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 格式:doc
- 大小:27.33 KB
- 文档页数:15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三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山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答案】C4、写完过时后,老师让学生对古诗词整理,下列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答案】A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A.篆书B.行书C.楷书D.隶书【答案】B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
”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A.明确论题B.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答案】C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A.《骆驼祥子》(老舍)B.《童年》(高尔基)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D.《忏悔录》(卢梭)【答案】A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答案】D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编者注:本试卷包括三种题型,共21小题。
依次为:单项选择题(15小题)、案例分析题(3小题)、教学设计题(3小题)。
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
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缺4.学完古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理,下列词作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B.行书C.楷书D.隶书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以下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确论题B.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把握论点及过程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试题(1)(教师版)试卷题量:21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h8CaQpz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归纳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结构相同的句子的作业,以下学生给出的作业合格的一项是( )。
A、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B、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C、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D、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相关知识。
【答案】C。
【解析】题于和C项中的句子是被动句;A项中的句子是省略句;B项中的句子是倒装句;D项中的句子是判断句。
2、名著导读课上,教师用幻灯片为学生呈现了下面一段话.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
从①《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爱憎分明的品格;从老舍《②》里男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三国演义》里③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④的精神。
学生应给出的正确答案应是( )。
A、吴承恩骆驼祥子诸葛亮坚毅B、施耐庵骆驼祥子关羽忍耐C、吴承恩茶馆诸葛亮机警果断D、罗贯中茶馆关羽勇敢无畏【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中外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答案】A。
【解析】考生解答这类题,不仅要准确识记作家、作品,还要对作品的主题内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有所了解。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性作品;老舍的《骆驼祥子》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通过描写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kǎoshì)《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zhùzuò)是()。
A.《理想国》B.《政治学原理(yuánlǐ)》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jiàoyù)》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shēnghuó)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A.演说家B.智者C.军人和武士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6、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A.甄别与鉴定B.选拔与淘汰C.促进学生分流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A.传授知识B.发展能力C.培养个性D.形成品德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道德认识水平B.道德情感水平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11、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6.缺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直观辅助手段。
板书不仅能简明扼要地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展示教师讲授的流程,还能体现教师上课的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于记录和记忆,便于课下巩固和复习。
题目中的板书系统地梳理了《伤仲永》一文的主要内容,A、B、C三项表述均为此板书的优点,而D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板书设计类型多样,但本文属于综合式。
所以答案选择D选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中若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但是在运行中,应时刻注意课件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遵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贯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理念和原则。
B选项,不能用影视作品代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以播放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为由而减少课文讲解时间,违背语文新课程理念。
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文测试的设计。
语文测试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B选项不符合评价的诊断、甄别、选拔等方面的功能;C选项的说法太绝对;D 选项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10~12.缺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
通过对题干文章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文言文教学要兼顾字词、句法这些基础知识以及深藏的作品内涵,且作品的内涵应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故C项表述客观正确。
A项,关于“文言文教学”,论文只提及“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的现状,并未指明要系统讲授,故A项不选。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A.王维B.孟浩然C.韦应物D.高适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
《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
