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14.67 KB
- 文档页数:5
浅淡高中数学教学中设疑提问的艺术周颖华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课堂是开放的”,学生永远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要想真正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离不开疑问,离不开思考。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把问题引进来,让问题贯穿于课堂,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设疑在新课导入中的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节优秀课,导入是很关键的。
对于新知识,能否在短期内唤起学生的兴趣,这是能否高效的上好这节课的前提。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心理学指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
教师以适当的问题引入新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甚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在讲数列前,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有一天国王要奖赏象棋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两颗麦粒,第三个格子里放四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是前一个格子里麦粒数的二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并不难办,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
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上述要求吗“当然可以”大部分同学都这样认为。
实际上这个数大的惊人,国王根本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教师问:“这个数有多大如何才能算出这个数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时再适时引入数列,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而且体现了数列的实际应用。
二、设疑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指出,我们教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创造性的思考;我们教学生解决问题,怎样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这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的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的过程,把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中,把知识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展现出来。
论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包括提问的目的、形式以及如何鼓励学生参与。
同时,还将讨论有效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教师如何提高提问的技巧和能力。
首先,有效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让学生思考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有效提问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提问,如直接提问、间接提问、递进提问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直接提问是指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间接提问是指通过提供一些线索和提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递进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形成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论。
不同形式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思考和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需要鼓励学生参与。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避免质疑学生的答案或将其否定。
教师还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肯定语言,如“很好,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或“你的思考很有创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积极性。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过有效提问,学生不仅可以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有效提问的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通过巧妙的提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提问的方式、目的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方式决定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回答质量。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直接提问、随机提问、逐步引导提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直接提问是指老师直接向某个学生提问,这种方式可以刺激学生思维,但可能让其他学生没有机会参与。
随机提问是指老师随机抽选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让全班学生保持警惕,但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压力过大。
逐步引导提问是指老师通过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但需要老师在提问过程中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反应,避免问题过于枯燥或者过于复杂。
二、提问的目的提问的目的决定了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也是老师在提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等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检查学生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提问的技巧提问的技巧是老师在提问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因素。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提问方式、合理设定的问题难度、灵活的应对学生回答等技巧来提高提问的效果。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引导思考。
老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问题的难度,避免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从而让学生无法回答或者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灵活应对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尽可能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教学”是问题解决的教学,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独有的特色,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问题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
如果运用得当,对新课的引入、旧课的复习、智慧的启迪,有着重要的作用。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
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
教学过程是由不断地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释疑(解决问题)组成的。
只有老师善于“问”,才能启发引导学生“问”,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充分让学生参与和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问”既是问题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问题教学的一种艺术。
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这一有力手段的能效,就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认识和修养,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遵循课堂提问设计原则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便问答”或“满堂问”,而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提问有其明确的目的:1.知识理解和掌握、明确隶属关系,完善知能结构,熟练技能方法2.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迪、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3.促进思维定向,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4.输出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5.落实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大面积全员化提高教学质量6.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二、课堂提问要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把握准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不失时机地进行。
一般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有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1.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
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使学生的听与老师的讲协调一致,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问。
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问题应该与当堂课的内容相关。
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或其他教材中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己设计问题。
无论是哪种方式,提问的问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
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为热身,然后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让他们逐步进入状态。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应该具有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是一门艺术。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设计问题,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和引导性。
通过正确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与教师和同学一起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数学课堂的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正确地提问是一门艺术。
下面将就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进行浅谈。
数学课堂的提问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水平合理调整问题的难度。
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学生,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问题可以更加具有挑战性,培养他们的深层次思维和创造力。
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课堂的提问应该注重多样性。
提问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可以采用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等形式。
直接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测试他们的记忆能力;间接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开放式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封闭式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考能力。
多样性的提问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的提问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的方式可以是提供一些提示,给出一些相关的案例,或者通过思维导图、图表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然后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批评。
通过引导和启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的提问应该注重互动和合作。
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学生也应该有机会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设立小组或者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问题。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
通过互动和合作,可以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提问。
问题的难度应该适中,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兴趣,又能够顺利地把问题解决出来。
提问也应该有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问也应该具有综合性。
数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很多概念和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提问时,可以组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多角度地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
通过综合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应该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选择题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通过针对性的提问,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7525 数学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数学教学重视课堂提问,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愿意思考,喜欢回答问题,能够以问题为媒介,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思想。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好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做好数学问题设计,注重提问艺术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催化剂,也是锻炼拓展知识广度、深化学生认识的重要途径。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重视课堂提问,又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经验与体验,围绕发展能力和、三维目标,全面研究教学内容,紧扣新课程标准,能够富有艺术性的设置数学问题,非常自然而又巧妙地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带动下,思考数学知识,研究数学的应用
途径,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发现更多的方法。
教师在提问时,能够注重选用灵活的问题呈现方式,能够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灵活性,让学生能够结合问题广泛思考,深入讨论,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在“二面角”教学中,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修筑水坝需要将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宜的角度以确保其更加坚固耐用;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有一个轨道平面,为了保持卫星与地球的同步定位,需要根地球的赤道平面保持一定的角度……让学生感知二面角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学中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一定的应用实践问题:如何才能测出水坝的二面角呢?根据你的理解,影响和决定二面角的因素有哪些?学过这些知识以后,如果现在让你来担任工程师,怎样修建经济而又坚固耐久的水坝?这样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能够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最为直观的体验,能够真正认识问题,理解知识。
不仅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升。
二、注重知识和问题的连贯性,做到温故而知新
课堂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思考,也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提升。
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能够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延伸。
在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做好启发和引导,让更高的层次提升,真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让学生愿意思考,感觉问题不是很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不能过分拔高学生的能力,需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需要做好发展能力和已有能力的对接,这样才能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发展层次,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的阻力,增强思考的信心。
为此,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不能随意,需要讲究一定的科学艺术性,注重知识和问题的连贯性,做到温故而知新,环环相扣,借助新旧知识的位移和互换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能力层次。
例如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后,可以设置这样子的例子进行提问:
这种递进式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而且能够让学生快速转移到未知对象的思考上来,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课堂提问需要层次分明,做到螺旋式提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人就要像种植和管理树木那样,要确保他们都能够努力地向上生长,不能够强迫他们都能够按照一样的标准来生长,需要做到立足点上求平等,在出头处谋自由。
”因材施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课堂提问不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同样的问题,也不能够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相同的思维水平和发展层次。
问题设置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参与课堂的机会,都能够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不是跳高运动,一下子就能到达某个高度;而是爬楼梯,一步一个台阶,这样才能够逐步提升,设置问题和锻炼学生能力不能像坐电梯。
为此,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讲究艺术性,既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层次,问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让学生能够逐步思考,慢慢锻炼思维。
教师做到循循善诱,逐步启发,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椭圆的知识时,教师需要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设置最为基本的概念理解、公式应用的问题;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要设置关于公式推导、创新应用的问题锻炼。
而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则要设置具有创新性的问
题,需要灵活变换条件,需要做到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椭圆的知识,能够锻炼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体现艺术性,其根本是科学性,是尊重教育规律,是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从接受学和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层次进行问题设置,组织学生思考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