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格式:ppt
- 大小:7.75 MB
- 文档页数:65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232 229A.网络B.广播电视C.口语D.短信10. “博客”具有易保留、便捷且成本低的优势,越来越普及。
⑴传媒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⑵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众传媒带来哪些变化?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No.0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编写:郑来福 审核:赵长荣 时间:2013.9.1 使用时间:_________【预习案】【学习目标】1、 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 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感、使命感。
【知识自主探究】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阅读课本34-35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文化传播的含义(从课本上找出,标明并理解)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的途径并非只有以上三种,传播的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
二、大众传媒【预习提示: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以下填空或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1. _____________简称为传媒。
它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的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________________,汇集来自_________________,日益显示出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功能,成为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如何加强文化交流:(1) 尊重文化多样性 ( 态度、原则及要求 )。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备知识检测【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意义和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 . (文化的世界性、共性)(2)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文化的民族性、个性)(3)因此,文化是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4)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是的统一。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文化既是的,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4、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认同,要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遵循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刘渊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感受其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刘渊明的生平介绍2. 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分析3. 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5. 小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体内容:讲解刘渊明的代表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引导学生感受其文学魅力。
3. 文化交流环节:讲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途径,如学术交流、艺术交流、旅游交流等。
4.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如学习外语、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刘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刘渊明的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刘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化交流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交流的实践能力。
4. 学生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1. 刘渊明的作品集或选集。
2. 关于刘渊明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资料。
3. 文化交流的案例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刘渊明的作品及其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
2. 划分学生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3. 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加深对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理解。
2. 邀请文学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刘渊明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3.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以刘渊明为主题的作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核心素养要点晨背1.小组交流你所知道的文化交流途径、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或事例。
(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2.运用自主学习法、比较法,说出各种文化传媒的特点。
(科学精神)3.运用合作探究法,探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一方面,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①信息、观念、②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③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④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⑤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⑥文化传播。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⑦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⑧经济、政治、⑨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1)传媒即⑩传播媒介,它大体经历了⑪口语、文字、⑫印刷、电子和⑬网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⑭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1)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⑮报刊、广播、⑯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特点:依托⑰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超越⑱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⑲传递、沟通、⑳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21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