2015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题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C.自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期末考题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缺4.学完古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理,下列词作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匦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B.行书C.楷书D.隶书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以下对编者的意图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确论题B.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把握论点及过程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教师版)试卷题量:16题试卷总分:150分试卷限时:120分钟测评/引用码:Tn4x3Q1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的文体知识。
B项《夜雨寄北》与D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七言绝句;C项《观刈麦》是古体诗。
因此本题答案当选A项。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
下列符合的是( )。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答案】C【解析】【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C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不管,不论。
A项“期”:约定,一词多义。
B项“因”:顺着,就着。
D项“专”:占有,独占。
因此本题答案当选C项。
3、学完古诗词后,教师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整理,下列词作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答案】A【解析】【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中对古诗词主题内容的理解。
A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作者送别友人;《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一事。
B项,《归园田居》写的是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描写的是走马川一带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衬托将士的英勇无畏。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注:本试题部分题目不全,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完整版试题,如有更新,学员可通过自动升级获取最新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下列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阐述,不恰当的是()。
A.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B.播放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减少讲解课文的时间C.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用多媒体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答案】B【解析】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但切忌不可用影视作品等替代文本的学习。
B项,播放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并不是为了减少讲课时间,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9.命制初中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工具,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测试内容要与教学目的对应B.测试难度要在同一层次上C.测试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点D.测试题不必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答案】A【解析】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工具的命制,要以教学目的为根据,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难度,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考查。
13.阅读下面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文言作品的教学应着眼作品的解读鉴赏,而不应局限在疏通词法句法文言文知识,把文言作品鉴赏课上成古汉语知识课。
“无限风光在险峰”,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字面背后,语言本身知识作品情感、思想、文化的载体。
而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多只停留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这只相当于为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铺平了道路,遗憾的是,不少师生在历经千辛万苦铺砌完山路之后,就转身下了山,与近在咫尺的旖旎风光失之交臂。
因为他们又要赶紧修下一条山路……就这样,修了一辈子路,他们几乎从来没有领略过险峰的无限风光。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初级中学)(精选)1、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爱的丝雨悄悄来了①风,伴着花谢了又开;雨,随着风飘向大海。
现在的我,才明白,爱,是在什么时候悄悄走来。
——题记②车窗外飘起了微微细雨,我回首,雨中,母亲那不舍的双眼流下了清澈的泪,夹杂着这无边的丝雨.在地下激起跳跃的水花。
她的手在空中划出了一条最美的,充满爱的雨中的弧线。
③这雨竞是如此熟悉!还记得,上小学的一个雨天,您冒着雨前来接我回去。
调皮的我时不时想跳出伞外,与雨亲密接触,但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您的大伞。
我分明发现,那伞完完全全歪到我这边,而您却沐浴在雨中。
④还记得,那个雨夜,您焦急忧虑的双眸紧紧地盯着病床上的我,您把我捧在您温暖的臂湾中,喂我吃药,替我擦汗盖被子。
半夜醒来,我依旧看见您布满血丝的充满慈爱而又掩饰不了心痛的双眼。
在您的温暖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那个病痛折磨的夜晚,我安详入眠。
⑤还记得,乘车回乡的那个雨天,夜幕中,雨幕下,您驻立在桥头,花伞下,透露出您焦急而又耐心的身影。
我奔到您的身旁。
您嘘寒问暖,替我背书包,帮我打雨伞,那一天,我哭了,背着您.在雨中流淌着忍不住的感动的泪水。
⑥还记得,那个雨夜,您和父亲千里迢迢到我的宿舍,为我送吃的送穿的,看到了我,您心满意足。
当晚,你们冒着风雨回去。
我站在门前,看着你们骑车远去的身影,默默祈祷,让你们一路平安。
⑦爱的丝雨悄悄来了,它竟是如此悄然无息,以至于这十几个春秋,我竟不知它在我心里汇起了爱的海洋。
您一直都在包容着我的任性与无知,无时无刻不在用爱的丝雨滋润我的心房。
⑧车上,我又回首,远远的,母亲还在雨幕下。
心里爱的丝雨已经悄悄来了,窗外爱的丝雨依旧落下……问题:请从第④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②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查看材料【答案】【解析】错别字:第④段,“臂湾”改为“臂弯”;第⑤段,“驻立”改为“伫立”。
病句:她的手在空中划出了一条最美的,充满爱的雨中的弧线。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三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山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答案】C4、写完过时后,老师让学生对古诗词整理,下列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答案】A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A.篆书B.行书C.楷书D.隶书【答案】B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
"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A.明确论题B.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答案】C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A.《骆驼祥子》(老舍)B.《童年》(高尔基)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D.《忏悔录》(卢梭)【答案】A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答案】D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B.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考察学科本身每个知识点落实情况为基准C.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D.【答案】B11、阅读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日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学生依然叫苦连天。
