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实节目的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请达人介绍国产刑侦纪实连续剧(内有要求)
悬赏分:50 |解决时间:2009-7-3 00:54 |提问者:wcl7588
要求一、必须国产
要求二、必须纪实片
要求三、必须是拍成连续剧般有故事情节的
补充:希望类似于:《中国刑侦第一案》也就是白宝山案,《燕赵刑警》几集为一个案件的也可以,《征服》孙红雷演的那个虽然大部分故事色彩偏多,但拍的特别好感觉很真实的也可以。
以上我说的不要推荐,如果有接近以上优秀的,另外加分!越多越好的采纳并加高分!
问题补充:
最好以犯罪分子为主线的,最好纪实多,改编少的,以:《中国刑侦第一案》为最佳标准
最佳答案
《121枪杀大案》。
观看地址/playlist_show/id_3099517.html
《西安大追捕》。
观看地址/playlist_show/id_624912.html
《济南79大案》。
观看地址/playlist/id/5939948/
《黑白大搏斗》。
观看地址/playlist/playindex.do?lid=4357976
《中原刑侦大案》。
观看地址/playlist/playindex.do?lid=5505746&cid=1
《九一八大案纪实》
观看地址/special/index_3269075.html
另外,《刑档内幕》虽不是纪实剧但也很好看。
观看地址/playlist_show/id_3399191.html
14。
纪实类电视节目叙事策略及技巧1、悬念的含义:悬念是指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与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心理,在剧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以便吸引和几种观众的注意力与观赏兴趣,诱导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以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在接收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简而言之:观众对剧情发展中不可预测的结果的一种心理期待。
4、悬念的一般产生规律好人陷入困境——受恶人诋毁、攻击、诽谤等危险——唤起观众的同情,为其前途,安全,命运担忧——悬念产生了5、悬念机制的类型:(1)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型;(2)当事者、旁观者皆迷;(3)当事者、旁观者皆清,但皆不知后果。
【悬念的构建】1、含义:悬念的构建指在用电视影像进行叙事的过程中,对悬念在电视节目中整体结构的安排。
不同的节目类型有其自身叙事上的特点,因此,悬念的构建必须以节目形象定位、素材特点、叙事方式等为基础,设置整体悬念结构和收视兴奋点。
2、不同类型的节目的构建基本规律(1)节目的分类:电视节目可分为电视纪实节目和电视艺术节目两类。
电视纪实节目包括电视新闻、电视纪实专题、电视纪录片、谈话节目等类型。
电视艺术节目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广告、音乐电视等类型。
由于两类节目叙事情节、叙事风格上的差异,悬念的构建必须具有针对性(2)纪实类构建规律纪实节目的素材对节目制作者来讲是已知的、过去式的,具有非虚构性。
不可能像电视艺术节目那样运用编剧、导演等手段。
构建方法:这类节目的悬念构建,一般都在节目制作的后期,运用图像、语言、文本等叙事元素进行设置,达到自然悬念的效果。
根据整个叙事结构和栏目风格找准悬念的切入点,在文本上设置结构并安排悬念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的位置。
(3)电视艺术节目构建规律演对各类叙事元素的综合性运用和创造性发挥,具有虚构性、可控性的特点。
B、在电视节目前期策划阶段,必须根据节目定位、风格、受众群体收视特点等来确定整个节目的悬念应用方式。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体展示真实事实、真实人物和真实环境的纪实性影片。
它旨在通过真实的镜头记录和传播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等内容,以此来提高观众的社会意识、历史意识和人文素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策划、选题、摄制、编辑和制作等。
策划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确定拍摄主题、形式和风格等,同时还要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目标观众群体、确定制作团队等。
在策划过程中,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和时间安排。
选题是决定电视专题片内容的关键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视专题片的观看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选题要选择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同时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和热点关注度。
选题还要注重题材的意义和深度,力求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摄制是电视专题片制作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实地拍摄和资料搜集两个方面。
实地拍摄是指到拍摄现场进行真实的拍摄工作,这要求制作团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能够运用各种拍摄设备和手段来实现所需拍摄效果。
资料搜集是指从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照片、影像资料等,用于补充和丰富电视专题片的内容。
第四,编辑是将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创作和组织的过程,影响着电视专题片的节奏、叙事和观感。
