选、干燥或杀菌)→粉碎(制粉)→调配(筛分)→包装→成品2. 半固态(酱)调味料:原料→前处理→加工(盐渍、水解、烘炒、均质或乳化等)→调配→(杀菌)→包装→成品3. 液体调味料:原料→前处理(除杂、清洗)→煮沸(抽提)→调配→杀菌→包装→成品4. 食用调味油:原料→前处理(选料、洗料)→烘炒→压榨→淋油→调配→包装→成品(二)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控制、调配、杀菌。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2. 微生物指标超标;3. 原料不符合生产要求。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企业应具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厂房、原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
生产用厂房能满足原料处理、加工、调配、杀菌、后处理和包装的工艺要求。
厂房与设施必须根据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并便于卫生管理和清洗、消毒。
成品包装与生产区域要相对独立。
并具备防蝇、防虫、防鼠等保证生产场所卫生条件的设施。
调料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
检验日期:
委托单位:
检验单位:
一、检验目的
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对所检验的调料样品进行全面检验,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样品情况
样品名称:
样品来源:
生产企业:
规格型号:
三、检验项目
1.外观检验:观察样品的颜色、气味、无杂质、无异物等。
2.感官评定:对样品进行感官评定,包括味道、口感等。
3.水分检验:根据国家标准进行水分检测,确定样品的含水量。
4.色泽检验:利用光谱仪等设备,判断样品的颜色是否符合标
准要求。
5.酸值检测:通过酸度计等设备,测试样品的酸度,确认是否
符合标准。
6.微生物指标:对样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霉菌等微生
物指标检测,确保样品卫生与安全。
四、检验结论
经过全面检测,所检的调料样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检
测结果合格。
五、备注
本检验报告仅对所检样品负责,不能作为其他样品检验结果的
依据,不得随意转发或作为广告宣传内容使用。
检验人员签名:检验日期:。
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以确保调味品的质量和安全。
该标准适用于所有调味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
2. 检查要求为了保证调味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检查要求:- 检查标签:确认调味品包装上的标签是否清晰、完整、准确,并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
标签上应包括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 观察外观:检查调味品的外观是否正常,包括颜色、质地和气味等。
任何异常的外观可能表示质量问题。
- 检查包装:检查调味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无漏气、漏液或其他损坏。
包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调味品的安全和货架寿命。
- 包装密封性检查:检查调味品包装的密封性是否良好,避免由于包装破损或密封不严导致污染或变质。
- 样品检测:根据需要,采集调味品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检测。
确保调味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3. 验收标准根据以上检查要求,以下是调味品检查验收的标准:- 标签:标签清晰、完整,包含了准确的产品信息,并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 外观:调味品的外观正常,颜色、质地和气味与正常情况相符。
- 包装:调味品包装完好无损,无漏气、漏液或其他损坏。
- 包装密封性:调味品包装密封良好,无破损或密封不严的情况。
- 样品检测:调味品样品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检测,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4. 操作指南为了正确执行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以下是一些操作指南:- 验收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调味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熟悉检查要求和验收标准。
- 使用检查清单,确保每个环节的检查都得到落实。
-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调味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更换或重新处理。
5. 结论以上为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的制定要点和操作指南。
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调味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鉴于市场和法规的变化,建议定期检查和更新调味品检查验收标准,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技术。
*请注意,此文档是根据一般性原则编写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火锅店餐饮安全专题整改工作方案为深入加强火锅类餐饮单位监管,保证冬季火锅市场餐饮安全,营造安全放心旳火锅类餐饮消费环境,现就开展火锅店食品安全专题整改工作制定方案如下:一、整改对象全镇从事火锅经营旳餐饮服务单位,重点为专门从事火锅、烧烤、麻辣烫等经营旳餐饮服务单位以及由以上经营服务行为旳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
