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87 KB
- 文档页数:4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9⼩题。
每⼩题2分,共5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符合题⽬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A. 《学记》 B. 《论语》 C. 《⼤学》 D. 《师说》[答案]B2、马克思关于⼈的全⾯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发展的⼈的⽅法是:A. 脑⼒劳动与体⼒劳动相结合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 知识分⼦与⼯⼈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3、⼩学⽣常常“好⼼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 道德情感不深B. 道德意志不强C. 道德认识不⾜D. 道德⾃律不够[答案]C4、我国⾸次颁布《中华⼈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1982年B. 1986年C. 2000年D. 2006年[答案]B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长期性C.⽰范性D.复杂性[答案]B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参与性观察[答案]D7、如果发现有⼈煤⽓中毒,⾸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防⽌⼝渴;③给中毒者盖上⾐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空⽓流通的地⽅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提供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不同颜⾊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的注意,所运⽤的感觉规律是:A.感觉适应B.感觉C.感觉补偿D.感觉对⽐[答案]D9、⼩学⽣既不想完成作业⼜不想被⽼师惩罚,这种⼼理现象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答案]B10、⼩学⽣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B11、道德是从⼀个从他律到⾃律的过程,提出这⼀理论的家是()A.罗杰斯B.⽪亚杰C.埃⾥克森D.佛洛伊德[答案]B12、对⼩学⽣进⾏减压团体⼼理辅导时,采⽤的思想放松⽅法主要属( )A.⾏为疗法B.艺术疗法C.认知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答案]C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A. 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A14、陶⾏知曾⽤松树和牡丹⽐喻⼈:⽤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
2015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答案:B【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 15 句。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解析】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解析】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1982 年B.1986 年C.2000 年D.2006 年试题难度:统计:本题共被作答 616 次,正确率 71%,易错项为 B,A。
【解析】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1986 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 2006 年。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答案:B【解析】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
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D【解析】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
题干中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未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所以选 D。
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辽宁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三2015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总题数:15,分数:15.00) 1.教育的特质是()。
(分数:1.00)A.认识活动B.生存活动C.传递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解析:【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分数:1.00)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解析: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1.00)A.孟禄B.霍尔C.利托尔诺√D.华生解析:【解析】教育学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1.00)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分数:1.00)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解析:【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分数:1.00)A.教育B.遗传C.环境√D.社会活动解析:【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分数:1.00)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解析:【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 )。
A. 《学记》B. 《论语》C. 《大学》D. 《师说》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
A. 道德情感不深B. 道德意志不强C. 道德认识不足D. 道德自律不够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
A.1982年B. 1986年C. 2000年D. 2006年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
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A.感觉适应B.感觉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1.【答案】B。
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说明了“学”和“思”之间的关系。
故选B。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答案】D。
解析: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故选D。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
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3.【答案】C。
解析: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故选C。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B.1986年C.2000年D.2006年4.【答案】B。
解析: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2006年。
故选B。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5.【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长期性。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
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故选B。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辽宁省2015年下半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2.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问卷法D阅读学生材料法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5.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B、义务教育C、素质教育D、全面教育6.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规律7.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优秀智力D、实践能力8.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9.”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10.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课外辅导C上课D检查作业12.下列对平面几何中有关三角形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45度D.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13.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2015年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答案】【解析】知觉的一般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觉的整体性。
人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2)知觉的选择性。
环境是复杂多样的,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这种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词为工具,对该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依赖于人的过去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愈丰富,知觉愈丰富。
对事物知觉时,也受言语的影响,言语的提示有时宛如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答案】【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如下几点:(1)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3、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
辽宁省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3.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
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4.我国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为()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群体教学5.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体社会成员D、全部个性6.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群体教学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8.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学前教育D、中等教育9.”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10.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11.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的方式A陶冶法B榜样法C说服法D品德评价法12.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13.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14.衡量人们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D.品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辽宁省2015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真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2.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3.”我要是谈了我朋友的隐私,他准会大发脾气;我朋友没有大发脾气”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我谈了我朋友的隐私B.我朋友是个温和的人C.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D.我朋友为人倒是挺不错4.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一书中,主张教育目的从“再现过去社会状态”向“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态”转变。
A、《学会生存》B、《终身教育引论》C、《教育的使命》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5.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7.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型课程8.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规律9.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层次顺序是()。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C、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0.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B.发展学生潜能C.尊重学生个性D.私拆学生信件11.暗示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12.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A班主任工作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C体育竞赛D社会实践13.“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3.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群体教学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A校长B书记C班主任D任课教师5.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6.以下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基础型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国家课程7.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A、学科知识B、教学技能C、人格特征D、专业素养8.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9.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
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专用的图形图像加工处理软件的是()。
A.CoolEditB.PhotoshopC.PowerPointD.MindManager11.课程论侧重研究()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12.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3.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1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核心1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对平面几何中有关三角形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45度
D.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3.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A、社会
B、学校
C、教师
D、学生
4.德育的关键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A德育过程B智育过程C美育过程D心理咨询
6.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7.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8.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傣族
C.藏族
D.蒙古族
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10.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在()。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11.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A.基因理论
B.条件反射
C.进化论
D.细胞学说
13.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1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
1.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在美国经济第73介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的关系。
3.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和放任型。
4.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和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
5.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6.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
7.、、、、。
8.、。
9.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为中心。
10.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和。
11.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问题和问题。
12.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一是。
13.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14.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______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5.是我国现在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
1.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学习应当遵循哪些条件?
2.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4.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5.简述行为目标的陈述所要具备的要素。
6.简述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
还有一次,有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上课、听不懂的就滚到操场上玩去!不让我们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一个女生谈话,说“某某某,你看你脸皮挺厚的,我从初一讲到你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你猜我们班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1)试分析该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
请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