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新情况下,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越来越复杂多样,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体现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念A study on idea of universi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Liu ZhengjunAbstract In the new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comes more complex.This paper takes discuss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a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in the person of human nature,harmon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ideologie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a of education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110136,Shengyang,Liao-ning,China经过多年变化和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已形成较为稳定、有效的培养方式,在奥运会志愿者、汶川地震等事件中彰显了大学生作为民族未来脊梁的作用,值得赞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统领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构建教育内容,统筹教育方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2科学发展观,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途径,构建教育内容,统筹教育方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吸收了人本主义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即发展必须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是一批思想独立、价值多元、个性鲜明的大学生群体,因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
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南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由于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统筹兼顾。
关键词: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新形势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理想信仰的多样与多重性
我国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
但是,我国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生活方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因此,当代中国的经济成分和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不能不带来个人理想信念取向的多样化和多重
性。
(二)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市场经济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许多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主要表现为:“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1]
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的指南(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往往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一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着迷惘与困惑,不愿从精神和理论层面求解;一些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诚信意识淡薄;一些学生稍有不顺就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还有一些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等。
[2]因此,要纠正和改变这些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具体要做到:
1、必须始终不渝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针对有些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动摇,对共产主义认识模糊,认为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理想而不现实,甚至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根本不是本时代的主题。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要系统地对学生开展马列主义原理的学习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学习教育,请专家学者开讲座,向学生专题报告社会主义的发展历
史,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证明和预示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坚定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
2、必须科学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养。
要因材施教,探寻教学规律,牢固掌握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必须对综合素质进行教育和培养。
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知识技能牢固掌握,劳动态度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必须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定期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考评,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实行自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
对优者作为培养入党和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竞争力。
(二)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高校“以人为本”更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是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原则和基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1、教育观念要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局限于“主体一客体”两极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结构和关系单一化。
在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下,占主体地位的是教师及其对学生施加的各种外部影响,也就是教师主导的各种既定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观念,对于它们,学生只能简单地接受,做出与之相符合的反应,学生只能处于接受者、被塑者的客观地位,忽视了甚至否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需要,更能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多的是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的尊重。
2、教育教学要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增强授课的针对性;教学形式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疏导式、讨论式、直观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改革“两课”考查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应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管理要创新
高校要大力加强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确保高校在思想建设上面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行。
同时,在组织和队伍建设中,高校各部门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到团结、公正、高效的执行各种任务。
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贯彻落实,首先要做好制定制度的工作,其次要落实好制度的贯彻实施,最后还要不断地完善制度建设,使新的制度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现阶段,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存在诸多矛盾。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与竞争性,忽视市场经济体制高度社会化与合作性;有的学生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淡化集体主义。
”[3]为此,高校应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当今社会的各种关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由于人们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经济。
但是正是由于人们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的严重不协调,长远来看必将阻碍人类的经济发展步伐。
因此,高校应大力普及人与自然、保护环境的知识,提高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健康的发展和进行。
第三,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受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驱使,有些大学生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只重视现实利益的实现,忽视长远目标的确立。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用“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意识,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国家大局,认清社会责任。
(四)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
具体要做到:1、学校要加大资源的投入。
要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有比较完备的教研设备和基地,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专业教师与其他院校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2、要在校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先烈事迹展览,定期请革命先辈作革命事迹报告和爱国主义报告,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信息沟通。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条重要的渠道就是与学生家长保持信息的沟通,适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准确地对其施教和转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或困境是经济社会中的客观现象,不可回避,要正视它。
关键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不断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国荣.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华中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7.
[2]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22.
[3]秦永超.用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