二、整改内容和措施(一)全面清查餐饮单位旳火锅底料对从事火锅经营旳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对外购定型包装火锅底料旳,要认真查看产品外包装,明确品牌、产地、采购渠道等有关信息,查看火锅底料旳采购记录、购票凭证和使用记录等,杜绝不合格或来源不明旳火锅底料进入餐饮环节;属于餐饮单位自制火锅底料旳,要查看火锅底料旳配料表,重点检查加工制作使用旳食用油来源渠道与否正规,与否存在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自制火锅底料旳餐饮单位应及时向监管部门立案所使用旳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告,凡未及时立案或未及时公告而使用旳,要立即责令整改。
(二)严把食品原料和调味料采购关加大对火锅类餐饮单位食品原料和调味料采购旳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餐饮单位食品进货渠道与否正规,索证索票与否齐全,采购记录与否完整规范。
加强食品原料尤其是食品调味料旳在库检查,重点检查餐饮单位与否贮存和使用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与否贮存和使用“一滴香”、“飘香剂”、“辣椒精”、“火锅红”等产品及其他使用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旳食品添加剂。
(三)严格餐厨废弃油脂管理将火锅类餐饮单位餐厨废弃油脂处置作为一项重要检查内容,重点检查餐饮单位与否建立并贯彻餐厨废弃油脂日产日清、分类寄存、去向登记制度,查看餐饮单位与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单位及人员签订旳协议书,防止不法分子将餐厨废弃油脂加工成“地沟油”重新上市。
(四)严厉查处违规违法行为要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旳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使用无标识食用油、劣质食用油和来路不明旳畜、禽、兽肉行为;非法添加罂粟壳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运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食品行为;采购和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以及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查检疫或检查检疫不合格旳畜、禽、兽、水产动物肉类及肉制品旳制作加工行为。
国家监督抽查一般是对调味品可能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而一些有关风味质量的指标不在抽查范围之内。
抽查的指标主要有:1、砷:砷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土壤都有。
食品中的微量砷主要来自土壤中的自然本底。
砷引起的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下降、胃肠障碍、末梢神经炎等症状。
标准中规定砷的含量≤0.5mg/kg。
2、铅:食品中的铅主要来自于土壤、食品输送管道、包装材料等。
铅污染食品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
不同调味品中对铅的含量均有不同的规定。
3、黄曲霉毒素B1:主要来源于产生霉变的食品原料。
黄曲霉毒素B1是6种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种,能引起动物肝脏的病理变化,如肝细胞变性、肝坏死、肝纤维化、肝癌等。
对以粮食为原料发酵而成的调味品,标准中规定黄曲霉毒素B1≤5μg/kg。
4、大肠菌群、致病菌:来源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这两项指标超标时会导致疾病。
标准规定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5、NaCl:指产品中食盐的含量。
6、总酸:指产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的总量,酱中总酸应不大于2%。
总酸含量过高时产生酸味,影响产品质量。
7、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作为防腐剂添加到食品中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糖精钠(糖精)是一种无营养型甜味剂,用来增加产品的甜度。
这3种食品添加剂是人工合成产品,在我国允许限量使用。
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应≤0.5mg/kg、糖精钠的含量应≤0.15mg/kg。
8、亚硝酸盐:主要来源于蔬菜的腌制过程。
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这些亚硝基化合物均是致癌因子。
酱腌菜标准中规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应≤20mg/kg。
9、氨基酸态氮:指产品中所含氨基酸的多少。
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氨基酸的含量也越高。
氨基酸在调味品中主要起鲜味作用。
黄(豆)酱中的氨基酸态氮应不小于0.5%,在甜面酱中应不小于0.3%,蚝油中不小于0.3%,虾酱为不小于0.7%(去油)和1.1%(不去油),虾油中为不小于0.85%。
调味料审查细则1. 引言调味料是烹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为食物带来丰富的口感和味道。
然而,不同的调味料也可能存在一些安全和质量问题。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的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套调味料审查细则,以帮助我们筛选和评估调味料的安全性和质量。
2. 调味料的分类根据成分和用途的不同,调味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盐类调味料:如食用盐、海盐等。
•酱油类调味料:如酱油、豉油等。
•醋类调味料:如白醋、米醋等。
•香辛料类调味料:如辣椒粉、花椒粉等。
3. 调味料审查的目的调味料审查的目的是评估调味料的安全性和质量,以确保其对人体的健康没有负面影响,并且满足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审查调味料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4. 调味料审查的内容调味料审查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成分检查对调味料的成分进行检查,确保合理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成分应该清晰明确,无虚假宣传和误导性信息。