编辑要根据剧情的需求,选择拍摄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剪辑和修整,同时还要配以文字、音乐和其他声效等,以增强专题片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制作是将拍摄和编辑完成的专题片进行后期处理和制作,包括录音、配音、混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以及制作原始底片和最终成品的复制和发行等工作。
制作要求技术精湛、质量过硬,既要保持专题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又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制作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研究拍摄和制作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可以提高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片中的内容。
纪录片稿件的标准
纪录片稿件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内容真实:纪录片的稿件应以真实的事件、人物和情境为基础,遵循事实和证据,避免虚构和夸张。
2. 主题明确:纪录片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观点,稿件应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确保内容的集中和连贯。
3. 结构合理:稿件应有清晰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逻辑关系,使得整部纪录片层次分明、流畅易懂。
4. 语言简洁:纪录片的稿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让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5. 情感真挚:稿件中应对人物的情感、经历和感受进行真实、深刻的描述和表达,增强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6. 角度独特:在撰写稿件时,应从独特的角度或切入点来呈现主题,避免过于常规和普遍的视角,增加纪录片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7. 价值取向正确:稿件中应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尊重事实和人性,避免误导观众或产生负面影响。
8. 符合规范:稿件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不涉及敏感话题和不良内容,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
以上是纪录片稿件的一些标准,当然在实际撰写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风格和受众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纪实故事类电视节目创作要领
田定康;李玲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1(0)8
【摘要】引言:现在流行"说故事"电视传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令电视专题迈向"类型化"传播,而故事类专栏近年来异军突起!在昔日的传统专题栏目不断被边缘化的危机下,《王刚讲故事》,《传奇故事》,《人间》,《鞠说好看》,《"涛"出心里话》,《牛群冒号》,《说事拉理》……,以日播加名主持。
【总页数】2页(P79-80)
【关键词】故事类;节目创作;电视专题;电视传播;《人间》;加名;电视栏目;情感故事;重大新闻事件;观众注意力
【作者】田定康;李玲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
【相关文献】
1.电视摄像的客观记录与主观表现——纪实类电视节目摄像创作研究 [J], 方平
2.警惕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庸俗化——剖析上海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故事化风潮 [J], 张奕
3.电视摄像的客观记录与主观表现\r——纪实类电视节目摄像创作初探 [J], 吴国
彪
4.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与创新——以纪实类节目《功夫学徒》为例 [J], 王雪梅
5.故事类电视节目内部节奏探析——以《王刚讲故事》为例 [J], 郭勋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校党员教育电视片拍摄方案
(初稿)
根据县教体党发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标题:一个都不能少
副标题:送教上门工作纪实
类型:典型经验片
视频要求:1080p
时长:不超过15分钟
拍摄内容:
镜头一:整个环境,层峦叠嶂……
解说:学校地处陇县西部山区,因南宋将领杨震火烧金人营寨而得名……(1分钟)
镜头二:学校外景,校名,送教上门工作资料,荣誉证书,媒体报道
解说:始终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工作的目标,认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学校有送教上门学生3名,随班就读学生7名。
近年来……(1分钟)
镜头三:送教路上……(不同场景,至少两个,突出送教老师艰辛)(30秒)
解说:无数次走上这条山路,老师们送去的是希望,是关爱……
镜头三:老师正在教孩子写字……教儿歌……
(一次又一次示范,终于学会了生字。
然后老师教儿歌,最后展示孩子灿烂的笑容)(3分钟)
镜头四:家校交流,老是陪伴孩子听音乐,散步……(2分钟)
镜头五:特写家门口古树
解说:这课古树见证了小周涛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老师们在这座农家小院留下的欢声笑语。
(30秒)
镜头六:老师和孩子打招呼,了解学习情况,展示周涛作业。
展示故事机,听英语,听歌曲。
和周涛爷爷握手交谈(3分钟)
镜头七:校园内,教师谈送教上门工作中的做法……(1分30秒)
镜头八:校长谈下一步送教上门工作的打算……(1分30秒)
镜头九:以往送教上门工作照片,片尾……(1分钟)