第一次的作业情况是,有人抄作文选,有人抄名字名段,令我欣慰的是有一篇文章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和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成熟"着让我有意识的记住了他的名字,接着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的每次作业都非常认真,只是每篇依然透露出桀骜不驯的性情为了鼓励他继续学好语文,尤其发展出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也为了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我决定在全班把他的几次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评价。
对该教学叙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将练笔与摘抄相结合,缓解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B.这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写作"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C.教师关注个别学生发展,忽略了对多同学的写作指导D.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敢于表达真实情感【答案】C12、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二段)师:母亲尽管走远一点就觉得累,但体谅到儿子的一片孝心就出来了。
这是写母亲的动作"她现在很听我们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生:母亲十分依赖孩子师:哪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生:倒数第二段师:请你读一下(学生读)师:"还是走小路吧。
"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生: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孙子想去看看奶奶,应当满足孙子的要求。
师:很好,那么母亲的这句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学生读课文)师:同学们注意,文中写到"但是母亲摸摸孙子脑瓜,变了一个主意",这是思想转变的过程怎么才能表现这个转变过程呢?生:我觉得还是两个字带点拖音"还--是--走小路吧。
"对该文字教学实录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教师让学生读的太多,分析内容有些少B.教师无范读,且缺乏对学生朗读指导C.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分析"母亲"形象D.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线【答案】D13、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
阅卷结果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
"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对该报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学习策略的指导对提高学业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B.学生采用自主勾画的学习方法,识字写字的效果更好C.系统完整的讲解汉字知识能提升识字、写字能力D.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互相借鉴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答案】C14、阅读综合性学习漫画探险活动设计(节选)按要求答题(教师将分成故事组、辩论组和模拟探险组进行不同的活动)活动一、是讲述探险故事。
先每人讲述自己找到的故事然后推荐到全班展示。
其他小组倾听并做出评价活动二、辩论探险利弊。
辩论组成员找到合适的材料,筛选重要观点和材料,分工整合资料,组合进行演练,其他小组倾听并适时发言,并做出评价活动三、设计探险方案模拟探险组成员,广泛查阅探险相关材料设计多种探险方案,在课堂上有条理的叙述方案。
对该活动设计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活动在全班只能做到少数人进行展示,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B.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演练,不利于学生个体能力的提升C.活动三没有设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能实现学生全员参与D.【答案】C15、阅读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一次特殊的教师节"按要求答题。
()(二)创设情境,尝试练习1.创设情境:两个好朋友在教师节哪天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班主任刘从笑老师,来到学校后得知老师生病住院的消息,于是她们决定购买礼物去医院探望老师,当她们来到礼品店时,面对琳琅满目的礼品却出现了分歧,(幻灯展示)究竟该买什么礼物去看老师呢?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
2.(幻灯展示:各种礼物)请同学们认真想刚才这两个同学碰到的问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意见,不仅要说出买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要买,买多少,买什么样的等。
3.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向同伴表达看法时要注意把问题想清楚,要说清楚,说具体,理由要充分,让别人听得明白。
在听别人说话时,专注于谈话对象的谈话,以诚恳的态度倾听。
同时,还要明确看望老师买东西,要根据老师的岁数、爱好、身份、性格等特点来考虑。
4.讨论好了买什么礼物,她们来到礼品店购买礼物。
她们待敌能不能顺利买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呢?(板书:与陌生人交流)假设两位同学来到礼品店将遇到以下情况,她们该如何处理。
(1)如何向售货员询问关于上述礼品的情况(2)假如需要的某个礼物缺货怎么办?(3)如与售货员出现分歧(比如颜色、数量、价钱等不合适)时,你们又如何处理?5.分小组讨论。
6.学生表演。
两个学生表演,同学评议,再请同学表演,再评议。
对该教学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设置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B.教师限定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能更好规范学生表达C.教师强调学生关注具体交际情境有利于发展其实践能力D.让学生依托这个情境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答案】B二、案例分析题(共有3题,16题20分,17题8分,18题12分,总共40分)师:今天老师尝试采用一种开放式教学,我把每一段文字都搭配相应的图片,完整地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根据大家的回答,现场删减文字,让同学们看到,一段丰腴的文字是如何被浓缩为一个中心句的。
从第一段开始。
生: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倘若邀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师:你还能表达得更简洁吗?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标本就是典范和榜样的意思。
这个典范和榜样到底有什么特征呢,第二段!生: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大家看看这个句子的表达有什么问题?生:缺少主语,应该这样表达"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第三段。
生: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师:完美的概括。
第四段。
生: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师:关于这一段还有更好的表述吗?生:我觉得这一句只说了假山和池沼,而没有说明假山和池沼的特征应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一句和"至于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
师:还可以省去两个字。
生:至于.......师:我们来总结说明文段里的中心句的特征。
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生:必须简洁。
生:应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师:那么,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
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内容了。
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投影:课文主要内容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