同时,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添加了违禁物质或超过安全限量的物质。
4.2 生产工艺审查检查调味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符合卫生要求和合理的生产标准。
工艺流程应该能够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避免交叉污染和品质变化。
4.3 质量检验对调味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感官评估和化学检验等。
外观应该符合产品的标准,无明显的异味和异物。
感官评估应该能够评估产品的味道、口感和风味等。
化学检验可以对产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4.4 包装检查对调味料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无泄漏和污染的风险。
包装应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5 标签审查检查调味料的标签信息是否完整和准确。
标签应包含产品的成分、用途、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
标签还应提醒消费者注意的事项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使用调味料。
5. 调味料审查流程调味料审查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收集调味料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不合格食品添加剂本周公布食品抽检信息如下:抽检糖果及可可制品、焙烤食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酒类、调味品、饮料等6类食品xxx4批次样品。
合格样品批次,不合格样品23批次。
其中,糖果及可可制品31批次,全部合格;焙烤食品批次,全部合格;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占0.4%;酒类批次,不合格样品2批次,占1.5%;调味品批次,不合格样品18批次,占2.0%;饮料批次,不合格样品2批次,占1.0%。
一、不合格样品所涉及的标称生产经营单位、产品和不合格指标信息:(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不合格样品1批次:内蒙古长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古法榨取胡麻油苯并[a]芘抽检。
(二)酒类不合格样品2批次:贵州清镇市龙井酒厂生产的枸杞酒酒精度不达标;陕西丹凤葡萄酒有限公司陕西丹凤葡萄酒厂生产的丹凤干红葡萄酒(中国红陈藏)干浸出物不达标。
(三)调味品不合格样品18批次:清徐县清泉湖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西老陈醋、山西醋都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西陈醋、北京于家务鹏程食品酿造厂生产的白醋(酿制食醋)、武汉市慈惠酱品调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醋和老陈醋酿造食醋总酸不合格;玉林市象山食品厂生产的2批次露天汁苯甲酸抽检;山东易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花椒粉铅超标;镇江市恒庆酱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鲜味汁(酱汁调味)苯甲酸抽检;山东鸿兴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花椒粉和山东巨大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花椒验出二氧化硫;沈阳惠成调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煮馅调料铅超标;哈尔滨兰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特鲜酱油、山西清徐金华醋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豆酱油(酿造酱油)和丹东光华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特鲜酱油氨基酸态氮不合格;江苏伊例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无机调味汁(红烧酱汁)柠檬黄和日落黄抽检;西安鹏晖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唐香醋验出严禁采用的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巩义市华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包子饺子可望(调味)糖精钠抽检。
(四)饮料不合格样品2批次:梧州市新佳佳乐食品饮料厂生产的加能豆奶(植物蛋白饮料)蛋白质不达标;岑溪市甘大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小红星豆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蛋白质不达标且糖精钠超标。
调料质检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
质检单位:xxxxxx
样品名称:调料
样品数量:15件
检测项目:外观、气味、色泽、口感、添加物
检测方法:GB/T xxxxx-xxxx
测试结果:
1.外观:所有样品外观整齐,无异物,无霉变现象。
2.气味:所有样品气味香浓,无异味。
3.色泽:所有样品色泽艳丽,符合产品标准。
4.口感:所有样品口感鲜美,符合产品标准。
5.添加物:经检测,所有样品中未检出非法添加物,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结论:
所有样品均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可以放心销售和食用。
说明:
1.本报告为质检单位对样品的正式质检结果,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可靠性,所有样品均经过反复检测和核对,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2.本报告仅针对样品本身的质量,不涉及任何其他问题。
如果有其他问题,相关单位需另外进行处理。
3.本报告为正式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相关单位如有异议,可向质检单位提出申诉。
质检人员签名:xxx
质检日期: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