注:解说词要根据需要打磨撰写。
电视纪录⽚编导基础知识 电视纪录⽚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是运⽤电⼦采录设备和⼿段,对政治经济⽂化等新闻题材,作⽐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电视纪录⽚基础知识,欢迎⼤家阅读浏览。
依据电视纪录⽚的形态,可以分为: 特别纪录⽚ 是对⼀些重⼤活动、特别事件作⼀⽐较完整报道的纪录⽚,类似于新闻的专题报道,像"奥斯卡"的颁奖晚会、"奥运会"的报道等等。
调查性纪录⽚ 是围绕某⼀重要的社会事件进⾏采访、揭露内幕,并寻求解决途径的记录⽚; 微型纪录⽚ 长度在4-10分钟以内,适于灵活反应各⽅⾯的问题; ⼤型电视纪录⽚ 往往是多集⽚,其中还可以分为连续专题⽚(如《话说长江》)和系列专题⽚(如《中国影星》),前者强调的是内容的连贯,后者则指的是同⼀题材范围,内容可以分列。
按题材划分的标准,其主要的类别有: 政论专题⽚ 这是近年来电视纪录⽚中尤为活跃的⼀种样式。
⽐如《让历史告诉未来》、《⼗年潮》等,都在中国⼤地引起巨⼤的反响。
它要求以独到的见解,显⽰出犀利、敏锐的风格。
⼈物传记⽚ ⼈物⽚始终是记录⽚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我国电视界产⽣了⼀批⽼⼀辈⽆产阶级⾰命家的光辉业绩为题材的记录⽚,如《⽑泽东》、《周恩来》等等。
⼈为地理⽚ 这⼀类型中虽说是以地理为标志,但它实际囊括了各地的民俗民风,甚⾄还包括各种地域⽂化⽅⾯的内容。
代表作有《话说长江》。
艺术纪录⽚ 以艺术为对象的电视专题⽚。
这⼀类型范围⼴泛,可以涉及艺术的各个门类;也可以以艺术家为题材,如《中国影星》;也可以以艺术作品为对象,如系列⽚《书法絮语》;还可以以艺术史为内容,如系列⽚《世界电影之林》。
这类专题⽚具有较强的⽂献意义,即具有⼀种保留价值。
⽂化评论⽚ 以⽂化现象为题材的专题⽚,⼜可称为"⽂化专题⽚"。
其涉及的范围极为⼴泛,⽽且极有理论⾊彩;往往把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状的考察融合起来,也有很强的议论性,只不过更强调⽂化反思的内涵罢了。
电视节目制作标准类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视节目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教育和资讯内容。
然而,电视节目制作标准的重要性却经常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应该具备高质量的制作。
这包括优秀的内容构思、精良的制作团队和高标准的后期制作。
内容构思需要有创新和独特性,能够吸引观众,并符合道德准则。
制作团队应该由有经验且专业的人员组成,他们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和工具,确保电视节目的质量。
此外,后期制作是确保影片完美的一环,应该注重剪辑、特效和音效等方面,使其达到专业水准。
其次,电视节目制作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
媒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因此,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避免传输错误的信息和价值观。
电视节目制作应该尊重人的尊严,充满正能量,提供积极向上的影响。
另外,电视节目制作还应该以观众为中心。
观众是电视节目的最终受众,他们的需求和利益应该是制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电视节目应该满足观众的需求,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不同的手段与观众进行互动,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此外,电视节目制作还应该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应该积极借鉴新技术和媒体平台,开发适应不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内容,并探索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
最后,电视节目制作还应该注重收视率和口碑的平衡。
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兼顾高收视率和积极的口碑。
一个受众广泛、评价正面的电视节目,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制作标准是确保电视节目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在制作电视节目时,应该注重高质量的制作、道德准则的遵守、以观众为中心、传播方式的创新以及收视率和口碑的平衡。
只有这样,电视节目才能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电视摄像纪实性专题片的叙事特征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在现在进行时态下,真实记录客体对象的原生形态,再现事物发展逼真过程的专题片。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主要叙事特征:一、记录过程:注重按照生活的流程进行拍摄,强调拍摄与事物发展同步化和过程化,展示生活事件原本本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重在记录过程的原因:1、过程的发展难以预料,充满悬念,吸引观众;2、过程是未曾处理的原生态生活,更真实、更令人信服;3、过程呢个蕴含的多义性,能给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量。
过程分类:大过程:是指一个专题片拍摄的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果,耗时长时间的跟随和蹲守拍摄。
小过程是一个事件中的一段生活流程。
二、记录真实时空:真实的时空表现为时空的确定性、具体性,即要在具体的地点、具体的情景中拍摄现在进行时所发生的事。
注重现场纪实,展现生活原貌,运用自然光,不刻意追求构图上的造型,忠实地记录现场的场景、音响、氛围。
三、淡化解说词:纪实性电视专题片重在运用电视画面思维,而不是文学思维,解说词处于被动地位,完全从属于画面。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主要形式:1、简单陈述:用平实无华的白描手法来写解说词,不流露作者的主观色彩,将作者思想和感情尽量藏而不露。
2、主持人讲解: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是通过现场主持人来说的。
3、字幕讲解:只要是解决可能产生歧义的画面问题。
而且为了保证与纪实风格一致,片中的字幕全部采用引号之内第一人称谈感受的形式。
4、无解说词:完全用被拍摄对象的同期声自述及生活镜头有机构成专题片的叙述方式。
四、记录第一、造型第二:为了保证记录第一、造型第二的原则,纪实性电视专题片要努力做到:1、在拍摄事件发展中,字考虑记录的流畅性、连续性、韵律感,不考虑拍摄条件难度。
2、追求拍摄的自然性,反对人工雕饰和摆拍。
3、即兴采访,随即拍摄,弱化被摄人物的表演。
电视广播节目制作规范电视广播节目制作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与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视广播节目制作的规范,包括前期策划、拍摄与制作、后期剪辑等方面。
一、前期策划电视广播节目制作在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策划工作。
这包括确定节目的主题与定位,明确目标受众,并进行市场调研以了解目标受众的喜好与需求。
另外,还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制作计划,包括节目的内容结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在前期策划中,还需要根据节目主题确定相应的内容形式与节目风格。
例如,若节目主题是访谈类节目,那么要决定访谈嘉宾的选择、问答形式等。
若节目主题是纪录片,那么要确定拍摄点、角色等。
二、拍摄与制作在节目的拍摄与制作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
1. 脚本与创意一款优秀的电视广播节目需要一个有足够创意的脚本。
脚本应该明确节目的主线情节、对话内容、背景音乐等。
创意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过程,它要贴合节目主题,引人入胜,同时又要符合受众的需求。
2. 拍摄技术与器材拍摄技术的选择应根据节目的需求来确定。
合适的拍摄技术可以提高节目的质量。
在选择器材时,要考虑画质、声音质量、稳定性等因素,确保拍摄效果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3. 主持人与嘉宾素养主持人和嘉宾的素养对于节目的质量和观感影响很大。
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主持技巧、形象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嘉宾应熟悉自己的角色定位,表现自然,能够与主持人或其他嘉宾产生良好的互动。
4. 场景布置与灯光效果为节目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恰当的布置和灯光设计,可以增强节目的观赏性。
灯光效果应与节目的主题和情节相吻合,营造出适宜的氛围。
三、后期剪辑后期剪辑是电视广播节目制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剪辑可以将拍摄的素材合理地进行编辑,形成完整的节目。
下面是一些后期剪辑的规范建议。
1. 素材整理与选取对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分类,筛选出符合节目需求的素材。
同时,要保证素材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注意对其版权与合法性的确认。
2. 剪辑软件与技巧选择适合的剪辑软件,并掌握其使用技巧,熟悉剪辑的基本操作流程。
画面剪辑艺术(二)——电视纪实节目的要求
1、要重视纪实性
现场性、真实性是电视纪实节目的特点,新闻、纪录片、说话节目、实视转播等都属于纪实性节目,纪实性节目重在现场采访和现场的抓拍。
纪实性节目应具有真实性、故事性、生动性、节奏性、镜头要成组,声音要连贯,要成段,要有现场感,也就是要注重同期声和音响效果的运用,要有举证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前期拍摄中,要注意抓细节,后期制作中要注意用好描写细节的镜头,细节镜头具有举证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2、要重视表现手法丰富性
电视节目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我们要充分发挥和运用视听语言的各种元素,来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
画面里包含的叙事元素有:
现场拍摄的画面、字幕、图表、照片、漫画、动画、文献资料。
声音包含的叙事元素有:
同期声(画内外同期声)解说词,音响效果,音乐。
同期声:拍摄时与画面一同记录下来的声音。
画内同期声:听到声音看到声源。
画外同期声:听到声音看不到声源。
3、要合理运用空镜头
空镜头——是指没有人物出现的景物镜头。
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为风景镜头,通常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为细节描写,镜头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表现。
空镜头的运用,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是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片子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4、要合理运用时间画面特技
画面特技可以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空间感觉,不同的特技有不同的作用,用不好会导致叙事间断和时空混乱,一定要慎用特技。
5、纪实节目与影视剧的区别
一、电视纪实节目是画面里的人与观众谈话交流,影视剧是画面里的人与里面的人谈话交流。
二、影视剧里重演的擅长,讲述过去的故事,纪实节目不能重演,擅长讲述正在发生的事情,看到的是现状,讲述的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